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声乐教学就是对人的声音训练成乐音的教学。就是要教会学生摈弃某些感觉,再建立某些感觉。这种训练是复杂的,全靠教师通过听觉去感觉、去分辩,借以采取各种手段对学生进行声音训练。几年来,通过教学实践和探索,我认为师专声乐教学在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嗓音的训练中,抓好基础训练是至关重要的,这些基础训练是: 一、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 好的声音来自正确的声音概念。建立好学生的声音概念是声乐教学的起始和基点,学生初学声乐,无论歌唱方法的体验和听觉的辨别力,都处于入门阶段。开始学习声乐,教学不应强调方法,只求他们能自然地把声音放出来。一般地说,他们唱出的声音不一定好听,而  相似文献   

2.
歌唱心理在声乐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重视学生的歌唱心理活动,注重培养教师的教学心理和学生的学习心理,是声乐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高师声乐教学中应运用心理学中关于感觉、知觉、注意、思维、情绪等原理和知识,讲解复杂的歌唱心理现象问题,分析了声乐学习过程用心理学的原理和知识认识并分析演唱过程中的心理状态。从心理学的角度阐述了声乐学习和演唱的内在其规律。  相似文献   

4.
经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我在声乐教学中逐步积累了一些经验和体会,现把它写出来,供同行们评证。一、歌唱的心理每当我面对新来的学生第一节声乐课时,总有这样一种感觉:大多数学生怕唱歌,做简单的发声练习也不敢自然地张嘴唱,不管是学过声乐还是一点基础都没有的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存  相似文献   

5.
气是生命之源,气功是人的呼吸在人的意念中的调解。呼吸是歌唱的动力,没有正确的呼吸,就没有正确的歌唱。歌唱中呼吸气息调节与气功中对气的理解有许多相近之处,在声乐教学中引入气功理论和方法,有助于拓展教学思路,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歌唱的方法与技巧。  相似文献   

6.
姚屹东 《理论界》2005,(10):175-175
每一个歌唱者都有属于自己的嗓音功能,但其实践演唱的能力如何,则取决于学习声乐过程中的训练方法。声乐艺术是通过运用多类型的丰富语言来训练嗓音功能的。因为人体各发声器官及相关联的肌肉组织在歌唱运动状态中,它们之间的互相影响及协调配合作用是无法以具体影像来呈现的,而是需要声乐教师把自己本身的歌唱经验和方法,即感觉、体会、通过通俗易懂的、精准的、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给学生,并指导对他们发声中的各种要点及各发声器官的协调配合能力的掌握,根据学生的声音效果来进行判断和点  相似文献   

7.
李京玉 《云梦学刊》2002,23(3):82-83
找“感觉”使声乐教学中抽象的概念变为清晰的“感觉” ,使声乐教学由复杂变为简单。找“感觉”为教师启发教学及学生依靠感觉刻苦训练 ,掌握发声的技巧 ,提供了便于掌握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声乐是发声技巧、心理、语言等多种知识相互关联的整体学科,声乐教学中发声各部位技巧的训练需要协调统一相互关照,片面的强调某一部位的技术技巧的训练,而忽略各部位相互间的协调与统一,就会造成发声训练的片面、机械化。从发声各部位的对抗与协调训练研究入手,分析歌唱发声时各器官之间存在着的对抗与协调,以及与歌唱心理之间的关系,列出影响歌唱发声协调统一的因素,强调声乐训练应从局部到整体协调一致循序渐进,逐步培养学生获得协调统一的整体歌唱状态。  相似文献   

9.
彭金云 《南方论刊》2009,(6):111-112
声乐学科是以声乐演唱为主旨,集生理学、物理学、心理学、音响学、哲学等多元素为一体的一门音乐学科。但目前声乐教学形式单一、教师主观兴趣差异等原因,造成声乐教学效果不如人意。因此,声乐教学既要构建先进声乐教学理念,又要坚持科学教学原则,还必须重视学生歌唱综合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在声乐教学中,呼吸是歌唱的关键;共鸣运用是歌唱的主要条件。然而在声音训练中,在声区过渡时所遇到的卡壳现象,也叫“坎儿”问题,是我们每个声乐教师所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统一低中高声区最难解决的问题;是声乐训练中的关键。解决了“换声点”统一了声区的矛盾,歌唱才能自如通畅;歌声才能灿烂辉煌;才能将声乐作品演唱得完美;音乐形象才能表现得淋漓尽致。那么该如何解决“换声点”的问题?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深切感受到,要解决“换声点”过渡自然并不是一项简单的训练,而是应采取诸多的方法与手段,并且必须遵循因材施教和循序渐进的原则,把换声点“坎儿”填平,使声区统一。下面谈谈本人如何使换声点过渡自然所采取的一些手段、方法。  相似文献   

11.
王如湘 《云梦学刊》2004,25(3):87-88
声乐艺术是一门集艺术性、知识性、技术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特殊学科。声乐教学的过程,既是对学生传授歌唱技能的过程,也是一个心理教育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歌唱"内心听觉"理论价值的关注,认识到歌唱"内心听觉"对歌唱活动的调控作用,"内心听觉"对歌唱发声技能形成的调控作用.在此基础上,主张声乐教学的实践重点应该为:构建个体独特的歌唱表现模式.  相似文献   

13.
李人亮 《北方论丛》2002,(5):119-121
学习声乐演唱与学习乐器演奏相比,在人们意识中存在着很多误区;声乐演唱技巧从外部形态来观察只是一些皮毛,发声器官的内部活动主要是靠人们的听觉去感知它.因此,了解掌握学习歌唱的入门方法和常见的问题,探讨进行嗓音训练的方法,培养自己的歌唱悟性和利用语性采学习歌唱,使自己的声乐演唱达到完美境界,是每一个学习声乐演唱者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正>要成为一名好的歌唱家,学会发声技巧是实现梦想至关重要的第一步。为了帮助学习声乐的学生或有此爱好的人可以更好掌握声乐的技巧,李然与李雪梅合作撰写了《声乐》(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一书。该书共十章,内容全面丰富,围绕声乐中歌唱的语言训练与发声练习技巧全方位进行了介绍。适合学习声乐的人们阅读,对于声乐教学人员也有一定参考价值,可作为声乐专业学习教材使用。一、研究对象明确,内容丰富全面该书以声乐为研究对象,第一章系统阐释歌唱发声的基础知识,具体对人的呼吸系统、发声  相似文献   

15.
刘晖 《云梦学刊》2000,21(2):50-51
函授声乐课教学必须切合实际对象特点,确定教学重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努力做到加强示范比较,培养学生正确的声音概念与听辨能力;重视实践,提高学生的歌唱欣赏与表现能力。  相似文献   

16.
漫谈歌唱呼吸贾丽清声乐教学是一门内容丰富,技艺性很强的课程,为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中学音乐教师,让他们会唱歌,唱好歌是十分必要的。而正确的歌唱是综合的产物,是发声的各个要素如呼吸、共鸣、喉头稳定、咬字吐词等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协调一致的机能活动。声乐教...  相似文献   

17.
歌唱艺术是一门音乐表演艺术 ,歌唱是由感而发 ,深刻的理解和领会声乐作品的情感和内涵 ,是演唱中投入感情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真假声结合在男高音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琦 《云梦学刊》2001,22(3):96-99
在声乐教学中,男高音的训练重点应放在真假声结合上,从歌唱的实践中和声乐的发展状况来看,真声、假声、真假声结合这三种发声方法,其中真假声结合的发声其运用比纯真声或单一的假声的歌唱发声要优越得多,便利得多.真假声能否结合得自然平稳、运用得自如恰当,是取决于男高音能否获得最完美的声音状态的关键.它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19.
刘洪岩 《阴山学刊》2007,20(1):58-60
声乐学习是个既简单又复杂的过程。人的发声器官在歌唱时是看不到、摸不着的,这就给声乐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了有效地传授歌唱方法,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丰富想象,借助想象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支持和打开喉咙;借助想象找到正确的哼鸣位置和发声位置;借助想象来塑造人物形象。因此想象在声乐学习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李凤莲 《兰州学刊》2003,(5):183-184
在复杂的歌唱感觉问题中 ,不论歌唱感觉的具体形式和实际内涵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歌唱感觉问题始终都是与歌唱心理问题紧紧结合在一起的。在实际歌唱实践中 ,它们不仅相互依存、相互支持、相互协作、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同时也始终在相互制约和相互限制 ,有时甚至还会相互干扰和相互抗衡。因此 ,正确妥善地处理好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所有歌唱活动的积极参与者都必须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