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姗 《兰州学刊》2008,(Z1):184-188
卡夫卡与余华同为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作家,并且余华的创作深受卡夫卡的影响,其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与《乡村医生》在对叙事张力的追逐上呈现出丰富而鲜明的互文性。不合常理的叙事结构、复合多变的叙事视角以及混乱错位的叙事功能背后潜藏着作者对于存在之真的深切关注。透过游戏叙事与话语变形探究人类精神世界的深层矛盾对于揭示我们自身的复杂境遇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余华的文本世界始终参照现实世界的,并有着暗示现实的强烈的叙事意图,但由于余华在不同时期于文中所采用的叙事符号的功能性与现实性的强弱不等,其叙事意图的体现呈现出前后不同的特色。本文从叙事角度出发把余华的创作分为三个阶段,试图穿越文本中不同的叙事符号,读解不同阶段余华小说不同的且是深刻的叙事意图。  相似文献   

3.
澳门小说向来以写实为主流,近年来,在叙事风格上有新的拓展。小说集《一对一》收集了两位作家的作品,他们分别代表了澳门文学的两类迥然不同的叙事方式、叙事主体、叙事客体,叙述者、叙述话语等。考察两位作家的叙事文本,以探讨澳门小说的叙述模式及其发展的新趋向。  相似文献   

4.
申采浩的中国流亡体验对于其思想发展和时代认识、知识话语与近代想象的建构起到了重要作用.20世纪初,作者在英雄传记和幻想小说《梦天》中以英雄话语、国民话语来建构想象的民族共同体和民族国家想象,并表现了他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到了20世纪20年代,申采浩从民族主义转向无政府主义,在一系列散文和小说《龙和龙的大激战》中以民众话语、阶级话语展现了他的东亚想象乃至世界想象.申采浩的小说表现出主体"欲望"的隐喻与象征、变形与超越,并以此获得对于现实世界的象征和想象,从而具有对传统叙事的解构意义.申采浩文学的近代想象研究对于深入探讨韩国近现代文学中的中国体验叙事的特征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精神的不懈追求者:余华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华是中国当代先锋派小说的代表人物。其叙事的风格追求历经了从玄秘到朴素、从倾向于超  现实到倾向于现实的转变。其创作的递变轨迹可分为追寻“内心真实”、沉湎文体实验 ,消解形式、渗出温情 ,以及反叛自我和文本重建、在传统故事中阐释存在命题三个阶段。余华小说的深刻无疑是源自其对一系列重大的生存与存在的哲学母题以及人性深处诸多弱点的深刻触及。“虚伪”的形式以及内容上的寓言和超验性是余华小说极富个性的艺术特征。无疑 ,在所有先锋小说作家中 ,余华是最具有实验色彩和艺术个性的一个。  相似文献   

6.
姚晓昕 《理论界》2013,(7):138-140
余华的小说创作受到西方文学的影响甚大。纵观余华从上世纪80年代到今天的小说创作历程,恰与西方经典《圣经》的叙事模式暗合。本文从这一角度出发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余华的小说创作从对罪恶的极致描写到对无比单纯的精神救赎的追寻之路,并着重分析了余华的新作《兄弟》所体现的新的轮回及发展。  相似文献   

7.
余华曾以先锋性的叙事话语对传统叙事模式进行过大胆的颠覆,其目的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为了更加接近真实”。不同的是他在80年代的创作主要是在形式上所做的努力,90年代则更加注重故事深层的哲学寓言,从而实现他所指陈的“一部真正的小说应该无处不洋溢着象征,即我们寓居世界方式的象征,我们理解世界并且与世界打交道方式的象征。”除鲁迅为个案外,其他影响余华创作的如川端康成、卡夫卡、海明威、博尔赫斯、福克纳等均为外国文学大师,然而作为一个本乡本  相似文献   

8.
余华小说创作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妍 《天府新论》2003,(3):115-118
余华是一个笔耕不辍 ,风格多变的当代小说家。综观 90年代以来对余华小说的研究 ,无论是创作思想、主题内涵、叙事风格还是小说其他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特别是 2 0 0 0年以来又有了新的进展和突破。  相似文献   

9.
《金锁记》呈现多维的叙事学特点,即中国抒情主义叙事传统,西方现实主义叙事传统和中国现代小说话语的参照系统。中国古典美学的艺术性与西方写实主义的真实性及中国现代文学的时代主题性对文本叙事的渗入构成了小说的叙事力量。  相似文献   

10.
余华小说中重复叙事艺术的运用是其小说创作的一个突出特征.重复的叙事艺术在他的小说中用的较多,也比较讲究.不断地重复使他的作品产生了不同寻常的艺术效果,叙事也有了鲜明的节奏和韵律.其文学价值在于,在简单与复杂的叙述突围中这一叙事手法大大提升了小说的艺术境界,在冷酷与温情中他为我们抒写了一种温情基调,在扬弃与重建中作者保持着他对艺术精神的一贯追求.余华用最简单的外在艺术形式来表现内在容量复杂的小说艺术世界,既推动了叙事的向前发展,又充分表明了他叙事艺术的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11.
论余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余华关懿珉余华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以及鲜明的个人主义的感觉而著称文坛,余华自其处女作《十八岁出门远行》发表开始,就为自己,也为时代开辟了一片与传统世界相遇异的天地,在其中所表现出的叙述风格和思维方式仍然在余华现在的作品中显现,他时刻注视着人们的欺诈与...  相似文献   

12.
《第七天》是能代表余华的作品之一,无论是从小说的叙述力度还是叙事主题以及文学性上都能体现其创作特点。《第七天》是余华对现实的一种直接书写,它的重点并不是记录社会事件,而是通过人们在现实中的生存状态来表现人性。余华在敌视现实的同时又用同情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在尊重现实世界的同时,带领人们寻归精神上的"第七"。  相似文献   

13.
冯小刚与刘震云合作后,其电影风格发生了很大改变,开始逐渐摆脱王朔话语的影响,而深受刘震云新写实风格和新历史叙事的影响。电影《我不是潘金莲》是冯小刚根据刘震云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来,这部小说是刘震云对个体存在之思的延续,冯小刚导演在故事上没有做大的突破和修正,但他找到一条用外在形式的疏离感来表达荒诞现实生活内容的影像形式,对电影构图和影像叙事进行一次彻底的革命,给观众带来了新的观影体验。  相似文献   

14.
<十二楼>各篇小说中的非叙事话语在小说篇幅中所占的比例非常大,而且非叙事话语的种类也非常齐全,李渔用这种叙事技巧在小说中或明或暗地写进了自己的人生经历、经验、喜好、选择以及人生向往和追求,这种叙事操作直接形成了小说"有我"的叙事风格.  相似文献   

15.
库切的小说《福》是在西方文学经典《鲁滨逊漂流记》的基础上改写而成,但《福》并不是对《鲁滨逊漂流记》情节的简单模仿,在《福》中,库切解构了《鲁滨逊漂流记》中的父权和殖民话语;颠覆了丹尼尔·笛福在《鲁滨逊漂流记》所构建的西方父权帝国的文学神话.同时,库切也对现实主义小说的叙事话语进行了质疑与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余华曾以冷漠叙事闻名文坛,90年代以来他一反原来对世界和人生的悲观消极看法,温情观照人世间的一切,音乐是其风格转变的重要契机音乐给予他爱,从而影响了他的文学观念;音乐激发了创作灵感,余华找到了独特的出场路径;音乐影响了他感知世界的方式,从而导致其作品叙事风格由冷漠向温情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自1979年发表《鬼作家》到2007年出版《退场的鬼魂》,菲利普·罗斯的叙事技巧既有承袭也有嬗变:虽然在叙事视角上都采用回溯的第一人称"内聚焦",但视角与声音的相异或一致凸显叙事的稚嫩或成熟;虽然在叙事结构上都采用框架式,但叙述时间与故事时间却有简单和复杂之别;虽然在叙事策略上都采用虚实相间的后现代小说艺术手法,但就叙述者与作者、叙述本身、叙述文本中主人公的真实性与虚构性界线而言,《退场的鬼魂》比《鬼作家》的叙述更复杂、更娴熟.从视角、结构、策略三个维度看,《退场的鬼魂》承袭前作叙事主体、文本语境与叙事风格,含而不露地生成兼具文本间性的独异性,其充满叙事性想象的小说文本为"祖克曼系列小说"画上完美的句点,可视为菲利普·罗斯"祖克曼系列"叙事艺术技巧上的扛鼎之作.  相似文献   

18.
《纂异记》的叙事观念在唐代小说中是独特的,这体现在文本的叙事意图、世界图景和叙述精神三个方面《。纂异记》叙事观念表明它是唐代小说中真正有意识创作的小说之一,在小说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余华的小说创作从一开始就显示出他作为“一个愤怒和冷默的作家”① 的独特风格 ,批评界也对他“好像迷恋上了暴力”② 表现出迷惑和不解。余华自己的解释也让读者满头雾水 ,因为余华自己承认 :“艺术家只能来自于无知又回到无知之中。”③ 如果抛开作家和批评家的指引 ,到哲学家那里寻找一种理解的可能性 ,会出现柳暗花明、别有洞天的情形 ,也未可知。一、他人的死亡与我的死亡  在《活着》这部被余华自己称为“高尚的作品”④ 的小说里 ,余华为我们展示了半个多世纪里一个地主少爷经历的一系列的死亡事件。这部小说如果用“死着”来命名…  相似文献   

20.
库切小说《敌手》中的女性主义叙事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库切的小说《敌手》通过对英国18世纪作家丹尼尔·笛福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进行模仿和戏拟,从女性叙事者苏珊·巴顿的角度重新对小说《鲁滨逊漂流记》进行叙事。揭示了小说《鲁滨逊漂流记》中女性空白的原因,批判了父权话语体系对女性的压迫,质疑了经典,同时也表现了库切对于小说叙事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