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恩兵  李琳 《河北学刊》2013,33(4):76-80
莫言具有高超精湛的叙事技巧,在叙事声音的选择和安排上是一个大胆的实验家与改革者。其小说中的声音充分体现了一种巴赫金所说的多声部奏响的美学效果,接受者正是通过这种个性化、多声部的奏响看到了一个复杂多变而又精彩纷呈的主客体交织并构的魔幻文本世界。这种独特的叙事方式使接受者在与文本中的各种声音进行对话与交流的同时,相应地获得了一种可以近距离观察人性、体认心灵、感悟生命的多重视镜。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分析<无罪>这一诗歌中"刀"的意象,来谈论物的置放问题,刀的悬挂使得作为生活中常用器具的刀从日常中剥离出来,它以另一种"悬挂"的方式存在的同时也让作为使用者的人出离了实用的世界,可以说这不仅是生存视角的转化也是人与世界关系的一种调适,通过这一调适来摆脱一种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的思维立场,在这一契机中,借庄子文本中关于物的置放问题的讨论来思考人对物的安置,用庄子的视角去回应现代技术文明对器物的过于理性化工具化的价值取向的反思,而这一价值取向是造成人在使用物的同时也被物所奴役的一种生存状态,即马克思所说的"异化".同时,又对诗中具有的基督教概念意象进行分析,在此意象中去理解一种人自身在生存姿态的悬挂与放置.这是文本自身带来的一种内在的回应.  相似文献   

3.
文学自身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表现手法和感觉方式的更新.俄国形式主义者以"陌生化"来概括这一规律.语言的选择以及排列组合能使人产生新奇的感受效果,即陌生化效果,但是"陌生化"手法也应该在一定范围之内运用.总的说来,作家应以"童心"来看待世界和表现世界,由此形成的作品一定会最具陌生化效果.另外,文学接受作为一种审美活动,它所产生的审美效果应该在具有个体性的同时.还要具有普遍的共通性质.如果刻意追求语言或技巧等方面的奇特则会导致过分陌生.  相似文献   

4.
接受美学是文学研究中的一种新的方法论,在20世纪80年代末被引入中国翻译领域,但很少有人用它来解释儿童文学翻译.通过这个新视角对儿童文学翻译作尝试性研究,指出接受美学可以用于研究儿童文学翻译,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布坎南等人在把国家视为"经济人"的基础上创立了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是用一种经济学的方法来研究一种非市场决策或政府政治行为及过程的"新政治经济学".利用它来对我国政府管理行为进行借鉴和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道德悖论是悖论的一个特殊领域,是道德现象世界中一种特殊的矛盾,是一种出现在行为选择的结果、具有善恶绝对对立和对抗性质的自相矛盾。道德悖论是由道德价值实现的特殊性、人的道德价值判断能力的不足和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分离而造成的。可以从道德选择的角度,通过改造德性主义的道德传统,提高道德选择能力,用"道德智慧"消解道德悖论,以推动伦理学理论更趋于科学性。  相似文献   

7.
哲学对我们是有价值的,它借助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的沉思和分析,为人们提供明晰的思考和理性的选择。哲学本身是一种本体的或形而上学的思;哲学是一种面向前提的思;哲学是一种面向生活世界的思。哲学可以通过对人生的价值、意义的思考及对时代的关注,来显示它对智慧的追求。  相似文献   

8.
一分为三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最普遍的规律.一分为二是一分为三的特殊表现形式.一分为三是一分为多的一般表现形式.认识应该包含着矛盾着的三个方面,即是"认识的主体-认识的中介-认识的客体".主体通过中介来认识客体."一"与"三"的关系概括为三种不同的表达形式"一生二,二生三"式;"天人合一"或对立统一式;"一而三,三而一"式."一"与"三"可以是真实的绝对的存在,也可以是虚有的相对的存在,还可以是亦实亦虚的存在状态."一"与"三"的关系,可以是直线关系;也可以是平面的关系;还可以是立体的关系.(AA-Aa-aa)n可以作为一分为三之模式来解释事物的存在及其相互关系.一分为三有着自我独具的范畴.运用一分为三,对事物的认识可以表示为"过份--中庸(适度)--不及".中庸形态有四种或六种表示方式.庞朴先生"凭借两端认识中间"的中庸四态、否定用"中间"表示中庸和用ABC分别表示三者及其相互之间关系的认识,值得商榷和修正.  相似文献   

9.
一分为三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最普遍的规律.一分为二是一分为三的特殊表现形式.一分为三是一分为多的一般表现形式.认识应该包含着矛盾着的三个方面,即是"认识的主体-认识的中介-认识的客体".主体通过中介来认识客体."一"与"三"的关系概括为三种不同的表达形式:"一生二,二生三"式;"天人合一"或对立统一式;"一而三,三而一"式."一"与"三"可以是真实的绝对的存在,也可以是虚有的相对的存在,还可以是亦实亦虚的存在状态."一"与"三"的关系,可以是直线关系;也可以是平面的关系;还可以是立体的关系.(AA-Aa-aa)n可以作为一分为三之模式来解释事物的存在及其相互关系.一分为三有着自我独具的范畴.运用一分为三,对事物的认识可以表示为"过份--中庸(适度)--不及".中庸形态有四种或六种表示方式.庞朴先生"凭借两端认识中间"的中庸四态、否定用"中间"表示中庸和用ABC分别表示三者及其相互之间关系的认识,值得商榷和修正.  相似文献   

10.
对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必须进行宏观控制和调节,但如何进行,有三种可能的选择:一种选择是把企业的决策经营权重新集中到国家手里,用指令性计划纵向传递经济信息,用行政手段来事先协调各种经济关系,借以规定所谓"最佳"的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这样做表面上看似乎可以克服市场上出现的某些无政府状态,但实际上由于市场要素毫无弹性,失去了对经济的刺激和调节的作用.各种经济杠杆也由于失去赖以发挥作用的市场条件,就必然会失去或削弱对经济的调节功能.所以这种选择实际上是回到传统模式的老路上去,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11.
历史唯物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的历史观 ,以其强大的理论说服力 ,在社会历史研究领域中产生了越来越广泛而深入的影响 ,即使是那些反对马克思主义的人 ,也常常不得不把马克思的思想偷运到自己的理论中。哈贝马斯虽然不满意于马克思的历史观 ,但是 ,也不得不承认它的理论价值。但是他在承认其理论价值的同时 ,却要对它进行重建 ,而在重建中 ,则试图修正和补充马克思主义历史观。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一、用社会进化论机制描述历史进程在哈贝马斯看来 ,社会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 ,社会可以被理解为生活世界。所谓生活世界 ,就是指以文…  相似文献   

12.
文章用"另一种描述"尝试去揭示早已在现实中真实存在,却从未被清晰描述的世界."从精神到身体"开辟的是一条新的理路,用身体去思想,照亮的是一个已被隐藏了太久且更真实的世界.以中国现代作家为个案的研究则表明:现代知识分子正是以打破由语词教义所构筑的精神世界为起点,后来才一步步走进更真实的人生世界的.描述知识分子的精神历程,一个重要的临界点就是对语词世界的反思;一代知识分子的"行路史"表征的正是现代教义启蒙神话破灭的历史;然而,如果能丢弃幻象,敢于正视,新的生路也就隐含其间.  相似文献   

13.
不论阿伦特早期的行动理论还是其晚期的判断理论,她对海德格尔的“纯粹之思”都抱有一种委婉的讽刺和批评的态度.一方面,在海德格尔那里,阿伦特看到了一种纯粹之思的潜在危险,这种纯粹之思隔绝了自我与同伴、与世界的关联,模糊了公共领域,用思想吸收了行动,用思者替代了公民;另一方面,这种纯粹之思抛弃了人类的共通感和对他者的理解,用决断替代了判断,用思者替代了“旁观者”.在阿伦特看来,这种“纯粹之思”最终摧毁了一个可以触知的、实质的和潜在的自由领域,使孤独的自我迷失在思想的迷宫之中.可以说,在阿伦特思想的基本面上,海德格尔不仅是其政治思想之发生的潜在“奠基者”,也是一个需要被“清算”和批评的对象.  相似文献   

14.
马丁·布伯的<我与你>表达了一种以"态度"为中心的思想.在词--态度--世界的构思模式中,词的双重性造成了态度的双重性,并通过这种态度决定了世界的双重性.在双重态度"我-你"和"我-它"中,只有在"我-你"境遇中才会实现超越,创造出关系世界.要言之,人对上帝的信仰可以说是一种态度,一种选择了处于"我-你"的关系世界之中的态度.  相似文献   

15.
数理还原论与数理自然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宁湘 《东岳论丛》2001,22(3):102-105
科学理论能否有一个终极的还原 ,回答应是肯定的 ,即理论可以有一个终极的还原 ,这个终极还原理论就是数学。也就是说 ,任何科学理论最终都可以还原到数学理论。这是因为数学理论具有基础性、结构性、语言性和不可错性 ,还由于数学与科学具有一种结构同态性。数学还原论原本是指科学理论向数学理论的还原 ,但它反映或推演到自然观上就成了数理自然观。数理自然观的实质就是相信自然界或现实世界与数学世界具有一种结构同态关系 ,即相信自然界和现实世界的结构、本质、规律可以用抽象的数学结构和语言来描述。  相似文献   

16.
包容性发展是近年来形成的一种新型发展观.它既可以作为一种发展观或发展理念,也可以作为一种发展战略.作为后者,其目标和路径会有区域差异性.包容性发展对于地处青藏高原的西藏特别重要,而且它在西藏不应只作为一种发展理念,还应作为一种重大发展战略.其目标设计和路径选择不宜照搬其他地区,要有西藏自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全球性、全球化和全球主义是三个互为联系又相互区别的重要概念.全球化强调各领域中的跨国过程特征,全球性则意味着世界社会并且表明这一事物是不可修正的,"世界社会"要求从多领域、多中心、政治的角度加以理解.对三者的区分可以通过比较全球公民社会、世界主义民主、资本主义世界社会、世界风险社会、作为非民主合法政治的世界社会、跨国国家等六种有关世界社会的不同观点来进行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8.
用汉语来书写世界,特别是西方的文化与社会,是中国人类学界以新的知识生产机制参与世界互动的方式.这不仅仅是一个对象转换的问题,更是学术主体意识的问题.而其中最关键的是如何定位、如何田野和如何表述的问题.应当立足于当下中国社会发展的知识需求,注重剖析西方既有的复杂的"成品知识"与"成品社会",以人类学民族志的方式展现出其"制造"过程.在田野调查的方法上,应当把握好"宏观的历史结构、微观的社会情境"这样一种观察与思考问题的基点,突出民族志研究的整体感.此外,还应当突出中国视野,尝试建构一种用汉语作为载体的有关世界的表述机制.以期让世界了解不同的见解与声音.这也是中国社会科学积极参与世界知识生产体系转换的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19.
文学作为一门人用情感把握世界的学科,有它的学科性与功用性. 所谓学科性,是指文学用情感把握世界的方式和用情感来表达这种把握的方式.这两种方式,是在不断地变化、完善、手富之中的.作为学科性,它要求不断地有新的突破,而不以有多少人对这些方式的认同为标准.所谓文学的功用性,是指文学能够在多大的范围内获得读者,它不以是否突破  相似文献   

20.
正最近,一款名为"Get"的新型智能手环可将食指当作耳机。它可以与智能手机相连,将电话和音乐的声音转化为振动,通过手腕的振动来传导声音至手指上。用户只需将一根手指插在耳中就可以打电话。在骨传导听力中,骨传导设备(如耳机)扮演着鼓膜的角色。这些设备解码声波,并把它们转换成振动,可以直接被耳蜗接收。这种"声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