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0 毫秒
1.
编辑是编辑活动的主体,在编辑领域人际关系中起决定性作用。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于编辑工作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从科技期刊编辑的角度探讨了如何与作者、读者、审稿者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已有的编辑观和编辑概念进行了归类分析,认为应建立精神生产-文化传播-媒体创构的“大编辑”观念。在这种大编辑观下的编辑概念应是:编辑是社会精神文化生产和传播系统中对精神劳动成果进行组织、选择、优化、组合和缔构传播媒体的活动。  相似文献   

3.
编辑队伍建设中,职业倦怠现象是影响编辑身心健康、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从生态学的视角对高校期刊编辑职业倦怠现象进行探析,结合个体因素和外界环境分析编辑职业倦怠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利用生态学的理念以及生态链法则、生态平衡理论和生态和谐理论,引导编辑树立动态工作思路理念,创新和谐共生编辑理念,正确认知编辑职业生态稳定机制,建立与社会需求全面协调、相辅互存的编辑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4.
编辑团队形象是受众对编辑团队的形象特征所持的整体看法和综合评价。良好的编辑团队形象是一种无形财富,其构建过程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和理念进行整体策划,使编辑团队得到优惠政策的倾斜和社会公众的支持,从而在优越的环境与和谐的氛围中拓展可持续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5.
构建学术期刊编辑和作者之间的和谐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学术期刊的发展,作者和编辑的关系日益密切,相互依存度有所提高.老一代编辑家关于编辑与作者关系的理念,对今天的编辑依然有深刻启示.当前学术期刊编辑面临诸多新问题,在编辑和作者之问构建一种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和谐关系,才能使作者队伍保持相对的稳定并不断壮大,并保持期刊的创造力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6.
深化对编辑主体的研究是现实编辑活动的必然要求。编辑主体是一切编辑活动的行为原点,是编辑学范畴之网的关键纽结,是构建编辑学体系的核心点,必须不断开拓理论视野,形成系统而具有普遍意义的编辑主体理论。  相似文献   

7.
编辑文化学是借鉴、吸收文化学相关理论,总结编辑活动实践经验,在对编辑文化现有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分析和有机整合的基础上形成的科学认识。编辑文化学的研究方法是文化学方法和编辑学方法的融合和提炼。编辑文化学理论体系的最终建立,关键在于真正用文化学方法作为研究编辑活动的工具和手段,从而构建起编辑文化学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8.
高校学报由于其自身的学术特性,要求其编辑应具备学者型编辑的意识,最终成为学者型编辑。高校学报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报编辑的学者型编辑意识。树立学者型编辑意识,需从以下三方面着手:(1)正确处理编辑学知识与专业知识的关系;(2)培养编辑自身的学术影响力和全局观;(3)学习新知识与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  相似文献   

9.
编辑信息化不是单纯的信息技术在编辑管理领域的应用和推广,它还是一个改革编辑理念、编辑文化、编辑组织机构、编辑管理体制和编辑管理技术等方面的系统工程。学习型组织理论是当今管理学最前沿的管理理论之一,用学习型组织理论和方法来引导和推进我国编辑改革和实践,实现编辑信息化,是编辑理论和实践工作者的历史性任务。  相似文献   

10.
本义从选题、组织翻译、编辑加工等方面探讨了译著编辑工作。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编辑的职业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报编辑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肩负着传承民族文化、普及科学知识的历史责任和社会责任,编辑素质的高低,不仅影响学报质量和办刊水平,更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因此,在和谐社会视野下,积极探索有效的途径以尽快提高学报编辑的素质,就成为当今时代的重要话题。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发展的,是全方位、多角度的,和谐的语言生活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语言文字能力是编辑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业务能力,良好的语文素养是胜任编辑工作的基本条件,也是营造和谐语用状态的前提。  相似文献   

13.
高校院(系)党组织是和谐校园建设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要发挥其在和谐校园构建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在坚持现有制度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建立健全议事规则等相关制度,强调责任追究,提高院系领导班子工作能力和水平,努力营造和谐校园文化,围绕"人"这个着眼点和着力点,扎实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相似文献   

14.
社会发展的多元化趋势使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成为必然,而在和谐社会的理念下,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也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尤其表现在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建设方面.当前,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不强,社会影响力不足.建立问责机制,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引入顾客导向的营销理念,并处理好与社会其他组织的关系,是增强非营利组织社会公信力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转型时期编辑的负面心理及自我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型时期编辑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不少偏差,而编辑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出版物的质量,因此研究编辑的心理健康状况尤其是其负面心理表现并及时调适显得越来越重要和急迫。当前编辑负面心理主要表现在心理困惑、人际关系不和谐、职业倦怠、和职业所致的身体应激性问题上。重视编辑心理健康并用科学、正确的编辑价值观武装引领编辑,筑牢编辑负面心理的“防火墙”,尊重编辑的社会价值,营造编辑健康和谐的外在环境,提升个体心理品质,创造愉悦的内在心理环境,适当调适编辑的负面心理状况,对于出版业的发展甚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让农民“组织起来”是土改后中共农村政策的主旋律。农业合作化改变了农民的生产方式。为了协调各方的责、权、利关系,新的土地所有制需要建立与之配套的有效劳动组织和经营管理责任制。文章以湖北省新洲县为个案,探讨了合作化运动中劳动组织和经营管理责任制在合作化时期的演变历程,分析了其弊端,认为合作化时期的规模生产仅仅是小农经济的简单累加,并不能实现农业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论和谐期刊社的编辑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和谐期刊社内涵的阐述,文章认为编辑的政治、职业道德、业务能力等方面的素质对和谐期刊社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十一五”规划中,中央明确提出要进一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本文在分析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内在机理基础上,从制度、政府与市场的角度分析了区域协调发展的障碍:制度安排失当、制度扭曲下的政府失效和政府失效下的市场失灵;并从制度、政府与市场的角度提出区域协调发展的区域合作战略:建立和完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区域合作制度、建立和完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区域合作的组织和建立和健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市场机制。  相似文献   

19.
学术期刊编辑理想人格刍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格作为人的社会性的集中体现,带有明显的职业烙印。以求真奉献呼唤主体性的德性人格、以好学深思探索创造性的文化人格、以感知注意追求审美性的审美人格,是学术期刊编辑的理想人格。德性人格、文化人格、审美人格的和谐统一与完美结合,是学术期刊编辑完成文化传播者使命的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