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城市公共危机让社会公众和政府部门更加了解社会组织在参与社会事务、推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多元化价值,但同时也暴露了社会组织存在良性协同体制尚未完全形成、多元协作应急联动问题凸显、高效管理运营能力亟需增强、从业人员专业水平有待提升等诸多问题。风险面前,社会组织要把“危机”变“契机”,就要看到城市危机事件影响下社会组织发展“转机”和改革的“先机”,通过推动政府与社会组织协同治理、加快社会组织之间的联动协作、增强社会组织的危机管理能力和提升人才队伍的专业性等途径,来发挥社会组织参与城市公共危机协同治理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3.
公共危机治理主体多元化的阻滞因素与实现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危机治理主体多元化即公共危机治理主体由单一政府向政府、民间组织、企业、媒体、公民等多元化主体转变的动态化过程。公共危机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有赖于公共危机治理各主体通力协作,共同致力于预防、处理、消弭公共危机。实现公共危机治理主体多元化,必须强化各主体参与和协作治理危机的意识,提升各主体参与和协作治理危机的能力,健全公共危机治理主体多元化的外部机制。 相似文献
4.
郭健彪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0(3):16-19
公共危机与治理模式之间构成了一种"挑战—回应"的循环关系。公共治理从其基本内涵和理念来看,是对风险社会中公共危机最好的回应。实现善治,是公共危机管理的有效之道。就我国而言,公共治理视野中的公共危机管理必须实现治理目标、治理主体、治理手段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6.
7.
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现实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祖荣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6):53-57
随着全球社团革命的兴起及治理与善治理念的提出,非政府组织正在成为公共危机治理的重要参与和协作力量。要实现公共危机的多元共治,必须建立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协作伙伴关系,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克服制度性缺陷,在非政府组织内部建立完整的危机应对机制,为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提供助力,确保公共危机的顺利解决。 相似文献
8.
9.
徐祖荣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3(3):74-80
随着全球社团革命的兴起及治理与善治理念的提出,非政府组织正在成为公共危机治理的重要参与和协作力量.要实现公共危机的多元共治.必须建立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协作伙伴关系.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克服制度性缺陷,在非政府组织内部建立完整的危机应对机制,为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提供助力,确保公共危机的顺利解决.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政府公共危机治理模式中的高成本、低效率以及低社会动员能力,使得这种单一线性的管理模式日益受到挑战。以复杂适应系统理论为研究视角,对政府与社会组织在公共危机治理中协同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具体的分析,并提出我国公共危机的协同治理模式,这对我国公共危机治理理论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现有的政府危机管理体系呈现出管理主体单一、权威来源唯一和政府危机管理部门协作效率低下等问题。协同治理理论倡导的多元化治理、部门协同治理等理念可以很好地改进现有的公共危机管理模式和方法。本文从公共危机协同治理的内涵和特点出发,分析了目前主要存在的公共危机管理问题,阐述了公共危机协同治理的要点,从政府理念、预防机制、部门合作等方面提出了政府危机管理转变为危机协同治理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李学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5(6):66-71
自公共行政学科恢复设立以来,公共行政的研究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其它的社会科学分支相比,已有的理论研究尚未形成应有的学术影响与广泛的社会效应,难以在学术共同体内获得广泛的认同。究其原因,主要是本土化研究不足、研究问题的空疏性,以及研究方法的不规范,致使公共行政的研究难以产出具有较高学术品质的作品。公共行政的学术共同体必须充分认识既有研究范式的负面影响,提高研究作品的质量,力争使公共行政研究步出初始化的困境。 相似文献
14.
15.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2)
新世纪以来,中国很多农村地区出现了"发展悖论"现象: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长、农业生产增收、硬件设施不断改善的同时,村容环境、农田水利、人文环境、生态环境等公共事务却呈现普遍衰败的景象。中国农村治理危机的实质,是在农村社会结构深刻转型及农村体制急剧变迁背景下,公共事务治理从"集体化"转向"个体化",导致中国农村集体行动能力全面衰落。中国农村集体行动目前同时面临政府失灵、市场失灵和社会失灵的局面,这"三重失灵"是由当前中国农村的三个基本特征决定的:农村基层组织制度型权力弱化,私有化改革导致公共资源产权碎片化,大规模农村劳动力外流与农民异质性增加。为了应对农村治理危机,实践中产生了许多有价值的治理创新,如干部下派驻村担任第一书记,退休的政府官员担任村官,成功的企业家回乡担任村官等。中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人文环境差异极大,不存在"万能药"的农村治理模式。以增加农村基层领导力资源供给为突破口,探索符合各地村庄情况的自主治理形式,是未来中国农村公共事务"良治"的基本取向。 相似文献
16.
17.
梁俊山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9(3):25-29
电子政务和公共危机治理是现代社会新形势下的新产物,电子政务公共危机治理系统的构建有着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通过对电子政务危机治理系统的探究,确立了构建电子政务公共危机治理系统的基本模型,并结合实际分析了我国建立该系统应当具备的条件和应当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朱媛媛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14):97-100
公共危机由于其与生俱来的突发性、紧迫性、危害性、不确定性及对社会影响的扩散性等特性,使以政府为中心的单一治理模式无力应对其挑战,以政府为主导的多中心治理模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在多中心治理模式下,政府要大力扶持非营利组织的发展,非营利组织也要加强自身建设,注重提高自身形象,树立社会公信力,通过实现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良性互动共同治理公共危机。 相似文献
19.
在全球风险社会时代,公共危机越来越具有常态化的趋势。研究公共危机问题必须使用新的理论视角。在治理理论看来,公共危机治理是政府和公民共同的事业。那么,公民的角色定位就显得尤为重要。公民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角色应是发现灾害危情和提供专业建议的预防者、危机应对和服务的直接提供者和信息反馈者、公共资源筹集与分配的监督者、灾后重建实务性功能的具体承担者。当然,公民参与角色的有效扮演需要实现与政府角色的协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