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加快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和关键的作用.尽管近几年来贵州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是在其发展过程当中仍存在着不少问题.本文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定义进行界定,并基于贵州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中国未来产业发展方向,而自主创新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大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要突破制度性障碍,切实加快体制、机制的创新;更要突出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打造高端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要着眼于新兴产业发展和技术应用的方向,围绕全产业链条支持产业自主创新;要促进科技和金融更紧密结合,充分发挥金融在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中的促进作用;并着力培养和引进富有创新能力的各类人才,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储备人才。  相似文献   

3.
针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问题,采用归纳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对辽宁省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作用。基于政府视角,提出辽宁省的政府部门要引导企业将传统产业升级改造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结合起来,合理规划产业布局,突出发展重点,强调要素保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动态管理等建议。研究结果为辽宁省经济结构调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发展,以专利视角探究产学研协同创新和产业经济发展突出问题。分析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情况,结合专利协同创新理论和专利合作网络,选择沈阳市两个代表性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智能机器人作为研究样本,构建企业、高校、研究机构及产业链合作伙伴的专利合作网络并进行可视化分析,进而得出产业合作申请发明专利技术分布及演化轨迹。在此基础上,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主体的协同创新互动及运行机理,最后给出结论与建议,以期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5.
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实现厦门海洋强市的战略选择。首先分析了厦门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路径,随后在对厦门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链发展路线进行剖析的过程中,挖掘出其产业链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研究表明,厦门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础良好,但产业链整体存在着集聚程度低、研发能力弱、金融支撑不足、市场开拓能力欠缺等问题。应加快建立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链长制”、完善涉海企业招商机制、构建海洋融资保障体系、优化海洋人才引进及培育机制并深化海洋开放合作,以促进厦门市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链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6.
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发达省份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如何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挥其经济发展引擎的作用,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基于钻石模型对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策,以期为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在经济新常态下,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推动经济发展向创新驱动转变的必然选择.然而,忽视协同创新、产业发展泛化等问题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显得较为突出.在梳理SNM理论核心内容基础上,运用SNM理论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技术生态位的网络关系,并从网络视角阐述了联盟技术生态位态势的愿景、力量和知识机制;最后基于SNM理论视角,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提出联盟的运作策略.  相似文献   

8.
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对辽宁省意义重大。论文基于实物期权理论分析了创新驱动辽宁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机理。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当前制约创新驱动辽宁省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提出了: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支持与引导企业积极创新;设立支持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的产业基金;培养和引进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所需的创新人才;优化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环境等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9.
选取2个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13个三级指标,构建了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极差变换法和主成分因子分析法,对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进行了测算,揭示了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结合河南省省情,提出了提升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中国未来产业发展方向,而自主创新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大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突破制度性障碍,切实加快体制、机制的创新;(2)突出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打造高端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3)着眼于新兴产业发展和技术应用的方向,围绕全产业链条支持产业自主创新;(4)促进科技和金融更紧密结合,充分发挥金融在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中的促进作用;(5)着力培养和引进富有创新能力的各类人才,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储备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