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职高专法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职教育与学科教育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立足于岗位、立足于需求,培养的是社会急需的实践能力强、适应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然而,我国高等院校包括高职高专的法学教育模式,普遍注重向学生传授法学原理和基于现行规范的法律知识,而相对轻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培养。构建高职高专法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法学教育改革的方向,符合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对法学人才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包装涉及的学科理论体系比较分散,决定了包装人才培养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我国高等教育对包装人才的培养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在培养模式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文章对中外包装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分析和比较,针对我国包装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现代物流对包装人才的要求,提出了我国物流包装人才培养模式的若干教学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3.
研究生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各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梳理国外研究生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演变与特点,发现发达国家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学徒式模式及科研衍生模式、政府主导促进模式、大学主导的多元化模式,呈现出培养规模不断扩大、培养体系逐渐完备及培养模式日益成熟等特点。国外意在突出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强化监督评估体系建设、推进校企产学研合作、重视创新能力提升等经验为我国研究生应用型人才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4.
我国法学本科教育应根据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建立起符合社会发展的复合型、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是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的关键,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有赖于教育理念的转变,合理的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5.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是我国创新法律人才教育培养模式的重大举措.针对为民族地区培养既有厚实的法律专业知识,又懂民族语言和民族习惯的应用型法律人才这一培养目标,应当创新法律人才培养模式,一是对少数民族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进行准确定位;二是少数民族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应该进行“重点突破”;三是构建完善的师资队伍;四是强化实践教学,重点培养法律人才在民族地区的执业能力;五是建章立制,为少数民族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提供政策保障.  相似文献   

6.
以新时期高等教育理念为指导,围绕产、学、研、用四个环节,教学实践中探索出食品安全人才培养模式:紧密结合生产、生活实际,注重实践应用;建设完善食品安全相关特色课程体系,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实用人才;结合食品安全法从法律角度提升人才培养,使培养的人才同时具备科学性和法律的规范性;研究性教学、研究性实验,由培养实用人才迈向培养有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的人才。  相似文献   

7.
面向21世纪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高等工程教育的内在规律和社会需要,走自己的路,建立面向21世纪有中国特色的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发展、改革的核心问题。当前,社会时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呈现出多层次、多规格和多样化的特点;在探索跨世纪人才培养模式中,最为人们关注的,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跨世纪工程教育人才的特征是基础厚、知识宽、能力强、素质高。改革工程教育人才的培养模式,必须转变教育观念,以正确的指导思想,抓好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深层次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8.
大数据时代我国高等本科院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很难适应业界快速发展变化的要求,输出的人才难以与用人单位理想对接。教育界的改革势在必行。应在原有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培养模式中加强学生数据素养教育,加强学生数据分析能力和数据可视化操作能力培养。在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中既要汲取国外新闻教育的先进经验,又要寻找适应我国广播电视编导多元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模式,以适应业界对人才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法学教育和法学人才培养还存在许多不能适应加入WTO和实现依法治国的需要的问题,需要认真反思。笔者认为,我国法学人才培养的目标即法学教育的目标应基本定位为高层次的职业教育,即主要是培养高层次的法律应用型人才。要大胆借鉴国外法学教育的有益经验,以弥补我国法学教育中能力训练和培养的不足问题。各法学院校应尽快开设与WTO直接相关的课程,要提高现有法学专业教师的水平,尽快启动与WTO直接相关的法学教材的编写工作,尽快解决我国法学教育过热、泛滥、失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依据有关的教育理论和科学的职业教育思想,满足经济、社会以及个性发展的需要,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以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在长期教育中确定具体的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培养途径和保障机制的总和。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善于创新的应用型人才,这除了需要较丰富的理论知识、较强的技术能力外,更需要独到的眼光、灵活的思维、别出心裁的方法。只有把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创新型人才所需要的基本素质结合起来,促进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才能确保高职教育长期、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对技能人才数量上的需求越来越大、能力上的要求越来越高,培养高技能型人才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在进行国内外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国外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探讨我国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有效模式,为加快我国高技能人才培养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2.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创新型人才,我国高等教育担负着培养创新人才的重任;国外高校在创新人才培养的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开展、评价手段实施、制度环境建设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我国高校学习和借鉴。本文通过对中美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培养内容的全面比较分析,指出了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存在的不足,借鉴美国高校的成功经验,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期望对提高我国高校的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以海南大学法学院为例,总结和阐述地方综合性高校法学本科三元互动人才培养模式的背景乃是为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多元化需求、适应学生自身发展多元化追求和适应高等教育改革深化的需要;地方综合性高校法学本科三元互动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内容由基础学习阶段和特殊培养平台构成,特殊培养平台包括高素质法律理论人才培养平台、高层次法律职业人才培养平台和具有较高法律素质的社会管理人才培养平台;其特点在于解决了法学教育中标准与个性的矛盾,加强了基础理论与职业教育之间的衔接性,反映了人才培养的互动性;该培养模式产生了良好的人才培养效果,具有广阔应用前景。此外,文章还就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和完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呈多元化的趋势。这对外语人才的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对国外德语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并提出普通本科院校应确立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指导思想,确定以能力培养为主导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应该灵活多样,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特点;建立语言教学评估体系,实行多种等级和多样化的语言教学评估。  相似文献   

15.
课程体系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是我国高校目前重要的改革课题,而国外高校经过不断的改革和发展,创新人才培养及其课程体系已经达到了比较成热的阶段,如,哈佛大学的多元人才培养模式,哥伦比亚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的课程设置都有许多值得借鉴之处.哈佛等著名高校的创新人才理念就是要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符合社会的需要,创新人才不仅要拥有专业的技术技能,还应该有扎实的人文基础,博与专的结合是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目标.我国高校特别是理工科高校人才培养理念和培养机制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阻碍了创新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力图通过创新培养机制、强化实践教学和优化教师队伍等方式,推动我国法学教育整体转向和全面转型。理工院校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应以此为契机,结合法学专业特点和理工院校的自身特色,认真思考理工院校法律人才的培养定位,尽力从法律职业培养角度,从法律思维养成和法学方法训练上,不断挖掘培养对象的职业发展潜力,以科技法学、知识产权法务、企业法务等复合型、应用型职业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打造自己的法学人才培育优势。  相似文献   

17.
西部基层单位法律人才奇缺,而专门为其培养人才的相关院校的学生却出路堪忧、就业面临困境,多数学生未服务基层法治建设;国家出台很多提升法学专业教育教学水平和法科学生综合素质增强的措施,学校及老师也都采取多种办法培养学生的适应性和实践能力,基层用人单位还是觉得学生专业知识不牢固、实践能力不强、社会交往能力差,而实务部门参与人才培养又有许多制约;尤其是法学教育大一统要求,培养模式单一,导致不同地区、不同院校人才培养的同质性,民族地区双语法律人才严重不足,而双语人才培养却缺乏整体规划及长效机制的形成。凡此种种的法律人才培养中的困惑,促使我们不得不思考:法治人才培养必须创新,而各相关方面形成合力、协同推进法学教育是个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8.
提高大学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高等教育已从追赶型战略发展模式转入追踪与自主发展并重的新阶段,但高等学校的本科人才培养质量观仍存在重知识轻素质的倾向;人才培养模式仍存在规格单一、方式陈旧、主体被动问题。要提高大学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应更新教育观念,构建多元化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思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注重知行统一,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材施教,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营造有利于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19.
“双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双师型"人才是师范院校培养的具有教师资格和能力又具备相关专业知识技能的应用型人才.笔者就"双师型"教师的建设培养途径、素质要求提出了看法.基于社会对专业"双师型"人才需求发展的需求,结合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教学实践,指出了"双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内涵,提出了"双师型"人才培养"主修+辅修"、"理论+技能"、"国内+国外"、"校内教育+校外教育"、"学年学分制+完全学分制"为主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对"双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体系建设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国外研究生教育模式对我国西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启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创新、创新型人才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视角,通过对欧美及日本一些发达国家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研究,探讨国外研究生教育模式的特点,并与我国西部高校研究生创新型人才培养现状相结合,得出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