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在中国近现代对外开放思想的探索过程中,孙中山先生在同时代中国探索者行列中排在最前面,他对当时的中国发展敏锐的洞察力和正确的判断力,形成了具有跨时代意义的对外开放思想体系。对孙中山对外开放思想时代背景与历史条件及对外开放思想的主要内容深入研究,对我国的改革开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简论孙中山的对外开放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论孙中山的对外开放思想杨蕾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主张“取法西人文明而用之,专为振兴中华”,力图在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利用外资,发展实业,进行现代化的经济建设。(一)孙中山反对闭关自守,力主开放。他认为,“开放...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在致力于民主革命的同时,开始思考中国的工业化问题,并逐步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工业化思想。孙中山工业化思想主要包括:中国工业化应走发达国家资本、节制私人资本的道路;中国工业化必须坚持走协调发展的道路;中国工业化必须走对外开放的道路;中国工业化应走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发展的道路;等等。孙中山工业化思想是孙中山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前最为先进的工业化思想,这些思想对南京国民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工业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孙中山的对外开放思想:一是孙中山对对外开放的必要性的论述;二是孙中山对外开放思想的内容;三是孙中山对外开放思想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一、对外开放思想是孙中山爱国主义的有机构成部份孙中山在少年时期便对祖国怀有浓厚的感情。他四岁时随母远涉重洋,至美国侨居,身在异域,常怀家邦之念。稍长回到故乡,力图贡献自己的力量去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早在香港西医书院读书时,便利用课余时间写稿投港、沪各报刊,鼓吹改造中国政治。他曾经主张请清政府派员出洋考察,学习国外经济建设的经验。也曾向香山县的退休官员,绅士郑藻如写信,陈述建设乡梓的意见:一是组织兴农之会,劝导农民兴蚕桑之利:二是成立戒烟局,劝戒吸鸦片;三是多设学校以培育人才。他指出,这三件事“有关于天下国家甚大,倘能举而行之,必有他邑起而效者。”  相似文献   

6.
观点摘编     
邓小平的建国方案 董四代(《攀登》1997.③)认为,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国方案,并不是孙中山新三民主义和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简单重复,而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他们的创造性的发展:①邓小平以社会主义本质论发展了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和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实践模式,为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②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发展了孙中山的节制资本思想和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机制问题.邓小平的对外开放思想,发展了孙中山的对外开放主张和毛泽东学习一切民族长处的思想.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思想,发展了孙中山的新民权主义和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政治,为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正确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7.
在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斗争史上,一代一代的爱国志士和“先进的中国人”,为了救国救民,“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民主主义革命家孙中山先生,则是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救国救民真理的一位最先进、最杰出的代表。孙中山向西方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改造中国、振兴中华;他明确主张把虚心学习外国的长处与维护民族尊严结合起来,从中国革命的实际需要出发,有分析、有鉴别地向西方学习和吸收有益的东西。这些思想主张,充分地显示了孙中山倡导向西方学习的鲜明的爱国主义立场和态度,也是他在政治思想方面留给我们的一份珍贵遗产。  相似文献   

8.
孙中山先生的民族主义理论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特征,真实地反映了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历史进程,他最先提出国内各少数民族“自决自治”的主张,孙中山先生“民族主义”理论的精髓是爱国主义。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是辛亥革命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对国情的认识和基于这种认识而提出的政治主张,对辛亥革命有重大影响。因此,探讨辛亥革命前孙中山对国情的认识,研究其对国情的认识与辛亥革命成败的关系,对于深入总结辛亥革命的经验教训,是十分有益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内忧外患日益深重,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趋尖锐,人民反抗斗争此伏彼起。生活在这一社会氛围下具有强烈爱国主义思想的孙中山,为解救国家于危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探索社会主义的政治家之一.他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看到了资本主义的社会弊病,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无情的批判.为了预防中国资本家垄断的流弊,他提出了民生主义学说.民生主义凝聚了孙中山防患于未然的战略考虑和谋求人民"共同繁荣昌盛"的崇高理想.他的民生主义目标--"均富"、构建"小康之家"社会,与我国今天提倡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相互呼应 .虽然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同科学社会主义在哲学基础、阶级基础与策略基础上根本不同,是一种主观社会主义,但他提出的农业现代化、对外开放、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等思想,对于实现社会主义建设目标--"小康社会"、"和谐社会"仍有着极其宝贵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的忠德思想是其道德教育思想的主要方面,是对中国传统忠德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孙中山所认为的"忠"不是传统社会对国君一个人的忠,而是忠于国家、人民与事业。国民具备优良的道德才能创造良好国家。结合孙中山对忠德内涵的阐发,在当代时代,公民应该忠于国家,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怀;忠于事业,培养浓厚的敬业精神;忠诚待人,努力实现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2.
孙中山在《物质建设(实业计划)》一书中写道:“此后中国存亡之关键,则在此实业发展之一事也。”而海港之建设,则“为国际发展实业计划之策源地”。足见他对海港建设是非常重视的。一孙中山重视海港建设是同他对外开放的思想主张联系在一起的。孙中山痛感闭关不足以立国,认识到惟有开放才能“并驾欧美”,故在他的论说中反复强调必须变闭关主义而为开放主义。在1894年《上李鸿章书》中,他即明确指出,“泰西各国”之所以富强,在于“体恤商情”,实行开放、保商政策。他说:“我中国自与西人互市以来,利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是20世纪初首先站在革命潮流前头,推动中国历史前进的一位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的爱国主义精神体现在他的理论与实践中.其中包括他精心研制的《建国方略》。这部著作在孙中山的全部思想宝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他为自己的祖国刻意绘制的一幅走向工业化的民主共和国的蓝图。本文拟从其中作为经济建设宏伟构想的《实业计划》这一著作来探究孙中山振兴中华的战略构想。深邃的战略指导思想战略指导思想是一个战略决策的纲和灵魂,它规定着整个战略的意向,要弄清体现在《实业计划》中的振兴中华的战略指导思想,就先要弄清…  相似文献   

14.
孙中山的经济现代化理想与深圳经济特区的现代化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乐正 《学术研究》2002,(10):93-97
孙中山经济现代化思想包含有十分广泛的内容 ,但其中有不少思想与目前中国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所面临的问题十分接近。深圳作为经济特区是以对外开放带动经济发展 ,这与孙中山试图以开放引进先进社会生产力 ,推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的思想是相通的。孙中山一方面主张学习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 ,同时又重视政府在重要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 ,强调国家的经济命脉应由政府控制。这与目前深圳正在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有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15.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是我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最优秀的领袖和代表。他的经济思想是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前最进步的经济思想,它不但洋溢着炽烈的爱国主义激情,而且还富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我国民族思想宝库中一份珍贵的历史遗产。本文试  相似文献   

16.
内容丰富刻意求新———评《孙中山与中国国民革命》魏宏运历史创造了孙中山,孙中山也创造了历史。他是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其思想曾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其遗产迄今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孙中山逝世70多年来,中国和世界众多学者都在研究他的思想和事业,发表了...  相似文献   

17.
孙中山是伟大的爱国者,他使传统的爱国主义具有反帝反封建的内容;他是杰出的民主革命家,第一个用民主主义纲领来号召革命,是共和主义的最早倡导者与宣传者;他还是中国现代化事业的开拓者。他为改造中国、振兴中华贡献了一生。  相似文献   

18.
团结联合思想,是孙中山革命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考察孙中山团结联合思想形成的历史过程,无疑是有重要意义的。早在孙中山的青年时代,在他“改良祖国,拯救同情之愿”的思想初步形成的同时,团结联合思想也开始萌生。1882年,孙中山从檀香山返国时,他利用一切机会向国人宣传:不能坐视贪官污吏统治中国,只要人们“靠着结合的力量”,就能改变自身的地位。在中法战争中,中国  相似文献   

19.
周兴樑 《文史哲》2002,1(5):151-157
孙中山在中国处于分裂状态的 2 0世纪初 ,始终将谋求祖国的统一作为头等大事。他关于国家统一的思想 ,含有统一的趋势、性质、内涵与方式等内容 ,强调并坚信祖国必须统一和一定能够统一。他在统一的实践方面 ,采取了战与和结合进行的战略 ,先后几次进行北伐战争与开展和平奋斗 ,力图再造统一民国以建设富强国家。爱国主义和振兴中华 ,构成其统一思想实践的内核与实质。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了孙中山这份政治遗产 ,并发展与超越了其统一思想实践 ,为实现台湾回归祖国进行了长期艰苦卓绝的奋斗。  相似文献   

20.
近代岭南文化与孙中山经济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孙中山经济思想建构的文化背景孙中山曾经说过:“兄弟底三民主义,是集合中外底学说,应世界底潮流所得的”.由此可见,孙中山的思想包括经济思想是博采中外、融汇古今的开放型思想体系,博大庞杂、融通创新成为其经济思想的显著特点.本文试图从近代岭南文化特征的角度,考察孙中山经济思想建构的文化基础,探讨孙中山经济思想的渊源与特点.孙中山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急剧变化、动荡不安的时代,亦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冲突与融汇的时代,因此,孙中山在建构他的经济思想时,不得不打下时代的烙印;孙中山的母体文化圈、他所受的教育与熏陶以及他赖以依存的文化环境,都是在近代岭南文化背景下完成的,因此,孙中山在构筑其经济思想时,便或多或少地刻下了岭南文化的痕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