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社会资本视角下的我国地方产业集群升级困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杰  刘东 《中州学刊》2006,(1):40-43
我国地方产业集群的兴起依附于关系型信任与关系型契约所嵌入的社会关系网络的作用机制,其竞争优势体现在社会资本与劳动力结合的低成本;但是其在产业升级、价值链提升进程中面临“社会资本锁定”的制度困境。探寻我国地方产业集群升级困境的解困之道须从不同企业网络特性差异入手,以社会制度层面中所嵌入的社会信任体系(社会资本)为分析框架,探寻企业网络的内在特征差异以其升级的内部动力机制与制度路径。  相似文献   

2.
产业集群的交易特征及其治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企业—中间层组织—市场”的分析框架下,产业集群既非一个企业,又非纯粹的市场,而是一种中间层组织。集群内企业间的交易属性是关系型交易,它是在动态过程中、在重复交易中形成,其内容是在交易中伴随着生产的因素。这种关系型交易实行双边规制,并通过信誉效用机制以及预期收益和违约成本的增加来实施。  相似文献   

3.
张杰  刘东 《东南学术》2006,87(3):98-104
产业集群体系是我国地方经济发展的核心内生力量,其主要优势体现于嵌入在社会关系网络中的关系型信任社会资本和低成本劳动力的融合。然而,这种体现在非正式制度层面的关系型社会资本,在技术的高不确定性冲击环境下可能成为地方产业升级的阻碍因素。本文尝试从不同社会制度结构中的不同企业网络特性差异入手,探寻企业网络的内在特征差异及其升级的内部动力机制与制度路径,以此为途径探寻我国地方产业集群升级困境的可行制度路径。  相似文献   

4.
社会资本视野中我国地方产业集群升级困境的制度解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东  张杰 《江西社会科学》2006,87(3):215-222
产业集群体系是我国地方经济发展的核心内生力量,其主要优势体现于嵌入在社会关系网络中的关系型信任社会资本和低成本劳动力的融合。然而,这种体现在非正式制度层面的关系型社会资本,在技术的高度不确定性冲击环境下可能成为地方产业升级的阻碍因素。本文尝试从在不同社会制度结构中的不同企业网络特性差异入手,探寻企业网络的内在特征差异及其升级的内部动力机制与制度路径,以此为途径探寻我国地方产业集群升级困境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5.
不完全契约下的中小企业关系型民间融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现有关于中小企业融资文献梳理的基础上,从不完伞契约理论的角度分析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实质,从契约关系和投资激励的视角指出关系型契约的共同信息、共同治理、软约束可以弥补不完全契约的不足.随着交易复杂性和契约不完全性的增加,企业的融资策略应该是古典契约逐步向关系型契约过渡.  相似文献   

6.
陈柳钦 《阴山学刊》2007,20(4):93-99
产业集群的交易论强调,企业空间行为是由其内部和外部环境共同作用的交易特质决定的。产业集群的形成是一个劳动分工深化、交易效率提高的过程。产业集群作为中间性组织形式之一,其存在和发展不仅可以用交易费用理论来解释,而且产业集群本身又可以降低交易费用。产业集群是一种能够有效降低交易费用的"新制度"形式。  相似文献   

7.
在非正式制度为主导的农村非正式社会结构中,基于特殊信任主义的民间信用,其博弈主体由于交易域和社会交换域的关联博弈和基于声誉的私人契约执行机制,使得民间信用契约具有自我执行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8.
以自由交换和科层制生产为特征的现代经济过程往往有利于经济增长却不能同时和直接地增进社会普遍福利;而作为一种中间性和网络化的经济生产与交换形式的企业集群,由于存在独特网络和制度结构,在特定空间范围内一定程度上直接和同时实现了上述经济和社会收益.因此,企业集群的内在特征与和谐社会概念的价值追求是一致的,积极促进企业集群的发展有利于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9.
论产业集群的信任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任是嵌入在社会结构、经济交易之中的一种功能化的社会机制,是产业集群运作机理的核心。在社会网络、分工合作和空间集聚三种力量作用下,产业集群中信任机制依靠交易性嵌入和结构性嵌入两种途径来形成,信任能够增加产业集群的社会资本,降低交易成本,促进集群竞争优势的产生。产业集群的信任的产生和发挥作用是一个动态过程,其变迁轨迹为:从依靠人际信任、计算型信任等延展到包含制度信任、契约信任、过程型信任等诸多类型的信任体系。我国一些地区推进产业集群发展时,需要重视通过构建社会网络,积累社会资本来塑造产业集群信任机制,并把握集群信任机制的动态发展轨迹,形成各种信任类型相互补充的信任体系。  相似文献   

10.
文化产业集群效应推动了集群的发展,集群分工协同、资源协同、生产协同、市场协同、文化协同、制度协同、竞争协同和创新协同等协同效应可以解决区域文化产业的统筹和协调问题,是文化产业集群持续成长的根本动力,因此,文化产业集群发展有必要进一步挖掘集群内部动力,强化外部动力,加强集群主体间的合作,通过文化产业集群内部行业之间以及与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来提升文化产业集群竞争力,同时带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人力资本要素的二次定价与企业剩余的分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力资本交易契约的不完备性决定了人力资本要素具有二次定价的特征,人力资本所有者对企业剩余的分割不应理解为"间接定价"或"激励".普通生产者也具有剩余控制权.二次定价决定了所有生产者对企业剩余的分割隐含规定于交易契约中.而人力资本的产权特征制约了企业在第二次定价过程中的违约行为,为人力资本要素的第二次定价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12.
随着企业理论的演进先后出现了四种不同内涵的效率概念:资源配置效率、交易效率、核心能力效率和适应性效率。德布鲁的效率分解理论仅仅区分了“经济效率”和“技术效率”,而事实上现实企业经济实践中还普遍存在着某种“动态效率”,对该现象的解释需要拓展现有的企业理论。可以认为,企业制度不仅作为交易关系的规制结构发挥着节约交易成本的功能,而且还具有培育和塑造企业异质性核心竞争力从而使企业具有持续动态优势的激励功能。  相似文献   

13.
为营造良好的市场交易氛围,在交易过程中可引入智能合约。基于智能合约自动执行、不可篡改的特点建立信用抵押交易,既不造成资产占用,又具有较强的执行力,用新兴技术解决传统制度难以解决的信用难题。一是基于Fabric联盟链,搭建智能合约信用抵押交易体系,并制定交易规则。二是针对信用交易失灵问题,设置强激励的交易信用函数,构建刚性约束的信用抵押智能交易模型,以“廉价”的信用资产抵押降低交易成本,以“昂贵”的信用丧失代价吓阻违约行为,促使交易双方自觉、自动执行合约。该智能交易模型具有强激励性,随着交易次数的不断累积增加,信用抵押占比亦随之逐渐增加,并最终趋于完全信用抵押的理想状况。  相似文献   

14.
网上证券直接交易能显著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传统监管法律规则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网上证券直接交易的需要,须结合网络技术发展而不断更新。我国应借鉴美国监管经验,及早确立网上证券直接交易的法律规制之道。  相似文献   

15.
文化产业发展的客观需求,使文化产权交易法律制度的确立成为必要。文化产权交易法律制度的内容设计,应从文化产权交易功能和属性出发,确定产权交易权利体系和权利类型,梳理文化产权交易法律关系,制定文化产权交易基本原则,健全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明确文化产权交易纠纷的解决方式,从而为文化产权交易提供法律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6.
企业控制权是企业参与主体为实现自身资源收益最大化而根据企业制度和契约的要求投入资源的控制权集合,它可分解四个部分:资源投入者的剩余控制权、经营决策权、管理决策权和作业控制权.企业控制权配置是指企业控制权不同权项与参与主体匹配,从而形成八种基本的企业控制权结构类型.  相似文献   

17.
从东南亚总体经济成长环境和企业家个人行为等角度,解释20世纪60 ̄90年代东南亚华人企业集团快速发展的原因,认为东南亚华人企业集团在这一时间段快速发展,与华人经济成为当地民族经济主体所提供的环境契机及企业家个人人格特质、政治关系、社会关系相关。东南亚华人企业集团与世界其他地方华人企业集团相比,在发展上有以下特点:以血缘为纽带的家族式经营色彩;与官僚资本相结合的资本形态;以传统产业为主导;民间信用替代了契约。  相似文献   

18.
交易费用理论并不能解释企业的存在与基本职能,对此只能归结到剩余创造,而对剩余的理解与剩余源泉的追索,则必须回归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在企业的价值创造与剩余价值创造活动中,企业的人力资本所有者作为劳动主体与劳动客体组成创造价值实体的劳动系统,唯有其劳动是企业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由此回答了在企业中谁创造价值的问题,这对于如何通过企业治理结构来分配价值具有理论上的支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袁东安 《学术探索》2003,(12):27-30
国有企业集团在我国现有的企业集团,尤其是大型企业集团中占据主导地位。由于国有企业集团仍然带有较为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使得它难以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在培育市场导向型企业集团的同时让国有企业集团平稳地从竞争性领域逐步退出是本文试图探讨的主题。  相似文献   

20.
王颖 《学术探索》2009,(5):74-79
近代联号企业已具有一定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在组织形态上表现为成员企业的联合体特征。本文尝试以契约理论解释近代联号企业的内部关系,认为近代联号企业在对联号统一体的态度、对集中管理的依赖、权利等级命令、心理契约等方面具有关系性契约特征,在契约签订的自利性、市场交易性等方面具有个别性契约特征,即近代联号企业是关系性契约和个别性契约的内在融合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