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揭示国家赔偿责任涵义基础上,指出国家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应包括:(一)损害事实。按照赔偿理论,以损害的存在为前提,只要存在损害就应该得以赔偿。(二)侵权行为主体。依(国家赔偿法)有关规定,我国的国家赔偿使权行为为主体主要有国家机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法律法规授权、委托行使国家职权的团体及个人。(三)执行职务的违法行为。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务所实施的行为,如非行使职务的行为,则不属于国家赔偿范围。(四)因呆关系。即把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存在法律上的因果关系作为国家赔偿责任构成要件之一。  相似文献   

2.
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民事赔偿责任与国家赔偿责任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法律责任。我国《民法通则》和《国家赔偿法》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因职务侵权行为所应承担的责任分别规定为民事赔偿责任和国家赔偿责任,这种立法上的冲突应尽快解决。建议在制定民法典时对《民法通则》的相关规定作修改或废止。  相似文献   

3.
新<国家赔偿法>首次将精神损害纳入国家赔偿范围,从制度上确立了我国国家赔偿中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但还存在着精神损害赔偿范围过窄、未规定精神损害的具体赔偿标准、对违法的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惩戒不尽合理等问题,亟待完善.  相似文献   

4.
1994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颁布,标志以宪法规定为依据,以《国家赔偿法》为核心,以其他法律、法规相关规定为辅助的中国国家赔偿法律制度正式确立。2010年针对实施中的问题对《国家赔偿法》进行了大幅修改。修改后的《国家赔偿法》取消了1994年《国家赔偿法》单独前置的确认程序,将司法赔偿的确认权与决定权合为一体,一并交由法院赔偿委员会处理;引进诉讼理论的举证责任倒置原则和民事侵权赔偿的精神损害赔偿;明确支付赔偿金的具体时限;增加赔偿决定的质证和监督程序。将中国国家赔偿法律制度向前推进一步,为丰富和发展二战后蓬勃兴起的世界国家赔偿法律制度做出了贡献。但与此同时,也留下不少遗憾,对程序合法、结果错误的刑事拘留仅在超期羁押时才予以赔偿的限定即为一例。自修改后的2010年《国家赔偿法》施行以来,预计的国家赔偿案件大幅上升的现象未曾出现,个中缘由亦值得思考。建议立法上将刑事赔偿改为司法赔偿、被动赔偿改为主动赔偿,并严格限定刑拘不陪范围、增加惩罚性赔偿、增加落实追偿规定、直接领取赔偿费用。条件合适时,将目前设立在审判机关的国家赔偿机构和人员成建制划归中央、省、市三级人民代表大会内务司法委员会。  相似文献   

5.
2012年最新修订的《国家赔偿法》在诸多制度构建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但是关于行政赔偿制度采用的归责原则仍有争议,对行政赔偿程序的规定仍存在不明确处,导致实践中行政赔偿漏洞百出。完善行政赔偿制度,应从以下问题入手:明确行政赔偿法律规定中“违法”的本意,并以过错责任原则替代违法责任原则,修正行政赔偿程序规定,包括行政赔偿程序的启动、行政赔偿决定的效力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寻求国家赔偿困难 ,从行政赔偿请求人的法律意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公仆意识、法律构架来看皆存在不足。笔者在分析国家赔偿困难的原因后 ,提出应从加强该法制宣传、完善具体法律制度等策略 ,以期该法得更好地贯彻实施  相似文献   

7.
国家赔偿法的颁布,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一个里程碑。国家赔偿法对于监督和促使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从国家赔偿法这几年的贯彻实施情况看,也存在着如赔偿范围、赔偿程序、赔偿经费等方面的问题。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国家赔偿法。  相似文献   

8.
国家侵权之精神损害赔偿假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国家赔偿法的出台开辟了国家侵权损害救济的新渠道,为国家机关违法行使权力设置了有效制约机制.但是,在精神损害赔偿方面的规定尚不明确,这不利于公民精神权利的保护.人格权是公民依法享有的一项最基本的宪法权利,一切国家机关、个人、团体、组织都应当以宪法作为活动的根本准则.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因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人格权并造成损害的,国家同样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在国家赔偿法中强化精神损害赔偿的规定已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9.
国家赔偿包括行政赔偿和司法赔偿,文章通过对司法赔偿被请求人的确立原则的论述,弥补了当前我国《国家赔偿法》司法赔偿被请求人理论的不足,并提出了司法赔偿被请求人确立的具体规定.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21 条的有关规定,指出我国目前立法上没有严格区分民事责任与行政责任这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法律责任,才导致该条规定混淆了国家机关的民事赔偿责任和国家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11.
《国家赔偿法》赋予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在其合法权益因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不法侵害而造成损害时,有依法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但是,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现实生活中,都存在着大量违法行政行为致损赔偿的灰色地带,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抽象行政行为对行政相对人造成损害的赔偿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法律上的认可,学界对此问题也尚未形成定论。本论文就抽象行政行为承担赔偿责任的必要性问题展开探讨,力求对这一问题取得更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确认是获得国家赔偿的前置程序,较之行政赔偿,刑事赔偿中确认程序由于法律规定的简陋、粗糙,现行的确认程序中存在违反自然公正原则,作为前置程序阻碍赔偿请求人踏入国家赔偿的“门槛”,先行处理程序、决定程序可以解决专门确认程序要解决的问题。《国家赔偿法》在修改时应当取消赔偿义务机关自己确认自己违法必须前置的规定。  相似文献   

13.
国家赔偿法的出台 ,昭示了“政府侵权同样承担赔偿责任”的法治原则。完善的国家赔偿制度是民主法治的标志尺和社会稳定的“安全阀”。然而 ,要切实保障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除了实体上明确规定外 ,还应当表现在程序上。程序是为法律所预定的实体权利而服务的手段。相对人不应只是被动地受到保护 ,而应当积极主动地保护自己。  相似文献   

14.
子轩 《老友》2010,(12):26-27
2010年4月29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在北京闭会,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修正案〉》(以下简称新《国家赔偿法》)。该法对行政赔偿、刑事赔偿、赔偿方式和计算标准等方面作出了新规定,在赔偿范围、赔偿标准上取得了重大进步,不仅完善了赔偿程序、畅通了赔偿渠道,而且历史性地规定了"精神损害抚慰金"的问题,使精神损害  相似文献   

15.
在我们实现法治的进程中 ,作为保障公民个人权利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国家赔偿法》的出台 ,无疑是中国法制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刑事赔偿是国家赔偿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我国的刑事赔偿制度在归责原则、赔偿范围、赔偿程序以及国家免责条款的规定上存在很大的缺失。完善刑事赔偿制度是至关重要的 ,刑事赔偿制度应成为公民人权的一座保护墙  相似文献   

16.
《国家赔偿法》实施10年之久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赔偿法所规定的赔偿的范围、赔偿的标准、赔偿的对象等愈来愈不能适应公民权利的保护和公正、法治、和谐社会建设的需求;现实告诉我们必须对现行《国家赔偿法》进行检视并完善之,以满足社会建设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我国《国家赔偿法》和《行政诉讼法》都明确规定 ,行政相对人单独提出行政赔偿请求 ,必须经过行政赔偿先行程序。在行政赔偿先行程序中 ,行政先行赔偿的处理方式、处理程序、行政先行赔偿和赔偿诉讼的有关法律规定的协调是行政赔偿先行程序的重要内容 ,我国立法应当完善这些方面的内容 ,使行政先行赔偿更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刑事补偿是民法上的概念,是国家赔偿责任的组成部分。国家赔偿是指作为国家机关的行政,司法机关,在执行职务的过程中,对其它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公民的财产和人身造成损害,依法由国家予以赔偿;刑事补偿则是专指公安、检察、审判机关,在处理刑事案件的过程中,因对事实错误认识或对法律的适用不当,侵害了无辜公民的  相似文献   

19.
行政赔偿,又叫行政救济,是指行政机关或国家行政人员在行使职权时,其行为侵犯了公民或法人的合法权益,而给予适当的经济赔偿的制度。我国宪法第41条规定:“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受到损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规定取得赔偿的权利”,《民法通则》第121条也明确规定,“国家机关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中,侵犯公民、  相似文献   

20.
自1995年1月1日至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已经颁布施行了十五个年头,2010年4月30日出台了最新的修正案.该法旨在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享有依法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促进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在现实中国家赔偿的发挥并不尽如人意有时甚至无法进入国家赔偿的程序轨道.其中一个决定性原因就在于其赔偿范围过于狭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