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音乐的表现与其他事物一样,是有其自身的规律性的。把一首歌真正唱好,必须对歌曲进行不同方面的艺术处理,把握歌曲的情感和风格,运用音乐的表现手段,理解歌词的表达内涵,解决歌唱中的咬字、吐字,进行正确的换气,培养歌唱的修养,锻炼歌唱的心理,恰当地选择歌曲结束时的终止方式等。  相似文献   

2.
当代抒情歌曲《梅花引》是近年来推出的一首雅俗共赏的歌曲佳作,拟从审美的立意和表达的角度,分析其歌曲文学、音乐的创作以及演唱方法上《梅花引》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3.
文章研究了声乐演唱中音乐能力的培养问题,分别从歌唱的技术、情感和欣赏大量优秀的音乐作品三方面着重阐述青乐能力的培养,并指出技术、情感及视听优秀音乐作品是音乐能力培养的基础及必备环节。  相似文献   

4.
歌唱审美是演唱者对声乐艺术之美的一种感受.演唱者既是审美者,也是美的形象的表演者.歌唱审美的主要因素包括声音要素、情感因素、形象元素、人为因素等.  相似文献   

5.
歌词作为歌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歌唱活动中占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歌词语言交代得清楚与否直接决定着整个歌唱活动的成败。表现在歌曲创作、演唱和欣赏阶段,歌词表达对于歌唱音乐而言,具有着显而易见的意义与作用。从上述三个基本方面出发,细致地分析歌词表达在歌唱活动各环节中的重要性,将对充分发挥歌词在声乐音乐中的主导性作用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歌唱是表演艺术的一种,是歌者的情感体现.在声乐教学中,从歌曲的表演方面训练学生,通过加强表演意识的培养,把情感融于演唱,可以树立演唱自信心,同时,从多方面进行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使演唱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比较普遍的问题迎刃而解,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歌唱既是声音的艺术,也是情感的艺术.演唱者通过纯熟的演唱技巧和对蕴涵于作品中的丰富情感进行直接、生动的表达和细致入微的刻画,可给听众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启迪.情感是歌唱的灵魂,没有情感的歌唱不富有任何感染力.对歌曲的演绎应该是声音与情感的完美结合.在声乐演唱过程中,演唱者只有充分了解和把握音乐作品的内在底蕴,在演唱时富于艺术想象,使其演唱充满表现力,更精确地将声乐作品的内涵准确地诠释出来,才能使演唱声情并茂、感人肺腑,最终实现演唱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歌曲《大江东去》的演唱教学及此曲的演唱分析,论述了歌曲的意境在音乐作品中的美学价值和其在音乐作品中的重要地位,通过对词、曲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手法的分析论证了乐律和诗律的融合特点,帮助演唱者对歌曲《大江东去》的意境正确理解和掌握,文章最后说明了演唱者如何在正确把握词、曲的意境的基础上对歌曲《大江东去》进行二度创作,完成音乐表演的创作活动,体现歌曲的社会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9.
《山里女人喊太阳》是一首充满浓郁的湖北土家风味的民族声乐作品,采用简洁的语言配以优美而具有民族特色的旋律,极为形象地将土家人独有的民俗风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本文将从音乐作品分析与歌曲演唱风格两个方面来探究这首声乐作品,对其文化背景、创作技法以及二度创作手法等方面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和描述,进而去探讨湖北新民歌的审美价值,从而达到正确诠释音乐作品、更好的把握声乐演唱风格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歌唱艺术对音乐形象的再创造 ,不仅要注意对音乐形式的技术性把握 ,同时也要注意对音乐形象的审美性把握。做好审美性把握 ,要理解歌曲的思想内容 ,把握曲调风格 ,注重音乐细节 ,并从综合艺术角度进行具有诗学意义的审美创造  相似文献   

11.
从声乐美学的角度对歌曲《忆秦娥·娄山关》的词、曲、演唱、伴奏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在揭示作品的艺术本质和规律的同时,以求为演唱者提供审美导向,使演唱者可以深入浅出地了解如何演绎好这首艺术歌曲。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民族声乐演唱中融入传统戏曲演唱技巧,是近年来学科内普遍关注的研究课题。文章以创作歌曲《梅兰芳》为例,对作品进行多维度人文解读与创作技法剖析,以亲历者的切身体验,阐释演唱过程中的理解与诠释,在把握中国民族声乐与传统戏曲演唱的共性与个性的基础上,在"润腔"与"表演"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细致的重点探究。  相似文献   

13.
歌唱技巧与声乐艺术表现的关系,技术是手段,表现是目的,二者具有互为性,共同统一于歌唱者对歌曲的“二度创作”这种艺术表演需求过程中。  相似文献   

14.
声乐教学作为一门专业课程,不但要重视声音技巧的训练,同时还应重视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的能力的培养。因此声乐教学要从分析音乐、分析歌词、歌唱技法、歌唱情感四个方面掌握对歌曲的艺术处理。  相似文献   

15.
《乐府传声》对歌曲演唱二度创作的借鉴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徐大椿所著《乐府传声》一书在词义的领会、歌曲的处理方法、演唱的表演三方面的论述,为演唱者进行二度创作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6.
一、通过理论教学与审美实践结合,提高学生的审美分析能力。  声乐教学需要声乐理论,但只有理论与实践结合,才能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也才能提高声乐的实践。在教学中一方面注意把理论与学生的演唱实践结合,使学生的演唱以理论为依据。另一方面注意把理论与作品结合,让学生通过对作品的聆听、表现、鉴赏,分析和理解,把他们从枯燥的乐理、试唱中解脱出来,在音乐美的愉悦和享受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我们在学习新课时,要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对歌曲进行全面地、系统地分析,通过分析使学生了解到了歌曲的时代背景,加深了对歌曲的了解,同时…  相似文献   

17.
呼吸是歌唱的基础,是歌唱的生命。正确领悟和掌握歌唱呼吸的方法,坚持呼吸训练,并根据不同歌曲的风格及类型,有的放矢地对呼吸运用方式进行选择,对声乐作品完美的艺术表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歌唱艺术二度创作 ,除了探讨歌曲中所包含的时代特征和文化底蕴对表现的影响和作用外 ,处理好一度创作与二度创作的关系、文学美与音乐美的关系、声与情的关系、二度创作与三度创作的关系 ,对歌曲形象的完美展示将产生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中西声乐比较研究已经超越了技巧层面,向更广、更深的领域扩展。研究现状从以下几方面得以展现:一是中西声乐审美比较;二是中西歌剧及艺术歌曲审美比较;三是中西声乐练声曲比较;四是中西声乐演唱技巧比较与融合。通过比较研究使人们了解西方和我国声乐发展情况,从而可以借鉴西方声乐艺术来丰富我国声乐事业发展,进一步肯定中国民族声乐珍贵的科学价值,得到一些对中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未来发展的有益启示,促进中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从文学翻译再创作的特点出发 ,黄源深先生的《简爱》译本再现了原文的审美要素、实现了译本的艺术世界与原著艺术世界之间的契合。通过典型实例分析了译本在唤起读者审美体验方面的成功 ,展示了译者的艺术追求和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