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大众文化时代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宏法 《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2):1-5
大众文化是各种观念角逐的重要场所,具有肯定性与否定性的双面功能。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通过大众传播活动,使理论形态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成为制度构建的核心和灵魂,同时通过公共政策的贯彻执行,使其深入人民大众的观念形态,并转化为内在的信仰。大众文化传播的特点,能够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要求,有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逻辑。文章从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自身的创新和发展,加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亲和性,建立一支宣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先头部队,优化更新传播路径等五个方面探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涵及其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共产党在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要求,是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在需要;也是在全球化背景下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统一全国人民思想,坚持和实现公民信仰与国家主导意识形态的和谐统一,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4.
王正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5(6):58-61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要课题,因此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成为理论界和学术界研究的重点。从研究的内容来看,涉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大众化与中国化的关系、大众化的原则、路径等问题。研究已经全而展开,并在一些问题上取得了阶段性研究成果,但研究范围和视野有待扩展、研究力度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5.
曹芸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7(6):15-19
列宁主义与毛泽东思想之间存在着天然的理论与实践联系,特别是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毛泽东直接吸收和借鉴了列宁的许多思想与历史经验。在列宁思想的影响下,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中国的民族特点和现实国情,以此作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前提;以群众本位为指导思想,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力量;重视群众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利益需求的保障和满足,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驱动力量;利用学校、报刊等多种渠道并通过自我教育、学术探索等多种方式为马克思主义走进大众建构了多样化途径。 相似文献
6.
列宁之所以成为马克思主义者,首先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广泛传播,其次是来自一些民主主义革命先驱对祖国前途和命运探索和选择的影响,同时也与列宁的良好家庭教育密切相关。列宁成长为马克思主义者的发展历程,为当代青年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小拥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1):55-5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在中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解决好的两个重大问题。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创新的伟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大众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统一体现了理论创新、理论武装和普及、实践创新三者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曹根记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28(2)
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一项重要历史使命.为此丛须要从学理的角度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重大命题进行解读和分析.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时空、主体、客体以及内容等层面,可以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开展解读和探讨.以增强人们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9.
当前学术界对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综述比较深入,但仅就其内涵解读的综述尚未多见。本文通过对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涵解读的研究成果梳理分析,主要从其前提问题、概念内涵、本质三个维度进行解读述评,并总结分析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欧永宁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89-93,100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是目前学界研究的一个重点,学者们分别从要素、过程、本质等维度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也存在着一些尚待探讨的问题。本文就理论界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归纳、述评,以期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自传入中国伊始,既开始了它的中国化历程,也开始了它的大众化历程。在历史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高潮跌起,积累了一系列的历史经验。认真解读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状,回顾历史,总结经验,对于我们完成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历史任务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潘祥超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2)
作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李大钊从转变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开始,就注重把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具体化,把深奥晦涩的马克思主义通俗化,并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传播马克思主义,开启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程。李大钊不仅在理论上阐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而且在他短暂而光辉的一生中积极参加革命活动,以实际行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13.
顾训宝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1,(3)
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共由在野党转变为执政党。由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因此,列宁号召广大党员干部要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知识水平。列宁认为,唯有如此,才能提高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推进经济建设,确保青年一代完成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促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并有效反对官僚主义和拖拉作风。列宁的这一思想对我党正在进行的学习型政党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列宁新经济政策对我们的启迪是一,必须学会借鉴和利用资本主义;二,租让制是我们仍然可以利用的形式;三,必须大力发展商业. 相似文献
15.
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杨鲜兰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5(3)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乃至全人类自由和解放的学说,是人民群众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具有普适性、实践性、革命性等特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只有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掌握,才能真正成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指马克思主义从当初只为少数思想家掌握的科学理论,发展成为亿万人民群众掌握的思想理论体系的过程。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和本质要求。当前,首要的任务是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普及活动,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构筑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16.
孙红霞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6(6):47-51
列宁提出的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体系,理论上捍卫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实践上便于群众接受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推动俄国革命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造成世界巨变。但这一体系也存在时代局限性,遮蔽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和主题,一方面凸显了阶级斗争的核心地位,淡化了人的主导地位,使马克思主义缺失了说服力;另一方面关注社会主义革命斗争学说,忽略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使社会主义实践遭遇重大挫折;再一方面强调块块色彩,割裂体系的内在联系,使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视域遭到遗忘甚至排斥。 相似文献
17.
李颖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1,21(6):1-3,27
对重大理论问题不同理解的争议,历来是马克思主义传播接受过程的历史现实困境;启示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必须掌握的必备前提,正视主体人对思想文化客体接受的主现性和创造性,正视一种授受双方视野相互建构的关系;坚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的开放心态,尊重接受者的主观性,承认接受者选择性、创生性理解的合法性,才能展开宽容、平等、创新... 相似文献
18.
何维芳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7(4):1-6
马克思主义自传入中国伊始,便开始了它的中国化历程,也开始了它的大众化历程.在历史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高潮迭起,积累了一系列的历史经验.认真解读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状,回顾历史,总结经验,对于我们完成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历史任务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李汉俊不仅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创建者,也是中共早期杰出的宣传家、编辑家。李汉俊通过自己大量的编辑出版活动对早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做出了卓越贡献。他着力改造《星期评论》,正视不同信仰者,积极筹备建党;努力翻译、校对和出版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面向社会大众宣传唯物史观;创办《劳动界》周刊,联系工人的生产生活实际,通俗平实地宣传革命道理;主持《新青年》编辑部工作,面向进步知识分子,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考察李汉俊对早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贡献,从中得出若干启示,有益于新形势下发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编辑出版事业,从而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