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陇南白马藏族傩舞戏主要包括池哥昼、甘昼和麻昼三大类,其服饰最富特色的是生活化和滑稽性结合统一的池哥昼、甘昼傩舞戏服饰。相比而言,麻昼服饰在艺术性和丰富性方面则更胜一筹,显示着白马藏族傩舞戏独特而深刻的文化内涵。整体来看,艺术化和程式化是白马藏族傩舞戏服饰发展变化的两极,在白马藏族娱神和娱人的傩舞戏表演中,服饰穿着则遵守着其独有的规则。  相似文献   

2.
泉镜花是日本近代浪漫主义文学史上的一座高峰,《春昼》和《春昼后刻》堪称其代表作中的上乘之作。本文从人物原型、作品主题、情节演进以及意象等方面探讨了《春昼》和《春昼后刻》与小野小町的恋歌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池哥昼”作为“白马藏族”古老的宗教活动被越来越多的民族工作者所重视,通过对“池哥昼”的描述和分析,探索其深层次宗教意义和文化内涵,从而可以看出现关于“池哥昼”的研究材料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服饰文化是广东昼民生活文化景观的重要内容。疍民的服饰形态具有“亲水”的个性,在原料方面具有地带性的特征,同时也是区别水陆社会身份的景观符号;在服饰的空间分布上,珠江三角洲、粤西、粤东各地的昼民服饰表现出不同的文化特点。在经济社会朝全球化方向发展的背景下,昼民服饰文化的特征朝“离水”的方向发展,其文化保护问题应该引起社会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论陇南白马藏族傩舞戏的文化层累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陇南白马藏族傩舞戏文化主要包括"池哥昼"、"麻昼"、"甘昼"等,在其发展演进过程中出现了层累现象.这种现象以白马藏族诸部的傩文化为背景和关联因素,表现出自有的文化特色,反映了陇南文县白马人族群最早自跳而蜀南迁和以后由蜀而陇北迁两个阶段的民族群体记忆.陇南白马藏族傩舞戏融入了较为丰富的故事情节,呈现出从傩舞向傩戏转变的倾向和进程,尽管没有唱腔和剧目,仍可视为一种对于其祖先记忆的神话故事的文化展演,显示出文化质素的多样性、典型性、原始性和稀有性等特色,从中可以看到其"底层"的文化积淀,文化承载重大.  相似文献   

6.
弓一田一田一村为清季词坛大宗师,其校刊《弓一田一田一村丛书》及身后门人所辑《弓一田一田一村遗书》,沾溉词林,厥功甚伟。其自作词,自王半塘已推为六百年来独得梦窗神髓。王国维则云:“《弓一田一田一村学梦窗,而情味较梦窗反胜。盖有临川、厂卢陵之高华,而济以白石之疏越者。”张尔田为弓一田一田一村三十年挚友,其论弓一田一田一村词,尤多且详。所撰《弓一田一田一村遗书序》云:“先生为词,跨常迈浙,……凝之有宋,声与政通。如范,如苏,如欧阳,深文而隐蔚,远旨而近言。三薰三沐,尤在觉翁。”其《与龙榆生论弓一田一田一村词事书》云:“…  相似文献   

7.
论容与堂本《李卓吾先生批评北西厢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卓吾批点过《西厢记》 ,但现存的李批《西厢》都是伪本。容与堂本乃叶昼所伪托。但叶昼的批点富有文学批评价值 ,特别是他的人物论在整个明代戏曲理论批评中比较突出。叶昼的批点在明末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直到金圣叹出 ,他的批评才相形失色  相似文献   

8.
《刘子》是中国中世纪的重要文献,但其作者为谁,历来众说不一.本文运用“史源学”方法,爬梳史料,原始察终,辨析考证,对若干传统看法提出疑点.前人或以为作者是刘勰,或以为是刘昼,本文均予以否定,认为刘勰、刘昼之外还有一名刘姓学者,当为《刘子》作者.  相似文献   

9.
《刘子》一书 ,属于诸子杂家。关于此书作者 ,自唐以后 ,无有定论 ,主要有刘勰和刘昼之说。从后世的著录情况看 ,很难证明《刘子》的作者为刘勰 ;从此书内容及风格来看 ,思想倾向于道家 ,与崇佛的刘勰不同 ;语言风格与《文心雕龙》亦有很大差别。从刘昼生平事迹来考察 ,《刘子》一书作者为刘昼的可能性很大。  相似文献   

10.
:《吏民田家 艹别 》中的“吏民”,与汉代史籍中的“吏民”一词系泛指一般官吏和百姓中的富有者不同 ,都是国有土地的租佃者 ,是“吏户”与“吏民”的综称 ;“馀力田”是包含在佃田者所佃田亩总数之内而又不在所佃“二年常限”田之中的田地 ,其地租率小于“二年常限”田 ,租佃有“馀力田”者是少数吏民 ,其地为熟田 (其中有旱田 )而不是荒田 ,“馀力田”与“馀力火种田”也有区别 ;“火种田”基本上是旱田的代名词 ,其名可能与采用火耕的方法耕作有关 ;“二年常限”田是指按亩固定收取税米、布和钱的数量在二年之内不变动 ;所谓“租田”,是指所收税米的定额为每亩米五斗八升六合和亩收四斗五升六合兼斛加五升者 ,其米可称为“租米”。  相似文献   

11.
在成熟的文学思想的指导下,宋祁的诗歌创作体现出鲜明的由"唐音"到"宋调"的过渡.与其兄不同,其诗更显"宋诗"的特色.在诗歌内容方面,他对内心世界"怨愤"的抒发,开拓了宋诗题材的表现内容.诗歌风格方面,由早期的绮艳转向晚年的沉郁、奇涩.宋祁很快抛弃了早年诗中的浓辞丽藻,而代之以奇字俗语.在艺术表现上,其诗善用典故、意象以表现深沉的情感,同时也不乏直抒胸臆之句,充分体现出其诗的过渡特色,为宋诗另开"精工"一路,这对后代诗歌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岳飞与南宋及金朝的政治关系比较复杂,南宋初期,由于宋金战争的客观需要,武将地位上升,结果与北宋所推行的文人政治策略发生严重冲突。这种冲突必然会使宋高宗与岳飞的关系处于若即若离的窘态之中,一方面,宋高宗的“艮岳”情结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他抗金的勇气;另一方面,随着宋金战局的变化,金朝一改与南宋的正面冲突战略,而为利用南宋文人的政治力量来分化和瓦解其日益强大的武将势力,此时宋高宗的抗金态度也开始转向消极。于是,岳飞便成了当时南宋文人与武将之间争夺权力的一个政治牺牲品。  相似文献   

13.
南宋是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上的一个重要封建王朝,对促成当时中国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起了至为关键的作用。但由于种种原因,学术界长期存在着重北宋、轻南宋的倾向。《南宋全史》在现有研究成果基础上,汇众家之长,对南宋的历史作了深入梳理和研究,对人们重新认识南宋,推动南宋史研究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4.
宋代编例是将已有的判例编纂成集的立法活动,在中国古代判例法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学界对宋代编例的性质有所争议。宋代例、例册与编例共存,例是例册和编例的素材,先有例,后有例册,再有编例。宋代之前的判例法经历了从秦汉的比附到唐代确立例的地位,自宋代开始,例成了重要的法律形式之一,清代最终实现了律例合编。宋代编例在中国古代判例法发展历程中有其特殊的地位,是对例进行编修并将其上升为立法活动的过渡时期,可以发现宋代编例无论在体例、形式还是程序的视角中,其性质都属于立法活动。  相似文献   

15.
宋代继承了隋唐以来的义仓制度,并有所发展。义仓与常平仓、社仓并称为三大骨干仓储,在宋代的救荒活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对救灾安民、社会稳定做出了不可低估的贡献。在历经了宋太祖、宋仁宗、宋神宗三朝的几个时期的反复置废之后,义仓在宋哲宗时固定下来,并且持续到南宋末年,在宋代存在约200余年。宋代制定了义仓的征收和支用等一系列较为完备的管理制度和法规,旨在保证义仓正常的运行。  相似文献   

16.
《宋刑统》一书与《唐律疏议》基本相同 ,足证赵宋承袭唐制 ;《宋刑统》不是《唐律疏议》的简单翻版 ;由《宋刑统》增加而为《唐律疏议》所无的文字 ,可知宋朝礼法不完全等同于唐代礼法  相似文献   

17.
"绍兴和议"(也称"皇统和议")是宋、金双方政治、经济、军事三方面实力对比下的产物,是在双方力量均势的背景下签订的。从双方的军事力量上看,宋军的力量弱于金军;从双方的经济实力上看,南宋的经济实力强于金朝;从双方的政治组织能力上看,宋朝的行政效率及执行能力较之金朝的行政效率及执行能力低下。"绍兴和议"是宋、金关系的转折点,是双方由战争状态向和平状态转变的标志。  相似文献   

18.
"澶渊之盟"与"绍兴和议"分别是北宋与辽朝、南宋与金朝签订的和约。笔者主要通过两个和约的签订背景、内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来阐述一下自己对两个和约的评价问题。我们可以得出,"澶渊之盟"是宋辽之间相互妥协的结果,其"屈己讲和"的思想对以后的历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不宜完全肯定。"绍兴和议"也是有积极作用的,不宜完全否定。  相似文献   

19.
宋体字历史悠久,一般被认为产生于宋代、定型于明代。宋体字的产生与发展受到宋、明两代刻书实践的直接影响,因此,考察宋、明两代刻本中的字体,对于了解宋体字有重要的价值。文章分别选取宋代与明代刻本图书,尝试对两代刻本中的字体进行对比分析,从而了解宋、明刻本字体的异同,进而探究宋体字的形成时间及特征。  相似文献   

20.
自建校至今,河南大学的许多学者投身于宋代研究,研究范围涉及宋代的历史、文学、艺术、教育、哲学、法律等领域,从而形成了河南大学学术研究的一大特色.从历史的角度,对河南大学学者在宋代研究各个领域里所取得的成就进行梳理和回顾,并分析其整体实力、学风、研究特色,对推动宋代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