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7 毫秒
1.
2.
解读“冯友兰哲学”和“冯友兰现象”,绕不过冯友兰“人生境界说”.冯友兰先生的“人生境界说”寄负着他的哲学观和“安身立命之地”.“人生境界说”不仅是打开其哲学体系玄深之门的密钥,而且还是攀访其人生终极之思的舷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的价值意蕴和层递关系,既直观描绘了人生境界存续迁转的总体图景,又深刻揭示了其可操作的实践维度,对于当前的思想道德抑或精神文明建设仍不乏理论借鉴和实际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人生境界是人们在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与宇宙的活动过程中所感悟到的人生的意义。冯友兰依照人的境界程度及其意义不同,把人的境界划分为四种类型: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人生四境表明了一种发展,而天地境界更是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最完美展现,是人生追求的理想境界。境界说的重心就在于通过人们对人生最丰富的意义和价值的追求全面了解、倡导人们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4.
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简史》的最后部分写了“哲学的性质”、“人生的境界”,简明扼要地说明了自己的哲学观点,提出哲学不是获得实际知识而是提高精神境界这一看法,发人深省,下面就对冯先生的人生境界说谈谈自己的一些理解。一、哲学不仅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问,更重要的是可以用它来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冯友兰在《简史》中写到:“哲学的任务是什么?……按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它的任务不是增加关于实际的积极的知识,而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1 〕读后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我们平时接触最多的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它包括改造客观世界与主观… 相似文献
5.
6.
冯友兰认为哲学是对人类精神生活的反思,对于人生具有指导作用,人生哲学乃哲学之灵魂。他提出了以觉解为基础的"人生境界说",以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为旨归,认为人生的最高境界是天地境界,其最终归宿就是"仁"的境界,其间的演变表明了冯友兰对人生思考的不断深化和对人生意义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7.
冯友兰将人最特殊的性质定义为觉解,“解”是依照概念之了解,“觉”是此心之明觉,即:不同于依照概念而行的了解,但又以其为基础的切己之体悟。只有具备了这一层实质内涵,真际世界与实际世界的融通才有可能,亦即人从自然境界到天地境界的超越才有可能。觉解是人的存在之维,境界乃是建立于觉解之上的意义世界的建构。觉解一方面确证着人之“在”,一方面构建着意义世界,而意义世界的建构最终逻辑地奠基于形而上的真际世界。 相似文献
8.
9.
冯友兰宣扬儒家哲学的人格修养 ,并提出哲学的功用就在于取代宗教 ,而克尔凯郭尔提倡的是人对宗教的皈依 ,让人虔诚地信仰和不断地选择。 相似文献
10.
杨希强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8,29(4):88-90,120
冯友兰是中国当代最著名的哲学家之一。冯先生从人存在的最基本问题出发,根据人对外界事物“觉解”的程度不同,将“正”的方法和“负”的方法相结合,构建了其人生哲学体系,在《新原人》一书中提出的著名的人生四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及天地境界。 相似文献
11.
王晓黎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21(1):20-23
冯友兰认为,道德行为必以“觉解”为基础,知识对于境界的保持是必须的。自然境界中的道德行为是自发的,而天地境界中的道德行为则是自觉的。最高的天地境界必经过理性的过程始能达到,真正的道德行为也必经过理性的过程才能保持。 相似文献
12.
高秀昌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4):48-56
冯友兰于 30年代提出的“钻研西洋哲学”、“搜集哲学史料”、“详密规划迹团”、“探索时代背景”、“审查哲人身世”、“评述哲人哲学”等方法 ,建构了比较系统的中国哲学史方法论。从哲学史的历史性和哲学性的统一看 ,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方法论是语文—历史的方法与批判—哲学的方法的有机统一 ;从与当时的主要哲学思潮的关系看 ,他的中国哲学史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实证主义的科学方法和人文主义的直觉方法的综合。 相似文献
13.
以"道"为圭臬,老子将人生境界区分为俗人境界、圣人境界、赤子境界三个层次。俗人境界是与"道"相悖的境界;圣人境界是几于"道"的境界,其重要特点是"啬";赤子境界是同于"道"的境界,其根本特征是"自然"。赤子境界体现了老子对人的终极关怀。实现人的自由个性及宇宙万物的平等、自由、和谐是赤子境界向人们昭示的人生最高价值。 相似文献
14.
伦理学史不仅仅是伦理学的学说史。它是人类自我道德确证的历史,是人类追寻现实世界中完满和谐关系的历史,是人权发展的历史,同时也是人类道德意识内在逻辑发展的历史。从上述四个方面追寻伦理学的发展以及这种发展所标示出的人类道德意识的进步,将使我们对伦理学史的研究有一个新的理论视角和对伦理学史本身有一个更全面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对西方管理学中人性假设误区的文化哲学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哲学将人性的本质归结为人的自我创造的文化本性。它具有系统整体性、动态开放性和实践超越性。由此评价西方管理学的人性假设,可看到其在不同程度和不同方式上具有片面性、孤立性、静态性、实体性、超验性和抽象性。在全球化的今天,应整合人性理论,为当代企业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刘春慧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22(2):63-65
夏洛蒂·勃朗特试图从个人立场对基督信仰提出新见解。简·爱是夏洛蒂思想的代言人 ,她的心路历程是精神提升的过程 ,即基督教理性精神的自我完善过程。随着阅历的加强和思想的日趋成熟 ,她的基督教的意识越来越强。简·爱所理解的宗教应该是一种合乎人性的宗教 ,她既不想否定宗教的热忱和献身精神 ,同时也不否定人性的合理存在。她试图调和人性之灵和上帝意志之间的矛盾。“自律自强”的精神追求和对人间自由幸福的浪漫主义的渴望构成了简·爱的精神旋律。 相似文献
17.
中国早期对人性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欲"到"德",或者说从人的本能到人的本质的过程。孔子以前, "性"就是欲望、本能。当时的人性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以"德"御"性"和以"气"释"性"。老子和早期孔子开 始将"德"作为人之为人的内在本质。晚年孔子则进一步以"德"为"性",从而完成了对传统人性论的根本转化。这 实为义理之性之渊源、性善说之滥觞。 相似文献
18.
侯淑芳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23(1):4-6
在概括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 ,从人的独特生存本质特征出发 ,说明人的存在的生成性、发展性、层次性 ,因而认为人的存在具有着境界性 ,人生境界是人对生命意义“觉解”意义上的追求实现的水平和状态。 相似文献
1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全面理解社会结构问题,雅诺斯基的公民理论和文明社会理论为分析社会结构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内容,它吸收和借鉴了马克思、马歇尔和哈贝马斯的积极成果。虽然哈贝马斯和雅诺斯基的社会结构四大领域划分理论及其分析带有为晚期资本主义社会辩护的性质,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但这种理论也确有独到之处,从另一个角度显示了社会运作的复杂性,并为马克思和中国共产党对社会结构的分析方法带来了有益的补充。在当前积极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这种理论是有积极的理论启发意义和实践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丰村小说所呈现出的启蒙精神和文化反思意识正是通过其作品中的人物塑造实现的.丰村笔下,有在抗战烽火中已经站起来的坚定的具有强烈的爱国意识的青年农民形象,有正在荡涤自身劣根性而逐步觉醒的老一代农民形象,还有封建宗法农村孵化出的典型的文化孪生者.同时,丰村还塑造了众多知识者形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