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共和主义的基本义务体现了罗马精神,强调公民在公共生活中的主人身份,其思想基础是免于支配的自由,并与自由主义义务形成了重大区别。自由主义认为国家是"必要之恶",义务被视为对自由的干涉。共和主义认为国家是共同善,义务是对人权和公民权的保护。共和主义不将自由视为自然和前政治的存在,而是将自由视为社会政治过程的产物,须在商谈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理性。在吸收义务的对价说、保险说、牺牲说和情感说的基础上,区别了自由主义和共和主义两种义务,补充了"租税债务说"、"兵役职务说"、"绝对义务说"和"义务权利对等说"的内容,提出了义务职责说,用共和理论对基本义务进行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2.
<审监解释>中"视为新证据"条款受到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质疑,最为重要之原因即为该款否定了证据失权制度."视为新证据"条款与证据失权制度的冲突乃至背离并不能否定其正当性.同时,"视为新证据"条款亦存在对恶意拖延诉讼之当事人缺乏刚性制裁等不足,显有完善之必要.此外,出于统一裁判尺度之考虑,调整一、二审证据失权标准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隐喻被视为影响我们理解概念的方式.财经新闻话语中隐喻的构建和使用受到政治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制约,如作为主导性的经济意识形态的新自由主义和改变了社会经济情境的"9·11"恐怖袭击事件.话语中两个主要隐喻聚合体将"9·11"恐怖袭击视为强烈影响经济的实体,影射战争,并将经济描述为一个有机体.这些隐喻相互作用,在体现新自由主义的同时,制造了"9·11"事件后美国经济的整体意象.  相似文献   

4.
从政治、军事、外交、经济等方面,重新梳理了长平之战发生前后的战国形势,清晰勾勒了长平之战的发生、发展及其结局;对长平之战赵国失败的原因作了新的探讨,并从秦国国内政治斗争着眼解释了长平之战的意外变化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一二九'运动以后,北平学界发生分裂,最终形成了新、旧学联两大学生团体对立的局面.在1937年5月4日北平师范大学举行的五四纪念扩大会议上,新、旧学联发生流血冲突,并进而引发了北平文化界的纷争.之后,在有关方面的调停之下,文化界"息争",学生运动也渐趋统一.从"五四事件"之发生、经过及其影响来看,北平学界之分裂、统一与当时国、共两党之间的政治互动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6.
纬书是我国古代一种文化现象 ,也是一种古代典籍。建国后 ,由于一些原因 ,一直被视为学术禁区。本文在指出刘勰纬书观点的积极意义与思想局限的基础上概述了纬书与谶书的有关情况 ,主张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去看待纬书 ,否定其糟粕 ,肯定其精华 ,以利于学术研究与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发展,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社会生活。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发展是有深层原因与一般规律的,文章对看似"利益无关"的个体介入网络群体性事件的一般性解释,以及对相关的群体动力学理论展开述评,并提出了依据动力来源、出口和动力强度对网络群体性事件进行分类的标准,提供了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有益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8.
台湾地区"少年事件处理法"经历多次修订,内容丰富细致,关于性侵、毒品等少年犯罪(包括少年刑事案件及少年保护事件)及少年虞犯之处置原理与执行原则通过不断修正趋于合理和强操作性。少年偏差犯构成的存在多种可能因素,台湾近几年在大法官释字664号解释文影响下,少年虞犯处置作为亦发生改变,改变了之前对于少年事件处置过于严苛的作法。少年"司法"福利化的方向、增强辅导评估者的角色、修复式正义在少年犯罪之案件处理中愈形重要等将很可能是未来台湾少年"司法"的走向。  相似文献   

9.
冷战结束以来,中亚地区在国际政治格局中的战略地位不断提升,成为各种政治力量相互竞争的重要地区之一。"9.11"事件后,美国借反恐之机,大举进军中亚,从而使中亚地缘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文章通过回顾中亚地缘格局变迁的特点,从地缘经济、安全、政治的角度阐述了目前中亚地区对于中国的战略意义,分析了中国在中亚地区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及其可能采取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0.
国际政治理论致力于解释国家间冲突合作问题的学术任务及其"无政府国际体系-国家理性选择"概念框架,使其无法容纳国际组织进化、分化、自组织等组织特性。曾经寄生在国际政治理论中的国际组织理论需发展自己的概念框架。该理论构建需关注国际组织的本体而非成员国特征,摒弃无政府状态世界观而看到渐进有序的国际社会,将国际秩序视为核心变量并赋予其创设型秩序和自发型秩序双重内涵,并将国际组织机构设置视为对多边利益结构而非对单体国家利益诉求的回应。国际组织决策逻辑不在于国家间政治对其决策的决定性,而在于其程序规则对国家间政治的约束和塑造。  相似文献   

11.
简单地把宗教视为一种文化现象是不能解释宗教的曾经和正在国家的经济、政治 ,文化生活中所发生重大和深远影响的宗教与国家世俗政治的分离 ,并不意味着它可以超越世俗政治、正如它不能超越世俗生活一样。世俗政治与宗教之间的相互影响在目前的中国和未来的中国都将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12.
2003年12月7日津巴布韦政府发表声明,宣布正式退出英联邦。津巴布韦独立以后在原有的白人农场主经济基础之上所建立的民主政治制度缺乏应有的独立性,致使政治体系的行为能力与社会要求之间脱节,而政府面对社会大众迫切的利益要求不得不采取的仓促应对措施又被英联邦视为对人权的侵犯,这是导致此次事件发生的原因。津巴布韦长期殖民地经历所滋生出来的异常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结以及英联邦内部"非洲阵营"和"白人阵营"之间所存在的政治文化方面的差异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海德格尔与政治这个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主要是因为发生过所谓的"海德格尔事件".这个事件必然引发一种反思,即海德格尔效忠于纳粹的行为是否存在哲学思想方面的原因.本文认为,海德格尔向纳粹的输诚行为存在着思想方面的原因.主要在于,海德格尔的存在论缺乏必要的价值关怀.海德格尔试图绕开政治哲学这一环节,直指"政治的本真性".结果取消了正当的与邪恶的政治赖以区分的基础,致使他的存在哲学无法真正开启一条通向伦理政治之实践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董仲舒的历史解释活动中包含着三大模式:配景模式、合理性解释模式和法则解释模式.三大模式源自于孔子、孟子等人的思想,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强调历史事件的道德意义、历史人物的道德动因,以及从历史中演绎出来的具有普世意义的道德法则,为他的政治哲学作论证,这表明,董仲舒研究历史的范式是"以史为经",历史哲学,不过是他进入政治哲学的一块踏脚石.  相似文献   

15.
《史记》叙事中的“蝴蝶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记>中记载了很多有别于重大政治军事题材的小事,这些小事虽然并不直接与历史的主要情节发生联系,但在整个<史记>叙事中却是重要的环节.缺少这些看似微小的事件,不仅情节结构上会有缺陷,而且会极大影响历史意义的解释与表达.有相当一部分微小事件在<史记>叙事中会逐渐发展,最后演变成足以影响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这就是<史记>中的"蝴蝶效应".  相似文献   

16.
并州是我国古代北方的一个重要地区,在政治、军事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通过永嘉之乱前后并州发生的一幕幕历史事件,反映了并州形势的前后变化,并从自然、政治、军事、经济诸方面揭示了这一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作为宋代思想文化中的重要概念,名节观在南宋时期从道德领域向政治领域进一步延伸,其政治特征日趋鲜明,展现出了具有时代特色的三重形态。南宋学者以"尊王攘夷"为政治目标,通过对君统、臣节的弘扬,以不主和议为要旨的名节观在士群体中得到了广泛认同。南宋中后期,名节观的政治内涵更加丰富。为阻遏权臣政治,理学家大力倡导直谏勇退的政治风范,士人的出处之道和进退之节被视为社稷存续的重要保障;在基层社会中,重义轻利的名节观被引入了政教体系,并作为地方官员的行为规范给予具体阐释,其导向作用对以后历代王朝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审监解释》中"视为新证据"条款受到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质疑,最为重要之原因即为该款否定了证据失权制度。"视为新证据"条款与证据失权制度的冲突乃至背离并不能否定其正当性。同时,"视为新证据"条款亦存在对恶意拖延诉讼之当事人缺乏刚性制裁等不足,显有完善之必要。此外,出于统一裁判尺度之考虑,调整一、二审证据失权标准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广东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策源地,在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广东学者陈序经的"南北文化观",从东西文化交流的角度,论述了广东成为现代政治与革命先进之地的原因,为理解广东文化与近代政治与革命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观察视野,并借助于对南北文化的分析,对南方在近代政治与革命史上的意义作出了新的解释.这些解释对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广东何以能成为民主革命的策源地,以及如何认识广东文化,给予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孔子诗论》的思维方式与孔子诗教的政治伦理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中诗章的解释与《论语》所引"诗"的分析,认为孔子将诗进行了政治和伦理化的解释。在此基础上,作者探讨了孔子诗教的这种功能与类喻式思维方式之间的关系,认为除了价值观外,这种思维方式是诗教之有政治伦理功能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