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朝鲜人向俄国移住在俄国,首次出现朝鲜人移住者,是1863年在乌苏里江南部国境地方。不堪忍受贫困和饥饿的13户朝鲜人秘密入了境。俄国国境官员的报告称:他们热心从事农业,并要求沿海州知事准许向他们出售食品。州知事在1864年给地方国境官员的信中,考虑到国境地方移民的重要性,要求保护朝鲜人在俄国境内定居,并准许从预备费中支出紧急农业补助金。这样的措施促进了移民。1869年朝鲜北部地方发生大洪水,朝鲜人大量移住到俄国近东地区。  相似文献   

2.
在外朝鲜人(族)的现状(下)──在日本朝鲜人的现状吴清达,吴有纪著柳春旭译第三章在日本朝鲜人的现状1.在日本朝鲜人的形成史和日本政府对在日朝鲜人的政策。关于在日本朝鲜人的形成史,已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在此,以研究资料为基础,概括陈述如下。关于在日本朝...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中朝关系史的角度,对17世纪朝鲜人流入中国东北的主要渠道及其对后金(清)社会农业、手工业、军事、文化等诸方面的影响作了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4.
朝鲜是单一民族国家,境内99%以上的居民是朝鲜族人。服饰朝鲜的传统民族服饰从古至今改变不大。在东方各民族中,朝鲜人的衣着是比较独特的。女装上身是带小灯笼袖的斜襟飘带短上衣,领子稍呈圆形.衣襟和下摆略呈弧形,线条柔和,颜色多样。女装有在袖口、领子、衣带、下摆镶边的习惯,用花色绸缎做长飘带,绚丽多彩。朝鲜语称上衣  相似文献   

5.
社会进化的辩证法这样就引导我们去考察为什么其他人也反对摩尔根,为什么这些会变成现代社会学中如此有力的一个因素,而且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名字有着特殊的联系。1884年2月16日,恩格斯给考茨基的信说:“在论述社会的原始状况方面,现在有一本象达尔文学说对于生物学那样具有决定意义的书,这本书当然也是被马克思发现的,这就是摩尔根的《古代社会》(1877年版)。马克思曾经谈到过这本书,但是,当时我正在思考别的事情,而以后他也没有再回头研究;看来,他是很想回头再研究的,因为根据他从该书中所做的十分详细的摘录中可以看出,他自己曾打算把该书介绍给德国读者。……假如我有时间,我倒想利用马克思的札记来把这些材料加加工”。  相似文献   

6.
在苏维埃时期形成为民族的部族(народности),其民族过程的性质有所不同。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对各种形式的民族压迫的消灭、民族国家的建设、过去落后的外围地区经济的加速发展、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的改造,也为昔日俄罗斯帝国边境地带各部族开辟了形成为民族的道路。他们在某种程度上被卷入了全俄市场系统,但是他们没有经过工业资本主义阶段。直至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前在他们那里仍实行封建主义或半封建主义的制度,保留了氏族、部落的残余。由于这一点,他们在民族关系方面结合得并不紧密。  相似文献   

7.
音乐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对美好生活的真切向往。本文将以中国朝鲜族音乐为载体,分析其音乐内容、音乐现象与中国乡土社会的关联,从传统音乐及新音乐作品分析朝鲜族人民在乡土社会中具备怎样的集体人格及社会观念。  相似文献   

8.
音乐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对美好生活的真切向往。本文将以中国朝鲜族音乐为载体,分析其音乐内容、音乐现象与中国乡土社会的关联,从传统音乐及新音乐作品分析朝鲜族人民在乡土社会中具备怎样的集体人格及社会观念。  相似文献   

9.
关于苏联的民族,有一鲜为人知的事实,即在苏联有数千名阿拉伯移民。几个世纪以来,这些移民就生息在苏联南方的各加盟共和国中,主要是在乌兹别克共和国。他们仍然保持着大部分的阿拉伯传统习惯,保留有自己的晤言,操各种不同的阿拉伯方  相似文献   

10.
改土归流与康区社会(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在川边推行“改土归流”,对康区社会的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如何?由于事隔几十年,其间又缺乏系统的调查和资料积累,探讨殊非易事。五十年代的调查材料表明,与清代相比,康区社会发生了两大重要的变化。其一,政治制度方面的变化。清代的康区为四大土司的领地,他们是德格宣慰司,明正宣慰司,理塘宣抚司和巴塘宣抚司。在大土司的属下,有安抚司、长官司,和土千户、土百户若干员。以土司系统为主体,组  相似文献   

11.
印第安人的人口和土地学者们对今天美国境内印第安居民的人口数字,意见并不一致。很多年来,史密森尼亚纳学会的成员,詹姆斯·穆尼统计的人口数字为849,000,毫无争辩地为大家所接受。不久前,亨利·多宾斯认为实际数字要比穆尼的估计高十几倍,大概有一千万之多。多宾斯是在详细地研究了印第安人在与白人接触的头几年中产生的患病率与死亡率以后,  相似文献   

12.
西伯利亚土著居民的经济文化类型这里首先说的是西西伯利亚森林草原地带畜牧者和农民鞑靼人、阿尔泰——萨彦岭突厥部族(图瓦人、哈卡斯人、阿尔泰人、绍尔人)、贝加尔湖沿岸的西布里亚特人和东布里亚特人,以及东西伯利亚(勒拿河——阿尔丹河)雅库特人的经济和物质生活结构形式.在所有这些民族那里,俄罗斯人到来之前,畜牧业的发展大大多于农业.但是,从十八世纪起,农业经济在西西伯利亚鞑靼人那里仍然占重要地位,农业经济在南阿尔泰、图瓦和布里亚特的传统畜牧者中也得到推广.这些民族的物质生活方式相应地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朝鲜族社会历史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富绕美丽的黑龙江省是一个多民族居住的省份。朝鲜族是黑龙江省各兄弟民族大家庭的一个成员,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朝鲜族从十九世纪末叶开始由朝鲜和吉林、辽宁等省陆续迁入黑龙江省,和省内汉族及其他兄弟民族人民一起,用辛勤的劳动共同开发了水田,对发展黑龙江省的水田做出了贡献。全省朝鲜族约三十万人。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擅长种水稻,有传统的水田生产技术专长。解放前,朝鲜族人民和各族人民共同进行了反对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的斗争,特别是日寇侵入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对日寇的侵略和压迫,进行了英勇的斗争。解放后,黑龙江省朝鲜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民族政策的  相似文献   

14.
1980年9月至1981年6月,哈尔科夫曾建立过一所犹太人地下大学。犹太人学者可以在这所学校里从事有关犹太人和非犹太人各种课题的学术研究。这所大学的建立,与其说是哈尔科夫日益繁荣的犹太文化的产物,还不如说是那里的犹太人为了使自己的孩子有进大学接受教育的机会而做出的一种绝望的努力,因为他们的子女有移居问题而被排斥在官方学校的大门之外。为了享受到应有的教育,即便不存在这种移居问题的青年人,往往也遇到很大的  相似文献   

15.
一、苏联的朝鲜族据苏联的人口统计,居住在苏联的朝鲜族,1926年为87000多人;1939年为182300多人;1959年为313 000多人,1970年为357 000多人;1979年为389 000多人.苏联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斯·依·布鲁克所著《世界人口》(第381页)称:1983年在苏联的朝鲜族人口达到40万人. 据1970年统计,苏联的朝鲜族在乌孜别克加盟共和国的147 500人;俄罗斯联邦共和国101 300多人;哈萨克斯坦加盟共和国85 000多人.另外,在吉尔吉斯9400多人;塔吉克斯  相似文献   

16.
一、“在日第一代”的东渡历史 1945年,日本战败时居住在日本的朝鲜人达200万。朝鲜人东渡日本的历史不是一部欢愉的历史,而是一部充满辛酸和悲惨的历史。 朝鲜和日本隔海相望,两国在历史上有过较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国古代文化许多也是经朝鲜而传入日本的。在进入近现代以前,朝日关系虽然有过16世纪末丰臣秀吉侵略朝鲜所造成的不和状况,但两国关系基本上是处于和平交往之中。自明治维新以后,随着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国势渐强,对外扩张之欲日益明显,朝鲜也成为其侵略扩张的对象。这样,从1875年“云扬号事件”和翌年2月签订的朝日《江华岛条约》开始,到1910年签订《韩日  相似文献   

17.
1988年11月,《列宁格勒大学》周报编辑部邀请四位知名学者就当前苏联尖锐的民族关系问题进行了座谈。座谈记录在该报1988年第33、34、36期连续刊载,引起了知识界的兴趣。这里摘要译载如下,供国内关心苏联民族问题现状的同志参考。标题为译者所加。在座谈会上发言的四位学者是:列宁格勒大学地理研究所主任研究员Л·H·古米廖夫、苏联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列宁格勒分所所长 P·Ф·伊茨、列宁格勒俄罗斯文学研究所室主任 A·M·潘钦科、列宁格勒大学语文系教研室主任 A·C·格尔德。  相似文献   

18.
今天那些自称麦斯赫蒂亚人的人们,是由不同民族组成的集团。他们的共同之点在于他们都既不是土耳其人,也不是土耳其化了的人;他们原先住在位于格鲁吉亚共和国西南部苏土交界的麦斯赫蒂亚山区,都是1944年11月15日被放逐到中亚和哈萨克斯坦的。因为麦斯赫蒂亚从未被德军占领过,所以他们的放逐并非是惩罚性的,而似乎是起因于斯大林意欲得到土耳其的东北部而有意从边境地区迁开可能亲土耳其的各族人民。麦斯赫蒂亚人的放逐从来没有宣布过。由于他们从未享受过任何形式的民族自治,所以不能象其他几个被流放的民族那样从地图上的标示变化来对他们的去向进行推断。的确,甚  相似文献   

19.
虽然东干人很早以前就盛行小家庭,但直到现在,一些地方还保留着大家庭,最多的有30人。1946年在亚历山德罗夫斯克市楚依斯克山谷村落中,发现了一个由31人组成的大家庭。家中由母亲主持,即由她分派家务活,分派儿媳们做饭。长子代替已故的父亲,分派男人们工作。现存的每个小家庭,都尽量利用原来大家庭公有的粮仓、地窑以及其他库房和畜棚。在集体农庄中,每个劳动者的收入甚至副业收入都归个人。但回到  相似文献   

20.
许多研究翻译理论的学者都强调将翻译看作为旦生在语境下的活动。因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为了使所传递的信息更加符合译入语的习惯,使信息在被接受的过程中产生原文实际具有的(通常是无法预料的)效果,要对词及整个语域的运用进行斟酌。而译者的这种再现原文原貌的再创作活动深刻体现出翻译作为一种社会行为的本质特色;此外,近年来翻译工作的社会作用又受到翻译理论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文旨在此框架下讨论译者作为在语境下创作或传递信息的个人所担负的社会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