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收集和整理湖南省高校近10年招生与毕业生数据的基础上,采用EVIEWS数量分析方法对"十二五"期间湖南省的高校毕业生数量进行预测,并结合湖南省人才发展规划、产业结构调整思路和未来发展提供的机遇,从高校、企业和政府三个方面提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之间相互支撑的关系的实现形式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看,两者之间的精神实质的一致性决定了其在内容上可以有效对接,时代要求的一致性决定了理论发展规律与理论教育的融通,价值目标的一致性决定了其目标的有效互动,实践标准的一致性决定了学科建设发展走向与课程教学实效性可以有效呼应。有必要对学科建设与课程建设之间相互支撑的关系的实现形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FDI与新疆产业结构升级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实证研究文献,分析了影响产业结构优化的各种变量;然后,利用新疆1990-2008年的统计数据,运用协整技术对FDI与新疆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检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外商直接投资对新疆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合资企业、合作企业、三资企业和进出口贸易等因素也对新疆产业结构升级有着正向的关系。因此,在以后的招商引资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各类外资企业对产业结构的优化功能。  相似文献   

4.
基于协整关系与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我国研究生规模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指导老师数量、本科毕业生人数和研究生教育支出等4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指导老师人数和本科毕业生人数与研究生规模存在长期均衡的正向关系;研究生教育支出与研究生规模存在长期均衡的负向关系。并且研究生规模与其影响因素存在自动修正机制对短期非均衡动态误差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5.
学界对于高校学术期刊与高校学科建设之间内在关系的关注尚不充分,研究的深入、系统性也有待加强.高校学术期刊在学科建设中具有服务和引导的作用.学科建设在高校学术期刊发展中起着奠基作用,主要表现在人才和资源方面.实施高校学术期刊与学科建设的协同发展战略,需要在提高期刊评价标准、提高期刊学术质量、发挥学科优势等方面着手,实现两者的互助和共进.  相似文献   

6.
<正>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及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近年来,伴随着高校的持续扩招,我国每年的毕业生人数都在持续上涨,就业问题不仅影响国家社会稳定发展,也影响着高校的持续发展及学生个人价值的实现。本文从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困境及对策出发,对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进行探析,以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浅析地方高校学科建设中的几个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科建设是高校的基础性和战略性工程,地方高校也概莫能外。它是以学术队伍为主体,以一定学科为研究对象,通过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手段,传承和创造知识,持续为社会培养高水平人才的工程。地方高校在学科建设中必须要处理好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重点学科建设与学位点建设、基础学科建设与特色学科建设、学科基地建设与人才培养等之间的关系,使地方高校的学科建设工作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做到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8.
基于高校学科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文章通过反思和分析,从参与国家和区域的经济建设、加强对学科建设的前瞻性、把握好学科数量发展和内涵建设的关系、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等五个方面来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新疆高校的学科建设目前还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有些还很突出。如:缺乏学科建设领军人物;学科建设脱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等等。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在学科定位上突出自身特色,并积极取得当地政府的认同和支持,加强梯队建设,从而改善新疆高校的学科建设现状。  相似文献   

10.
以新疆2002年投入产出表为例,通过实物构成系数进行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分析;通过生产诱发系数与最终需求依赖度系数深刻地分析最终需求项目与各产业生产的依赖关系;通过国民收入系数揭示最终需求项目与国民收入的数量关系,旨在把握新疆需求结构及其需求结构发生变化对产业结构和国民收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梳理高校产学研合作发展脉络,分析产学研结合内在机理的基础上,研究产学研结合与地方高校学位授权学科发展的关系,可以探索地方高校学科建设的可行路径,推进产学研结合将有助于地方高校学科发展和学科建设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就业指导全程化的探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日益扩大,学生人数的增加,高校学生就业压力将越来越大。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校生源质量以及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文章通过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现状的分析,以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为目标,提出了大学生就业指导应全程化,建立了大学生就业指导全程化体系,并阐述了全程化的内容及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13.
从高校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两项重要活动的内涵出发,分析两者之间存在的异同及复杂的协同关系。利用雪崩动力学的原理和方法建立了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之间的量化模型。研究表明,在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之间存在着雪崩累计效应,而且这种累积效应在不同学科之间具有较强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4.
该文在分析1978—2016年新疆三次产业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动态演进的基础上,从结构偏离度和协调度两个维度对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关系进行探讨,进一步运用灰色关联法与GM(1,1)预测模型测度并检验就业结构调整对于产业结构优化的滞后性。研究结果表明:新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二者发展不协调,就业结构转换滞后于产业结构优化。具体来看,第一产业就业比重长期高于产值比重,存在大量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第二产业产值比重高于就业比重,主要以重化工业和资源能源密集型产业为主,产业链条较短,产品附加值较低,吸纳劳动力就业能力不强;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与就业比重趋于均衡,但产业总体发展规模不足,新兴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就业吸纳空间有待扩大。该文认为,需优化三次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发挥就业带动效应,以促进新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当前经济形势下的大学生就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经济结构在不断的变化,高等教育的规模迅速扩大,流入劳动力市场的高校毕业生数量急速增加,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现象不断加剧,高等教育与就业之间的关系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解决好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社会、学校、家庭和大学生的共同愿望,也是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要战略,更是学校谋求生存和发展的重大课题.本文结合当前经济形势分别从供给、需求和供求匹配的角度对大学生的就业市场进行分析,找出就业难的原因所在和解决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高校学报与学科建设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高校学报与学科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学科建设能促进学报良好发展,学科建设中的专业研究方向的确立为学报的特色化和专业化奠定基础,学科建设中人才梯队的组建为学报的发展形成一支水平较高的专业作者队伍。另一方面,学报对学科建设有推动作用,高校学报是学校学术人才培养基地,高校学报又是促进成果转化的重要渠道,同时高校学报还为学科建设起到信息传递作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高校招生制度的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学毕业生由原来的就业分配制度变为双向选择,大学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加,从2001年的114万攀升为2017年的795万。同时,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普遍低迷,新增就业岗位不足,就业供需矛盾更加突出。表现在大学生就业的过程中,毕业生与用人单位、毕业生之间,因为相互的竞争和选择,构成了激烈的冲突和矛盾,这种冲突和矛盾,其实就是一种博弈关系。本文将高校作为第三方,参与到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冲突博弈中,破解非合作博弈困局,变非合作模式为合作模式,形成新的博弈均衡,从而实现国家人力资源更加合理的配置。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8.
从西方国家的社会发展经验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具有重要的相互推进作用。采用数量经济分析方法和协调系数测度模型定量分析了1990年以来福建省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影响关系和协调发展状况。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城镇化进程与产业结构升级存在长期上升的均衡关系,城镇化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动因,但目前城镇化水平还远远滞后于产业结构升级,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与产业结构升级发展的协调性逐渐升高。基于此,提出了实现二者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新疆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毕业生就业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新疆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基本稳定,但增量的问题又会年复一年地摆在面前.因此,要发挥政府在促进就业中的作用,建立以新疆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的高等教育发展方式,实行毕业生未就业召回培训制度,对家庭困难毕业生实施就业帮扶,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从多方面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区域经济为出发点,制定相应指标衡量体系,采用基于时序全局立体表的因素分析方法——全局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新疆十五个经济区域自2003--2007年5个年份的数据进行了经济状况分析,研究比较不同区域间的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主成分主要反映各经济区域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换的能力;第二主成分则反映了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换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对新疆各区域产业结构转换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为新疆各区域的平衡发展提供了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