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总结建国60年来中国经济学管理经验,中国经济学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思想基础,必须从中国现实经济问题出发,关注中国民生,揭示民生问题,解决民生问题和着力改善民生.改革开放30年,中国走上了富强之路.但我们仍应认识到,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社会建设相对滞后,尤其是民生的问题突显,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中国经济学当为解决中国民生问题提供理论解释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2.
理论经济学是指政治经济学,因为政治经济学是整个经济科学的基础理论,是以探讨经济学一般规律为已任,故可以称为理论经济学。本文“中国”是指具有中国特色,从国情出发,能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指导的经济学。中国理论经济学从广义上讲应包括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学、新民主主义社会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本文所讲的中国理论经济学重点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所谓“发展”,一是在建立的基础上的延伸;二是它相对“不发展”而言;三是它应沿着中国特色去发展;四是它应在批判、继承、反思中去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经济改革是前无古人的波澜壮阔的社会经济实践。回顾中国经济改革和现代经济学发展的历程,可以得出现代经济学的发展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不断完善密切相关结论;市场化是中国经济改革的路径和目标指向,因此,现代经济学能够为中国的经济改革提供理论分析工具,中国经济改革与现代经济学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同时,现代经济学将在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中发展,正在酝酿革命性的变化,中国的经济改革必将为现代经济学的革命从理论到实践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经济学就是政治经济学,中国经济学的研究随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经历了从单一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主导的与西方经济学的融合发展的走向,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风格的经济学正在形成。中国风格或特色的政治经济学要处理好,经济学一般原理与特殊原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现代西方经济学以及中国经济发展实践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的深入为中国理论经济学的大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然而,中国理论经济学体系的构建首先有赖于解决好什么是经济学,经济学的立足点应该在哪里,马克思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之间是否具有一定的互补性等几个至关重要的前提性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明确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进行了一定的论证,特别是为经济学和经济学家作出了新的定义。  相似文献   

6.
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不可能产生真正的经济学。传统高度集权型体制下的经济学,具有经济学的形式而缺乏经济学的内容。市场经济才是经济学真正独立而充分发展的土壤  相似文献   

7.
理论经济学研究本身具有国别化和阶段性 (时代性 )特征 ,由此决定了我国必须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学 ,即“中国经济学”;“中国经济学”的建立应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基础 ,在借鉴西方经济学有益经验的同时 ,必须着眼于中国的现实国情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理论经济学研究必须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相似文献   

8.
无论是传统的苏联范式、主流的西方范式,还是试图把二者调和起来的折中范式,都不能成为当代中国经济学范式.在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当根据科学性、适应性和综合性的基本原则,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基础、以中国问题为导向,广泛吸收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合理成分,努力构建现代中国经济学的科学范式.  相似文献   

9.
数学化的经济学是数量经济学发展的归宿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数量经济学在我国产生20年来,对我国经济理论的定量研究作出了贡献。要想使数量经济学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就应当增强数量经济学的“问题意识”,变方法导向为问题导向,进入经济学的主流,成为数学化的经济学。与此同时,经济学则应通过数学化使之现代化。这样努力的结果,将在中国出现一种新“范式”的经济学,从而改变传统经济学的面貌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高校经济学教学与研究中出现的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重西方经济学的倾向已日趋明显。时下,在主流经济学刊物中,如果作者不援引西方经济学的观点和论著,或不运用数学模型和计量分析方法,通常会被视为不入流和落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结合国内外经济发展实际,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研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学,对于有效开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对话和交流,逐步克服当前经济学教学与研究中出现的偏颇,既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济学与经济学的中国化——访黄泰岩教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 ,如何立足于具有特殊性和历史性的中国现实土壤之上 ,研究中国经济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从而在解决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诸多难题的同时 ,在经济学发展的世界文明大道上 ,建立和发展独具特色的中国经济学 ,促进经济理论本身的发展和繁荣 ,成为每一个有历史责任感的经济学人认真思考的问题。带着这个问题 ,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黄泰岩教授。问 :黄教授 ,临近 2 0世纪末 ,人们纷纷在总结过去的 1 0 0年里 ,各个学科的发展历程和研究成果。作为一名经济学者 ,您如何看待中国经济学的发展状况呢 ?黄泰岩…  相似文献   

12.
今年的"两会"将民生问题列为中心议题,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民生一向在中国受到广泛关注,也是中国共产党为之奋斗解决的主要问题。陈云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民以食为天是陈云经济学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而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以民生为核心的陈云经济学理论。文章详尽地分析了陈云无论在民主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把改善民生、关注民生始终作为我们党夺取政权巩固政权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证。重温陈云关心民生问题的精神,贯彻落实两会精神,民生问题得到妥善解决,民心才安,民心安,社会才能稳定,国家的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政治建设、国防建设才能顺利进行,也才能谈得上建设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决定了中国经济学的构建不仅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辩证思维方法,而且要吸收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理论研究方法.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是中国经济学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4.
区域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应用经济学学科.现实问题研究导向与区域发展理论特色使这一学科具有区别于其他经济学学科的特征.传统空间经济研究领域存在地理学派与经济学派的争论,其本质是经验主义认识论与理性主义认识论的对立.区域经济学应当吸收各学派的认识论精华,遵循"三对照"与"三并存"的研究逻辑,即与一般性对照的特殊性的逻辑、与时间性对照的空间性的逻辑以及与指导性对照的针对性的逻辑;偶然性与必然性并存的逻辑、学理性与操作性并存的逻辑以及演绎性与归纳性并存的逻辑.在区域经济学的研究逻辑下,"政策无用论"是一个伪命题.要构建中国气派的区域经济学,应当在研究和决策两方面推动创新,讲好中国故事,解决中国区域问题.  相似文献   

15.
经济学在本质上是一门实践科学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实践呼唤适合中国国情的经济学 ;中国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中国经济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唯物辩证法、调查法、比较研究法和综合研究法 ;中国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中国当代经济活动中的人 ,中国当代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 ,以及中国经济学和经济学在中国发展的历史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经济建设需要正确的经济理论作为指导,为此我们要在对马克思主义 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进行深入认识和客观评价的基础上,构建中国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中国 经济学是一门主要以中国的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市场经济学,它的理论体系可 包括一般理论、消费者分析、生产者分析、社会总分析和制度分析等五个部分。  相似文献   

17.
MB0是近期的社会热点问题,但经济学分析还不多见.利用相关的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通过对企业中管理层人性假设、交易性质对产权配置的影响和企业股权结构模拟三个方面的分析,探讨企业实施MBO行为的经济学解释,可以从中看出MB0的优势所在.在此基础之上,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和中外差异比较,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指出中国企业在当前的特定环境下进行MBO的实践意义和未来实施MB0必然的良好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腾飞,要求我们必须有自己的能反映中国特色的并能与现代市场经济配套的经济学来解释、指导中国的经济实践,而我们现有的经济学理论大多是照搬照抄别国的经济学,脱离了中国的具体实践,传统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又无法解释现代市场经济的实践及发展趋势。这在客观上要求我们对现有的经济学理论进行改造与创新,在变革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思想方法、理论来源、正误判断、表现形式、发展过程中的几个关系。  相似文献   

19.
从邓小平理论看中国经济学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济学的特色在“中国”二字。构建中国经济学既不能以现有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为蓝本,也不能简单地“嫁接”现代西方经济学的某些模式。我们必须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南,以客观的社会经济关系为实际材料,从本国的具体国情出发,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正确的分析工具,经过长期的理论探索,总结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最终建立中国经济学自己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愈发凸显,与之相应的旅游经济学研究也呈现愈加繁荣的态势。当前,旅游经济学研究队伍不断壮大,成果数量快速增长,研究范式更加规范,但在理论框架的原创建构、逻辑范式的主流认同、创新实践的理论升华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制约了旅游经济学研究的深入推进和知识溢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新时代新征程的中心任务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时代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必然会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大力量,也为旅游经济研究提出了新问题、新目标和新要求。在新发展阶段下,如何建立既契合主流经济学学科范式,又兼具中国特色的旅游经济学研究框架?如何做出既有旅游经济研究独特性,又能反向知识溢出的研究?如何在创新实践中提炼新理论和新思想?解决好这些问题将会极大推动旅游经济学研究迈上新台阶,取得突破式创新。基于这种判断,《旅游论坛》编辑部发起主题为“新时代旅游经济学研究”的专题学者对话活动,邀请了6位长期从事旅游经济相关研究的学者,结合其自身教学和科研经历,分享他们关于旅游经济学理论框架、逻辑范式与创新实践的思考。有两点需要说明的是:其一,参与本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