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自我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高校收费制度的改革和高校的扩招,高校的贫困生所占比例逐渐增加,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目前,高校贫困生主要存在自卑、焦虑、依赖、忌妒、封闭等心理问题。从贫困生自身因素来看,较差的心理素质是产生这些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贫困大学生要积极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努力克服不良心理,培养健康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2.
人的心理是由多个要素组成的动态系统,如果组成这个系统的某个要素或系统对外部环节的反映陷入不正常状态,就会出现心理冲突、心理失衡,出现心理问题。如果能找到教师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和解决心理问题的办法,就能消除教师心理的困惑,教师就能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  相似文献   

3.
迷茫心理是大学生后期心理问题的萌芽状态,克服新生迷茫心理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课题.针对产生迷茫心理的原因,对如何预防和解决新生迷茫心理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社会个体心理和谐的影响因素及其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旭丽 《南都学坛》2008,28(1):133-135
真正的心理和谐,从根本上来说取决于人的自我认同感、正确的认知、价值感、成就感、幸福感,不仅仅是心理的无疾、适应社会,从本质上说,内在地潜含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理想的实现程度和状态,不仅仅是个人问题,更是社会问题,不仅是个人的需要,更是社会的需要,不仅是个人的幸福,更是社会的目的。心理问题虽是个体心理的产物,作为心理状态的情绪表现除了个体的客观状况、生活环境、心理和性格上的原因外,最终的决定因素要追溯到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原因上去。要加强人文关怀,促进人的心理和谐。  相似文献   

5.
加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构建和谐校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发展带来的种种变化引发的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凸现。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压力、疏导心理问题,是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文章从大学生几种常见的心理问题分析中,查找原因,寻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积极推动大学生的心理和谐建设,建立起良性互动的应对机制,为构建和谐校园创造一个和谐、健康的心理环境。  相似文献   

6.
地方高校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有:角色转换带来的适应阻碍;地方高校特点造成的自卑感;学习紧张造成的焦虑心理;交际困难造成的忧虑心态;择业压力造成的恐慌状态;情感受挫造成的心理苦闷.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有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家庭、社会、学校都应关心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7.
大学新生度过了对新环境的兴奋期之后,常常会出现一些心理方面的问题。从新生入学后的心理问题入手,重点对大学新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以及对心理问题的调适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文章阐述了当今大学生 (特别是独生子女 )的心理现状。主要从大学生的人生观、学习心理、情绪与意志、恋爱心理等方面进行分析 ,凸现出大学生目前的心理状态和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从而提出高校构筑大学生心理教育机制和强化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9.
动态平衡态势的阶段可调控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态平衡态势是自组织系统在非线性相干作用条件下系统要素的有效伸缩或涨落,使系统形成有序结构的一种和谐状态和机制。它作为系统运行的一种状态,表明可以对其进行调控;作为系统有序运行的机制,表明通过对其调控可以促成系统内动态平衡态势由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发展。动态平衡态势的可调控方式包括:边界调控、要素调控、途径调控和环境调控。动态平衡态势的调控具有有限性和阶段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浅谈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贫困生作为高校的一个特殊群体,有着自己独特的心理特点。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产生有其特殊的原因,贫困生心理问题的表现也是多方面的。应针对贫困生出现的心理问题,着力于从思想上加强教育,经济上扶贫济困,心理上予以引导,环境上感染熏陶,帮助贫困生解决各种心理问题,促进其塑造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11.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身以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关系的意识,是人格调控系统的核心。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状况和水平是影响其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加强自我教育,引导大学生完善自我意识可以有效地增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2.
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日益突出,而目前针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还欠深入。为此,在引入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标准的基础上,分析了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重点从高校中面临压力最多、最易受心理健康问题困扰的青年教师出发,讨论了其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并提出了维护策略。最后,给出了针对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维护方法。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综合素质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根据综合素质教育理论的研究进展,探讨了人的学习动机、心智及心智模式对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作用,提出以意识观念、思维模式、心智模式、行为模式及其相互整合平衡调控,所形成的系统能力结构是综合素质教育核心,并从生理、心理、教育等方面阐述了对系统能力结构要素进行有效平衡调控是综合素质教育及人的能力发挥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社会各界对幼儿教师的期望和要求不断提高,幼儿教师的心理压力日益增加。本文以生态系统理论为切入点,分析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提出从幼儿教师的自我修复、建立充满人文关怀的生态教师管理机制、改善幼儿教师生存的社会环境等方面着手构建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生态系统,让幼儿教师更加健康积极地工作,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全面地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旅游活动中,旅游者的人身安全如何保障?当旅游者的人身安全和人格荣誉受到非法侵害时,旅游者及其亲人精神上的损害该不该得到补偿?对旅游者精神损害赔偿怎样确定?文章拟对这一问题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性别不仅是儿童生理发展的自然秉赋,而且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基础。性别差异与儿童心理发展有着密切关系,使男女两性在认知、情绪乃至个性发展上呈现出不同的轨迹。从社会参照、教育互动、性别认同、同伴交往等角度,论述性别差异对儿童心理发展和社会化的制约作用并探讨相关教育问题,对儿童的成长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分析实证主义为研究方法,分析了刑事精神损害赔偿在司法现实中运行现状并进行原因解析,指出法律的逻辑秩序与法律的实践秩序间存在冲突,认为在实现公法目的与维护私益之间应保持一定平衡。同时从多个维度研究刑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构建的内在价值与功能。最后通过对“四个关系”的思考,着力构建权力具有内敛性、法律体系具有逻辑性、制度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的、社会主义特色的刑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18.
在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主动性不够是造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不强的重要原因。之所以主动性不够,主要是因为学校重视程度不够,心理问题本身的复杂性以及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现和解决方式过于被动。因此,要真正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全方位、多渠道的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19.
据调查,四川省公安民警中有心理障碍的已达5%,说明公安民警队伍的心理健康问题堪忧。招收公安民警时未作心理素质检查,因而部分民警心理素质“先天”不高;民警工作超负荷,职业风险和压力增大,事业与家庭的矛盾突出,待遇较差等,导致其产生心理问题。因此,应建立公安民警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和完整的心理训练体系。使民警通过心理咨询,克服心理障碍;通过心理学基本知识的学习和心理控制能力等的训练,提高心理素质。同时,贯彻“从优待警”政策,解除民警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20.
留学生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华外国留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引起专家和相关方面的重视。外国留学生中主要存在适应、人际关系、情绪、认知偏差等心理问题,形成原因包括跨文化差异、个体调适能力差异、个体人格差异等,承担培养留学生的高校应在专业心理健康服务力量、留学生管理人员心理辅导能力、留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组建留学生心理健康社会支持系统等方面加强建设,做好留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工作,提高留学生教育培训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