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鲁春梅 《理论界》2007,4(3):184-185
张爱玲是一位充满悲剧感的作家,她的小说就是一个个悲剧故事,张爱玲笔下的悲剧叙事常常体现在人物心理的停滞与时代不断前进的落差中,体现在平凡的男男女女在欲望面前的不能自持。这种悲剧美不是崇高的力之美,而是苍凉之美。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探讨张爱玲小说中所体现出来的时间意识,努力挖掘出其作品中的两类时间运行模式及其意义,分析由呈崩塌趋势的旧贵族生存环境所带来的凝滞的时间和虚无的感觉及其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因果关系,以窥张爱玲创作特色于一斑。  相似文献   

3.
李翠萍 《理论界》2005,(1):151-151
独特的出身、人生经历及体悟生命的方式,决定了张爱玲的小说既有传统小说的魅力,又散发着新鲜的现代光彩.本文试从选材角度、结构方式、边缘人物塑造入手分析其作品的这一特性.  相似文献   

4.
张爱玲及其创作中,存在着“参差的对照”,实际上就是并不尖锐的矛盾。它构成作者观察社会、人生及历史、现实的独特视角,以及对立而和谐的情绪体验,也形成其作品的独特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5.
论张爱玲小说的女性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益 《江汉论坛》2001,(10):84-86
20世纪40年代初,张爱玲作为现代中国的第三代女作家的代表闪耀于文坛,中国现代文学所张扬的女性意识在她手中得到了充实与丰满。她大胆地揭出了女性的心理痼疾,站在较高的层面对女性进行自审,并具备了同时代人所没有的眼光。她的小说的女性意识在某种程度上显示了她在精神上的难能可贵的自觉,不仅表现了对前辈女性作家的超越,具有文学史上的意义,而且对妇女解放这一重大课题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大多拥有牧歌意识。  相似文献   

7.
张爱玲小说创作的最大特点就是不要刺激性的强烈的对照,而只要一种和谐的、参差的对照,故她小说中的人物常表现出对现实不反抗、不斗争,甚至软弱无力的人生态度.他们与自己的命运妥协,"以苍凉的感受来对抗虚无",以求得人生的安稳.  相似文献   

8.
王凤仙 《船山学刊》2008,(2):201-203
荒诞意识是张爱玲小说现代性的最主要特征之一。张爱玲在她的小说中淋漓尽致地展现了生命存在的偶然性、人与外部世界的割裂、生存的无意义及人与自我的离异等等。张爱玲笔下的荒诞图景.是她对充满非理性世界的一种理性的把握,是一种彻悟。  相似文献   

9.
张爱玲是有着浓重悲观意识的作家 ,她悲观于人生 ,更悲观于人性 ;悲观于人类生存的现实 ,更悲观于社会发展的未来。强烈而浓重的失败意识、绝望情绪、末世情怀不仅构成了张爱玲小说冷峻而苍凉的风格 ,而且构成了张爱玲小说创作独特的意识向度。  相似文献   

10.
《金锁记》是张爱玲的代表作,本文结合作家独特的人生经历和文学观,对作品进行详细的分析,揭示了张爱玲文学卓然不群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1.
苍凉的传奇-张爱玲小说悲剧意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丽宁 《理论界》2000,(1):56-57
张爱玲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国文坛上一位传奇式的作家。抗战中的“孤岛”上海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 ,张爱玲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的贵族”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扮演了一幕“传奇”。张爱玲的传奇是悲剧性的。代表着张爱玲创作的作品几乎都是悲剧 ,然而张爱玲笔下的悲剧不是悲壮而是苍凉。苍凉作为一种情绪主题笼罩着张爱玲笔下的每一个人物、每一个故事。“我发觉许多作品里力的成分大于美的成分。力是快乐的 ,美却是悲哀 ,两者不能独立存在。……我不喜欢壮烈。我是喜欢悲壮 ,更喜欢苍凉。壮烈只有力 ,没有美 ,似乎缺少人性。悲剧则如…  相似文献   

12.
张爱玲小说的叙事风格具有明显的个性色彩,二元互补的模式加上参差对照的方法,使得作品的色彩层次更为丰富;浓烈暖丽的语体色彩与讥诮冷峻的叙述腔调使得小说的内容与形式具有鲜明的对比。  相似文献   

13.
闫石 《社会科学论坛》2007,4(12):139-141
张爱玲小说的叙事风格具有明显的个性色彩,二元互补的模式加上参差对照的方法,使得作品的色彩层次更为丰富;浓烈暖丽的语体色彩与讥诮冷峻的叙述腔调使得小说的内容与形式具有鲜明的对比.  相似文献   

14.
张爱玲对女性的关注建立在生命存在的终极意义上。她的女性主体理想不是以取消男女性别差异为前提,而是在两性和谐共处的基点上获得各自自由。张爱玲笔下的女性主体表达既不符合主流文学,又与她本人的女性主体理想存在落差。这种"矛盾化"的女性主体书写,因根植于现实基础,富于中国传统文化韵味,从而避免了虚幻的空洞论述,显得真切深刻。  相似文献   

15.
张爱玲的女性书写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主流文学之外的重要收获,她和她笔下的人物都是生于“乱世”之中的女人,她用生于乱世之中的切身体验和感悟抒写了乱世之中女性的“悲”歌,她笔下的女性世界在同时代作家中是独领风骚的,她的女性书写也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独到的贡献,因而具有重要的文学史价值。  相似文献   

16.
张玉秀 《齐鲁学刊》2004,(2):147-149
萧红小说浓郁的故乡情结、生命意识,反映了其小说世界丰富的思想内容和悲剧美的艺术特色。作家对故乡深切的眷恋与怀念已超越时空界限,成为人们对人类精神家园永恒的追求与向往。  相似文献   

17.
18.
世情与言情——张爱玲与中国传统小说的精神缘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玲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 ,是充分汲取传统小说丰富营养并籍以形成独自个性的作家。她深受中国传统小说的影响 ,尤其欣赏《红楼梦》、《海上花列传》等写实作品。她的小说创作 ,便是在世情小说的基础上 ,形成对惨烈现实的如实描绘 ;在言情小说的传统上 ,形成对情爱世界的冷峻审视。因严酷的“世情”而寻求温馨的“言情” ,又由颓唐的“言情”返归无奈的“世情” ,构成张爱玲创作的基本路径 ,由此 ,她也激活了现实主义的小说传统。  相似文献   

19.
闫秀平 《东岳论丛》2000,21(4):125-127
张爱玲的小说人物具有很强的真实性,因为她的写作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现实生活中没有彻底的人物,所以她的小说中也不会编造出非黑即白、非好即坏的“纸人”。她之所以特别重视小说人物的真实性,是由于她看重读者的想法和阅读兴趣。她运用了多种写作手法以提高人物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20.
董广智 《理论界》2005,(10):166-167
悲剧意识是张爱玲生活中最重大的情感体验,这些不可避免地出现在她的作品中。张爱玲的小说几乎无一例外地笼罩着悲剧的氛围,作品中的人物都生活在悲剧的阴影里。本文试从张爱玲悲剧意识的来源着手,通过对张爱玲创作的悲剧意识在作品中的体现,深层次地探析张爱玲创作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