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周生杰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49-56
江苏是古代刻书的起源地之一,史料记载早在南朝时期就有刻书活动,而确切可考的时代则为唐五代。唐代刻书主要在扬州和苏州,内容则以佛像、历书为主,偶有文集之刻。五代时,江苏境内的刻书活动主要集中在建康,可以考知的有三部典籍。江苏在刻书的早期时代,已经走在了全国前列,为宋代以后刻书事业的繁荣做好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周生杰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44-55
徐州从明代始有刻书活动,清代则续成其事。其中,官府所刻主要为方志,对徐州地方志的编写和流传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私家所刻多为诗文集,几位重要作家把自己的作品刻梓以传;书坊刻书仅有零星记载,刻书的商品意识不强。徐州古代刻书虽不及江南发达,但是对于促进当地的藏书和读书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是徐州古代文化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 相似文献
3.
4.
潘文年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2(2):142-148
清代中前期是我国民间刻书的巅峰时期,形成了以江苏、浙江、安徽和北京为代表的四大刻书中心。私宅刻书的内容主要集中于名人学者的自撰著作、前贤诗文、校勘考据类著作和巨室大族的谱牒;坊肆刻书的内容主要集中于文教科举、日常生活、诗文选本和宗教迷信类著作。其文化贡献主要体现在禆益于文化典籍的整理,文化教育的普及,国民素质的提高,文化生活的丰富,校勘辑佚的繁盛以及辑佚学、校勘学和目录学理论的成型与提升。 相似文献
5.
陈春秀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1(2):143-145
文章略述了宋元时期安徽刻书业的发展概貌,从官刻和私刻的两个侧面,揭示出宋元时期安徽所刻图书的种类、数量及传世状况。 相似文献
6.
马学良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
明代的内府刻书是明代官府刻书的杰出代表,以往学者大多以为司礼监经厂就是内府刻书的唯一机构,偶有持论不同者,亦语焉不详,没有对内府刻书的具体承刻机构进行系统考究。根据《明实录》及内府刻本等一手资料考察,明代内府刻书除了司礼监经厂之外,在中央,尚有工部、礼部、秘书监、内官监等机构,在地方,则有寺庙和地方书坊。据此提出,明代内府刻书是皇家的刻书,受皇帝敕命刊刻是这一版本类型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7.
李志茗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
曾国荃一般被认为是个打战勇猛、贪钱爱财的武夫,其实他对于儒学、儒生和文人雅事始终抱有温情和敬意.因此,在军书旁午之时,他就有慨然捐资刻书之举;兵燹平息之后,又悯战后书籍残毁,亲躬铅椠之役,设局广刊经籍,在晚清刻书史上留下了值得书写的一页.其好学乐善,刊刻经史,都是出于弘扬儒术、传播文化的自觉,起到了嘉惠士林、振兴文教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9.
马学良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86-92
通过对《明实录》、《大明会典》等史料的钩沉,勾勒了明代敕纂修图书的运作机制,明确了明代内府刻书是由图书编纂、审定、刊刻、装帧、发行等一整套业务流程构成的国家级出版活动,其实质是明代皇家的刻书。太监在明代内府刻书中只起到了司礼监刻书与其他机构所刻书版的管理职责,与内府刻书质量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0.
郑永霞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8(1):118-120
明代藩府藏书丰富,刻书数量众多,质量上乘,具有很高的版刻价值和学术价值,这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可从藩府刻书之背景、数量、质量、特点和价值五个方面了解其刻书的概况. 相似文献
11.
夏春涛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5(6):99-105
从建都南京直至该城被湘军攻陷,太平天国前后统治南京达11年。除具有政治象征意义外,南京在这段时间总体上发展停滞,受创甚深。这主要由当时的战争状态所决定,同时也与太平天国相关政策有直接因果关系。南京城的变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贾熟村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9(3):62-65
在太平天国时期,常州地区既有太平天国地方政权,又有清政府的地方政权,既有太平军,又有清军江南大营、淮军、团练、洋枪队,政治、经济、军事斗争激烈而复杂,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是中国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很值得深入、细致地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3.
孙永芝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141-143
宋代是雕版印刷的黄金时期.经史著作的刊印,在因此而获得高度发展的同时,也为雕版印刷业的发展作出了举足轻重的贡献.究其原因,除了经济文化繁荣和雕版印刷术的广泛运用之外,还有统治阶级的高度重视以及广大民众的垂青. 相似文献
14.
太平天国的平等思想主要体现在敬奉上帝、领导人之间、组织安排、官员选拔、政务决策、司法制度、科举制度和妇女地位等方面 ,这既是对历代农民起义平等理想的继承和发展 ,更是清政府黑暗统治下的现实反映。同时 ,基督教、白莲教和天地会等教义中的某些平等思想也是其重要来源。由于农民意识的封建性 ,其平等思想不可避免地又带有很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王明前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1(1):46-50
本文根据档案史料,以二破江南大营战役为个案,从军事学角度分析李世贤在太平天国后期军事上的贡献。李世贤在战役中的表现完全可以堪称战术大支队战术实施的典范。他在战役中先后协助李秀成完成了向皖南宁国、广德和皖浙边界的战术机动;在湖州使用战术机动迷惑清军,配合李秀成奔袭杭州;建平会议后在常州方向发动战术牵制攻势,调动江南大营防御重心,使其丧失机动能力。 相似文献
16.
太平天国运动对上海近代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平天国在长江中下游的军事活动使江浙、苏南一带的巨大财富和充裕的劳动力进入上海,促进了上海租界的繁荣、航运和贸易的兴旺。同时,房地产、消费服务业和钱庄业也大量发展,推动了上海迅速繁荣,走向近代化。 相似文献
17.
陈芳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7,(2)
通过比较《劝世良言》与洪秀全的思想,找到两者对基督教最基本的三个观念:"三位一体说"、"原罪论"、"平等观"解释的差别,来阐述太平天国的意识形态与中西文化的关系。太平天国意识形态的核心仍来源于儒家文化,之所以其中会出现一些基督教文化的影子,是因为文化之间的共通性。 相似文献
18.
郑小春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3):78-83
太平天国时期,在清廷积极倡办下徽州团练应时而兴。徽州团练的兴办得到了宗族和绅商在组织与经费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形成了"城乡设局"、"绅士统领"、"设防预警"、"相互协助"、"经费自筹"等地方办团特点。徽州团练在守卫乡闾中积极协助官军,甚至独当一面,钳制了太平军在徽州地区的活动,实现了清廷倡办团练之目的。太平军与徽州宗族之间的关系异常紧张和敌对,无疑是导致其在徽州战局不顺且受到致命钳制的一个重要缘故。毋容忽视的是,徽州团练的兴办给徽州地方社会造成了恶劣影响。 相似文献
19.
谢世诚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3):168-171
晚清道光、成丰年间吏治的腐败,是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兴起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然而太平军占领南京后,靠反清朝腐败吏治起家的太平天国领袖们,却忽视了自身对吏治的整饬.从而严重削弱了太平天国自身的力量.这是太平天国最终失败的根本因素之一.与太平天国领袖们不重视吏治整饬的态度相反,清统治者特别是湘军代表人物在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痛定思痛,在整饬吏治上狠下功夫,取得了相当成效,从而奠定了战胜太平军的政治基础.1864年太平天国的失败,最终说明重视整饬吏治与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徐建云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1):20-23
从太平天国的文书档案入手,考察了太平天国所奉行的积极进步的卫生措施。这些卫生措施对当时革命战争顺利发展和太平天国广大军民的身体健康都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医药卫生措施在显示它的科学实用价值的当际,也表现出革故鼎新、移风易俗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