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词语是在语用中被创造出来的,释词无论如何不可脱离语境。"经营"古义揭示历史语境,"惊鸿""游龙"深入到心理和民俗,都是文本"细读"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汉语中的词语一词多义的现象非常多见."先生"作为现在比较通用的一个称谓词语,广泛地应用于我们的交际之中,它经历了历史发展的诸多阶段,备了多且褒贬不一的义项,它在感情色彩上表现出的无论是褒义、贬义还是中性义,都有它的发展渊源,从"先"和"生"两字的意义结合而来,他们之间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3.
语言世界与物理世界并非一一对应,所以"绿"类词语也并不只是单纯地表示颜色,由于文化世界和心理世界的介入,"绿"类词语内部结构和外部含义都得到了大大的拓展。  相似文献   

4.
所谓"当"类词语,可以指包括"当"在内的以"当"为词法或句法成分的一类词语。"当"使"当"类词语成为一定规模的词语系统,并造成系统内部相当复杂的词语关系。在这种情况下,恰当认识"当"的本义,对解释包括"当"在内的"当"类词语的意义,具有关键作用。事实上,对"当"及"当"类词语意义的解释,的确存在禁不起推敲的地方,影响对此类词语的学习、掌握、运用。通过恰当认识"当"的本义,有助于解决"当"类词语中存在的释义问题。  相似文献   

5.
由宋玉《登徒子好色赋》所凝练的成语"邻女窥墙",在历代流传中派生出以"东墙"为核心的换喻式典故词语和以"邻女"为核心的隐喻式典故词语。两类典故词语在唐宋时期开始分流,"东墙"系列的典故词语在文人中流传,是艳情符号,在现代汉语产生后几乎成为死典。"邻女"系列的典故词语在现代汉语中转换生成"邻家女孩",得到公众普遍认可,成为约定俗成的公共俗语。  相似文献   

6.
文学翻译中所讨论的"形似"与"神似"的问题在科技翻译中也存在。科技翻译应分两部分来考虑翻译原则:一部分是除核心词语以外的部分,这里基本不用考虑"形似"与"神似"的问题,译文只求"准确,易懂"。另一部分是核心词语的翻译,即新出现的科技词语的翻译。翻译核心词语的时候,译者应该尽量争取做到译文与原文不仅"形似",而且"神似"。  相似文献   

7.
东北方言“半”类词语群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所谓"半"类词语是指包括"半"在内的以"半"为语素或句法成分的一类词语。东北方言的"半"类词语既与普通话的同类词语相通,又有非常明显的地域特征。以语义为中心,从语音、语义、结构、功能等角度,可以较清晰地看到东北方言"半"类词语的系统面貌。  相似文献   

8.
所谓"处"类词语,一般是指包括"处"在内的以"处"为词法或者句法成分的一类词语.由于"处"在词语中出现的频率很高,加之形式、内容、结构、功能等因素交织在一起,因此不仅形成一定规模的词语系统,而且造成相当复杂的词语关系.在这种情况下,普通话"处"类词语存在明显的语用规范问题,既要解决"处"类词语本身在使用过程中的规范问题,又要探索由高频语素或单词所形成的词语群的一般语用规范的规律.  相似文献   

9.
汉语、印尼语中的"红(Merah)"字词语都具有较为丰富的引申意义,既有差异性,又有相似性,对其进行研究能有效提升对词汇的跨文化理解。由于红色概念义的普适性与文化意义某些层面的相似性,两种语言中"红(Merah)"字词语的引申意义在某些义项上呈现互文性;但由于两种文化向红色赋值的深层意蕴存在差异,二者"红(Merah)"字词语引申意义也存在差异。在印尼语"Merah"语素词语中存在而汉语"红"字词语缺失的义项有:"孩子""火""偷听";在汉语"红"字词语中存在而在印尼语"Merah"语素词语中缺失的义项有:"喜庆、吉祥""革命、社会主义、共产党""顺利、成功、有名气、受欢迎""股息、金钱回报""姻缘""花""血",对于此类文化关键词,汉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词汇知识的把握,逐步构建留学生汉语文化关键词的词汇知识系统,增强其跨文化的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10.
以“择”开头的词语往往字字千钧:择校、择业、择偶……每一个词语都承载着你沉甸甸的希望,每一个词语都让你不得不慎之又慎。为什么选择如此重要?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抽象概念"词语"的中英跨文化语料,采用Lakoff的认知体验哲学观点,考察了"词语是食物/饮品"和"词语是物体"等10种概念隐喻.揭示了人类以已知喻未知、以熟悉喻不熟悉、以简单喻繁复和以具体喻抽象的隐喻思维模式.并从原型理论的角度分析了"词语"概念的隐喻延伸及其范畴化,给出了"词语"的认知模型和语义结构.  相似文献   

12.
题目有点费解,所以先来一个解题。"点步",是流行于东北地区的一句习惯用语,意思是暗示你应该怎么做。知晓这个词语,还是因为读了一位贪官的"事迹"。这位贪官身为单位党政一把手,在主持研究干部工作时,决定某位副处长主持该处工作,会后这位贪官找到该  相似文献   

13.
"漫"是古今汉语中均较常见的词语之一,至少在唐代,就可以用作禁戒否定副词。"漫"作禁戒否定副词的演变轨迹为:大水→水满外溢→多→不受约束,散漫,放浪→随便地,胡乱地→枉,徒然,白白地→表示禁戒否定。另外,"曼"、"谩"、"慢"等在字形、语音、意义方面都与"漫"关系密切,而且也都可以用作禁戒否定副词。但"谩"、"慢"作禁戒否定副词主要是因其与"漫"相通的缘故,并非自身演变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中古汉语人物容貌"美丑"类词语构成极为丰富。通过对其中核心词语"美、好、丑、恶"所作的定量分析以及对词语反义组合、同义聚合关系的历时演变研究,可以揭示这一组词语在中古时期基本的使用情况并有助于准确把握词义。  相似文献   

15.
正真正的‘学习',既要注重新知识、新技能等的吸纳,更要重视对所获知识、技能等的理解与消化,并不断用于生产和生活实践,使之内化为学习主体的素质与能力,进而促进人的发展。跨入新世纪,人类社会全面进入以知识经济为引领的知识社会。知识社会强调知识与信息的传播、利用与创新,"学习"成为决定人的发展、社会发展的首要因素,"学习型"成为各类组织发展的目标追求。于是以"学习"为核心词素的词语非常火热,"处处学习""时时学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成为人们崭新的生活方式。那么,什么是"学习"?你是  相似文献   

16.
语言和文化是一个整体,相互依赖,相互影响,都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中。随着中国社会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快,中西方文化的交融愈来愈密切,以及多媒体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层出不穷的"裸"族词语逐渐呈现在了人们的面前。词语语义有其独特的演变机制和形式,而能够表明词汇抽象特征的原型理论则很好的解释了词语语义演变的原因和过程。本文主要从原型理论的角度来论述"裸"族词语的原型效应,分析其演变形式并揭示其演变的社会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17.
<正>"我这人说话比较直,你千万别往心里去"这句话之后往往都是"一万点伤害"的措辞。你直你有理?究其根源还不就是你不愿意花时间考虑别人感受,说白了就是情商低。倒也不是说凡事都要绕着说,那样也缺乏真诚。其实人和人相处话说八分才合适。"我说话就是直"其实  相似文献   

18.
泛义动词"整"与"搞"在普通话中很常见,他们可以代替许多具体的动词,充当万能动词的角色,但是在实际运用中,它们又存在许多不同之处。探究"整"与"搞"的来源,在此基础上,对语义、语法、语用进行比较分析。语义上,主要从基本义、感情色彩两方面进行分析;语法上,从充当谓语、谓语中心,修饰语的搭配以及与词语的组合,词语重叠四个方面来比较,词语的组合主要从加补语、加宾语以及后加"着"、"了"、"过"来比较分析;语用上,主要从语体色彩、地域色彩两方面进行比较。对"整"与"搞"的比较分析,有利于加深对泛义动词的认识理解。  相似文献   

19.
汉英颜色词“黄”(yellow)之国俗语义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语中"黄"和英语中"yellow"这对颜色词及其构成的词语都具有丰富的国俗语义.在语义上有同有异;在修辞上有褒有贬.研究颜色词语中所承载的国俗语义在跨文化交际中有很大的实用价值.本文拟对其国俗语义异同并存现象作一探讨、对比,以期对跨文化交际、翻译与教学等方面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所谓"不"类词语,是指包括"不"在内的以"不"为语素或句法成分的一类词语。东北方言的"不"类词语既与普通话以及北京话的同类词语相通,又有非常明显的地域特征。以语义为中心,从形式、释义以及语义引申的本体与层次等角度,可以较清晰地看到东北方言"不"类词语的系统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