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文解字》释为“菜也”之“葵”当为今锦葵科锦葵属二年生草本植物葵,今有“冬葵”、“冬寒菜”、“蕲菜”等名。“葵”得名于其“向日”之特性。“葵”有两个显著特征:一为叶大可随日而倾,一为菜滑而味美。蔬菜中以“葵”为名者,多取此二特征。在许多文献中,葵被误注为“蜀葵”或“向日葵”。葵菜明代以后种植渐少,但并非完全退出饮食园圃,现在我国一些地区仍种食。  相似文献   

2.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保存了大量的古代名物制度的材料。《诗经》中还保存了大量音韵和训诂材料,这些都是我们研究上古汉语的重要资料。历代注疏家对《诗经》中大部分"伐"字的训释都是可信的,但也有一些"伐"字的训释不合理,将这些"伐"字训为"攻治"义更合乎文意。  相似文献   

3.
明人曹学佺编撰的《蜀中名胜记》保存了大量巴蜀文献,但由于编撰时间仓促,他对于一些材料的审核不够精细,故书中存在一些讹误之处。本文就其中四则比较典型的讹误辨正于此:卷八误将崔公辅诗句为李渭作,卷十五误以岑参嵩阳南溪别业为叙州南溪县别业,卷十七误以为白居易诗《涂山寺独游》中的涂山寺在巴县涂山,卷二十九误以李峤父李镇恶梓州事迹为苏味道父苏荣事迹。  相似文献   

4.
"诛"字的本义是"责罚、责备",由"责罚、责备"义引申出"杀戮"。早在春秋后期,"诛"字便引申出了"杀戮"之义。但"杀戮"之义直到汉代才逐渐成熟并占据主导地位。"诛"表"杀戮"义兴起的缘由大约有三个:1.春秋战国时期君王具有绝对的统治力,往往君主的"责罚"被引申为"杀戮";2."诛""杀"二字的经常性连用,并逐渐凝固成词,促进了"杀戮"义的发展;3."责"字分担了"诛"字的一部分"责备、责罚"义,使"诛"得以专表"杀戮"义。  相似文献   

5.
历来学者对“九合诸侯”中“九”的词义有多种不同的理解,有“实数”说、“虚数”说、“聚合”说、“第九次”说,亦有认为表“虚数”和“聚合”兼可等。文章利用古文字形的相关研究成果,指出“九”在古代有“聚合”义,并通过对“九合诸侯”的“异文”等材料的辨析,认为其中的“九”是“聚合”义。  相似文献   

6.
《老子》“无为”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老子》的“道”,已有不少学者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但对于“无为”,则鲜有人注意它的概念范畴,往往只是把它与“道”联系在一起,或将“无为”与“道”相提并论,或用“无为”取代“道德”。《老子》一书的核心并不是“无为”而是“道德”。可能有人会说,《老子》所谓“道德”,正是“无为”的别名,“道”即“无为”。我们认为,正是这个含混的命题,才造成哲学史上有时将《老子》的“道”与“无为”当作同—概念使用的错误。另外,关于“无为”的实质,历来的理解也有较多歧义,不少学者将“无为”理解为“不做”,“无所事事”。  相似文献   

7.
史书中有"口马"一词,最早出于《北齐书》,释义纷纭,有解释为"良马""骏马"的,有解释为"牲口马匹"的,有解释为"奴婢马匹"的。其实,《北齐书》中"口马"的"口"指的是"奴仆","马"指牛马等牲畜,"口马"意谓奴仆牲畜。  相似文献   

8.
菲尔墨的格语法理论对句法与语义的界面研究进行了开创性探索,揭示了动词和名词的种种复杂关系,在语言学领域具有深远影响.《“格”辨》(The Case for Case)是菲尔墨格语法初期理论的代表作,基本奠定了格语法的主要模式,是格语法正式提出的标志.本文在回顾《“格”辨》写作背景的基础上,介绍并评价了这篇专论的主要内容,包括格语法中的“格”的定义、句子中的深层格的构成、深层格到表层结构的转换和深层格的语言类型学意义,并探讨了其理论贡献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行政"一词是行政学的核心概念。作为一个学科,概念梳理和界定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如果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不清,学科发展必然会受到影响。本文从文字构成、词源、中英文对照的比较视角以及学科发展脉络对"行政"的含义进行考证和梳理。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有大量关于花木、器用、人物、习俗、衣食、称谓、诗文等方面的名物典故。对其中一部分进行考释 ,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当时的社会风俗、历史背景、作者笔底隐意、写作意图以及佚稿中某些故事情节  相似文献   

11.
“名物”的定义与名物词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名物”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等书,是指上古时代某些特定事类品物的名称。名物词的语义特征包括:一、它与事类相关;二、它表明一种特定的具体事物;三、所指必须具有类属的区别性特征。名物词的范围,不仅有明言其为名物的禽兽、物产、祭器、祭牲、冕服、几席、玉器、卜蓍、车辇、旗物、兵器、甸邑、食物、庙宇等14类,还有作为变例出现的官爵、乐舞、贡赋、妇功等4类,共18类  相似文献   

12.
"师圣"和"师心"是<文心雕龙>的两个重要观点,这两个看似对立的观点,实际上是统一于<文心雕龙>的整个体系中的.无论是"师圣"还是"师心",都是对"道"的体认方式."师圣"与"师心"体现了对创作主体意义的重视,是创作主体的不同的创作取向."师圣"与"师心"的关系也是对文学继承和革新关系的一个注脚.  相似文献   

13.
《圆圆曲》“真实”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近几年关于《圆圆曲》的讨论中,该诗的历史真实性成为最热门的话题。姚雪垠撰文认为,《圆圆曲)纯属虚构,作者是“有意采取不合理的传闻”,“有意不按照他所知道的史实写”,以鞭挞吴三桂,宣泄其亡国之愤。姚文的出现,打破了吴梅村研究长期以来的沉寂局面,引起了大家对吴氏作品诸多问题的注意和探讨,应  相似文献   

14.
理解“柔弱胜刚强”这一命题的关键在于了解《老子》赋予“柔弱”与“刚强”的特定内涵。《老子》用柔弱象征充满生机与活力、有利于世界和谐安宁的建设性的力量;用刚强象征发展到极致、必然要走向灭亡的破坏性力量。《老子》在柔弱与刚强两种力量的斗争中有意突出柔弱胜刚强的一面,其目的是以此警示人们要效法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特性,减少因私欲的过分膨胀而导致的过度争夺与倾轧。  相似文献   

15.
《文选》编次涉及政治与学术及文学等因素,须参照《汉志》《文心雕龙》等著述,也涉及作为昭明太子所编纂,其间自然包含礼乐建设、祥瑞点缀、体国经野等义项,当然也要维护或营造储君萧统之形象,这一切均属《文选》编次的内在逻辑和依据。  相似文献   

16.
《孙子兵法·形篇》论:“形”而不言“形”,历来注家说法不一。本文对该书中“形”字的运用进行了全面分析,提出“形”指的是军事活动中的一切外在表现形式,是《孙子》中的一个含义丰富的概念。  相似文献   

17.
《周南.卷耳》诗中出现的植物“卷耳”,历代的解释歧义纷呈,比较混乱。宋代以后逐渐形成一个较为普遍的误解:卷耳即苍耳。通过对古人有代表性的观点的辨析,我们可以发现卷耳其实应当是草耳类的可食用的植物。  相似文献   

18.
同义关系的构成有的源于相同、相近的本义,有的源于词义引申,有的因为词义转移。同义词对应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词义的发展变化而不断重新组合。  相似文献   

19.
玛丽玛萨文是纳西族支系玛丽玛萨人使用过的一种文字,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有学者进行过调查并有字表发表,但始终没有收集和刊布过成篇的玛丽玛萨文文献。近年我们在田野调查中发现了维西县退休教师和玉龙收藏的玛丽玛萨文《名物录》,这是目前所见唯一的一份玛丽玛萨文文献,本文将其译释刊布。  相似文献   

20.
意境是意与境即我与物、主观与客观的互相渗透和有机统一。但它又存在不同的倾向,有所谓“意与境浑”、“以意胜”和“以境胜”。王国维这样说: 文学之事,其内足以摅己,而外足以感人者,意与境二者而已。上焉者意与境浑,其次或以境胜,或以意胜。苟缺其一,不足以言文学。原夫文学之所以有意境者,以其能观也。出于观我者,意余于境。而出于观物者,境多于意。然非物无以见我,而观我之时,又自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