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家吊脚楼与楚建筑——论楚建筑的源与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吊脚楼(干栏)的分布和起源 唐元稹诗:“平地才应一顷余,阁栏头大似巢居。”自注:巴人多在山坡架木为居,自号“阁栏头”也。巴人是今鄂西土家族的祖先,“阁栏头”就是吊脚楼,通称干栏。元稹诗记述鄂西土家族人有住吊脚楼的传统,说明原因是山多平地少,而且使他联想到巢居,大致猜到了吊脚楼的起源。 干栏居住方式是一个世界现象。人类古文明所及之区几乎都有干栏踪迹,遗留至今者大致以热带较为密集。中国干栏分布状况以云、贵、桂三省为中心,川南、鄂西、湘西、粤西  相似文献   

2.
本编 《社区》2013,(17):33-33
在北京西郊的圆明园遗址中,有一处早已湮没于荒草之中的古迹——文源阁旧址,这里曾是清朝乾隆年间度藏名闻世界的大丛书《四库全书》的“四库七阁”之一。  相似文献   

3.
谢璞同志的《珍珠赋》中,有这样一句话:“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渔民从舱里捧出一握珍珠来,只见那颗颗珍珠,有大如羊奶子头的,有小如红豆的,莹光熠熠,鲜艳夺目。”其中用的“一握”,原来是“一捧”。究竟是“一捧”好,还是“一握”好?谢璞同志谦虚地说:“我真希望语文教师和教育部门出版部门热心的同志  相似文献   

4.
难忘神尾沟     
神尾沟与庞泉沟毗邻,我于20世纪60年代初先后在沟里住过半年之久。当地人说,神尾沟因沟深且窄,酷似“神尾”而得名,那么神头在哪里?他们也说不清楚。1960年,刚参加工作的我在太原林业专科学校任语文教师。这年9月初,学校组织我们十几位教职工带领两个班的学生到神尾沟开荒地。走进怪石磷峋、崎岖不平的山沟,可以看到山坡上种有莜麦、荞麦、豌豆、山药蛋等农作物,沟里稀稀落落有一二十户农舍,院里院外堆放着生火用的木材。我们来到这里的第一要事就是上山砍柴。每当学生们打回柴来,将那粗细不等的木材劈开,做饭时一根根送往火里时,一位老教师便感慨地说:“造孽呀,这是将人民币往火里扔呀!”然而这里没煤,只能“靠山吃山”了。  相似文献   

5.
阁罗凤     
南诏第五代主阁罗凤,姓蒙氏,阁罗凤是他的字。乌蛮种族。阁罗凤的家世,有史籍可考者,可追溯到他的高祖父细奴罗。相传细奴罗是“哀牢夷”的后裔,唐太宗贞观年间因“避乱”始迁入蒙舍州(今巍山县),后在部族战争中取得大首领的地位,并造成了和其余五个社会集团(即五诏)相匹敌的势力,史称“蒙舍诏”。蒙舍诏居地在五诏之南,故又称为“南诏”。细奴罗是南诏的创始人。 细奴罗一传至罗盛,罗盛传盛罗皮,盛罗皮传皮罗阁,皮罗阁传阁罗凤。父名的末一个字为子名的头一个字,是乌蛮种族的习惯命名法,即所谓“父子连名制”。  相似文献   

6.
垣曲县原人大副主任普鸿逵同志退休后,被三个企业聘请当了总顾问。在新的领域里,这位卸任的老官着实又“烧红了三把火”。 烧“红”第一把“园”火 英言乡官沟村有位普通农村妇女叫崔如香,曾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十大标兵光荣称号。1992年,她瞅准村北山里有一片1300亩的荒山坡地,周围有奇峰怪山,山涧秀水,  相似文献   

7.
自从先秦的“有如”一词提出来讨论之后,人们对它的释义也越来越明朗化了。张世超同志在《也释“有如”》(《古汉语研究》1991年3期)一文中认为:“有如”即“有此”的意思;“有”是动词,“如”是指示代词,这是比较可信的。这里不打算对“有如”的先秦古义进行探讨,我们只是想对先秦之后人们所使用的“有如”的词义,进行一番溯源工作。  相似文献   

8.
试论李东阳     
明代中叶的首辅大学士李东阳,历经景泰、天顺、成化、弘治、正德五朝,在阁十八年,从政五十余载,是明代中叶在政治上有重大影响的阁臣之一。可是,李东阳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历代史家并没有给以足够的重视和公允的评价,特别是在身处逆境的情况下,与“搏噬臣民”的凶恶鹰犬、明代大宦官刘瑾的斗争过程中,“潜移默夺,保全善类”光灼熠熠的历史功绩,应当给以充分的肯定和正确的评价。为此,本文拟就此题,为东阳说几句公允话,不当之处,尚祈史学界同志不吝指正。  相似文献   

9.
中国式导游     
“大家注意朝左面看,那块大石头是不是很像个美女的侧面……”“这个石头上的大脚印,据说是吕洞宾登天时跺了一脚留下的……”“传说王母娘娘身边有七个侍女,个个如花似玉,她们常偷偷地下凡来这里洗澡……”“……等呀等等呀等,站在这个山头上的妻子就变成了一块石头……”“……那玉带落到了地上呀,就变成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邓小平的求是思想又主要表现在主体功能论上。“不管白猫黑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是邓小平求是思想的主体功能论的最通俗的表述。这里大有学问。因此,我这篇拙文,就从“猫论”说起。一、“猫论”是彻底的唯物主义,是对事物主体功能的要求“猫论”是邓小平同志在60年代初期提出来的。1961年,经过大跃进的折腾,农  相似文献   

11.
拙作《谈谈动词谓语后面的“到”的性质和作用》(以下简称《谈“到”》)发表后,陈永生同志不吝指教,我很感谢,但还想就下面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陈永生同志的文章根据近来语法界有的同志在“结构”和“短语”问题的讨论中的有关观点,把“动词+到”这类语言现象也说成是“短语”——状心短语或补心短语,并用它来对《谈“到”》一文提出异议。我读了以后,感到陈文无论是破还是立,都还缺乏充足的依据。这里有几个问题请教陈永生同志。  相似文献   

12.
一般以为明末利玛窦、徐光启引进“西学”以后,“利徐之学”在清代曾经中断,似乎只在“鸦片战争”以后,晚至“戊戌”时期的康、梁一辈学者,才重新开始“西学”启蒙运动。然而,清中叶以降江南地区学术传承脉络证明:以钱熙祚、顾观光、张文虎、李善兰为核心的学者群体在1837年即通过抄录、校勘、刊刻“守山阁丛书”,研究和传承明末耶稣会士翻译的天文、地理、数学等著作,并为战后之“西学”复兴做了铺垫。“守山阁丛书”及一系列包含“西学”书目之丛书的刊刻与发行,证明江南地区的乾嘉学者有一种内在和纯学术的热情。如同笛卡尔、帕斯卡哲学提倡“几何学精神”一样,李善兰、伟烈亚力续译《几何原本》(1858)后九卷,接续利玛窦、徐光启的“所以然”的“metaphysical study”,表现了“西学”启蒙运动的延续性。19世纪30年代起,“守山阁丛书”刊刻实践,以及与之相关的墨海书馆、江南制造局、京师同文馆、广方言馆译书活动,是一种延续性事业,更是“戊戌变法”中“西学”宣传运动的基础。总之,“守山阁丛书”学人群体的学术自觉,并不能以“冲击—反应论”的模式来解释,而需要某种形式的“内在理路”来说明。  相似文献   

13.
李大钊同志不仅是“五四”运动卓越的领导人,最早在中国传播马列主义的革命先驱,我们党的创始人和早期优秀领导者之一,而且是我们党最有革命气节操守的典型代表之一。皖南事变后,中共中央南方局处在龙潭虎穴的重庆,环境十分险恶。周恩来同志非常重视革命气节教育,他经常以大钊同志坚贞不屈、壮烈牺牲的可歌可泣事迹来激励周围的同志。在急风暴雨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周恩来同志不止一次地赞颂大钊同志,说:“知识分子也是这样,也有很多烈士,象李大钊。”当年长期受大钊同志直接领导在北京从事革命斗争的陈毅同志,一九五七年四月在大钊同志殉难三十周年之际,曾经欣然赋诗赞颂大钊同志是  相似文献   

14.
马云,一位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在抗战期间,他打入敌人内部,获取情报,掩护同志,多次受到太岳区党委的表扬。1916年,马云出生在山西省沁县新店村一个贫农家庭,1936年参加了薄一波领导的“牺牲救国同盟会”,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日军第二次侵占沁县,在牛寺、漳源、固亦、段柳、阎家沟、大桥沟、新店等村修了碉堡、炮楼。新店是个大村,地处襄、沁交界,是我太行太岳军政人员、弹药物资来往通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因而日军派有重兵把守,戒备森严。日军的一个中队——小三工作队常驻这里。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同属如马克思所说的‘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社会形态。”这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说法。对这个说法,有赞同的,也有反对的。1988年12月26日《瞭望》杂志上摘登的马仲良同志的文章是赞同这个说法的。这个说法究竟对不对?在这里,愿就马仲良同志的文章谈谈自己的意见,并请教于赞同这个说法的其他同志。马克思在1857——1858年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也称“伦敦手稿”)中,讲过这样一段话:“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形态下,人  相似文献   

16.
这里说的“大”文化,不是指当年那种“假大空”的“大”。明明是个“小农”,明明通身都是“草芥之民”习气,却要在那里扯着嗓子喊口号,喊“马列主义”,这不是“大”文化,而是将“小小气气”、“俗里俗气”膨胀为“昏头昏脑”、“傻里傻气”,属于低文化范畴,甚而属于非文化范畴。 这里说的“大”文化,也不是指由“土气”文化凭空一跳而成的“洋气”文化。莫以为写小说、搞影视专门摄取“大”人物——诸如大学者、大作家、大演员,大阔佬——入文字、入镜头、人人都在那里摆大架子、抖大威风、说大哲理就算是“大”文化了,也莫以为写评论、搞理论时专门囤积舶来语、洋概念,玩弄名词迷宫,就算是“大”学问了。 不能统统拋弃“小”文化,老老实实、正正派  相似文献   

17.
春风邗水怀文汇,明月芜城忆大观。解放初期,在天宁寺西,今西园宾館,原为一道长垣,是清光绪二十七年两淮盐运使程仪洛所筑的围墙,约两百多丈,垣门题额曰:“省耕旧舍”。当时里面是荒芜一片,可这里,曾有过一个“文汇阁”,其中收藏了一部《四库全书》和《古今图书集成》等。它是清乾隆时期,有名的“七阁藏书”之一,照今天的说法,那就是清代的扬州图书馆。可惜它时间不长,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五年,后毁于咸丰四年(1780—1854),统共只有七十四个年头的历史,但它还是构成扬州文化历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长治市郊区的老干部们,一提起新来的区委王书记,都竖起大拇指夸赞道:王忠义不仅是个经济能人,而且更是老干部的贴心人。区委书记王忠义同志的款款敬老情,已融入每个老干部的心坎。 2000年2月份,元宵节刚过,王忠义同志走马上任郊区区委书记。初来乍到,工作千头万绪,且正值全区“三讲”教育工作即将全面铺开;面对繁杂的工作,王忠义同志并没有冷淡老干部。上任第三天,他亲自召开了老干部座谈会。会上,王忠义说:“我刚到,本想亲自走访各位老领导,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今天把大家请到这里来,见见面、认识认识,也请各位老领导对全区的工作提提建议和意见,咱们老干部生活中有什么困难也提出来,我一定为大家排忧解难。”诚恳的话语,一下缩短了陌生带来的距离。  相似文献   

19.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一句话,原文是:“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也。”对于这一句话,历来有不同的解释,因而标点断句也不尽相同。泷川资言的《史记会注考证》是这样的: “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也。”中华书局一九五六年标点的《资治通鉴·秦纪二》是这样写的:  相似文献   

20.
王永健同志的《试论辛弃疾及其〈稼轩词〉的局限性》(《江苏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七八年第二期,以下简称《局限性》)一文对辛词研究的现状进行了广泛的批评,许多论者被认为有“只强调某一方面”的“形而上学”的过错。然而他本身却从作家作品的“局限性”这一方面出发,对辛弃疾及其词进行了“彻底否定”、“彻底扫荡”。很清楚、《局限性》一文实际上以论“局限性”来作为对辛词“进行全面研究”,进而以“局限性”来取代辛弃疾及其词的主要倾向的。王永健同志这样的研究辛词,我认为确有“值得讨论之处”。限于篇幅,这里只能就有关几个问题作简要的论辨,请专家们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