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宽容是由于认识到自我与他者的共同属性而平等地对待他人,是对他者的尊重。老子的宽容思想以形而上的“道”为其立论的基础,以自然无为的他者理念为其形而上的依据,以道德宽容和政治宽容为主线,以实现人的身心和谐、人际和谐和国际和平为旨归,为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从构建和谐校园的视角,运用规范分析和比较研究方法探讨了和谐学术环境与大学和谐校园的关系、大学和谐学术环境的内涵,优化学术环境的途径等问题.认为:和谐学术环境是各要素有机结合的统一整体,包括宽容的学术研究环境,鼓励创新的政策环境以及和谐共进的人际环境等;和谐学术环境建设既有赖于社会大环境的逐步改善,又需要学校自身小环境的不断营造.  相似文献   

3.
大地宽容,故万物生长;大海宽容,故宝藏无量;天空宽容,故云彩飞扬;宇宙宽容,故日月争光。人类赖以生存,归于自然的宽容;自然得以和谐,归于人类的宽容。  相似文献   

4.
我国古代有关养生之道的阐述,浩如瀚海,这里只就养生保健“三定律”作一介绍。“三戒”:孔子主张“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足,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提醒人们认识到年龄不一样,养生方法就应有所区别。在少年时期,发育不成熟,切勿早婚。中医历来反对贪色纵欲,主张节欲以养精,藏精而健身。所以“戒之在色”,对“少之时,血气未足者”是大有裨益的。中年时,是气刚任性,好胜善斗的年龄,所以应平心静气,和谐宽容,“戒之在斗”。老年时,体力已经虚弱,不要再竭力追求名誉…  相似文献   

5.
佛学中蕴藏着丰富的教育智慧,挖掘、学习和借鉴其中的精粹,对于丰富当代教育教学理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佛门的教育智慧,概括起来主要有:一阐提人皆能成佛;残缺之人亦可悟道;随机应变,随波逐浪;宽容大度,徒自省悟;肯定自己,接纳自己;以戒为师,成就自己;看清自己,自走自路;充实内功,不宜妄求;自悟自度,自己开眼;黄叶止啼,激发兴趣;磨砖为喻,启生心智;讲活讲透,顽石点头;道在日常生活之中.  相似文献   

6.
和谐辩证法是"和而不同",而矛盾辩证法则是"同而不和".矛盾辩证法适应于战争与革命的时代,而和谐辩证法则适合于和平与发展的新时代.和谐辩证法的提出,是适应社会生活变化和时代主题转换、自觉转变思维方式的产物.在矛盾辩证法中,矛盾在方法论体系中居于首要和核心地位;而在和谐辩证法中.矛盾仅仅在有限的范围内适用.和谐辩证法强调差异互补、合作共赢,倡导宽容、包容、兼容,努力防范、限制、克服矛盾,化矛盾为差异,从差异走向和谐.  相似文献   

7.
因经济基础、文化背景、历史传承的不同,中西方宽容的差异将长期存在.通过比较发现:中国人的宽容偏重情感层面,深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熏染;西方人的宽容偏重理性层面,紧密依存于健全完善的社会法制体系.具体到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具体领域二者同样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中华民族合理宽容观的构建需要对中国传统宽容观进行批判与继承,对当代西方宽容观进行筛选与借鉴,进而实现中西方宽容的合理契合.  相似文献   

8.
宽容的合理性蕴涵表现为:适度的宽容有利于经济、政治、文化、道德以及和谐社会的发展与完善;宽容的合理性依据可导源于世界的差异性、人性的真实性以及认知的有限性等方面。同时,宽容的合理性是有限度的,其合理性范围应始终秉承公正的宽容价值法则;应注意保持物质利益与精神利益相对等的宽容原则;应严格恪守利益相关方平衡发展的宽容原则。  相似文献   

9.
构建和谐大学需要弘扬宽容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化和多元文化背景下,构建和谐大学需要大学宽容。大学宽容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功能和现实意义。树立宽容意识和弘扬宽容精神是实现大学宽容的前提条件,而建设宽容制度是实现大学宽容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10.
河北作家梅里的长篇小说《河戒》包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从生态批评的角度进行文本细读,可以发现小说中的生态思想体现为三个方面:其一是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崇拜;其二是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推崇与赞美;其三表达出当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后的忧患意识.小说中的欢乐与痛苦均围绕着青龙河的变迁展开,以青龙河的变迁隐喻社会与文化的变迁,具有一定的批判现实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