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今天,是五四运动五十五周年。我国人民在批林批孔运动深入发展的大好形势下,纪念这个光辉的战斗节日。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出:“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在列宁号召之下发生的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在五四运动中,马克思列宁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工人阶级作为觉悟了的独立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五四运动,在思想上和干部上准备了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强调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李瑞环同志就曾明确指出:“职工是我们企业的主人,而不是雇佣劳动者,这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企业的根本特点。”这本来是党和国家一贯坚持的阶级路线,并不是什么新观念,但是,在当前确实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性与针对性。应该看到,在前一段“精英政治”的鼓噪声中,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讲得少了,工人阶级主人翁地位被弱化了,以至职工队伍中的主人翁意识也淡化了。这个“弱化”与“淡化”并非一般问题,而是涉及主力军的作用、企  相似文献   

3.
传统观点认为,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通过学习和考究,我认为这个观点是不准确的,不合乎史实的。现仅就其中的几个主要论点略加辨析。一、工人阶级在运动中没有起到领导的和决定的作用传统的观点认为,工人阶级在五四运动中起到了领导的和决定的作用。我认为这是言过其实的。  相似文献   

4.
五四爱国运动是在伟大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直接影响下,在中国工人阶级第一次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时,在以李大钊同志为代表的先进共产主义知识分子的指导下爆发的。五四运动以中国近代史上从未有过的彻底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革命声势,迅速席卷了全国,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  相似文献   

5.
上海是近代产业工人最集中的地区,上海工人阶级具有光荣的斗争历史。从现有的记载材料来看,早在1879年,就开始了自发的罢工斗争。1905年在反美爱国运动中,上海工人阶级表现了高度的爱国热忱。在辛亥革命时期,工人阶级参加了上海的光复运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上海工人阶级,就开始以自觉的姿态,为中国的独立、解放而斗争。在“五四”运动中,上海十余万工人英勇地参加了战斗,并且成为运动的主力。在斗争中,上海工人和全国各地工人的政治觉悟和组织程度大大提高。十月革命的影响和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更使工人阶级认识到只有走俄国人的道路才能获得解放。工人阶级开始成为我国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历史舞台,在我国的政治生活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居于一八四八年欧洲革命运动中心的法国革命,是一八三○年“七月革命”的继续。它的任务在于推翻金融贵族的独占统治,实现民主改革,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扫清道路。在这场革命的大风大浪里,已经形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的法国工人阶级,不仅是推翻“七月王朝”的主力军,而且在资产阶级逼迫下,展开了消灭资产阶级制度的伟大战斗。本文试图对法国工人阶级这段探索自身解放的斗争历程略加论述。  相似文献   

7.
1919年的五四运动,对中国的政局变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这场运动中,中国的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了政治舞台,五四运动取得了重大的胜利。这场运动在当时的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轰动,社会上反映十分强烈。我们可以发现,在这一时期,作为中国近代伟大的革命家孙中山先生关于五四运动的言论却很少,也没有|亲身投入到这场伟大的爱国主义运动中,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本文拟就这一时期孙中山的思想及活动进行分析,探究他没有参加这场运动的原因以及他与五四运动的关系。孙中山没有积极地投身到五四运动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护法运…  相似文献   

8.
工人阶级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阶级和依靠力量,本文论述了依靠工人阶级是一项重大的政治原则,以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切实确保工人阶级主人翁地位,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人翁作用。  相似文献   

9.
东方紅     
一九一九年十二月十八日,我們的伟大領袖毛主席第二次来到北京。隆冬季节的北京,大雪紛飞,北风怒号,半年多以前在这里爆发的五四运动,已迅速向各地发展,革命风暴席卷全国!中国的无产阶級在五四运动中,作为一个觉悟的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革命的舞台,显示了无比的威力!五四运动,这一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羣众运动,給了帝国主义和卖国軍閥政府以沉重的打击!毛主席是五四运动中  相似文献   

10.
论中国工人阶级向自为阶级转变的最后阶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是从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重要时期;再过两年,就成立了中国人民革命的战斗司令部、中国无产阶级的革命政党——中国共产党。从1911年到1921年,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急剧转变的十年。实现这种历史转变的根本关键,在于中国工人阶级已经迅速地形成自为的阶级、并且作为最先进的革命领导者和最坚强的政治力量,走上了中国政治舞台。探索这个时期中国工人阶级形成  相似文献   

11.
早在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主义就传到了美国,伴随着工人运动的高涨,出现了社会主义类型的政党。但始终没有像欧洲和发展中国家那样成长为一支强有力的政治力量,特别是没有掌握工人阶级。它们政治力量分散,属于发达国家中相对来说规模最小、影响最弱的类型,所以在美国社会和政治舞台上影响极小。但作为现代政治中的政党,在一定程度上履行了政党所具有的一些功能。  相似文献   

12.
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先于资产阶级形成而出现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运动,当时的民族资产阶级还没有形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因此戊戌维新运动并不是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发动和领导的,而是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化的知识分子以民族资产阶级代言人的身份发动和领导的。  相似文献   

13.
五四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意义深远的爱国运动,学生是这次运动的主力军。但是传统观点往往把这个"学生"范畴定格为国内的进步学生,而大量史料表明,留日学生在此次运动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无论是早期留日归来的抑或是当时滞留日本的对运动的准备、组织、发动、领导都做出了极为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是城镇化、城市现代化进程中一支重要的建设力量,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须依赖的主力军,他们是促进我国永续发展的强大力量,但他们又是一弱势族群。在城市化、工业化中农民工已发挥、还将发挥重要作用,我国的发展与未采与多达2亿的农民工群体及素质的提高息息相关。基于劳动者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诉求,重视、致力于提高农民工素质是社区教育重点和社区学院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5.
胡适对五四背景进行了具体分析,指出五四不是一件孤立的事,他将五四定性为青年学生的爱国运动,对其意义给予充分肯定。胡适认为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各自独立存在,又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他对两者关系的评说与分析非常独特,意识到五四对促进新文化运动具有永久的历史意义,同时又从其本人固有的文艺复兴观点出发,将五四运动视作整个文化运动中一项历史性的政治干扰。胡适对五四的思考与论说为我们理解五四提供了一重不可或缺的“面相”与“方向”。  相似文献   

16.
本文考察了中日甲午战争后到五四运动期间,民族心理的一系列变化,认为民族心理的急剧变化,不仅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坚实的民族心理基础,而且是五四运动深入发展的驱动力量。同时指出民族心理如果不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性指导,仅仅凭借民族心理的作用,终不能达到民族独立和解放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建共产主义者同盟。是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确立。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加剧,西欧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运动出现了高涨。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了政治斗争的历史舞台。这时的工人阶级不仅从政治、理论上、而且从组织上都对独立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另外,随着工人斗争的日益深入,一些自发组织的建立和发展;说明创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客观物质条件已经成熟。但是还应看到,当时的工人运动毕竟不是孤立地进行的,而是在各个阶级错综复杂的矛盾之中发生、发  相似文献   

18.
100多年以前,我国爆发了伟大的五四运动,青年是发起五四运动的主力军,在五四运动中起了关键作用,表现出了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从此,青年在广阔的历史舞台上活跃起来,开启了青年发起进步运动的先河.当代青年应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相似文献   

19.
中国无产阶级以独立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的标志,史学界传统的看法是五四运动中的工人罢工,但我认为是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本文试图就此问题作一些粗浅探讨。欧洲十九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的标准主要是,明确认识到本阶级的历史使命,提出本阶级独立的政治主张;在完成自己目标的行动上,不受其它阶级、阶层的左右和影响;在革命运动中要有统一组织来领导和指挥,掌握对运动的领导权等等。因为只有当无产阶级从“自在的阶级”转变为“自为的阶级”后,才可能成为除封建地主  相似文献   

20.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工人阶级作为中华民族抗战力量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始终站在斗争的最前列,以无畏的战斗精神,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中华民族求生存、争解放的历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篇章,中国工人阶级以自己的行动“证明中国工人阶级是最觉悟的,并且是抗战中重要力量之一。”抗战期间的工人运动,既不同于北伐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