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卡”(和尚)旦切,当上了光荣的人民教师,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被人们当作新闻而传播。旦切,藏族人,今年52岁,青海尖扎县当汁公社人,旧时曾在多处寺院里专攻藏文,精通藏文古典文学和藏文文法,有较广泛的知识。1958年由于“宗教叛乱”事件而被冤捕入狱,释放后还俗回乡。粉碎“四人帮”以后,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得到贯彻落实,旦切也得到平反,这使他喜出望外。而使他更为意想不到的是,海南州民族师范学校聘请他当藏语文教师。  相似文献   

2.
做好基层宗教工作的关键是善于引导敢于管理──大通县塔尔乡宗教工作调查冶青卫一基本情况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塔尔乡是一纯回族乡。全乡有10个行政村,49个自然村,3195户,16792人。全乡有清真寺14座,宗教人员(开学阿匐)15人,寺院民主管理委员会成...  相似文献   

3.
第五世嘉木样活佛对抗日战争的贡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第五世嘉木样活佛藏名丹贝坚参,汉名黄正光,1916年4月14日(农历三月十二日)出生于西康理塘县营官坝彩玛村。1919年,经第九世班禅大师卜算,丹贝坚参被认定为第四世嘉木样转世灵童。1920年11月2日(农历九月二十二日),他被迎请到拉卜楞寺坐床,成为该寺寺主,统领甘、青、川、康交界地带10余万平方公里的藏族各部落。①当时,这些部落或由拉卜楞寺派遣的官员管理一切政教事务,或在宗教上受拉卜楞寺的影响和控制,嘉木样活怫做为寺主,在这些部落中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嘉木样五世坐床后,因其年幼,按照有关协议寺院大权由其叔父黄位…  相似文献   

4.
苯教是藏族的原始宗教,以万物为神灵,崇拜大自然。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境内依然存在着十二座苯教寺院,分布在白龙江两岸。这在安多藏区是独一无二、难得的原始宗教文化的珍贵遗产。早在公元八世纪后期,西藏灭苯信佛,苯教僧徒被流放到嘉绒(四)l[藏区)地区。嘉  相似文献   

5.
藏传佛教寺院教育的功能及其改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藏传佛教的寺院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8世纪中叶,赞普赤松德赞为进一步发展佛教教法,在西藏山南扎囊县境建立了第一座寺院桑耶寺,并聘请印度和藏族僧侣13人为教师,招收学僧25人,学习藏文及佛教教法,这就是藏族历史上最早的寺院教育。此后,随着格鲁派的形成,藏传佛教发展到了全民信教的程度,随之大大小小的寺院星罗棋布,遍立整个藏族地区。据乾隆二年(1737年)七世达赖喇嘛格桑嘉措申报理藩院的数字:达赖所属寺院3150座,僧侣302560人;班禅所属寺院327座,僧侣13670人。①如果把格鲁派以外的各教派所属寺院和僧侣…  相似文献   

6.
西宁市(包括大通县)现有信仰伊斯兰教的各族穆斯林近16万人。全市有清真寺155座,其中批准开放的135座,自行开放的20座,全市共有开学阿訇216人,其中经政府宗教部门考核发给开学合格证的157名,没有合格证的40多名,入寺满拉1641名,18岁以下的满拉约占满拉总数的20%以上。全市有拱北26座(其中市区  相似文献   

7.
试论藏传佛教寺院教育的“问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寺院教育在藏族地区有悠久的历史,对藏族社会发生过深刻的影响。一座寺院既是宗教中心、又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尤其是教育中心。历史上寺院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喇嘛活佛、著名学者。他们继承和发扬藏传佛教,并研习天文、历算、医药、建筑等科技和艺术,使藏族文化得以世代相传,所以有人说“一个寺院就是一所大学或者专门学校。”①藏传佛教寺院教育的内容、教育制度、教育方法等都是很有特点的。特别  相似文献   

8.
一专院教育的历史作用藏传佛教寺院教育,在青海藏区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形成了一套完备的教育体系,它在藏族群众的思想观念中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历史上它对继承和发展藏族传统文化曾起了积极作用。今天,它对现代藏族文化的发展仍然有着一定的影响。本文就寺院办学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一)政治方面历史上,我省藏传佛教寺院教育为宗教传播和培养宗教接班人起了作用。就整个藏族而言,是通过寺院教育交流思想、沟通感情、传递信息,对统一藏民族的思想,形成藏族的心理,增强藏族的内部团结都起了积极作用。通过寺院教育,使一部分人…  相似文献   

9.
西藏传统寺院教育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育是传递和延续文化的主要形态,它“使文化得以继承而连贯为历史,并成为每个人作新的文化创造的基点”。教育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民族素质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1951年以前,西藏的主要教育是寺院教育,寺院既是僧人学习、研究佛教经典和进行各种宗教活动的场所,同时也是传递文化和培养地方政府官员的教育机关。寺院教育在旧西藏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西藏传统寺院教育的内容远远超出了宗教神学的范围,广泛涉及各个方面,对传播藏族传统文化确是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今天,研究西藏传统寺院教育并不等于留恋过去,而是为了从它的形成、制度、内容和方法去认识寺院教育的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10.
乌兰县蒙古族宗教生活的变化及其社会原因考察先巴乌兰县共有蒙古族5816人(1994年底统计数),主要分布在巴音、铜普和赛什克3个牧业乡。在历史上,乌兰县蒙古族分属原和硕特部的西前旗(今铜普乡一带)、西后旗(亦称“柯柯贝勒旗”,今赛什克乡一带)和北左末...  相似文献   

11.
2004年8月底、9月初,在俄罗斯联邦连续发生了4次恐怖袭击事件,其中9月1日发生在北奥塞梯共和国的别斯兰人质事件导致331人遇难、700多人受伤,其规模空前、后果惨重,被外界称为俄罗斯的“9·11”事件。此次人质事件暴露了俄社会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特别凸显了根深蒂固的民族和宗教矛盾,预示俄今后的反恐任重道远。一、人质事件源于俄严重的民族和宗教矛盾普京执政后,推行强硬政策,实施市场经济改革,打击社会犯罪,从总体上扭转了叶利钦时期出现的延续近10年的社会动荡局面,实现了国家的基本稳定。但从苏联时期就开始的、导致俄社会不稳定…  相似文献   

12.
<正>在西藏博物馆“雪域长歌——西藏历史与文化”展厅中,陈列着一件带有“王侯”两个汉字纹饰的织锦。这件汉字织锦是偶然被发现的。2005年,阿里地区噶尔县门士乡故如甲木寺僧人在门前的一座墓葬洞穴里收集到一些木棺碎片、丝织品、铜器等珍贵文物。2012年,相关部门又对这处墓葬进行了考古发掘,并在邻近地区发现3座古墓,合称为“故如甲木墓地”,引起了国内外学者与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根据碳14年代测定,该墓地的年代为公元2-3世纪,即我国古代的汉晋时期。  相似文献   

13.
苯教拯救了佛教在西藏 ,虽然佛教徒占主导地位 ,但仍有不少人信奉苯教。就苯教教义、寺院生活、宗教仪式和修行方法而言 ,初看上去几乎与佛教难以区别。然而 ,佛教徒和苯教徒都认为佛、苯二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信仰体系。有关这两种宗教最基本的区别 ,涉及到宗教的权威性和合法性问题。尽管苯教的传播仅限于西藏 ,但苯教徒认为 ,就苯教教义对所有人都具有真实而有效的意义而言 ,苯教是一种世界性宗教。苯教徒还认为 ,正像苯教传统的宇宙观所表达的那样 ,苯教从前在世界的许多地方被传播。因此 ,苯教被称做“永仲苯” ,意即“永恒的宗教”。根…  相似文献   

14.
藏传佛教六大属寺拉卜楞寺位于甘肃省夏河县境内。始建于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当时为了迎接藏族活佛嘉木样·阿旺宗哲(嘉木样一世)来此地传经授道。僧侣及平民们大兴土木,开始创建了这座规模宏大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宗教寺院。经后人不断扩建维修发展到今天的建筑局面。拉卜楞寺坐北向南,座落于大夏河北岸的山间盆地上。依山傍水,寺南林木葱葱,河水潺潺。远眺琼楼玉宇,棕墙金瓦,廊檐垣壁,香烟燎绕,峰峦环抱之下的拉卜楞寺尤如仙境一般风光秀美,景色诱人。拉卜楞寺总称为“具喜讲修兴旺吉祥右旋寺”,简称之为扎西奇寺“拉卜…  相似文献   

15.
佛传故事画是指描写释迦牟尼一生教化故事的图画。它采用相互关联的若干幅画面详细介绍释迦牟尼从降生到涅木般的一生历史。在汉地石窟壁画中保存最为完整的佛传故事画是敦煌莫高窟第 6 1号窟 (宋代初年 )的佛传故事壁画 ,它从燃灯佛为释迦授记 ,直到涅木般、分舍利建塔为止 ,完整地表现了释迦牟尼一生的事迹。随着佛教艺术在西藏的传播 ,西藏各个时期的寺院壁画中也出现了这一宗教题材画。但是西藏佛教寺院壁画中的佛传故事在选材上与汉地佛教略有不同 ,一般采用所谓“十二相图” ,即选取佛一生中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下生兜率、乘白象入胎、…  相似文献   

16.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久有“中国小麦加”之誉。这里居住着回、保安、东乡、撒拉80万穆斯林民族,几乎占了全州总人口的一半以上。无论川原、山岗,还是丘陵、河谷,走到哪里,哪里就有清真寺。据说全州有1700多座清真寺,仅临夏市就有100多座。如此众多的清真寺矗立在只有8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在中国恐怕除了临夏州,再也找不到第二处了。每年都有许多穆斯林群从来到这里,接受伊斯兰教经院教育,而这里的穆斯林每年又有几百人以上迢迢万里,到沙特阿拉伯去朝觐……  相似文献   

17.
唐卡(Thang-ga)也叫唐嘎、唐喀,系藏文音译,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题材内容涉及藏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传世唐卡大都是收藏于寺院。本文主要写寺庙供奉唐卡的几大损坏原因,并提出了对寺院唐卡的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8.
雄据于我国西南的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上最后一块净土”,这里雪山耸立、林海莽莽、湖泊错杂其间、经幡与寺庙相映、蓝天白云伴牛羊成群,处处风景如画。然而它更加让人着迷的应该是其悠远的历史与博大精深的人文底蕴。那雄浑拙朴的岩画、古老辉煌的王室宫廷建筑、庄严大度的藏传佛教寺院、恢宏妙好的寺院雕塑、美轮美奂的壁画、精美绝伦的唐卡、古朴神秘的法器……这一切无不给人深深诱惑。藏族美术是深远、浩渺的,它们实实在在地呈现着,却似一座座云雾缭绕的迷宫让人难以看透。藏族学者康·格桑益希教授的著作《藏族美术史》的出现,无疑为…  相似文献   

19.
水族     
水族居住在云贵高原东南部的苗岭山脉以南、都柳江和龙江上游地区的水族,共有34万人(1990年人口统计),主要分布在贵州省。水族的经济文化类型属稻作农耕型,民居建筑形式属于“干栏”式木楼房,饮食以大米为主食。水族历史上曾有过自己的民族服饰,现在男子服饰...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介绍了2006年由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组成的联合考古工作队对古水水电站西藏境内淹没区进行的考古调查工作情况,工作队在芒康县木许、纳西、曲孜卡3乡的澜沧江流域共调查了11处文物点,这些文物点既有史前聚落遗址、吐蕃部落时期的石棺墓,也有吐蕃政权时期的石刻造像及其之后的藏传佛教寺院等.文章对此次调查中发现、确认的吐蕃政权及其之前的文物点作了重点介绍,这些文物点不仅对藏东地区古代文明的历史进程,而且对川、滇、藏各民族的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交流的研究,提供了非常珍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