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双一流”建设高校肩负着引领教育发展、支撑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光荣使命和历史责任,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后继有人的重要保障,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支撑科技人才竞争的重要阵地,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旗帜。首轮“双一流”建设总体实现了阶段性目标,部分高校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但建设高校对国家急需高层次创新人才供给还不够有力、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还不够精准、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有待增强。“双一流”建设高校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扎根中国大地,聚焦一流人才培养,坚定争创世界一流目标,重视一流师资引育,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踔厉奋发、勇毅前进,不断推动“双一流”建设向纵深推进,探索走好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  相似文献   

2.
“211工程”与高校图书馆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为了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要集中中央和地方等各方面的力量办好100所左右重点大学和一批重点学科、专业。力争在下世纪初有一批高等学校和学科、专业,在教育质量、科学研究和管理方面达到世界较高水平。”这项任务就是所谓的“211工程”。 “211工程”是要建一流的大学、一流的学科、育一流的人才、出一流的成果。一流大学离不开一流的图书馆,“211工程”对高校图书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图书馆提供了一种机遇。作为高校图书馆,应抓住机遇、更新观念,加快发展图书馆事业,为创建一流的大学服务。  相似文献   

3.
“双一流”学科评估对高校的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目前我国对高校提出的发展“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要求,在“双一流”学科评估背景下,实施有效的教学改革和评价机制,提出以产学研为基础的应用型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能够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社会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4.
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是新时代赋予中国高等教育的新使命。心怀“国之大者”的使命意识与“国之所需,吾志所向”的担当精神,正是中国高校的精神特质与风格特色之一,也是驱动中国高校阔步前行最深层最根本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5.
2022年2月,《关于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印发,“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更新公布,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正式启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培养一流人才是“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不能回避的关键问题,作为一流人才培养改革试点的“先行者”,“双一流”建设高校理应牢牢把握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这一核心点,发挥培养急需高层次人才、基础研究人才中的主力军作用。“双一流”概念的提出与演进为一流人才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党中央近年来对人才的重大战略部署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客观需要为一流人才的研究赋予战略意义,从大学的基本职能来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一流人才是一流大学建设的核心使命。一流人才应是具有一流的知识技能、具备一流的创新能力,同时有着超前的为国家、社会和人民做贡献的意识,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领军人才,被赋予才高行洁,全面发展,家国情怀,视野开阔,立足实践,勇于创新等共性特征,建立科学的一流人才评价标尺,不仅要树立正确价值导向,破除“五唯”顽瘴痼...  相似文献   

6.
推动区域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是地方“双一流”建设高校应履行的重要社会责任。地方“双一流”建设高校在区域新旧动能转换中应承担区域创新型人力资本提供者、区域产业集群推动者、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核心参与者、区域软实力塑造者的社会责任。地方“双一流”建设高校区域社会责任的履行需要通过强化“双一流”战略的区域维度、推动以地方“双一流”建设高校为核心的区域高校集聚、构建地方“双一流”建设高校与区域利益相关者的伙伴关系等多种机制合力推进。  相似文献   

7.
新一轮“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突出强调以学科为基础,注重特色发展,为行业特色高校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但同时也加剧了行业特色高校之间的竞争,凸显出不少问题。为了更加有效地建设世界一流学科,行业特色高校应该优化院系设置,加强学科建设;优先发展优势学科,建设高水平的学科群,以提高学科的整体实力;发挥行业特色高校优势,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同推动学科的创新和发展,积极推进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创造真正意义上的世界一流学科,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教育部提出了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任务。科学确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高校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存在着目标过于高远空泛、“功利化”思想盛行、培养过程“两张皮”、“同质化”严重以及表述形式比较杂乱等问题。必须遵循坚持本科教育的基础性地位、坚持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中国特色、体现21世纪所要求的核心素养、体现世界高等教育新理念等原则和思路来调整和优化高校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9.
建设“双一流”大学已成为中国重要的战略决策,有利于提高中国的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全球竞争力。战略管理与规划是建立一所“双一流”大学的重要途径。从战略管理的视角来看,高校的发展深受计划(plan)、策略(ploy)、模式(pattern)、定位(position)和概念(perspective)“5P”理论的影响。文章以清华大学、香港大学和澳门大学三所长期居区域发展顶峰的三所高校为例,运用“5P”模型在战略管理理论中对其发展策略进行了对比分析,找出促使高校继续向“双一流”大学迈进的重要指标和因素。   相似文献   

10.
教育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林蕙青出席在沪召开的高水平大学本科教学改革推进会议上指出,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基础,高水平大学是高校的领跑团队,希望高水平大学进一步贯彻落实好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好刘延东国务委员在第21次直属高校咨询会上的讲话要求,加快“世界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步伐,大力提高本科教学水平和质量。  相似文献   

11.
教育部于2019年启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专业发展带来了新契机。探究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缘由,梳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的现状与问题,并深入剖析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对地方高校应用型建设的价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视角对高校学报在“双一流”建设中的发展问题展开讨论。研究发现,学科建设是“双一流”建设的基础,学报是反映高校教学科研成果的重要窗口,学报与学科存在相互促进、共生共荣的关系。最后文章就学报在“双一流”建设中如何发展的问题提出了六条发展策略,发挥自身优势,促进“双一流”建设,其实就是学报取得发展最好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13.
2005-2012年期间,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CCSE)已经连续发布了5次“世界大学与科研机构学科竞争力评价报告”。在这7年中,中国高校在建设发展世界一流大学与学科中取得了许多重大的突破。笔者针对这5次世界大学评价结果进行汇总比较分析,发现了中国高校在世界一流化发展进程中的具体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希望能对未来高校国际化科研竞争力发展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14.
基于文献研究,回顾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政策实施,历经“211工程”“985工程”“双一流”建设等;梳理了世界一流大学的内涵与特征,其共性体现为:大师汇聚、学生素质高、人才培养质量高、科研成果卓著、对世界和人类社会做出突出贡献等;评析了国际公认的有影响力的四大世界大学排名体系;阐释了中国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模式、建设路径、取得成就。在此基础上,指出现有文献研究存在的不足,提出应拓展研究视角、丰富研究内容、创新研究方法,并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增强“四个自信”,进而为新时代中国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提供理论与实践的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浅谈德国的高等教育及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国的高等教育作为“教育原料”在国民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德国大学传统上一直遵循洪堡先生提出的“教学和科研并重,注重全面人文主义的教育方针”的办学原则。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德国高校体制中的种种弊端日渐显露,在国际上逐渐缺乏竞争力,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创办世界一流的高等教育,德国高校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6.
对国外大学排行评估发展特点的评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新闻媒体发布的“大学排行榜”是向公众传播高校信息的一种渠道。国外大学在 2 0世纪 80年代就已开展大学排行工作 ,分析国外大学排行榜发展特点对于改进我国大学评估工作 ,尽快与国际接轨 ,促使我国高校的健康、快速发展 ,使更多的高校进入世界一流行列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一流学科作为世界一流大学发展的支撑,是“双一流”建设的关键。在新时期“双一流”政策实施背景下,国家意图以重点投入、竞争分配的非均衡政策来实现部分学科的优先发展,但却使得我国学科建设总体上呈现出了不均衡发展的状态。当前,非均衡发展成为一流学科建设的主导逻辑,深刻影响和形塑着学科的建设过程和形态,其逻辑的局限性以及非均衡政策工具本身的缺陷导致了资源配置与学科发展动力的失衡、评价机制与学科内在目标的失衡、等级排序与学科应有定位的失衡等问题。协调发展理论认为,推进“非均衡”与“均衡”的协调发展是一流学科建设的必然归宿。应通过建立新型公共财政体制、构建中国特色学科评价机制和创建科学合理的分类体系,来推进一流学科建设的整体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教育部提出一流本科课程“双万计划”后,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备受关注。在此背景下,作为各高校工科学生必修的《材料力学》专业基础课,因具有新时代的特点和问题,则更适合建设成线上线下一流混合式课程。本文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的,提出了基于材料力学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具体教学模式。该教学改革探索的新思路和方法,对解决高校专业基础课程的学时不足、有效提升课程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创新人才培养是“双一流”建设高校本科教育教学的应尽职责,也是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必由路径。以“卡脖子”“缺芯”等事件为标志,“双一流”建设高校的本科创新人才培养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教育风险。基于风险社会理论,从专家系统“人为性风险”增加、传统教学方式潜藏原发型教育风险、制度性风险演化为组织管理危机、工具理性异化诱发评价风险等角度出发,揭示“双一流”建设高校本科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知识建构、高阶思维培养、创新实践能力培育和创新精神品质激发四方面的风险预警。基于风险的可预测性和可控性提出四点策略:围绕自反性主体建构改进课程设置,聚焦学生创新知识建构;明确创新人才培养的因果链条,借助数字技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建构人本主义制度关照下的纯粹关系,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破解功利化评价导向,建立发展性和过程化的创新品质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20.
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凭借其独特的优势,经过多年的建设,已具备较强的实力,但仍存在一定的不足。面对“双一流”高校建设浪潮,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应主动回应国家战略、把握发展机遇、承担历史使命、推动高等教育发展。通过剖析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发现这类大学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行业性消减、特色性减弱以及应用性淡化等问题,提出学科融合、精英培养、行业引领等发展战略,以期能够给同类型、同层次高校“双一流”建设提供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