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构建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行为的度量理论模型,利用2007-2000年的数据,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的非效率投资行为.研究结论表明:尽管我国上市公司既存在过度投资现象又存在投资不足问题,但从统计样本来看,投资不足问题更为显著;进一步从行业来看,受金融危机和融资约束的影响,我国上市公司投资的行业分布明显不足,与国家的产业政策密切相关,且不同的行业投资具有较大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受到政府政策影响,国内融资环境持续收紧,导致上市公司资金占用问题越发严重。文章采用2006年至2021年A股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研究两类资金占用问题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企业经营性资金占用水平越高,投资过度现象越严重;企业集团会加剧经营性资金占用对投资过度的影响;企业非经营性资金占用水平越高,投资不足现象越严重;企业集团会减弱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对投资不足的影响。上述研究结论表明,资金占用会以不同形式影响企业投资效率,企业集团的存在会进一步影响上述关系。最后,文章提出一些优化企业治理和投资决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1—2009年度的经验数据为基础,考察了会计稳健性对公司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会计稳健性有良好的公司治理功能,能提高公司投资效率,即抑制投资不足或投资过度,能减少投资与自由现金流的敏感度,降低自由现金流量多的公司的投资规模。具体地,在国有控股公司中,预算软约束对过度投资有刺激作用,会计稳健性减轻软约束带来的负面影响。在非国有控股公司,稳健性主要是发挥抑制过度投资的作用。发现表明稳健的会计政策选择会对公司投资决策具有显著的约束作用,会计稳健性对金融资产过度投资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基于我国制度背景,利用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实证检验了负债及负债结构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相对投资不足行为,国有控股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更为显著,而非国有控股企业的这两种行为均较为显著;负债一方面可以抑制企业的过度投资,另一方面也使得企业投资不足问题更为严重;短期负债并没有降低企业的投资不足问题,但能够抑制企业的过度投资问题;银行借款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相机治理作用。  相似文献   

5.
财务丑闻的曝光,使得企业董事及高管面临严格的监管审查并导致其执业风险不断加大,由此促使作为董事和高管的风险分散与权益保障机制的董事责任保险需求愈发凸显,但是董事责任保险并非万能的保护伞。正确认识董事责任保险与企业投资效率的关系,对于企业管理层和监管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的资本市场上股票市场相比债券市场而言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 ,这与国际资本市场上债权融资的规模规定远远大于股权融资的规模截然相反 ,随着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入驻国内 ,在中国债权市场上发行公司债券成为其经营发展的必然选择 ,可以预见中国的资本市场结构会越来越接近国际水平 ,这也预示着中国的债券市场特别是公司债券的加速发展 ,而作为国内企业领军人物的上市公司可以率先尝试发行公司债券以确立自己在债券市场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国有企业高管薪酬管制是我国政府促进社会公平、缩小收入差距的重要制度,但目前政策的干预效果尚未达成明确统一的结论。文章以2009年发布的国企"限薪令"为外生变量,运用双重差分法(DID)进行准自然实验,实证检验了薪酬管制政策对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薪酬管制的实施抑制了企业的过度投资现象,对投资不足的影响效果则不明显;在加入晋升激励作为调节变量之后,会强化薪酬管制对过度投资的抑制作用,对投资不足的影响没有显著变化;进一步研究发现,行业竞争度高时,薪酬管制对过度投资的抑制作用比行业竞争度低时更加明显,对投资不足的作用没有显著变化。本文得出的结论可以为薪酬管制积极的政策实施效果提供直接证据,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同时对新一轮的国企制度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投资决策是企业财务决策的核心,如何提高投资效率、降低投资扭曲行为受到各界广泛关注。本文以中国2003—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CEO过度自信、会计稳健性与企业投资效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会计稳健性在CEO过度自信与企业投资效率间起中介作用,CEO过度自信会抑制会计稳健性,进而降低了企业的投资效率;CEO过度自信的中介效应仅存在于投资过度企业以及高成长性企业中,对投资不足企业不显著。本文亦从企业和监管机构层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现代企业中自由现金流处于经理人控制之下,经理人有机会和动机将资源投入到那些能给自己带来私人收益但损害公司价值的投资项目,如果公司治理机制不能发挥其应有的约束效应,企业将面临过度投资风险.目前中国市场经济尚处于不成熟阶段,加之股权结构过于集中,上市公司过度投资倾向十分明显.对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发现,独立董事比例的增加并没有使上市公司过度投资减少,高额的经理人薪酬也未缓解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状况,而董事会专业委员会时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起到一定程度的约束作用.总体而言,上市公司治理机制尚未对"过度投资"发挥"实质性"约束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培育机构投资者是建设高质量资本市场的重点,对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优化企业资源配置起着关键作用。基于2010—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样本,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出发,考察了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劳动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持股能够显著提高企业劳动投资效率,具体表现为机构投资者持股抑制了雇佣冗余,缓解了雇佣不足和解雇过度。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两类代理成本的降低和融资约束的缓解是机构投资者提高企业劳动投资效率的重要机制。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劳动投资效率的影响更显著,劳动密集度则对两者关系无显著影响。因而,吸引优质机构投资者、健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和加强市场化建设是提高企业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2004~2006年中国沪深两市的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政府干预、政治联系对民营上市公司的投资活动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地地方政府、中央企业和异地地方政府对民营上市公司的投资过度活动没有显著影响。当地地方政府干预对民营上市公司投资不足没有显著影响,而中央企业和异地地方政府对民营上市公司投资不足有显著影响。这说明,中央企业和异地地方政府可以作为制度的替代机制保护民营上市公司不受当地政府干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实际数据,借鉴Richardson的研究模型,分析并实证检验了审计监督质量的改善是否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的资本配置效率。研究结果发现,审计质量的改善能够提高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配置效率。进一步研究发现,不仅不同产权特征的上市公司资本配置效率损失的类型存在显著差异,而且审计监督质量的改善对公司资本配置效率的提升作用也与公司的产权特征密切相关。按照地方政府控制、中央政府控制、国有企业集团控制和民营上市公司的排序,高质量审计监督对非效率投资行为的抑制作用逐渐加强。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了超额现金持有对非投资效率的因果关系影响,并分别分析了融资约束与超额现金持有的交互作用对企业投资不足、投资过度的影响。经过论证,我们发现:超额现金持有会抑制企业的投资不足;超额现金持有会加剧企业的投资过度;融资约束增强超额现金持有对投资不足的抑制作用;融资约束弱化超额现金持有对投资过度的加剧作用。  相似文献   

14.
选择812家沪市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测度每个公司会计稳健性程度,参照投资模型估计出投资过度或不足金额,考察了会计稳健性程度与投资过度或不足之间的关系,结论得出稳健的会计处理方法和政策能促进管理层理性投资、抑制非效率过度投资。  相似文献   

15.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2009—2015年公布的各地区分行业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企业名单,应用双重差分模型(DID)考察了产业政策对产能过剩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产业政策对产能过剩企业投资效率的改善具有监管效应。进一步的分析显示,在非国有、无政商关联、股权集中度高的企业中,产业政策监管效应更加显著。在稳健性部分,发现产业政策主要通过政府补助、并购重组两种途径影响投资效率;替换了被解释变量,研究结论依然稳健。该研究不仅对理解我国经济“新常态”下的企业产能过剩难题和探讨制约企业投资效率的机制具有现实意义,而且为推动政府去产能、供给侧改革和经济转型提供了政策支撑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将债务区分为硬约束债务和软约束债务为基础构建理论模型,从预算约束程度差异的角度分析不同债务如公司债券和银行贷款对过度投资治理机制与效应的区别。结论表明:具有硬约束特质的公司债券能够制约公司过度投资,而具软约束特质的银行贷款的控制效应则不确定。基于理论分析,以2007—2011年我国公司债券发行公司为样本检验公司债券发行对过度投资的影响,并分析了同期间银行贷款和过度投资水平的关系。实证检验支持理论分析的结论:公司债券发行后,公司过度投资水平有所降低并维持在较低水平,银行贷款则未能控制公司过度投资。表明我国硬约束债务融资能够有效发挥债务治理功能,改善上市公司投资效率。  相似文献   

17.
公司债券市场发展对银行业垄断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构造了公司债券市场发展前后银行信贷资金的需求函数,在此基础上利用银行间的古诺竞争模型证明了公司债券市场的发展能够降低银行业的垄断程度和信贷资金的垄断价格。公司(尤其是中小型公司)所获得的融资数量因而增加。公司财务信息的透明程度与债券发行中所受到的利率等政策性限制的强弱决定了公司债券市场作用的大小。与其他促进我国银行业间竞争的理论相比,发展公司债券市场的取向具有风险小、可操作性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2009—2015年公布的各地区分行业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企业名单,应用双重差分模型(DID)考察了产业政策对产能过剩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产业政策对产能过剩企业投资效率的改善具有监管效应。进一步的分析显示,在非国有、无政商关联、股权集中度高的企业中,产业政策监管效应更加显著。在稳健性部分,发现产业政策主要通过政府补助、并购重组两种途径影响投资效率;替换了被解释变量,研究结论依然稳健。该研究不仅对理解我国经济“新常态”下的企业产能过剩难题和探讨制约企业投资效率的机制具有现实意义,而且为推动政府去产能、供给侧改革和经济转型提供了政策支撑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以2003-201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构建预期投资模型,深入研究了产品市场竞争这一外部治理机制与上市公司过度投资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存在严重的过度投资问题,企业的过度投资程度与产品市场竞争程度显著负相关,即保持市场竞争态势有助于抑制企业过度投资行为。  相似文献   

20.
基于金融生态环境这一新视角,研究金融生态环境、银行融资和民企投资之间的关系。利用上市民企2006-2010年的经验数据,将民企投资细分为总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和无形资产投资三种情况分别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这三种情况中,银行融资与民企投资过度/投资不足之间存在负/正相关性。并且在金融生态环境较好的地区,公司的过度投资/投资不足与银行融资的相关性会增强。这意味着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有利于公司投融资,进而提高上市民企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