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几年,苏联正在陆续出版三部关于唯物辩证法理论的多卷本著作。一部是以Φ.康斯坦丁诺夫为首的写作集体编著的,书名为《唯物辩证法》,共5卷;另一部是由M.米丁主持编写的,书名为《马克思列宁主义辩证法》,共8卷:第三部是由Л.伊利切夫主编的,书名为《唯物辩证法是发展的一般理论》,共4卷。关于唯物辩证法理论的对象、结构和叙述方法等问题,苏联哲学界有不同的看法,一直进行着激烈的争论。一部分哲学家根据恩格斯给唯物辩证法下的一个定义:“辩证法不过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恩格斯:《反杜林论》,第139页),认为唯物辩证法论述的是有关实在客观世界的辩证法,其研究的出发点应该是对物质概念的分析。这种观点被称为“本体论主义”,康斯坦丁诺夫主编的和米丁主编的两部多卷本唯物辩证法专著都属于这一派。另一部分哲学家根据恩格斯关于唯物辩证法的另一个定义:“在以往的全部哲学中还仍旧独立存在的,就只有思维及其规律的学说——形式逻辑和辩证法”(恩格斯:《反杜林论》,第23页),主张从认识论方面说明哲学的对象。这种观点被称作“认识论主义”,以Б.凯德洛夫、П.科普宁、З.伊里因科夫等为代表。其他许多哲学家站在较为折衷的立场上持综合的观点。伊利切夫主编的4卷本专著可以说是这种观点的具体体现。这部专著根据列宁关于唯物辩证法的定义:辩证法是“最完整深刻而无片面性弊病的关于发展的学说”,认为只要从这个角度出发,辩证法的所有其他方面和特点就都可以正确理解和认识。本文作者阿列克谢耶夫是米丁主持的编写集体的成员,但他不同意把唯物辩证法定义为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认为这个定义是不够完善的,在本文中提出和论证了自己的定义。关于唯物辩证法的职能问题,他也不同意那种有多少组成部分就有多少职能的观点,认为唯物辩证法只有世界观和方法论两种职能。  相似文献   

2.
高太平 《社科纵横》2009,24(8):14-15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掌握并运用科学发展观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认识和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问题。深入开掘科学发展观所内涵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吴灿新 《探求》2011,(4):56-61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加强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努力掌握唯物辩证法。  相似文献   

4.
李宁 《探求》2020,(3):18-22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以科学实践观为基础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其最重要、最本质的内容集中表现为三个方面,即实践的观点与实事求是的方法、矛盾的观点与矛盾分析法、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与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它们相互联系共同组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内容。它既为人类解放指明历史条件、路径、方法和手段,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更为我国新时代改革开放提供了重要战略思维和强大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5.
认识方法的基础是关于客体的知识;认识方法的本质则是主体和客体的统一,是客体规定主体和主体规定客体的双向运动过程。作为认识方法的唯物辩证法是最高层次的普遍方法;但不能认为它已经将其他各种方法包罗无遗了,它揭示的普遍规律已经将其他学科的规律完全包含在自身之中了。对各种科学的认识方法持贬低的态度,试图使辩证法绝对化,这是不对的,片面的;而对唯物辩证法持虚无主义的态度,甚至企图抬高某些科学方法来反对、排斥它,则更是错误的。唯物辩证法与其他方法密切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完成着人类正确认识客观世界的任务。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人类“伟大的认识工具”,考察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必须坚持这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本期“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栏目登载的这两篇文章,娴熟地运用了这一认识工具,以精辟的论述、确凿的数据驳斥了各种丑化社会主义、美化资本主义的荒谬观点,科学地指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之处和资本主义所不可克服的种种痼疾,对提高我们的认识有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7.
现有的方法论概念的定义有以下几种:一、关于方法的学说;二、关于方法的哲学学说;三、世界观原则的体系,或世界观原则应用于认识和实践;四、某一科学所运用的方法的总和.制定方法论的概念同解决下列问题有关:一、方法论是不是同辩证方法相符合,或者方法论就是科学所运用的方法的总和;二、方法论是不是认识论的一部分,还是整个哲学的一部分.某一科学的方法论是理论,在理论的范围内所提出和解决的问题是:探索和论证所运用的方法,制定运用这些方法的规则,研究在获得真理的过程中运用这些方法的可能性.方法论的一个最重要部分是世界观原则,这些原则表现人  相似文献   

8.
方法按其本质是组成部分相统一的两种理论的关系。从方法的这个最主要属性出发,应当得出结论说,哲学从方法职能的角度表现自己的时候,形成完全相似的关系:它的理论同某一部门科学的理论的关系。这种关系主要是有意识地建立的,是为了认识论的目的、用逻辑手段建立的。可是在这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同某  相似文献   

9.
苏联哲学著作中存在两种主要的文化观点。第一种观点把文化看成是人的存在的个人方面,是社会的东西和个人的东西相符合而和谐化的过程,是人的能力的发挥。这种观念是通过“人的本质力量”、“创造”、“精神财富”这些概念而具体化的。这些概念提出价值的标尺,可以使我们“衡量”具体历史的人接近文化理想的程度。这就叫做文化的  相似文献   

10.
客观辩证法,即自然界和社会的结构、变化和发展;主观辩证法,即概念和理论的结构、变化和发展;认识过程的辩证法,即认识的方法系统的结构、变化和发展。三者都是科学的唯物辩证法的对象。深入探索这些对象是由各门科学以间接方式进行的,因此,唯物辩证法为了在方法上成为思维的方法,在方法论上成为方法的理论和对方法的批判武器,就必须作为一种理论不断发展,不断使自身的意见和假设更加准确。为了了解唯物辩证法对科学发展的意义,必须考虑到:1)作为一门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历  相似文献   

11.
唯物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是现代无产阶级科学的完整的世界观,也是我们认识世界、研究世界,改造世界的先进的方法论。列宁,忠实地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成功地运用于俄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改变了整个世  相似文献   

12.
《社科纵横》2016,(8):4-7
唯物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为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唯物辩证法揭示了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从不同角度阐释了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事物的内部矛盾导致事物不断进行自我否定,即在保留旧事物合理因素的基础上不断产生新的因素,当自我否定的量的积累突破度的范畴,实现了质的飞跃,最终导致旧事物的灭亡和新事物的产生。在这一过程中矛盾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阶段形态,否定之否定规律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中间环节。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的新哲学观和新世界观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马克思的新哲学观和新世界观刘福森胡金凤一马克思在1845年春天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曾经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恩格斯对《提纲》的评价至少包含了下面几个观点:(1)《提纲》阐发的实践唯物主义观点是一种“世界观”,而不...  相似文献   

14.
15.
楼梁  邵方益 《社科纵横》2008,23(1):55-56
本文对可持续发展模式及其世界观和价值观进行了阐述,分别从传统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重点从发展的主题、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目标多元化下新的价值观等方面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是科学地系统地阐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著作.认真学习这本著作对于我们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提高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水平,提高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邓小平同志从生产力的标准出发,辩证地研究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和发展问题,他在领导中国人民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社会辩证法,对改革的方向、目标、性质、核心、政策,改革与各方面的重大关系等一系列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下面就邓小平同志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运用唯物辩证法去指导改革开放,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以求教于同行、专家.  相似文献   

17.
[日本《思想》杂志按语]于尔根·科卡是西德著名历史学家,1973年担任西德比勒费尔德大学历史学教授,1979年春应日本京都大学聘请,到日本讲学,同年3月22日在京都大学经济学会主办的学术报告会上以《社会史的概念和方法论》为题,作了学术报告.讲稿经过整理后,由日本关西学院大学早岛瑛副教授译成日文,刊载于《思想》杂志1979年9月号.这是一篇属于史学方法论性质的论文.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最伟大的学者之一弗洛伊德的学说深入到西方文化之中,贯穿在人的哲学、社会发展理论、创作理论、艺术范畴的各个最重要的方面。弗洛伊德本人则被认为是与爱因斯坦、毕加索、海明威、卓别林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等这类文化活动家齐名。十月革命以后的最初年代,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在我国获得了广泛的承认。精神分析在许多方面得到研究并运用于临床医疗。在那些年代的哲学、心理学和医学文献中弗洛伊德的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