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耕地污染现象严重,与法律政策碎片化和部门管理冲突不无关系。鉴于耕地的特殊性,耕地绿色化保护的环境法律政策整合势在必行。应该遵循耕地保护基本原则,协调完善立法和执法,解决立法碎片化和执法部门、执法程序的碎片化,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以政策整合为手段,寻求耕地的绿色化保护。  相似文献   

2.
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双碳”目标,既是交通强国建设下的绿色交通发展新要求,也是中国政府对国际社会作出的庄严承诺。从立法、执法与司法层面指出当前我国现行法与政策间缺乏对“双碳”目标协同增效、法律制度体系不完善、智慧执法能力不足、执法主体权责不明、司法审判机制建设不完备等问题。对此,提出我国有必要建立法律与政策的衔接,制定专门法搭建法律框架;提高执法人员的智慧执法能力,建立健全执法制度;强化审判体制机制建设,提高司法专业化水准,培养信息化智慧司法服务能力;多元并举保障“双碳”目标顺利达成。  相似文献   

3.
建立法治国家,必须从我国实际出发,渐进深入。尤其应重视诸如“法律体系欠完备、欠统一”、“缺乏严格公正的执法制度”、“法律职业非专门化现象严重”、“监督机制不完善、配套协调性差”等问题,并采取积极措施  相似文献   

4.
立法体系的不完善与执法力度的不足导致我国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加强生态安全建设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根本。在分析我国生态安全建设中所存在的立法和执法问题及其主要原因的基础上,探讨了在生态安全建设中建立良好的法律系统的途径与措施。  相似文献   

5.
知识产权制度发展到今天,滥用现象日益普遍,严重妨碍了市场竞争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知识产权的滥用必须得到一定的规制。各国规制知识产权滥用的立法层次与力度不同。在借鉴他国经验的同时,中国应立足国情,制定具有创新意义的限制知识产权滥用的法律,设立独立的权威的反垄断执法审查机关。  相似文献   

6.
行政执法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执法存在行政立法不统一,法律疏漏,执法追求经济收入,缺乏透明度,部分机关缺乏必要编制和经费,领导人员法治观念差等问题。推进依法行政,应当采取完善立法制度,增加法律的可操作性,执法与经济利益脱钩,建立行政公开制度,保证必要的编制和经费,强化领导人员法治观念等措施。  相似文献   

7.
野生植物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由于我国对野生植物保护力度不够,野生植物生存正面临极大威胁。目前,我国对野生植物的保护和管理主要是依据《野生植物保护条例》。该条例由于效力层级低,立法目的偏重保护野生植物的经济价值而非生态价值,对野生植物资源保护范围规定的过于狭窄,对违法行为的处罚范围和处罚力度较小,致使其在保护野生植物资源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与此同时,森林公安执法队伍力量弱小,其与海关、边防武警在打击走私执法中配合不协调以及执法人员在对外贸易方面执法专业性不强等原因严重阻碍了野生植物保护执法工作的顺利开展。此外,公民环境保护意识薄弱,也人为造成了野生植物资源的破坏。基于此,本文着重从立法、执法和提高公众保护意识三方面提出保护我国野生植物资源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8.
安全执法要求警察不仅要有过硬的警务战术技能以及良好的法律素养,而且还要具备一定的微反应方面的知识,将微反应与警察的实战相结合,知己知彼才能安全执法。  相似文献   

9.
严格执法是实现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关键。要做到严格执法,必须建立严格执法的运行机制,这是严格执法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为此,应完善严格执法的有关程序性立法,建立国家机关的相互制衡机制,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全体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  相似文献   

10.
卫生监督执法是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但当前卫生监督执法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使得卫生监督执法人员在具体工作中面临巨大的执法风险。基于此,文章运用Delphi法、风险矩阵法、Borda序值法就存在于卫生监督执法过程中的风险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各风险因素的风险水平序列,其中风险水平位于前五位的风险因素依次为:编制数量不合理,人员数量不足;机构建设缺乏顶层设计,重视程度不够;卫生法律法规严重滞后;卫生监督网络不健全,基层乡镇监督力量薄弱;没有明确的法律直接规定卫生监督机构地位。同时提出针对性的控制措施,以期望实现卫生监督执法风险的可预防、可控制。  相似文献   

11.
民警的服务态度问题一直以来都是老百姓关注的焦点。创建和谐的警民关系,人性化执法是执行法律和保障老百姓权益的关键。女民警以其特有的内在人性化素质在执法过程体现了其性别的优势。本文从女民警执法的基础与具体人性化体现来阐述女民警与人性化执法之间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2.
当前中国执法中出现的新问题与对策思考李利君作者在香港《经济与法律》杂志总67期上发表文章指出,一国执法的基本功能是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推进该国民主法制进程,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应当肯定,中国执法工作在整体上已发挥了这样的功能。但在中国经济向市场经济转...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当前国家制定的一系列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法规得不到严格执行的现状出发,指出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的执法活动受到了权力的干预、金钱的腐蚀和人情的扰乱,严重影响着市场经济法律秩序的建立。为此,必须帮助各级领导和执法人员增强法制观念,提高自我约束能力,正确用权,拒腐倡廉;严肃地、大张旗鼓地处理执法中存在的倾向性问题;健全改督机制,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执法的监督。同时还要抓好全民性的法制宣传教育,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加速政治体制改革,形成严格执法的社会大环境,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近年来虚假广告问题从法律上进行了探讨并提出防范对策 :第一应从立法上明确虚假广告的定义与法律构成并正确划分法律责任 ;第二应从执法上加强执法的公平、公正、公开 ,做到严格执法 ;第三应从法律监督上加强消费者、广告行业、社会各界的监督和管理。  相似文献   

15.
执法公信力是指社会公众对执法行为及执法结果的信服和认同,并自觉遵从的一种状态和秩序,它表明社会公众对执法行为、执法者的信任和尊重程度,也反映出二者在社会生活中的权威和影响力。执法公信力以政治信任为基础,以社会认知为前提。公信力的核心是取得公众的“信任”,执法公信力的关键也是执法机关、执法人员、执法行为如何取得公众的高度信任。执法公信力有两个要素,即法律的权威性和执法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16.
法律属于上层建筑,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其当然具有社会性,但现代法制的发达已达到了很专业的程度,这就可能出现法律的专业化和社会化之间的冲突或矛盾,这首先是立法问题,同时也是执法问题,只有民主化立法和执法的适当社会化,才有利于执法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和谐。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的理论根基,也是我国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方向指引。执法工作与人民的距离最近,与人民的联系最密切,与人民的关系最紧密,是实现全面依法治国进程中的关键一环。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关于严格执法的论述,明确了党的领导和以人民为中心是全面推进严格执法的应有之意。党的领导既是推进严格执法进程中的指路明灯,更为严格执法提供了最根本的政治保证。以人民为中心不仅是严格执法的制度本源、主体、发展动力,更是其发展的根本目的和基本手段。习近平同志关于严格执法的方法论论述,从确立执法的价值追求、建设执法队伍与健全执法制度三个层面系统厘清了全面严格执法的实践进路。在执法过程中,必须坚持严格、公正、文明的价值追求,以严格塑造法律公信力、以公正提升执法质量、以文明加强执法效果。建设高素质的执法队伍,不仅要树立以执法为民为核心、以职业道德为基础的法治信仰,为执法队伍建设提供深厚的精神滋养;而且要加强执法能力建设,提升执法队伍的业务培训效率,完善执法人才培养机制,为执法队伍建设提供重要的现实支撑。形成科学、合理、完备的执法制度,要从推进执法体制改革和完善执法...  相似文献   

18.
近十多年来,我国教育立法工作逐步得到了重视和加强,国家相继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的教育法律,初步结束了教育工作无法可依的局面.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在教育执法环节上出现的问题是不容乐观的,有的还相当严重.为了严格而有效地执行教育法律,切实地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维护教育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我们应该对教育执法情况进行经常性的、有组织的监察和督促.一、大力加强对教育执法权力的监督.教育执法领域中存在的有法不依、违法不究、执法不严、执法犯法等问题,相当一部分是权力滥用的结果.由于缺乏…  相似文献   

19.
犯罪的法律预防是指运用法律的手段,包括立法、执法和司法各环节的法律手段,减少和消除犯罪的一种犯罪预防的方法.其中执法层面的法律预防至关重要,因为它的主要作用在于帮助公民树立法律理念,感知法律权威,并形成法律信仰.在犯罪行为发生之前,这种法律信仰如果内化为行为人的思维模式之一,对于公民为适法行为,拒绝非法行为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但是近年来,执法中的问题层出不穷,公民对于执法主体的信任度值得忧虑.那么执法层面犯罪的法律预防的实现是否还有可能,又应当如何应对其挑战.  相似文献   

20.
人性化执法是所有执法工作者永恒的主题.是文明执法的重要内容、也是进一步密切联系群众的根本保证。当然人性化执法也要有“度”.这个“度”就是不能违背原则,不能违背法律,更不能循私枉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