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在中国历史上大多数少数民族帝王和萨满教发生过密切关系。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巫王合一、巫王合作型的政权形态是中国历史上政治与宗教有机结合的产物。在这种政权形态中 ,王权和神权结合在一起 ,但二者相互干预 ,并在双向互动过程中发生作用。萨满巫师和北方少数民族帝王合伙建构了中国历史上的一种典型的政治宗教形态。建立在萨满教观念基础上的北方少数民族政治宗教的核心是“王权神授”和“汗权天授”思想。这与中原王朝历代统治者宣扬的“君权神授”观念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
作为具有鲜明原始信仰色彩的宗教,藏族本教和我国北方民族萨满教在很多方面都体现出了相似性。比较分析本教和萨满教巫术仪式中“神灵附体”和祛病巫术中的“替身”现象,两者在昏迷原理、“附体”程序、“替身”仪轨和服饰法器等方面都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在巫师和萨满的选择、训练方式和巫术仪轨的理论化程度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教和萨满教各有自己的特点,把本教和萨满教等同起来的观点还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3.
萨满教在中国少数民族战争史尤其在北方少数民族战争史上起过重大的作用。北方民族历代统治者在战争中巧妙地利用了萨满的智慧和巫术 ,让萨满巫师们预言战争得失或借助萨满巫师的力量来控制和影响战争局势。萨满在北方民族军事发展史上既扮演宗教巫师的角色 ,同时又扮演了战场的分析预测家的角色。在北方民族中 ,萨满教逐渐成为统治阶级政治意识形态的宗教基础。帝王们巧妙利用这一意识形态来控制国民的思想和行为 ,企图以此来达到国民无条件地服从他们的绝对命令的目的。萨满教在北方民族军事史 ,乃至整个北方民族政治史上起到了综合精神凝聚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早期的契丹社会笃信萨满教,尽管建国后,不断受到中原地区封建文化思想以及佛、道、儒教的冲击、渗透和影响,但是契丹的萨满教信仰始终盛行不衰,一直是契丹宗教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萨满教是北方游牧民族中广泛流传的一种多神教,是以万物有灵为基础,分为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图腾崇拜三个方面。契丹的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贯穿其民族兴衰的始终。本文旨在根据所学,管窥契丹人祭山和祭祖的风俗,谈一点肤  相似文献   

5.
宗教,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一种意识形态,伴随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有它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旧的死去,新的诞生,新旧之间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却发生了质的变化与背离。于是,便有了所谓原始宗教与人为宗教之说。用科学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观照蒙古宗教变迁,我们不难寻出占主导地位的萨满教终被新兴的喇嘛教所替代的历史原因。本文就这一问题试作些粗浅的分析,请学者专家们指正。一、萨满教的产生与发展萨满教是北方通古斯语系普遍信奉的原始宗教。蒙古人称之为“博”、“孛格”或“孛  相似文献   

6.
萨满教是原始宗教的一种晚期形式,我国北方操通古斯一满语族的几个民族都信奉此教。“萨满”原意为“因兴奋而狂舞的人”,指萨满为人驱邪治病时,弄神装鬼、手舞足蹈的样子。我国古代的蒙古、维吾尔、哈萨克和柯尔克孜等族都曾普遍信仰过萨满教。萨满教有着明显的氏族部落宗教的特点,各族间的萨满教并无共同的经典、神名和统一的组织,但是有着大体相似  相似文献   

7.
在曾经信仰萨满教的北方民族中,今天多数仍有萨满教遗存,现新疆地区的蒙古族中仍有昔日萨满教的遗迹,但他们的类型及其职能已随时代的变迁发生了不同的变化,现存的萨满类型及其职能主要包括,以治病为主兼主持祭祀仪式、行占卜术的“古日屯”;以治病为主又兼行占卜术的“多木其”;还有专司占卜的“比力克其”和以正骨术扬名的“牙斯巴日格其”。  相似文献   

8.
蒙古族是我国北方古老的游牧民族之一,元朝以前蒙古先民信仰萨满教,在萨满教的氛围中确认了“阿民”(生命)概念和形成了朴素的“天父地母”的思想,产生了原始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到元朝时期,建立了蒙古帝国,采用四季轮牧方式,在大汗分封制下初步形成了草场制度管理体系,蒙古族的原始生态意识逐步向大生态观和生态化的实践观的方向发展演化,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生态环境意识逐步成为古代蒙古人约定俗成的思想体系和价值取向。自蒙元时代开始直至清代的历代蒙古族统治者,他们在继承古代蒙古族“约孙”(习惯法)的基础上,不断的对其增补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的内容进一步的扩充,使环境保护的措施更加具体化、习俗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相似文献   

9.
萨满是满———通古斯语族所信奉的原始宗教。“万物有灵”是萨满教崇信观念的基础。萨满祭祀仪式中的法器、服饰、歌、舞等 ,构成萨满文化的一体。受这一原始宗教的影响 ,鄂伦春族游猎文化艺术中 ,包含了部分萨满教意识的内容 ,它们之间相互影响与融合 ,对鄂伦春族远古文化艺术的传承、演变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地区自古与内地就有密切的联系,这与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南移是密不可分的,古代在内蒙古活跃的游牧民族中,匈奴人在内蒙古地区建立了北方民族最早的国家政权,翻开北方民族文明史的第一页,有两个根本性的因素在其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是北方游牧民族的自然环境;一是经济驱动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东察合台汗国时期是西域蒙古人融入维吾尔族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东察合台汗国境内的蒙古人经济生活方式由游牧逐步走向居的农业生活,其宗教信仰也由萨满教、佛教改为信仰伊斯兰教,其语言文字也逐渐改变为操察合台语了。由此,东察合台汗国境内的蒙古人逐渐融入当地的维吾尔族之中,为叶尔羌汗国时期维吾尔族发展为一个近代民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敖包和敖包祭祀是蒙古族传统信仰文化的集大成者,也是北方草原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原生态文化遗存,是一种集原始自然崇拜、祖先崇拜、萨满教、佛教信仰和现代文明等多元文化因素为一体的复合性文化载体。自古以来,敖包祭祀对草原族群的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的加强,草原文化共性特征的形成起到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13.
蒙古族是典型的游牧民族之一。蒙古族游牧经济的内涵,是在农业文明时期,通过畜牧业生产方式而体现的蒙古族牧民劳动者素质技能的提高;蒙古族游牧经济的外延,包括种类上的“五畜”和时空上的界定。时间自蒙古民族形成到清朝末期,空间以蒙古高原为轴心地区。蒙古族游牧经济的基本矛盾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利益的矛盾。  相似文献   

14.
蒙古族科尔沁萨满教受地域环境、生产方式和历史演变的影响,带有鲜明的多元文化特征。科尔沁草原是蒙、汉杂居的地区,是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相交融地带。17世纪藏传佛教开始深入草原,佛教文化广泛地影响着科尔沁人民的生活和信仰。游牧、农耕和藏传佛教文化都渗透到科尔沁萨满教的历史演进过程,这使科尔沁萨满神歌带有鲜明多元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世界性文化"的日益凸显,在人文科学领域,"跨文化比较"研究方法逐渐显示出其现代意义。该学科帮助本国、本民族、本地域克服文化自我中心主义、强化对异质文化的相互理解、沟通,进而对自己民族文化给予正确反思。在该学术视野下,对于蒙古族传统自在文化与欧洲若干具有游牧文化基因的民族文化类型做跨文化比较,将有助于我们揭示东西方游牧文化差异性与民族文化人格的不同历史走向。客观而科学地认知本民族特征是超越民族虚妄或自卑的前提,而民族特征的认知必须是在民族比较和文化比较的基础上,通过深入和科学研究得出的。真正的民族尊严也是建立在对自身文化清醒认知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16.
突厥人和蒙古人曾经对世界历史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两相比较 ,可以看出 ,蒙古人的扩张把古代游牧民族的武力征伐推到了顶峰 ,使得文明社会经受了最后一次 ,也是最激烈的游牧民族的野蛮攻击 ,其规模远远超过了突厥人 ,在世界历史上给人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而突厥人的文化影响则较为深远 ,他们在游牧民族中成功地创造了一种层次较高的、独特的、持久的文化 ,并在以后的历史中一直用自己的文化影响着从小亚细亚到中亚到蒙古高原这一广阔地域的其它民族  相似文献   

17.
元杂剧是元代文学的象征,它作为汉文学是在多元文化中生成并繁盛的。元代是北方游牧民族统治的朝代,北方游牧文化对元代文化的影响,无疑会在元杂剧中留下游牧文化的痕迹。北方游牧文化对儒家生命价值观的影响,表现在由于蒙古族入主中原,打破了汉代以来独尊儒术以及宋代程朱理学一统天下的局面,从而改变了人们的意识形态、生存理念,生命主体受到关注,人的生命意识开始觉醒。北方游牧文化不断为中原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成为中华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18.
浅谈哈萨克族萨满教信仰中的禁忌行为——禳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萨克族是我国古老的游牧民族之一,该民族在历史上曾信仰过多种宗教,其中以伊斯兰教为主,但萨满教信仰历史悠久、影响深远,至今日常生活中仍保留有较多遗俗.此文所要探讨的问题是在萨满教信仰中,宗教禁忌的禳解行为是如何在哈萨克人的生产、生活中表现的,并由此展现该民族丰富的宗教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