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是多民族所组成的一个大家庭,除了汉族之外,还有许多少数民族生活在我国的大江南北。而作为文化艺术重要组成部分的声乐艺术,更是百花齐放,纷繁多姿,其中少数民族的声乐艺术一直以其独有的风格,充满异域味道的风情以及不拘一格的特点被许多人所喜爱,对少数民族声乐艺术的传承是众多年轻人共同的责任。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民族声乐艺术的学习、继承和发展的重要性及方法,在继承传统和借鉴外国声乐艺术经验的基础上,使发声更加科学化,把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表现力和技巧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3.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源远流长,其发展历程遵循这样一条轨迹:从原始的劳动而产生的"号子"开始,发展到歌、舞、乐三结合的原始音乐形式,后又演变成歌舞和各种戏曲、杂剧、曲艺及民歌等,直至成为一门单独的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4.
分析当前现状可知,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受到了社会转型的影响,而社会变迁又进一步使得民族声乐艺术自身的演进进程面临诸多挑战,不仅使其在演进方式的选择方面面临困难,更令其难以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顺利转型。因此,发展民族声乐艺术,应当从当前社会背景出发,在充分考虑社会变迁因素的前提下,寻找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规律,确定符合社会变迁特性的总体发展路径,通过弘扬民族声乐艺术中人的因素,突出民族声乐艺术的人性一面,并将其引领入各民族音乐文化中更具有内在层次的、更为追求人性心灵意蕴的表达的境界,同时也应当遵循制度的、社会的、文化的演进逻辑。  相似文献   

5.
声乐美学是音乐美学的一个分支理论学科,它是声乐艺术学与美学相结合的产物,对民族声乐艺术起到积极的理论指导作用.声腔美是声乐美的重要主导因素,在声乐演唱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声腔美的特点具体体现在音质、咬字吐字、行腔三个方面.声腔美是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基础,是必要条件;而丰富的舞台表演和表现力是声乐艺术表演美的再创造,对演唱者个人艺术表演风格以及艺术创造力的发展都十分重要,舞台表演美是在声腔美基础上的升华,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对于推进中国民族声乐的传播、教育和创新有重大作用,应当更好地把握“一带一路”带来的新机遇,进一步发展民族声乐艺术。由此追溯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对外交流与融合的历程,解读“一带一路”建设对发展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意义,提出加快民族声乐艺术走出国门、加强民族声乐演唱技巧与美声唱法融合、坚持以民族传统唱法为根基、采用中西结合的创作技法以及在学校实施多元化民族声乐教学等。  相似文献   

7.
加快发展民族文化艺术教育,对于我区的民族文化大区建设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笔者从分析我区当前的民族艺术教育现状入手,着重论述了加快民族艺术教育发展的重要性,并结合我区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8.
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赋予了民族声乐艺术新的时代特色、美学品格和艺术思想。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正是在传统美学思想的基础上,以现代社会审美观及审美需求为导向,在传承借鉴与融合创新中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对新时代民族声乐艺术的研究,有必要从美学视角出发,对其在音色、唱法、风格以及视听效果、呈现方式等方面所呈现出的时代美学特征,进行探索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和文化全球化进程中,少数民族艺术这种古朴而且稳定性较强的艺术形式发生了许多变化。它开始成为一种参与经济的活动,并形成了产业化发展的趋势。本文通过分析少数民族艺术产业化发展的可行性与必要性,以探讨在新的经济、文化背景下少数民族艺术的生存与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审美观,必须继承中国审美思想中关注现实的人生价值的传统,必须体现时代精神和审美趣味,追求人与社会、人与自然高度统一的精神,要真正从内在精神上继承民族传统中具有生命活力的审美思想精髓,以审美的态度去陶冶性灵、体验人生,从自己的传统和文化背景出发,吸收中国传统审美理论的积极成果,站在时代的高度,结合国情,对西方的相关学说进行吸收,创构中国民族声乐审美观。  相似文献   

11.
莆田妈祖民间美术是妈祖民俗文化的载体,其内容与形式充分反映了妈祖民俗的各种事象;兵造型是以实用为主要目的,并具有很高审美价值的物质形态;其品类丰富多样,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莆田妈祖民间美术造型是妈祖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民族音乐形式多种多样。借鉴传统音乐中戏曲曲艺的精髓 ,并运用到我国民族声乐中去 ,可为人们了解民族音乐提供一个窗口。  相似文献   

13.
客家民间艺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植根于客家民间文化。客家人在向南迁徙和发展中不仅传承了中原传统的文化内容与艺术形式,也与当地民族文化融合,构成了新的思维方式、艺术观念和美学机缘。其特有的文化符号、文化观念以及文化民俗,形成了客家民间艺术相对独特而又具深厚发展潜质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悠久的历史积淀赋予了大同丰富的民间艺术资源。这些绚丽多姿的民间文化成为记录城市文化信息和见证城市发展的载体。在古城保护和复兴政策的倡导下,大同民间艺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如何把宝贵的民间文化遗产得以继承和发展,如何更好地展现民间文化真正的价值,如何把文化和市场结合起来,使民间艺术健康地发展,是我们需要继续努力探索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国当代设计谋求新的发展必须跳出单纯照搬他人模式的老套路,设计教育立足于自身文化思考是未来发展趋势之一。民间艺术作为传统文化的特定载体以其艺术性、实用性、精神娱乐性、地域性等特点,对完善设计本土化教学、应用传统艺术的意向语言进行设计创新和形成专业办学特色具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本文阐述了开展幼儿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美术等民间艺术教育研究的目的、教学实验方法步骤和实验结果,并运用统计学原理对实验班与对照班幼儿进行了效果测评比较、差异显著性检验及其结果分析与探讨,得出在3—6岁幼儿中开展系统科学的民间艺术教育对于促进幼儿身心发展、增强幼儿艺术素质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7.
民间艺术旅游开发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民间艺术旅游资源和特点进行了的探讨,并试分析了现今民问艺术旅游产品开发存在的三大问题:认识有待提高、特色有待凸显以及低俗化有待克服。最后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一、政府主导夯实民间艺术旅游基础;二、开发原汁原味的民间艺术旅游产品;三、民间艺术旅游产品讲究协调搭配;四、突出民间艺术旅游产品的地域特色;五、结合社会效益走可持续性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民间美术特征与现代设计在本质上的一致性,说明了现代设计应在吸收西方先进设计理念的同时加强民间传统艺术研究,两者兼收并蓄,互为补充,形成具有我们民族特色的本土设计.  相似文献   

19.
传统并不是某种具体可感的客观之物,而是一种内在的、抽象的存在。传统也不等同于传统物。有了对“传统”之概念的澄清,我们可以看到,仅仅依靠留存的方式不可能让民族音乐得以传承,只有在积极的表演与创作中,民族音乐才能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当然,传统物不是金科玉律,我们应该宽容地对待不同类型的实践。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民勤小曲戏的历史变迁、艺术特征和文化内涵,总结民勤小曲戏的美学价值、文化承载及推陈出新的思路,探索我国城乡文化的创新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