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始传播。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及其革命纲领的制定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并被确立为中国人民革命的指导思想。通过斗争实践、与错误思想进行论争、全方位多途径地进行传播,以及有组织有意识地进行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主要特点,它标明把马克思主义作为革命指导思想,是中国人民顺应历史发展潮流而作出的正确抉择。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史中,20世纪早期是关键时期,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速度快、影响迅猛,传播的特点十分鲜明。因此,探求20世纪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特点,对于探求中国社会发展规律,使马克思主义更好地发挥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指导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几十年来,国内学界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同时也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尤其是在研究的理念和方法以及一些具体问题的研究上,仍存在较大的探讨空间.当前,深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研究,重要的是要树立科学的研究理念,更新研究方法,在宏大叙事研究和具体细节研究的良性互动中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4.
2006年以来,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进行了深入探讨,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总结并归纳其中观点,对今后研究具有积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同时研究中也存在需要进一步深化的领域。  相似文献   

5.
《共产党》月刊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份党刊,是中国早期宣传马克思主义、批驳非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载体。虽然期刊存在的时间只有半年多,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从20世纪初开始,马克思主义及其文艺理论被介绍到中国来大多是通过留日学生从日本转译而来的。十月革命之后,留学生成为在华宣传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中坚力量。1927-1937年间,留学生掀起了译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热潮。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从西方横向移植过来的,这一特殊之处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与留学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在学术领域的运用,曾引发学术研究格局发生巨大的变化,促使马克思主义史学产生,并呈加速发展的态势,其影响巨大而久远。本文以老子研究为切入点,分别从20世纪初期、30年代及40年代等几个阶段,探讨马克思主义与史学研究的结合历程,并通过对胡汉民、吕振羽、范文澜、侯外庐等学者的代表性研究成果与观点的分析,揭示早期唯物史观的发展特性及老子研究成就。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与大众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使得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中国社会发展也从此掀开了新的篇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史,提供了诸多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经验: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满足人民群众的理论需要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中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改进马克思主义传播方式中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与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思潮论辩与较量中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些经验对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9.
20世纪初年,民族主义之风鼓荡于中国,其理论渊源来自于西方,以法国为代表的强调公民理性联合的民族主义、以德国为代表强调共同族群文化信仰的民族主义尤有影响。其影响下,中国近代早期民族主义理论探讨中出现了民权民族主义与国家民族主义、大民族主义与小民族主义、文化民族主义与反传统民族主义等不同的主张。这些思考奠定了未来中国关于民族主义思考的框架,后世出现的国家民族主义的盛行、多民族一体格局的成形、反传统民族主义的持续及文化民族主义的曲折等,都可见其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陈独秀,不仅在组织上创建了中国共产党,而且在思想上也是我国马克思主义的启蒙者。其对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早期传播中的杰出贡献主要有:传播唯物史观,开创将唯物史观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先河;剖析各种社会主义,指明中国应实行苏俄式的社会主义;参与、主导了问题与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与无政府主义的三次争论;在思想方法上,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将中国社会性质正确定位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社会形态,为中共制定民主革命战略、策略提供了客观依据和出发点。对中国社会各阶级进行了初步分析,确定了革命的敌我友。主持并参与制定了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战略,提出了后来被称之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基本思想的最初元素,从而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历程。  相似文献   

11.
试论浙江早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报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世纪末期,马克思主义开始进入中国.到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速度日益加快,规模日益扩大,此间,浙江早期报刊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活动也起了较大的促进作用.浙江早期报刊不仅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时间较早,数量较多,而且在全国的影响也较大.浙江早期报刊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活动,不仅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学说在浙江思想界、学术界的影响,巩固和发展了浙江新文化运动的成果,而且也促进了浙江近代报刊体系的形成和建立.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留学生所起的作用是多方面的。留学生不仅为适应中国社会变革与发展的需要引进了诸如民主、科学、自由、平等观念,而且介绍和传播了马克思思主义。文章以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的留日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留El学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途径、方法和内容来阐述留日学生对中国社会思潮的影响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在两湖地区的早期传播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成功范例,它对于推动和促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文章主要从以现实问题为中心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注重培养和塑造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群体、注重构筑现代化的大众传播媒介系统和注重保障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等四个方面诠释了马克思主义在两湖地区早期传播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4.
武汉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建立地方组织的七个地区之一,在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中,成为继上海、北京之后第三个主阵地.这个过程大致分成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大致从1919年秋到1920秋,为自发宣传时期.第二时期大致是1920年秋到1923年京汉铁路大罢工,为有组织的传播时期.在这个过程中,成就了李汉俊、董必武、恽代英、陈潭秋、刘仁静、林育南等一批马克思主义者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中坚人物,产生了<阶级争斗>、<劳农政府与中国>、<共产主义与知识阶级>、<研究马克思学说的必要及我们现在入手的方法>等一批具有重要影响的著述.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将马克思主义初步与中国革命相结合:通过对各种社会主义进行比较,确定只有马克思主义对于中国革命具有伟大的指导作用;用唯物史观剖析中国社会,寻求革命的基本规律;向工人阶级灌输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共产主义与知识阶级>的面世,彰显了当时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的最高水平,是中国第一代马克思主义者的第一份政治"宣言".  相似文献   

15.
试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想的起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想的产生有两方面的原因:内因是中国近代社会的民族危机、传统华夷民族思想的衰落;外因是西方民族主义思想理论、进化论的传播。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想有其独特的内涵。  相似文献   

16.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在探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影响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这些因素包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高度不够,掌握传媒的资源不多,缺乏有力的机制,加上经费短缺、大众文化水平低等,从而影响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深度、广度、效度.  相似文献   

17.
在五四之后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过程中,江苏因毗邻上海,加之本身就是极富文化底蕴和革命传统的区域,因此,涌现出了张闻天、瞿秋白、恽代英、沈泽民、杨贤江等一批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他们或发表文章,初步尝试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剖析中国社会;或创办刊物、组织学会、利用课堂对各种社会主义进行比较,确定只有马克思主义对于中国革命具有指导作用;或向工人阶级灌输马克思主义,将马克思主义初步与中国革命相结合。在这个过程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也促使他们自身世界观彻底转变。  相似文献   

18.
民族主义自18世纪诞生以来,在完成由封建王国向现代民族国家的转变,推动人类文明向前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一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西方的各种民族主义学说,自最早的人道民族主义之后更是百家争鸣、层出不穷.伴随 着20世纪广大亚非拉殖民地蓬勃兴起的民族独立运动,新兴的民族主义学说在这些国家诞生、传播.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也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上阐述了自己的民族观.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中重要的一部分,马克思主义民族学说随着时代的进步,客观历史条件的变化也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成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虽然近年来学界对近代中国民族主义问题的研究已取得相当成果,但从自由主义的民族主义视角切入来研究近代中国历史实践的,却不多见。对近代中国自由民族主义的问题意识与结构,自由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关系,自由民族主义的思想谱系和类型以及关于这一主题的既有研究的几个主要关注点作一简要评述,并检讨当前研究中仍存的不足,有利于促进该问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20.
《新民意报》是由近代著名爱国教育家马千里创办,它旗帜鲜明地反帝反封建,在当时天津产生了重要的社会影响。《新民意报》创设了众多的副刊,成为当时天津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要载体。它们通过介绍马克思、列宁等人的生平与著作,刊登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文章,介绍苏俄革命和建设的情况,宣传劳工运动和阶级斗争以及宣扬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等方面,将马克思主义展现在天津人民面前。它注重发挥学生报刊与副刊的作用,善于借用专号或利用重大纪念日以及在编读互动沟通交流思想,不仅在天津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为当代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