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孙中山的政治思想论略虞崇胜孙中山的政治思想是中外政治思想花园中的一支具有中国特色的奇葩。本文将从至善至美的政治理想、兴利除弊的制度设计、循序渐进的建国程序三个方面作一简要介绍,以示对这位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和思想家的纪念。一、至善至美的政治理想作为政治家...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的政治思想是中外政治思想花园中的一支具有中国特色的奇葩。本文将从至善至美的政治理想、兴利除弊的制度设计、循序渐进的建国程序三个方面作一简要介绍,以示对这位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和思想家的纪念。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的伟大名字和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光辉历史是不可分开的。从1922年开始,孙中山就亟力主张同中国共产党合作,他在各种场合的讲演中曾屡次提出,并反复讲解实行国共合作的重大意义。无疑,第一次国共合作是中国现代史上最有意义、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孙中山作出同中国共产党台作的重大决策,是孙中山政治思想发展史上极为重要的一页。然而孙中山作出同中国共产党合作的重大决策,并不是偶然的,而是由许许多多客观和主观的必然因素促成的。本文不揣谫陋,仅就孙中山作出同中国共产党合作重大决策的主观原因,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中国大陆对孙中山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力图在纵览研究全貌的基础上 ,主要从孙中山社会主义思想的来源、孙中山社会主义思想的性质以及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思想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关联等方面 ,对大陆学术界的研究状况作了评述 ;同时着意捕捉 2 0世纪 5 0年代以来尤其是近年大陆学术界对孙中山社会主义思想研究的特点和走势 ,指出结合中国社会主义现实 ,对原有的结论和分析模式进行不断的反思成为近年来这一领域的新特点和新趋势。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思想研究的论著无数,探讨马克思主义对孙中山政治思想影响的文字也不少。但是,缺乏从马克思主义全球范围的传播和实践中,考察对孙中山政治思想影响的研究。本文通过孙中山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和态度的发展过程,讨论其变化和曲折。  相似文献   

6.
一个人的思想发展,往往要经过迂回曲折的道路。孙中山反帝爱国思想的萌发、形成和发展,正是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 一 孙中山所处的年代,正是帝国主义对我国进行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腐蚀的年代。也是满清政府屈膝媚外、镇压人民的年代。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前者又是最主要的矛盾。当时的一切革命思想  相似文献   

7.
廖仲恺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著名政治活动家,国民党左派领袖,中国共产党的挚友。他一生跟随孙中山先生不屈不挠地从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拟就廖仲恺的政治思想作一浅论,从而探讨廖仲恺对孙中山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以及廖仲恺的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革命思想的形成过程。一对三民主义的阐述和发挥,是廖仲恺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其中有许多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8.
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一生致力于反帝反封建的伟大斗争。孙中山先生的反帝思想和实践是其政治思想和活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出现、形成和发展是中国民主革命进程的一面镜子,它大致经历了从辛亥革命前的直接反清、间接反帝到辛亥革命后的反对帝国主义在华部分特权和五四运动后反帝思想与实践的高峰等三个阶段。本文拟就此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9.
廖仲恺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著名政治活动家,国民党左派领袖,中国共产党的挚友。他一生跟随孙中山先生不屈不挠地从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拟就廖仲恺的政治思想作一浅论,从而探讨廖仲恺对孙中山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以及廖仲恺的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革命思想的形成过程。一对三民主义的阐述和发挥,是廖仲恺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其中有许多独到之处。(一) 旗帜鲜明的反帝思想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是以反清和反帝为主要内容,它的完善经历了从旧民族主义的反清、反军阀到新民族主义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纲领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廖仲恺和孙中山一样,不断地探求着救国的道路。外患深重、民族危亡的近代中国社会状况,决定了中国民主革命要走救国富强的道路,反帝是首要任务。然而,由于清朝成了“洋人的朝廷”,成了一切矛盾的焦点,所以当时的革命  相似文献   

10.
民生政治语境近年来越来越凸显,促使人们挖掘孙中山民生思想的科学因子,但由于对孙中山民生思想与民生政治语境生成的联系性、差异性研究的缺失并未全貌彰显孙中山民生思想的科学价值,因此,进一步探索孙中山民生思想在民生政治语境中的当代审视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1.
文章在研读文献的基础上 ,对孙中山、严复对有关知识、习俗与政治之间相互关系的论述作一简要梳理和比较分析 ,以期加深对近代中国政治思想发展进程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2.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其思想博大精深、自成体系。早在1956年毛泽东即指出,孙中山先生“在政治思想方面留给我们许多有益的东西”。孙中山政治思想方面有益的东西是什么?这是致力于孙中山研究的学者们多年潜心研究和思考的重要理论课题。《孙中山政治学说研究》一书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该书由东北师范大学政治系邵德门教授主编,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由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在推翻封建专制和反对军阀政治的斗争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其革命的理论,形成了以党驭军的宝贵思想,这对于破除中国极易产生而又根深蒂固且祸害甚烈的军阀主义和军阀政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从时代影响来看,孙中山的以党驭军思想是受到俄国革命启发,同他的“以俄为师”思想相吻合,并且是与以党治国的思想联系在一起的。从实施结果来看,孙中山的以党驭军思想培育了军队内部的党政机关,这对于新式军队的组织建设是一个重大贡献。尽管孙中山的以党驭军思想没有能够实现其原有的理想,但仍然为中国现代军队的建设、为破解中国的军阀政治提供了重要的方向性探索。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指导,考察孙中山早期思想的发展轨迹。1894年以前,孙中山的主导思想是反满清。兴中会的创立,标志着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开始形成。1903-1905年,他的民主革命思想臻于成熟,最后完成了从叛逆到革命的思想转变。  相似文献   

15.
过去,曾有人认为,要加强语文课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讲一通大道理,从唯物史观到辩证法,从伦理道德到行为准则,都必须系统而深刻的进行论述,否则,就不算思想政治教育。因而穿靴戴帽,油水分离。谈爱国主义就从康有为到孙中山,从孙中山到毛泽东,“系统而深刻”的论证一番,俨然一部近代史;谈国情,就从古到今,从中到外,纵横摔阖,海阔天空,上下联系,无休无止,宛如一部长百集的电视剧。这种语文课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收效甚微,遭到众多语文教师的反对,自然是不言而谕的。  相似文献   

16.
从接受党内合作形式、帮助国民党改组、促进孙中山政治思想革命化等几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共产党对孙中山实现历史转变的推动作用,阐明了中国共产党与孙中山合力救国的历史进步性,从一个侧面揭示出民族团结是振兴中华不可缺少的前提 。  相似文献   

17.
孙中山外交思想是孙中山全部政治思想的组成部分,也是以往对孙中山思想研究中未予足够重视的方面.本文循序考察了孙中山一生的外交实践,论述了孙中山由前期“软外交”思想到后期“强外交”思想的发展过程,分析了发生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较系统地评述了孙中山外交思想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8.
关于孙中山"让位"给袁世凯的原因,迄今为止仍是史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学界已从政治、经济、军事等角度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与研究,但这些大多属于"外部研究",相对忽视了中华民族传统思想和民族心理对孙中山"让位"所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从传统思想与民族心理两个层面对这一历史公案进行阐释与解读,可以为研究孙中山"让位"原因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两个方面阐述了孙中山与澳门的关系:其一,澳门是孙中山安置家人和从事革命活动,进行救国斗争直接或间接的重要基地;其一,澳门独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氛围,对孙中山革命思想和近代化思想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20.
孙中山论及的蒙古,包括内外蒙古地区,当时均属中国版图之内。在蒙古问题上,孙中山表现出坚定的维护国家统一的思想和主张,这主要体现在:孙中山关注蒙古形势,反对沙俄对蒙古地区的侵略;孙中山的“五族共和”思想,得到了蒙古民族的积极响应;孙中山热切期盼蒙古民族的兴旺发达,希望在“五族共和”的旗帜下,蒙古地区进入一个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新阶段,恢复古老蒙古民族的骄傲。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外蒙古和内蒙古在20世纪20年代以后的政治走势不同。但是,孙中山的思想,对蒙古民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当今东北亚经济合作与发展,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