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我国入世的新形势下,探讨西部地区有哪些后发优势,如何培育并发挥好这些后发优势,如何将其变为经济发展的现实推动力,以加快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现实性课题。  相似文献   

2.
后发优势理论对我国西部后发地区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后发优势理论产生的历史渊源,并归纳了发展过程中各种主要观点,阐述了后发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和现实意义,指出后发地区通过引进、模仿、学习(包括技术和制度两方面) ,可获得后发利益,从而具有后发优势。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提出我国西部地区,即后发地区应创造条件,充分发挥技术性、制度性后发优势,实现经济高速增长  相似文献   

3.
知识经济向我们昭示了知识是造成规模报酬递增的主要因素。而知识包括制度创新知识和技术创新知识。对于经济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来说,它们大都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应该说具有后来居上的潜在“后发优势"。但我们更应该重视的问题是对“后发劣势"的认识。落后地区可以通过模仿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技术创新知识,并将其与自身丰富的自然资源相结合而发展,但经济增长到一定限度,只有获得制度创新知识,才能将“后发劣势"变为“后发优势",从而进入知识经济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4.
西部农村地区后发优势与工业化实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发优势是一个后发国家(或地区)相对的潜在优势,利用好这一优势力可以加快推进我国西部农村地区的工业化建设。本文从几个简单的数学函数对我国西部农村地区工业化加以概括,并从创新模仿和学习能力、制度因素、规模经济三个主要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5.
我国西部地区 ,经济发展落后于东、中部地区 ,属于中国的欠发达地区。其城市化水平也低于东、中部地区 ,主要原因是社会经济发展、工业化进程缓慢 ,而西部欠发达地区 ,农村地域广阔 ,人口众多 ,加速其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发展十分重要 ,小城镇的发展将是西部地区城市化重要内容。本文以具有代表性的四川省为例 ,着重论述如何发挥后发优势 ,实现西部地区小城镇的跨越式发展 ,从而加速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贵州实际,对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发挥我省后发优势,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一些认识问题及其对策思路,进行了分析思考。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经济不断融入世界知识经济体系的情况下,西部区域后发展地位面临着各种不利条件,使其后发优势有明显减弱的趋势。为保持并发挥后发优势,西部地区需要创造一些基本条件,在此基础上,西部经济发展应选择知识化发展战略,着重建设区域经济创新体系,推动产业结构知识化跨越,并建立经济发展知识化指标体系加以定量衡量。  相似文献   

8.
论落后地区的发展与后发优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区域发展的实质是在经济持续发展和积累以及结构不断升级的基础上 ,社会、经济、文化、生态诸系统的不断协同 ,以实现区域系统的自组织效应、协调性机制和持续演化过程 ,也是在不同程度上突破原有世界社会经济层次体系的过程。因此 ,如何发挥后发优势 ,克服后发劣势是落后地区发展的关键 ,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由于后发优势具有动态性、层次性、潜在性、跳跃性、全方位性、创新性等特点 ,因此 ,落后地区具有学习、模仿、推动、开发的发展优势 ,但也存在基础发展条件不平等、发展阶段难以逾越、发展任务繁重、内外部系统难以整合、内涵式发展机制难以建立等后发劣势  相似文献   

9.
基于后发优势/劣势的争论,通过对中国自主创新政策文本的分析,证明中国更倾向于后发优势理论。虽然国家近年来将自主创新作为国家战略,在国家重视的尖端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由于对各创新主体的内生激励不足,致使其效果打了折扣。因此,亟待反思后发优势理论,重视制度对自主创新战略的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西部地区后发优势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间、地区间经济发展追求均衡状态作为发展经济学的重要命题,得到各方经济主体的肯定.现实条件决定经济发展必然经过一个从非均衡到均衡的长期转变过程,先发地区与后发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关系成为这个转变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时,能否实现以及如何以最小的成本实现这个转变过程成为发展经济学的前沿课题.通过分析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过程的经验与教训,指出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客观现实,给出了中央的政策导向、资源扭曲流动性、资本弱转移性等可能的理论解释,最后构建区间后发利益驱动模型和要素收益差距后发利益驱动模型的基础,提出西部地区存在的后发优势成为缩小地区间差距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区经济的发展关系到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然而,由于地理位置和历史等原因,我国山区经济的发展比较缓慢。山区经济发展既有丰富的资源、多样的文化、大量的劳动力等优势,也有自然条件恶劣和基础设施差、产业结构单一、农民整体素质低等不利因素。要促进山区经济的发展,必须因地制宜,利用其优势,加强山区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论西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论证开发西部农村人力资源对于加快西部农村发展重要意义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开发西部农村人力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指出应从教育培训、增加投入、建立人才资源配置新机制等七个方面抓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相似文献   

13.
后发优势新论--兼论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后发优势即为后发国家的后发地位所致的特殊利益.这种优势不应该仅仅从科学技术角度来理解,而应该从更广的视角来理解它.从发展的要素角度来考虑,后发优势应该包括资本、劳动、技术、制度和结构5个方面.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这些后发优势更为明显和突出.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因在于充分发挥了各种后发优势,改革开放只是这些后发优势的潜力得以实现的触发器.经济发展一般有4种战略可供选择跟随战略、追赶战略、赶超战略和超越战略,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我国应该继续奉行追赶战略,即后发优势战略,因为我国在经济上和技术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仍然很大.  相似文献   

14.
借鉴西方地区经济增长理论开发我国中西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西方三种地区经济增长理论,即新古典理论、经济开放理论和累积因果理论.综合以上三种理论,结合世界各国发展经验,指出一国相对落后地区经济发展,有赖于这一地区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开放的程度、技术的不断创新以及政府的合理引导.并从市场竞争、市场开放、技术创新和政府干预四个方面,论述了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15.
实施西部大开发 ,是中国经济战略的重点之一。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 ,作为西部主体的民族地区 ,应把握这一有利时机 ,积极进取 ,以跨越式发展的方式加快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作为西部地理与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山区在开发中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将受到充分的重视。本文从山区资源特点与社会经济特征入手,分析了西部山区发展的制约因素与机遇,阐述了山区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从国家、地方政府、山区群众三个层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选择与管理。  相似文献   

17.
我国西部农村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存在自然环境恶劣、农业生产落后,交通不便、封闭严重、商品经济不发达,人口整体素质偏低等制约因素.因此,应在全面规划基础上,改善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增加西部农业补贴支出,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努力发展乡镇企业,建设小城镇,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西部开发战略的启动 ,为西部经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西部应借西部开发之契机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人口素质 ,因地制宜开发特色经济 ,以加快西部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9.
数字农业与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分析了西部民族地区农业发展现状,提出了数字农业的定义、内容及其对西部民族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最后就如何发展数字农业以促进西部民族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20.
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的落后很大程度上导因于西部民族地区国有经济比重过大、要素市场化程度低等制度因素.市场化进程缓慢对国民经济的影响非常可观,如果不能矫正这些扭曲,其损失就是国民经济福利的净损失.要使政府对西部民族地区资金和人才等要素的大规模投入取得预期的增长效应,就必须加快市场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