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族称从语言学方面进行研究的同时结合史学、文化学和人类学知识进行相互考证,相互补充,从而提高研究成果的客观性和可靠性,通过对史籍中出现的北方民族族称肃慎、挹娄和女真等来源进行分析研究,认为这三个族称是具有同源联系,但已有不同发展变化的同源词.这些族称在词源上来源于“箭”,最初表示“猎民”,同史籍中所记载的“北夷”的称呼相一致.  相似文献   

2.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国务院第四次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和公安部,最近联合发出文件,对中国公民确定民族成份做出了规定. 《规定》说,确定公民的民族成份必须以国家正式认定的民族族称为准,任何人不得以国家未确认的族称作为自己的民族成份.个人的民族成份,只能依据父或母的民族成份确定.不同民族的公民结婚  相似文献   

3.
秦和平 《民族学刊》2013,4(5):34-48,99-102
20世纪50年代个别省区开展族别调查,但民族识别从未列入(全国)民族工作的日程,只是个别省区对个别族体曾开展过族别调查。有关部门之所以开展族别调查,只是辨析族体,确认或恢复族称。这些新确认的民族仅占中国各民族数的W4、人口的3%(1964年统计数),因而不能认为“56个民族的来历”源于民族识别。以20世纪50年代云南省的族别调查为例,其开展的族别调查是配合民族语文创制而展开。云南民族分布以北纬24。为南北界线、东经99。与东经104。为东西界线划为彝语支、壮傣语支和瓦崩语支的民族界限,新确认的少数民族是这些界线内非该语支民族或界线外的民族。僳僳族的确认与怒族的族别调查过程表明中国各少数民族是历史形成的,并非识别产生。20世纪50年代少数省区对个别族体开展调查、辨析族属、明确族称,只是对该共同体的明确,关键在于国家的确认。  相似文献   

4.
印度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素有“民族博物馆”之称。根据语言材料估计,印度现有大小民族300个左右,其中,人口在千万以上的民族有13个,占全国总人口的94.4%。由于历史、政治、宗教、地理等方面的原因,印度各民族在社会经济方面发展极不平衡。除印度斯坦族、比哈尔族、孟加拉族、拉贾斯坦族、马拉地族、古吉拉特族、奥里雅族、锡克族(即  相似文献   

5.
再谈民族族称与溯源文/刘增林图/廖可夫等在中国,各民族的不断发展、前进,汇成了一部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绚丽多彩的历史长河。在今年本刊第4期,我们曾经介绍了部分民族族称的情况。应读者要求,这里再介绍一些民族的族称与溯源情况。一、历史沿革形成的族称朝鲜族,...  相似文献   

6.
掸傣民族共源于百越民族群体中的骆越,其先民在南北朝时期被称为僚族,很早就分布在中国西南与中南半岛的结合部,并有逐渐向南扩展的趋势,当近现代国家产生以后,原来有族源关系的各部分,开始分属于不同国家,出现了虽有关系但又有区别的掸、佬、泰等族称,这反映了近现代国家观念意识之下新民族群体的诞生,同源异流民族的分化与发展最终完成。  相似文献   

7.
我国壮族与东南亚国家越南、老挝、泰国、缅甸、印度等5国的20个民族有亲缘关系,其中与越南的岱族、侬族、拉基族、布标族、山斋族关系尤为密切,从历史记载、语言、家谱、传说以及现在的通婚状况都可说明他们的兄弟情义.由于中国和越南民族识别的标准和方法不同,族称不同,有些人不了解他们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8.
族称的研究,是族名学的主要内容,是民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东北亚土著民族族称的研究,前苏联史学界曾有“西伯利亚民族族名学”的专门学科,日本民族学界也曾有研究成果问世。中国学术界对东北亚土著民族的综合研究起步较晚,但有关东北亚土著民族族名学的文献资料比较丰富。当今东北亚土著民族及其先世的众多称谓,非详考中国文献不可。  相似文献   

9.
挹娄曾是东北地区的一个古民族。本文主要就其族源、族称、语言、流向及社会发展疆域诸问题略作考论,舛误之处,敬祈同道赐教。 一、挹娄的族源 传统的观点认为挹娄族是肃慎族的延续,因为时代不同,族称发生了变化。事实上却并不是如此,挹娄族与肃慎族各成系统,挹娄的族源可远溯至三代时期的娄人(娄国)。  相似文献   

10.
编辑同志: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正确使用少数民族的族称,是认真执行民族政策的具体体现,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祖国各民族大家庭的安定、团结。当前,对少数民族的称呼存在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11.
族群认同与民族的界定——以回族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回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人口较多、分布最广的民族,它的产生发展与民族认同密不可分。又因时代不同。族称、宗教、国家确认等相关因素介入,使其具备民族最本质的特征,即民族文化和民族意识。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相关资料,对我国蒙古族、朝鲜族、彝族、傣族、白族、回族等六个少数民族的跨族通婚情况进行分析,认为,(1)跨族婚姻的人口基础是城市经济结构的变化导致民族人口出现多元化,其社会基础是城市社会结构的变化导致各民族之间的交往频繁;(2)影响跨族婚姻的一些主要因素包括:国家的少数民族优惠政策、本民族的聚居程度和民族内部的交往程度、语言、宗教等;(3)跨族婚姻所产生的影响主要有:它对民族身份选择和民族认同等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它不但是影响城市民族关系的一个主要因素,也是测量城市民族关系的一个主要变量。  相似文献   

13.
我们达斡尔族是黑龙江流域的古老民族,也是最早开发黑龙江流域的民族之一。早在几百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进入了农耕文化的民族之列。历史上,我们民族世世代代沿用达斡尔这一族称,也曾以萨哈尔察部、索伦部、达奇果尔、达奇鄂尔、达古尔蒙古等族称出现。  相似文献   

14.
从壮族的语言特点上进一步探究壮族对本民族的自称,能更准确地了解到壮族到底将自己的民族自称为什么民族.壮族的民族自称按壮语的表达习惯应为"陀族".壮族现有族称,是因为汉族按壮族人对大象称呼的语音,用汉语近似读音字来指认的,其原义为"大象民族".探明壮族族称原义,符合壮族的民族心理习惯,有利于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也有利于壮族人民正确理解党的民族政策,促进民族团结.  相似文献   

15.
族际共同语也称共同交际语、族际语、族际交际语,是指多民族和多语言的统一国家中各民族作为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而共同使用的语言。族际共同语的形成,不仅是交际的需要,也是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很难设想,一个多语言的统一国家,没有一种共同使用的交际工具,社会能正常运行,经济和文化能繁荣发展。因此,世界上多语言国家中,族际共同语的存在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在多语言国家中,族际共同语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有几种。有时不同的民族、国家或地区以相同的语言作为族际共同语,如拉丁美洲的西班牙语,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的英语。在一个国家中,族际共同语还分全民和地区两种形  相似文献   

16.
中国对少数民族进行民族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民族工作方面采取了一项具有重大政治意义和科学价值的举措,即对少数民族进行民族识别。这是古往今来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民族识别。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国历史上的许多民族经历过长期的演变,支系纷繁,族称众多。由于以往的统治政府实...  相似文献   

17.
近代以来,随着欧洲民族国家范式的扩张,全球化推动了世界民族国家时代的到来。在现代民族国家建构中,多民族发展中国家普遍出现了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既相互支撑、又彼此掣肘的双重变奏,进而成为多民族发展中国家进行族际政治整合时面临的复杂而棘手的国家治理问题。民族与民主的二元视角与二维治理逻辑,也系统体现为现代民族国家建构中族际政治整合的实践困境,如不断增强的各类族属认同对国家认同的弱化、日趋紧张的族际关系使国族虚化或涣散、集体的族属权对于个人公民权利的挤压、诸种理论思潮对族际政治整合的价值取向的侵蚀等。多民族发展中国家要突破族际政治整合的实践困境,需要选择符合国情的民主化道路,增强国族机制的系统持续构建,推动良性族际互动机制的建设,确立正确的族际政治整合价值取向,以寻求合适的族际政治整合道路,如此或能逐步化解国家治理的困境。  相似文献   

18.
周平教授从民族政治学的视角展开对多民族国家中的族际政治整合研究,具体来讲,从国族与民族国家的讨论进行族际政治整合的理论预设;从当代中国的民族问题提供族际政治整合的时代线索;从民族政策的价值取向来展开对民族政治整合的反思;从中国民族国家的建构谈族际政治整合模式的调整;从区域主义边疆治理模式的提出进行族际政治整合模式的实践探讨。其理论贡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在民族政策价值取向方面,主张将"民族主义"取向的民族政策朝向"国家主义"取向的民族政策;在族际政治整合方面,力推将国家的整体利益作为多民族国家整合的出发点及核心点。在边疆治理方面,提出边疆治理的区域主义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9.
民族分离主义是发生在以民族国家为基本政治单位的现代世界体系中的一种政治诉求,是要求民族边界与国家边界完全一致的民族主义理念的特殊表现。在多民族国家成为现代世界普遍现象的历史局势下,强调族性与国家绝对一致,并因此要求与现有国家分离的民族分离主义,对既有的国家格局和国际秩序构成了严峻的挑战,并且对地区安全和社会稳定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本文借鉴和吸收了晚近国外学术界对族性起因、功能以及与民族分离主义关系研究上的一些新成果,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民族分离主义与族性的关系,民族分离主义与现代世界体系的关系,民族分离主义诉求的真正旨意,以及民族分离主义的理论困境和现实阻力,肯定了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入手,加强族际关系上的民主建构,增强多民族国家制度包容力,化解矛盾,治理民族分离主义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当前,国内学术界对我国南方壮侗语族侗水语支民族之一的仫佬族族称、族源和民族关系的认识仍然存在较大分歧.本文从历史学、民族学和语言学等学科角度重新论证和探讨上述问题,并提出一些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