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农垦农地和集体农地都属于农业用地的范畴,有农地制度的一般特征,也有自己的特别之处。以海南农垦为例,农垦的农地承包与农村土地承包相比,在农地归属、发包与承包主体、权利性质与内容、承包费使用与收取上都独具特性。现行农垦农地承包经营制度也产生了法制化程度不高、承包经营权利性质不明确、承包费管理较为混乱等问题,应从加强法制建设、明确承包经营权的性质与权能、合理管理承包费、将农垦国有农地使用纳入全国农地使用制度当中等几个方面完善。  相似文献   

2.
国有资产经营必须实行两权分离,按照历史的发展轨迹,在两权分离的变迁过程中产生了两权五层次分离,相应形成了经营者系列和出资者系列.经营者系列包括资本经营者、资产经营者和部分资产经营者;出资者系列则由终极出资者和中间出资者组成,终极出资者就是国家,同时也是国有资产的所有者.每个层次的经营者都接受出资者的授权进行经营,而每个层次的出资者对经营者进行监管,这种监管也是通过授权进行的,所有者授权出资者、上一层级的出资者授权下一层级的出资者进行监管.授权经营与授权监管是两权分离关系中的两个方面,授权经营必然要授权监管,否则两权分离的关系不可能发生.出资者的性质以及出资者投资方式的不同将对授权监管和授权经营的具体内容和方式产生影响.间接投资的情况下,经营者获得的授权较多,主要依靠外部监管;直接设立公司的情况下,经营者获得的授权较少,出资者直接监管程度较高;直接购买公司股权情况下,经营者获得的授权和出资者的监管介于前两者之间.对于国有资产的授权,政策性垄断型国企类似于直接设立公司情形,政策性混合型国企类似于直接购买公司股权情形,而商业性竞争型国企则类似于间接投资情形.  相似文献   

3.
从法社会学的观点来看,法不仅仅是指国家制定的法律,还包括广泛存在的影响人们行为选择的组织规范、社会习惯,以及自我行为方式等其它规范。农地抵押除了受国家法律和政策这一正式规则约束外,还受农地的自然禀赋条件、农村社会的人情约束机制,以及农民的恋土情结所导致的自我行为约束等非正式约束条件的影响。这些约束机制很少单独起作用,而是相互交织在一起,共同影响农地抵押的实际发生。因此,我国农地抵押立法的态度是:制订系统的农地抵押正式规则,同时给农地抵押的非正式约束条件留下足够的适用空间。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村已经形成了以农地承包制为基础的农地产权制度,但由于现行《土地承包法》没能廓清农地承包权和农地集体所有权的界限,导致两者的权能产生内在冲突并形成了农地产权制度的困境。由于缺乏适格的集体土地所有者现实主体,在现有的政治经济条件约束下,走出这一困境的最优选择是弱化农地集体所有权,强化农地承包经营权并将之赋予农民,实现农地承包经营权的完全物权化。  相似文献   

5.
为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促进农地流转合法有序地进行,运用法学和社会学理论,分析了当前国内农地流转在思想观念、基本制度、运行机制和流转动力等方面所面临的多重障碍。分析表明:从宏观规制方面坚守农地流转的基本原则,完善农民权益保护层面的利益协调,建立健全农地流转市场,安排好农地流转配套机制,这些都有利于进一步构建高效、规范的农地流转机制。  相似文献   

6.
现行的国有公司财务监督中缺少真正代表国有资本所有者行使监督职权的机构和人员,董事会、监事会和财务人员管理体制的缺陷,以及外部审计监督的不力,使得国有公司经营管理者有机会违规获取个人利益,结果必然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应考虑建立国有公司出资者监督代表的再监督制度和对财务监督人员的激励约束制度,推行国有公司年报审计的公开招标制。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农地担负着经济生产、生态效益保护以及社会保障等众多功能,因而,对农地的合理利用,就应当全面系统地思考,力争实现农地利用的各项目标。考虑到我国农业生产的现实情况,合理利用农地的途径应当是:加快农地流转推进规模经营,提高其利用效率;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并投入相应的生产要素,实现农地的集约利用;探索农地利用的新模式,在提高利用效率的同时兼顾其社会保障功能。  相似文献   

8.
战后日本农地非农化之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农地非农化进程取得了成功经验,即坚持国土调查,合理配置土地资源,规范土地利用,严格保护农地。这些经验为我国顺利推进农地非农化进程,以及实现土地规划、土地集约利用、农地转化与经济协调发展等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农地流转是解决农地家庭承包制与集约化农业生产之间矛盾的必然手段,法律制度是确保农地流转的基本保障。然而,相关法律在调整农地流转时却存在诸多不足,需要完善:一是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法》,对土地投资入股的方式与风险、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性质、农地流转的登记与农地流转的监管制度进行完善;二是完善《信托法》,增加土地信托的规定;三是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对成员的出资方式、合作社的法人性质、合作社及其成员的法律责任等问题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0.
农地经营权资本化既是促进农地规模经营,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现实选择,也是实现农地流转机制创新及其效率增进的客观要求。论文在对农地经营权资本化发展内涵分析的基础上,探究了农地经营权资本化驱动农地规模化的内在机理,从模式诞生背景、模式主要特征、模式实践效果等层面,对比分析了以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农村土地使用权信托、农村“土地银行”等为代表的几种农地经营权资本化运作模式的特点,提出通过培育农地经营权资本化的有利环境,来克服农地制度变迁过程中的路径依赖,加速农地规模化。  相似文献   

11.
国资委的成立使政府、国有企业经营者、和职工的权利义务关系产生了新的变化,为制定新的法律制度提供了契机.健全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制度,完善国有企业的监督机制,是国有企业改革得以顺利进行的有利保障.  相似文献   

12.
国有股权的形成及其行使体现了国家所有权实现模式的变革,其中,对于国有股权行使主体的厘清与法律定位,有助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经济布局宏观调控等目标的实现。遵循文献分析、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基于国有股权的特殊性,国家不可能充当国有股权事实上的行使主体,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也只能作为名义上的国有股权行使主体,最终是要由国有资产运营机构作为事实上的国有股权行使主体。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的"去行政化"与国有资产运营机构的"市场化"相辅相成,并行不悖。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原则性地建构了企业国有资产综合监督体制。但是,目前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存在出资人和监督人混同,规则的制定者与规则的执行者、受益者混同等问题,很难实现对企业国有资产的全面有效监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这对如何加强企业国有资产监管工作提出了更多挑战。企业国有资产监管工作应当兼顾不同的监管主体、监管手段和监管对象,明确各监管主体的职责边界,从不同环节监督和管理企业国有资产的经营管理行为。企业国有资产监管中行政监督的法治化程度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成效的直接反映。建立一套企业国有资产行政监督的法治指标和考核标准,就是为政府在企业国有资产监管领域提供可操作的法治化行为准则。监督主体在运用行政监督手段时,必须在监督依据、监督对象、执法问责等方面符合法治化标准。  相似文献   

14.
论我国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的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监管科学"是我国国有企业进行改革、改组、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原则,是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既定方针和基本政策.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搞好国有资产监管,充分发挥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加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背景下,以国企境外资产内部审计战略管理为研究对象,从防范国有资产流失视角出发,在分析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战略相关理论研究价值和动因的基础上,结合国企境外资产流失严重和国际投资环境复杂化现状,设计和构建了一个以防范国有资产流失为重点,风险管理为导向,集总体战略、组织战略和运作战略为一体的系统化、动态化内部审计战略规划体系,力图为实现国企境外资产保值增值提供保证;并从4个方面对国企境外资产内部审计战略体系构建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6.
高校各种资产是国家投资长期以来积累形成的 ,是国家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 ,高校国有资产的来源与运用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尤其是目前高校在合并、调整的重大变革中 ,如何管好用好这部分国有资产 ,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现阶段国有资产重组中,应当引起人们重新认识和高度重视的主要问题有资产重组与产业结构调整;资产重组与政府的角色定位;资产重组与规模资本市场的培育;资产重组与管理整合;资产重组与三大负担的剥离;涉外国有资产重组.  相似文献   

18.
高等院校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于对国有资产管理意识淡薄 ,规章制度不健全 ,造成了高等院校国有资产流失、资产低效使用等后果。按照“积极探索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形式”的要求 ,高等院校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构建 ,应通过对国有资产的有效管理 ,建立针对不同类型资产的效益评估系统 ,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运行质量 ,并接受国家有关部门的指导、检查和监督 ,实现经营性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 ,促进高校国有资产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 ,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相似文献   

19.
国企改革的阶段性特征与国有资产流失存在耦合性。国企改革不同阶段表现出国有资产治理不同层面的缺陷,3类国有资产流失行为因此呈现出"此消彼长"的特点。起步阶段和过渡阶段以投资流失型为主,攻坚阶段以管理流失型为主,规范阶段以交易流失型为主,在调整阶段,国有资产流失的行为有很大收敛,数量减少,但国企改革在这阶段也渐趋中止。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国企改革新时期,应以过往改革与风险的耦合性对未来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进行预评估。在资产流转前,须建立大宗国有资产转让公示制度;在资产流转过程中,须明确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权力的责任机关与具体职责;在资产流转完成后,须以公益诉讼制度实现对国有资产流失的司法审查。  相似文献   

20.
加快兵团城镇化进程,就必须解决农牧团场的人口聚集问题。该文通过人口普查数据和实地调研发现,兵团农牧团场人口聚集功能得到提高,人口呈现机械性增长,人口聚集依赖行政推动等特点。然而,农牧团场人口聚集面临一系列问题,如辐射能力有限、集聚人口素质不高、缺乏产业支撑、人口迁移成本不断提高和城镇管理准备不足等。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将农牧团场人口聚集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稳步推进"行政主导"式人口聚集,通过"增收"加快人口聚集,实施"青年人口"迁移工程,创建"宜居"城镇,树立"管理团场"向"管理城镇"转换,借助"外力"带动人口聚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