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66年6月,在澳大利亚总人口中,华人和混血华人还不到0.3%。这个数字极小,从中看不到任何迹象能够表明华人的移民及其定居在澳大利亚对非欧洲移民的态度形成和政策制定方面有什么影响。这种移民的后果,包括真正的和臆造的后果,是殖民政府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赴澳大利亚的移民日益增多。目前,澳大利亚华人人口已达40余万,华人社会不断发生着适应新形势的整合与嬗变。考察多元文化政策下的澳大利亚华人社会的特征与群体结构模式,分析其自身的优势和不足、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探讨其前途,对于我们研究海...  相似文献   

3.
二战以前,在“白澳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下,澳大利亚华人基本上被剥夺了参政的权利;二战以后,随着中澳建交、“白澳政策”的废除、特别是华人自身整体知识水平和参政意识的提高,澳大利亚华人的参政权利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系统地阐述了澳大利亚华人的参政历程及其特点,指出了澳大利亚华人参政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在19世纪后半叶,华人是澳大利亚的非欧洲移民和非土著居民以外的最大民族集团。早期华人移民主要来自中国广东三角洲。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和中国在1949年革命胜利之后,到澳大利亚的华人移民来自不同地区。就像表1所示,华人在屡次人口普查中有所增长。开始比较缓慢,随后就急剧上升,特别是在1966年当自由党的哈罗德·霍尔特取代孟席斯担任总理时,反对非欧洲移民的歧视性措施有所缓和,以及  相似文献   

5.
骆莉 《世界民族》2002,(4):40-45
马来西亚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全国人口2200万,由26个族群组成。在众多的族群中,以马来人、华人、印度人三大族群为主,形成了一个多民族共存的社会。多民族的长期共同生活,相互交融,使马来西亚社会呈现出多元文化并存的景象。  相似文献   

6.
澳大利亚的多元文化政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澳大利亚的多元文化政策王铁志,吴金光1995年4月下旬,应澳大利亚有关部门的邀请,我们赴悉尼参加了’95全球多元文化会议。这次会议是澳大利亚政府为纪念联合国成立50周年和国际宽容年而举办的,主要内容是讨论如何使不同文化的各民族和睦相处,互相促进问题,...  相似文献   

7.
一 众所周知,东南亚华人的社会文化具有明显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它对当地华人的生存和发展以及华人与当地民族的融合有哪些作用?这些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受资料所限,本文只涉及东南亚华人社会文化的某些方面.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分析渔猎文化的内涵入手,把中国东北地区的渔猎文化分为五种类型:大河捕鱼型、森林骑马狩猎型、森林徒步狩猎型Ⅰ(以雅库特鄂温克人为主体)、草原狩猎型和森林徒步狩猎型Ⅱ(以汉、满、朝鲜等民族为主体)。本文着重分析了“北方渔猎文化带”,这条文化带从大兴安岭中段开始,沿大兴安岭和嫩江,从西南向东北,一直延伸到大兴安岭西北坡和东北段,然后折向东南,沿伊勒呼里山、小兴安岭和黑龙江,最后,到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三江汇合处。最后本文还探讨了东北渔猎文化与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试析马来西亚独立后华人社团与华人文化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人社团是华人文化的重要载体、重要继承者、发扬光大者。和许多国家、地区一样,在马来西亚,华人社团在早期华人文化的延续和发展中一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马来西亚独立后,面对政府政策对马来民族的偏袒,华人社团积极采取各种措施,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维护华人文化的发展权益,保护并发展华人文化。本文试图分析马来西亚独立后,当地华人社团对华人文化发展的重要作用和意义。一、马来西亚华人文化协会与《国家文化备忘录》马来西亚独立后,政府实行的国家政策逐渐呈现偏袒马来人的种族主义色彩。1971年,马来西亚政府提出文化政策三原则:土…  相似文献   

10.
以澳大利亚多元文化主义政策的成功实践,说明在国际关系中提倡多元文化主义有利于国家间互相尊重、民族间和睦相处,并指出相互尊重、和睦相处是世界民族关系的一个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回商是回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参与和贡献于社会主流经济发展的有生力量,也是回族社会经济发展中最具开拓精神和拼搏创业精神的商贸经济实践群体.本文分析了回商、回商文化的内涵以及回商的历史成因和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2.
曾玲 《世界民族》2002,(6):45-55
一、前 言在当代世界舞台上 ,海外华人社团的跨国活动与跨国网络 ,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根据现有的资料 ,早在 1 96 3年 9月 ,世界各地刘、关、张、赵四姓联宗组织就在香港成立了世界龙冈亲义总会。① 1 971年 9月 2 8日香港崇正总会主办了“世界客属第一届恳亲大会” ,有来自世界各地的 4 7个客属社团 (客家人的社团———编者 )的 2 50名代表参加了这个全球性聚会。② 从那时以来的这二三十年里 ,海外华人社团的全球化不断发展 ,其表现主要有 :高频度与大规模的社团全球性集会 ,永久性的国际社团组织的建立 ,海外华人社会与华人社团之…  相似文献   

13.
闽南人的形成,经历了农耕族群和海洋族群接触和融合的过程;明清以后,随着闽南人大批移居海外,在闽南侨乡形成了一些海洋性习俗,使得闽南文化具有农耕文化的性格,也兼具海洋文化的特征.其海洋文化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信仰海神妈祖、民间的送船科仪、国内亲人将客死海外之移民的灵魂引渡回来的引水魂仪式;特殊的婚姻形式、双边家庭以及抱养子从事海上贸易和在海外发展;闽南话的外来语借词和歌谣等方面.厘清闽南的海外移民与海洋文化的关系以及闽南海洋文化的表现和特征,为研究闽南文化所不可缺少.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伊斯兰文化资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华涛 《回族研究》2001,(1):60-64
中国学者在探讨全球化时代中国民族文化的命运时,是如何对待本国非汉族群体的文化的;在探讨全球化与本土资源的关系时,是如何看待少数民族的文化资源,特别是如何看待中国伊斯兰文化的。这些问题还没有被很好地讨论。实际上,研究者在这场本土文化资源与现代化关系的讨论中很少提及中国伊斯兰文化,当然也没有明确提出伊斯兰文化在中国穆斯林社会或穆斯林社区发展中,甚至在整个中国社会发展中的资源性角色问题。缺乏对中国伊斯兰文化资源角色的确认,有很多原因,但其中有三点特别需要注意:第一点,多年来“极左”思潮对我们的影响,第二点,中国大汉族对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文化的认识,第三,西方对当代世界伊斯兰问题的基调,即“帝国主义话语”对中国的影响。在跨入21世纪时,我们首先要确立伊斯兰文化的资源性角色,其次要从开发伊斯兰文化资源这一重大目标出发,研究它的创新问题。这不仅是中国伊斯兰研究者,而且也是所有关心本土文化资源与现代化关系的人应该关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曾少聪 《民族研究》2003,(5):93-101
明中叶以降,中国出现了较大规模的海外移民活动,这些移民在国外生存和发展,形成了海外华人族群.海外华人是中华民族在国外的发展.除了新加坡华人之外,其他地方的海外华人均处于少数民族的地位,成为民族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介绍了中国两岸三地民族学的海外华人研究,并从民族学的视角提出一些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共强调了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并阐述了自己的文化政策.为在国统区贯彻其文化政策,中共采取了灵活的政策和措施,运用各种合法形式推动文化运动的发展,使其在国统区健康蓬勃发展,并积累了一些可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通过比较中国人类学与国际人类学研究的差异,提出在保持中国人类学学科特色的同时,应尽快与世界人类学接轨,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关系到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和与中国冲突较多的"他者社会文化"及"国民性"展开深入、全面、系统地研究,发挥人类学基础理论研究强项和文化应用研究价值,是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This article aims to contextualise the new phase of Chinese organisational development in Australia in the academic tradition of transnationalism, explore the concrete forms of transnational activities undertaken by overseas-oriented Chinese organisations in economic, socio-cultural and political domains and analyse their policy relevance for both China and Australia. It argues that while these transnational activities could be seen as deliberative attempts to cater to the policy imperative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y also have the potential of furthering the national interest of Australia, which looks to enhance its economic and political standing in Asia. Underlying the triadic interactions of the Chinese transmigrants is the situational representation of ‘Chineseness’ and ‘Westernness’, which allows them to achieve a strategic balance in addressing the policy objectives of Australia and China and accumulate the greatest amount of ethnic capital in the process. Though primarily driven by self-interest and surely not free from controversies and tensions, these new forms of Chinese organisational activism are gradually taken into account by policy-makers of both countries to develop policy responses in multiple areas.  相似文献   

19.
景怀斌 《民族学刊》2021,12(1):57-65, 90
人独特的脑生理机制带来了人的终极需求,这只能通过文化的情感价值系统,尤其是终极情感价值满足并形构人的意义系统。终极情感价值作为文明共同体的根基性理念或轴心,在共同体意识培育中发挥巨大的精神作用。中华文化在独特的地理和历史时空中形成自然精神崇拜,表现出"生生""人仁""和合"的终极情感价值及其价值系统。这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传播具有重要启示:以终极情感价值统领共同体意识培育与传播,文化的层次性决定着传播的分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