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人才学     
人才学,以人才和人才问题为对象,属于综合性很强的边缘学科,还没有公认的定义。王通讯编著的《人才学通论》认为“是一门研究人才成长规律与人才辈出规律的科学”。杨国璋等主编的《当代新科学手册》认为“是研究人才成长和人才培养的规律的新兴学科”。 人才是社会学的概念,是从社会生活中借用来的词。就狭义而言,是指以自己的创造性劳动成果,对社会作出较大贡献的某一特定的人;就广义而论,是指在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中正在从事创造性劳动的不特定的人们。国外也很重视人才研究,如日本有英才研究、美国有人的潜力研究等。我国历史上研究人才问题的,更不乏其人。宋代的王安石就是其中的一位。他著有颇具见地的《材论》、《取材》等。辛亥革命以后,进行这方面探索的学者就更  相似文献   

2.
今年十月十八日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诞生九十周年纪念日。陶行知先生一生为人民的教育事业作出了不朽的贡献。一九四六年七月二十五日,陶行知先生遭受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不幸于上海患脑溢血逝世。同年八月十一日,延安各界代表二千余人举行追悼大会,毛泽东同志在所题的悼词中称陶行知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但是在十年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陶行知先生崇高师德思想的具体表现,阐释其为人民大众的献身精神和"甘当骆驼"的敬业精神,激励教育工作者"学陶"、"师陶",在当前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中,做表率、当楷模,争做人民满意的教师。  相似文献   

4.
陶行知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值得加以研究。我在本文中,将提供一些材料和意见以供大家研究时的参考。一陶氏所处的时代及其思想变化要比较确切地了解一个人的思想,必须了解他所处的社会条件和他在当时社会中所起的作用。让我们先来研究一下陶氏留学归国后所处的时代环境及其思想变化。从1916年他回国任南京高等师范教务长起至1946年他逝世止,这三十年内是中国人民翻天复地的大革命运动时期,也是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残酷地奴役压迫中国人民,使国家和民族处于日益危亡的时期。这三十年内的革命与反革命的斗争是非常尖锐的。从马  相似文献   

5.
陶行知是世界创造教育最早的探索者之一,是中国创造教育理论的奠基人。他的创造教育思想和实践经验,不仅在三、四十年代的中国和世界教育史上别开生面,而且对当前我国的教育学改革仍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历来不少的美学家,往往把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在艺术上,把艺术教育等同于审美教育,这实际上大大缩小了美育的内涵。陶先生则不然,他重视艺术的审美教育作用,他曾不止一次地表述过艺术对于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的重要作用,他更重视生活本身的审美教育功能,这与他的“生活教育”理论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他说:“教育可以是书本的,与生活隔绝的,其力量极小。拿全部的生活去做教育的对象,然后教育的力量才能伟大,方不致于偏狭。我们要拿好的生活去改造不好的生活,拿整个生活去解放偏狭的生活。”同  相似文献   

7.
在陶行知极其丰富的教育思想中,德育理论占有重要的位置.陶行知德育思想的内涵主要体现在知行合一、生活德育论两个方面,其特点则体现为德育目标的进步性、德育内容的人民性、德育途径的实践性.研究和利用陶行知的德育思想,能为我们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实践提供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人才学浅议     
我们正处在一个大有作为的新时代。这是一个求贤若渴的时代,也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在我们社会主义祖国的科学百花园里,一株新苗——人才学正破土而出,茁壮成长。广大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革命干部正在热情关怀它,辛勤培育它。可以预料,它对我国人才的开发和利用、加速四化建设必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不拘一格降人才——论龚自珍的人才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梅林 《船山学刊》2001,(3):72-75,91
龚自珍乃近代之霸才,"文坛之飞将"[1],其生命姿态高标狂狷,偏宕奇诞,大大溢出于士林正统规范,议政则"光焰万丈,不可逼视"[2];作诗则"佚宕旷邈,而豪不就律"[3];为文则"俶诡连犿"[4],不落寻常蹊径.遗憾的是,龚自珍这位旷世之才,却降生在万马齐喑的衰世里,显得是那样的孤迥和矫俗,于是,雄健的生命,充盈的才情和平庸萎弱的世风发生激烈的冲撞,砥砺为思想的火花,化作"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旷远呐喊,凝结为龚自珍虽不规整但却血肉丰满的人才学思想.  相似文献   

10.
陶行知,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的著名教育家,毕生从事教育工作,为开辟中国劳动人民的新教育道路,艰苦探索,大胆实践,三十年如一日,作出了可贵的贡献。陶行知生活的时代是中国革命激变的时代,是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时代。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随着时代的脉搏而不断地进步,随着革命的需要而不断地发展。  相似文献   

11.
陶行知是别具一格的生活美育家、大众美育家,他的生活美育思想是其生活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思想直接源于杜威,又在理论本土化改造中超越了杜威的主观唯心主义经验论。陶行知重视生活本身所具有的审美属性,将审美教育生活化,主张在广阔的生活中面向大众实施美育。他的生活美育不局限于某种特定的教育手段和艺术形式,而是建立在全部的生活实践之上,贯穿在所有的生活审美经验之中。他将生活、教育与艺术置于审美的视野下重新审视,指出三者在审美维度上的关系之美,以"是艺术的生活,就是艺术的教育"为美育内核,通过"培植向上的生活力"最终实现"创造真善美的活人"的美育目的。  相似文献   

12.
本通过对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教育思想的探讨,认为弘扬陶行知教育思想对实施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提出素质教育要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要与社会实际相适应,素质教育也需要借鉴“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3.
陶行知是一位崇尚创造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他在重庆育才学校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艺术创造教育探索,采取了一系列创造性的艺术教育方式方法和艺术人才培养的新思路。陶行知艺术创造教育思想不仅对当今艺术人才培养有借鉴意义,而且对实施素质教育也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4.
陶行知主体性德育思想探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炳生 《兰州学刊》2004,(5):277-279
陶行知德育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主体性德育思想 :实现“六大解放” ,确立德育主体地位 ;倡导做人教育 ,完善德育主体德行 ;做事即修养 ,师生共同施行德育 ;实行主体性德育方法 ,全面提升学生品德素养。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陶行知的思想 ,对当前道德教育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陶行知先生(一八九一——一九四六)安徽省歙县人。因母亲在教会帮佣,幼年就在教会学校念书。由于学习成绩优异,从小学、中学、大学直到美国留学,都得到教会的支助。回国后,做了南京高师、东南大学的教授兼教育科(系)主任。一九二七年春,为摸索中国教育的出路,脱下西装革履,献身乡村教育运动,创办了名满中外的  相似文献   

16.
<正> 人才是古今中外都非常重视的问题,有识之士重视人才,每一个人都想自己成为有用之才.我国古代《礼记·大同篇》就有“选贤与能”的思想,虽然人才问题古代就提出,但以往的所有辞典都没有“人才学”这条,直到1979年10月11日北京成立人才学研究会筹备组,“人才学”这个名称才破土而出,这是顺应历史潮流和四化建设的需要而提出来的.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需要出现“人才学”是很自然的,人才问题被认为是当代世界的第四危机.因为人才是创业和立业之本,我国的四化建设能否成功,共产主义能否实现,人才  相似文献   

17.
唐溥生同志从我国古代文化宝藏中,挖掘了具有民主性精华的人才论述和人才轶事,辑著成《古代人才论浅述》,已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 全书分为七个部分,近十一万字。前六部分,专门介绍了我国古代人才成功的社会条件,发掘、使用和管理人才的路线、政策、原则和方法,以及人才  相似文献   

18.
《学术研究》1983年第5期发表了一篇梁启超论孟子的遗稿。这是一份从未发表过的梁氏手迹。据有关方面鉴定和知情者的分析,认为手迹是可靠的,估计是梁欧游回来或在此一段时间的作品。梁启超从1918年底出发到欧洲游历,1920年春天回国。后担任清华研究院导师和南开等大学的教授,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直到1929年1月去世。梁氏晚年政治上仍是趋向保守;但最后十年从事教育和学术活动的生涯中,他结合教学,编写出不少学术专著,对后学起到启迪的作用。梁氏这篇论《孟子》的遗稿,是讲孟子教育思想的专题论文。但梁氏此文,不仅是客观地介绍孟子的教育思想,更重要的是他本人对此作了引申和发挥。我读过这篇《遗稿》后,觉得内容相当丰富,反映出梁氏对人才学的重要看法,为我们研究梁氏晚年思想提供了可贵资料;同时对我们了解中国二十年代教育思潮的一个侧面,也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价值基源是博爱,内容有三:爱人,爱中国人,爱现代的中国人。其现代性表现在"民主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两者贯穿了陶行知教育生涯的始终。以"民主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作为教育的原则是走出今天应试教育困境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