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小宝 《社区》2013,(11):31-31
在我成长的道路上,有两个人给我留下的印象特别深刻。 第一个人是我家的亲戚,是位木匠,在我们那一带名气很响。有一年,我家要做一些家具。把他请了来。父母对他特别尊敬。我颇不以为然地问父亲为什么要那么周到.父亲说:“我敬的是他的人品和本事!”就因为父亲这句话.我暗暗对他多了关注。随着他完工成型的家具越来越多。我开始对他的手艺佩服起来。  相似文献   

2.
杨海林 《可乐》2008,(7):42-42
所谓惊喜,就是你苦等的兔子来了;所谓无奈,就是兔子后面跟着狼。父亲很小的时候,外公就认定他将来能成为一个好木匠,于是找到我爷爷,让父亲跟他学木工。外公最拿手的木工活儿是雕花。外公雕只凤,最后一根尾翎交给父亲去做;雕一朵牡丹,花蕊留给父亲。  相似文献   

3.
在南昌市西湖区干家前巷街157号,住着一位战癌不息、笔耕不辍的老人徐浩然,他是我的父亲。父亲出生于1918年,是江西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民革江西省委祖国统一促进委员会委员。抗日战争期间,他曾与蒋经国和章亚若在赣州  相似文献   

4.
李付春 《可乐》2008,(5):40-40
我中考结束后,待在家里等成绩。当时,农村木匠挺吃香,父亲送了两瓶酒给村里的陈木匠,让他收我为徒。那时,解木头并不像今天有电锯,都是靠我和师兄拉大锯。一次,我们拉了半个多小时大锯,都没有进展。还有一次,我们拉了一会儿,木板就散开了。我问陈师傅原因。陈师傅认  相似文献   

5.
父亲的稿费     
父亲一辈子没走出过群山环抱的老家,如今已是村里德高望重的花甲老人。他和天下的父亲一样,用艰辛的劳作供我读完了大学,为了资助我在城里买房成家,他拿出了全部的积蓄。我搬进新楼的第一年,把父  相似文献   

6.
周恩来尊老     
1943年,有个进步学生要到延安去,他的父亲闻讯赶到重庆送行,但儿子已起程,未能如愿。老人说:“如果能见到大名鼎鼎的周副主席,就不枉此行了。”周副主席知道这一消息后,赶到招待所对老人说:“我就是周恩来。”老人一下子站起来,激动地拉住周副主席的手不知说什么好。当周副主席知道这位大爷60多岁时又说:“您和我父亲年岁差不多大呀,您应该是我的父  相似文献   

7.
警察老父     
过节,总是要与父亲一起吃饭。今年五一,父亲很早就打来电话,要全家人围在一起吃顿饭。其实,每年的年饭,我都是和父亲一起吃的,而每年,他也是来电话早早催促。这也难怪,父亲八十有七,身体一年不如一年,唯有一群仍在为党工作而又身体健康的儿  相似文献   

8.
编辑同志:1976年,我母亲去世。在城里工作的哥哥表示要接父亲到城里住,老人不同意;我让父亲与我一起住,父亲也不肯。我只好经常回家帮父亲洗衣做饭。1998年,父亲突发脑溢血死亡。在清理遗产过程中,哥哥表示,他没有承担多少赡养父母的义务,这些年苦了我,加上父亲死后除留下3间平房外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因此,他什么也不要,全部由我继承。可是就在当天下午,我去整理父亲遗物时,发现了6根金条。哥哥立即翻悔,要求收回他说过的话,将金条归他所有,其他遗产归我所有。我认为大哥说话不算话,不能继承父亲遗产。请问,大哥还能再取得继承权吗?钱某钱…  相似文献   

9.
《可乐》2007,(10)
想当小提琴家我迷上了小提琴,向父母提出想学小提琴。父亲断然否决。我很生气,没吃晚饭就上了床。母亲一向对我宠爱有加,不顾父亲的强烈反对,买了一把小提琴给我,送我去学琴。父亲狠狠地瞪着我说:"你迟早会得到教训。"我倔强地看着父亲,一言不发,心里说:我一定要学有所成,向父亲证明他是错的。整整七年,我风雨无阻地去  相似文献   

10.
正1993年我在中山公园举行的北京黄埔同学会上,认识了李老先生。他身体健壮,很是健谈,他知道我父亲是黄埔军校毕业生,让我带他向我父亲问好,并让我有时间多到他家聊聊。于是,我走入了李老人的生活,也了解到他许许多多鲜为人知的故事。他经历坎坷,但他始终力排众议,坚持为黄埔做了许多事情,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他曾在湖南、海南出资办学,为北京黄埔大学捐资助学,主张开展民办教育来振兴四个现代化,还在北京成立了黄埔敬老院……  相似文献   

11.
记得在十几年前,社会上讨论过人心冷漠的问题。当时,一位老人到自由市场买菜,心脏病发作,倒在地上,因为没人管他,大冬天,被活活冻死了。试想,如果那位老人是你我的父亲,我们会作何感想?  相似文献   

12.
一位上了年纪的木匠准备退休,他告诉雇主,想和老伴去乡下安享晚年。这样一位有着出色手艺的木匠要离开,雇主非常惋惜,于是要求他最后再盖一栋房子。木匠想反正有工钱拿,也就答应了,但是,老木匠的心思已经不在干活上了,因为想尽快把工作完成,他开始偷工减料、粗制滥造。等到房子盖好的那一天,雇主来了,他对木匠说:“房子归你了,这是我送给你的退休礼物。”老木匠非常震惊,若事先知道这是在为自己盖房子,那他干活的态度就会完全不同了。  相似文献   

13.
溪石 《百姓生活》2012,(11):33-34
1966年,林镥海出生在浙江上虞丰惠镇南门村。他从小就有些口吃,17岁初中毕业后,父亲让他去学手艺当木匠。学艺4年后,父亲把21岁的林镥海送到上虞棉纺织厂做木工。在厂里,林镥海的主要工作是修织机,做家具。进厂的第二年,一心追求上进的林镥海报考了浙江省委党校函授电大首届法律本科专业。  相似文献   

14.
父亲的唐装     
去年冬日的一天,当父亲穿着崭新、鲜艳的唐装,走进照相馆的时候,我看到了一个70 多岁老人脸上荡漾的那份快乐和喜悦。父亲如同小孩过年一样开心的神态,引来了周围不少人羡慕的目光,顿时把我也感染得快乐起来。我没有想到,一件新衣服会让老人如此开心,而使老人快乐竟是这么简单和容易。这事儿还得从头说起:和往年的初冬一样,我陪父亲去做过年的衣服。因为前些年一直是做中山装,所以这一次也照旧选了他称心的毛料,做了一套中山装,并且还买了合适的鞋。陪他去取衣服时,我试探着说:“爸爸, 要不您变个样,也和电视里的老人一样,穿一件唐装试一试?…  相似文献   

15.
北野 《社区》2010,(12):10-11
记得在十几年前,社会上讨论过“人心冷漠”的问题。当时,一位老人到自由市场买菜,心脏病发作,倒在地上,因为没人管他,大冬天,被活活冻死了。试想,如果那位老人是你我的父亲,我们会作何感想?  相似文献   

16.
邱金国 《社区》2012,(24):39
四川省古蔺县古蔺镇胜蔺街社区居民朱昌旭老人,17年来,坚持义务办普法宣传栏,为居民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贡献一分力量。现年68岁的朱昌旭,只有小学文化,他下过乡当过知青,为了生计他打过石头,拉过板车,学过木匠,做过小工。1979年他在自家门前开了个小面馆,以此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  相似文献   

17.
今年82岁的父亲近10年以来住过3次院,幸好总能化险为夷. 第一次是在9年前,父亲晚上夜尿的频次多了起来,还总是尿得不顺畅,是典型的前列腺肥大症状,在老年人中这样的问题不少见.果然,到市医院检查后确认为前列腺增生,需要手术.毕竟那时父亲已年逾7旬,况且正好赶上73岁这个数字,老人不迷信但总是心里多少有些犹豫.我在网上查阅了很多资料,还与在北京某医院工作的表姐进行了沟通,最后大家一致说服老人做.其实父亲是个很坚强的人,一旦做了决定就不会再退缩.在临进手术室时,我拉住他的手,眼睛竟然有些湿润,还是他主动把手撤回去,冲我们摆摆手.  相似文献   

18.
成全善良     
一天,我去医院看望一个生病的朋友。公交车上人很多,我旁边站着一位老人和他的女儿,听他们说话的意思,是女儿陪父亲去医院看病,正好跟我同路。突然一个女孩站了  相似文献   

19.
1994年夏历八月初九,一个吉祥的日子。山西万荣县七庄村第五居民组,村委会和老协会正在为该组杜培温的父亲举行殡葬仪式。突然,村支部书记李银锁一声令下,凄惨悲切的《诸葛亮吊孝》戛然而止,早已等候多时的乐队奏起了欢快轻松的《喜迎春》。乐声中,杜培温的3个出嫁多年的妹妹快步走到她们的嫂嫂面前,将一朵鲜红的花戴在她的胸前,姐妹4人抱头痛哭。这时,杜培温也走向一个白发老人,他双膝跪地,将一朵红花小心翼翼、端端正正地戴在这个老人的胸前,含着泪说:“妈,我感谢您,  相似文献   

20.
寻亲记     
佘力 《源流》2010,(13)
我的父亲佘惠和母亲孙醒侬都是红七军的干部,1930年2月结婚,1932年生下我。我从未见过父亲,小的时候我常常问妈妈:我爸爸在哪里?妈妈总是拿着父亲唯一留下的一张相片,含着眼泪对我说: 记住,你的父亲是一个很有修养的文化人,他是好人,他到很远的地方做生意。将来他一定会回来的。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