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戏剧艺术和电影艺术同为综合艺术 ,它们具有许多共同的审美特征 ,但戏剧艺术是古老的传统艺术 ,历史悠久 ,电影艺术则是最年轻的艺术 ,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 ,它们又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规律、美学特点和表现手段。  相似文献   

2.
牟媛 《天府新论》2004,(Z2):268-269
戏剧艺术和电影艺术同为综合艺术,它们具有许多共同的审美特征,但戏剧艺术是古老的传统艺术,历史悠久,电影艺术则是最年轻的艺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它们又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规律、美学特点和表现手段.  相似文献   

3.
本文简要介绍了古希腊的戏剧艺术、文学艺术、雕刻和建筑艺术、哲学、绘画和音乐艺术,并分析了其繁荣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张冬梅 《学术论坛》2005,2(11):172-175
在艺术产业域相互作用的多种力量当中,技术力量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存在。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以批量生产、追求规模效益为前提条件的艺术产业最终成为社会生产中的普遍现实。技术在使艺术产业发展壮大的同时,自身也在不断地发育、扩张。技术和艺术是人的本质力量的表现。为技术理性创设宜人尺度,为艺术产业营构意义世界,技艺合一不单是想象的问题,它在当下已成为艺术产业域现实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5.
曹禺的戏剧创作从一开始就力图体现出与一般剧本迥然不同的展开方式和叙述方式,这种展开方式和叙述方式与其说是戏剧的不如说是小说的。曹禺是用小说叙述的方式来建构其独特的戏剧体格,戏剧之“体”与表现之“式”的错落参差,是曹禺戏剧的艺术特色和风格个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他的剧作长久地保持现代性魅力的奥秘之所在。曹禺耽溺于刻画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揭示复式的主题,自身主体意识在人物刻画中时显突破欲望,剧情交待常用第三人称策略。这种小说方式的展开使得曹禺戏剧走上了符合现代艺术规律的路径,同时也是他在新中国历史条件下总是进入不了状态的深刻原因  相似文献   

6.
刘艳 《理论界》2005,(12):185-185,F0003
在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生涯中,同喜剧、悲剧等艺术成就相比,他的历史剧常常被忽略。本文从分析莎士比亚历史剧创作的艺术成就入手,探索了莎翁对写作历史剧基本原则的新的创见。  相似文献   

7.
戏剧是一种综合艺术,戏剧文学是戏剧演出的基础。比起其他形式的文学作品来,戏剧文学是一种最讲究集中、最讲究效果而且最富有独特个性的文学形式。因此,从事戏剧创作的人就不能不格外注意戏剧技巧,不能不格外注意并照顾到它的独特的个性。基于上述认识,本文着重就郭沫若历史剧中几种常用的艺术手法及其  相似文献   

8.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是一个重要保障。上海戏剧学院从20世纪50年代末创办第一届西藏表演班开始,六十余年来持续为西藏、内蒙古、新疆等地输送高层次少数民族戏剧艺术人才,以民族戏剧共建共铸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艺术叙事,对于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要的传播、守护、培植、建构的意义,演绎着民族大家庭共同的精神记忆、文化认同这一民族团结的情感纽带,昭示了中华文化是各民族的精神支撑、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表演等艺术塑造,为巩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在我着来,艺术门类的地位是平等的,绝不能一类抵毁另一类。我的意思是没有高 低级的艺术门类之分。在承认有伟大的诗的同时,也不否认有伟大的小说、伟大的戏剧、伟大的雕塑,等等。但我不是艺术的折衷评价者,尽管我认为艺术门类的平等,可是我不否认各个时代有各个时代的代表艺术这一客观的文艺现象。在古希腊、罗马,神话、戏剧、雕塑、寓言、史诗等是那个时代的代表艺术,相对说来,散文、小说、音乐、绘画、抒情诗等就要居于次要的地位。我是以这个时代有没有产生杰作以及该艺术的成熟与否为标准的,根本上并没有诋毁哪一类艺术。以欧洲文学艺术史为例,有的艺  相似文献   

10.
张法 《天津社会科学》2024,(3):144-151+166
电影处于后艺术时代的三大体系之中:一是与原有的建筑、雕塑、绘画、音乐、舞蹈、文学、戏剧构成艺术体系;但又因其营利特性而与此前艺术的非功利性区别开来,引致对艺术的重新定义。二是与摄影、广播、电脑、手机构成电型艺术体系,这一体系又包括很多非艺术方面,如电影中的纪录片,广播、电视中的非艺术栏目,互联网和手机中的非艺术内容,从而引出了对艺术与非艺术之间关系的新思考。三是从技术上与新兴设计艺术以及各种关涉电子屏幕的文化相关联,引出了艺术与文化的新思考。电影以电子技术为基础,与电子的虚实结构在科学升级后的相对论和量子论同构。电影从制作到放映皆与新的宇宙原则相连,在从文本到作品的放映中,电影通过在想象界、象征界和实在界横组合、纵聚合的运行,将自身的艺术特质呈现了出来。以电影为中心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关联,这也使得电影处于理解后艺术时代的艺术体系以及相应理论的中心位置。  相似文献   

11.
陈梦 《江西社会科学》2021,41(6):118-124
尼日利亚作家沃莱·索因卡为非洲获得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素有"非洲的莎士比亚"的美称.他在戏剧创作上时常以莎士比亚为师,推出了《狮子与宝石》《森林之舞》《裘罗教士的磨难》《死亡与国王的侍从》《巴阿布国王》等一系列颇具莎士比亚艺术风格的戏剧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莎士比亚戏剧中经常出现的五幕结构、五步韵律等结构特点,而且借鉴了莎士比亚的死亡描写、预言描写、狂欢仪式、丑角编排、内心独白、词汇表达等创作技巧.索因卡对莎士比亚创作艺术的借鉴既是莎士比亚戏剧的现代价值体现,也反映了索因卡融会贯通和开辟创新的戏剧才能.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传统艺术理论的基础上,邓以蛰汲取西方美学思想和艺术理论,以审美自主主义为出发点,建构了极具特色的书画美学体系,并对中国的戏剧理论作出了新的阐释,从而为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现代转换作出了富有开创性的尝试。  相似文献   

13.
郑莉 《兰州学刊》2013,(6):63-67
在20世纪20年代末和30年代初,郑伯奇是作为资深创造社作家和批评家投身左翼文化运动。为了加强文学对于民众的宣传和鼓动,郑伯奇借助革命文学的背景,率先开始了他的左翼戏剧活动。郑伯奇的《中国戏剧运动的进路》对当时正在兴起的左翼戏剧运动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上海艺术剧社和此后整个左翼剧运的行动指南。因此,郑伯奇及其《中国戏剧运动的进路》对于了解艺术剧社的戏剧主张,以及剧社在我国左翼戏剧理论建设方面的重要贡献,都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沈从文确实不是一位讽刺大家 ,但他的讽刺艺术以异化生命形式为讽刺意向 ,以下意识心理描写和戏剧型“误会”情节构置为主要表现手法 ,以严肃、含蓄为艺术品格 ,呈现出独具一格的艺术光彩 ,显示出不可替代的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从全局审视所有的艺术品——艺术家或非艺术家创造的用于审美需要的物质文化实体产品——的时候,人们对艺术品的解读只有两种方式,即有些艺术品以运动的形式被解读,而有些艺术品则以静态的形式被解读.或者说,前一种艺术品具有固定的先后解读秩序,必须严格按照时间顺序、遵从艺术品的构成秩序方可解读,如文学、电影、电视、戏剧、音乐、舞蹈等;而后一种艺术品则以纯粹的静态形式被直观,如绘画、雕塑、摄影、建筑等.依据艺术品的构成秩序和解读秩序将艺术品划分为动的艺术和静的艺术两大类,标准清晰,更易被一般艺术接受者所掌握,而且这一标准也能够揭示各种艺术品的本体特征,涵盖力、统摄性强,所以我们倾向于按照这一分类标准构建新的艺术格局.  相似文献   

16.
欧洲城市艺术对其城市文化有着决定性的贡献,城市意象的营造使得很多欧洲城市自身就成为了艺术品.欧洲的建筑艺术、人们对音乐与戏剧的热爱、以艺术为对象的博物馆和艺术馆对城市文化影响巨大,构成了城市文化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30年代中国话剧的艺术精神是一种现实主义的精神。当时的现实主义剧作家采取了两种最基本的创作模式,以求达到主体性和客观性、倾向性和写实性的统一。其中一种更偏重于主体性和倾向性,另一种则更注重客观性和写实性。这两种创作模式之间的相互渗透与影响,最终推动了30年代中国现实主义戏剧的拓展和深化。曹禺的诗化现实主义的形成,是30年代中国现实主义戏剧所取得的重大收获,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中国30年代话剧艺术的精髓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全知“说书人”的外部叙事聚焦、“戏剧式”的外部叙事聚焦、人物叙事聚焦三个方面 ,比较系统地考察了明清历史演义小说的叙事聚焦艺术 ,认为天启前后是明清历史演义小说叙事聚焦艺术的重要转折时期 ,反映了从话本改编到直接创作的叙事艺术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教育戏剧是戏剧与教育两大领域相互交融的结果,它既借鉴了传统舞台戏剧的艺术特征,也注重戏剧在教育实践中所能发挥出的美育功能,因此,教育戏剧既拓展了戏剧的社会性功能,又延伸和改造了传统戏剧的艺术特征。汉斯·蒂斯·雷曼根据各个时期戏剧的艺术特征创造性地将世界戏剧的整个发展过程划分为:前戏剧剧场时期、戏剧剧场时期、后戏剧剧场时期,教育戏剧的艺术特征在汉斯·蒂斯·雷曼的各个时期均有它的映照,并且教育戏剧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拓展了戏剧既有的特征,并深化了戏剧心灵升华、人格整合、公众联结三大美育功能。  相似文献   

20.
我国艺术界近年来出现了一种颇为引人注目的新理论,即“意象艺术”论。认为中国传统美术是“意象艺术”,其思维方式为“意象思维”,其造型原则是“意象造型”,中国来的美术也是“意象艺术”。本文认为:任何有价值的艺术形象的创造,都不是对客观对象原封不动的、机械的、纯客观的再现和模仿,而是经过艺术家的能动反映和实际的加工、改造及创造。在这种艺术反映、创造的过程中,审美意象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国美术可以采用“意象造型”原则,但不能说“意象造型”就是表达中国人物画乃至整个中国美术特征的概念,在艺术构思过程中以及在艺术形象物化过程中存在着极为丰富的因素,在这许多因素中,意象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本文阐明了辩证唯物主义在艺术创造中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