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潘斌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5)
20世纪中国的"三礼"研究涉及面广,"三礼"本经所记之名物制度、思想学说,"三礼"学文献之版本、辑佚、成书问题以及历代学者之"三礼"学,均有涉及,出版了不少专著,发表了一些高水准的学术论文。20世纪的"三礼"研究突破了传统经学的考据法,研究视角多样化,从而在一些学术公案的探讨上多有突破。但是,20世纪中国的"三礼"研究所受到的重视程度远不及《周易》、《尚书》、《诗经》等儒家经典,"三礼"研究谈心性的居多,谈礼制的较少。未来的"三礼"研究要想有所突破,应该在传统经学考证方法的基础上,转换研究视角,探索新的研究方法,开拓新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2.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文学遗产》编辑部和黑龙江大学联合主办的“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回顾与前瞻”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97年8月12日至17日在哈尔滨——镜泊湖召开。来自海内则、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学者10o余人出席会议,会议收到学术论文SO余篇,兹将与会代表提交的论文和口头发言的主要观声、综述于下。一、对本世纪古典文学研究的总体回顾与前瞻对近百年以来的古典文学研究作一历史性的回顾和反思,并继而预测未来的研究走向很具哲理意义和启发性,不仅可以避免因循守常,也有助于研究的深入。有的代表认为,如此选题题目未…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20世纪中国论语文献研究状况进行了总结与回顾,同时就论语文献学学科体系的构建、论语文献学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研究的回顾与思考乔以钢中国女性的文学创作历史悠久,然而在20世纪以前的漫长时期,妇女的文学活动本质上仅作为男性中心文学传统的附庸而存在,她们的创作被纳入正统文化圈内,成为一种增添别趣的点缀。与此密切相关,两千年间,除了极个别的女作... 相似文献
5.
6.
1996年元月22日至26日,在广东省湛江市、海南省海口市两地,由广州暨南大学发起、湛江师范学院和海南师范学院联合主办召开了有来自全国各地的60余位专家学者(包括6个博士点的8位博士导师)参加的“20世纪文艺理论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这是90年代以来,继开封会议和上海会议之后,又一次集中回顾与展望20世纪文 相似文献
7.
8.
郭素红 《延边大学东疆学刊》2007,24(1):23-26
中国<论语>文献学学科理论体系现已初步构建,对<论语>文献本身的训诂研究工作正在进一步加强,其经学研究也已成为新的研究重点,可见,<论语>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研究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中国审美心理学建设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认为 ,2 0世纪中国审美心理学研究在 2 0— 3 0年代和 80— 90年代出现两次热潮 ,对中国现代美学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大作用和影响。百年来 ,中国美学界围绕审美经验的特质和心理机制与艺术创造的特殊心理活动两大基本问题 ,进行了持续不断的探索、争鸣和创新 ,推动了学科建设和发展。从历史和现实来看 ,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美学 ,主要希望不在美的本质的哲学探讨 ,而在审美和艺术经验的科学研究 ,并且要从审美经验的特点出发 ,形成本学科的特殊研究方法 ;应当把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审美心理学体系作为突破口 ,通过深化对中国传统审美心理学思想体系和特点的研究 ,实现传统审美理论的现代转换 相似文献
10.
李耿晖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3(1):93-96
刚刚过去的 2 0世纪 ,是历经动荡、变革 ,同时又走向复兴的一百年。在百年的沧桑中 ,不光是政治、经济 ,各种思潮、学科都在自身与外界的交融中 ,在内在的律动以及对他者的吸纳中向前发展。这其中 ,关于 2 0世纪中国整个文论史的梳理与检讨 ,也渐渐走进了一些专家学者的视野。为了探索百年中国文论的现代化进程 ,交流有关的研究经验 ,暨南大学中文系、文艺学博士点以及暨南大学比较诗学与比较文化研究中心于 2 0 0 0年 7月 6日至 7月 7日在暨南大学召开了“2 0世纪中国文论史建设研讨会”。所邀请的专家学者也在这一领域发表过著作 ,或是正… 相似文献
11.
夏志清曾说中国现代文学充满了感时忧国的精神,中国现代作家“非常感怀中国的问题,无情地刻划国内的黑暗和腐败”,“中国作家的展望,从逾越中国的范畴”,刻意表现中国的困厄及拯救的希望。这个论断是符合ZO世纪初至SO年代中期以前的中国文学实际的(五、六十年代的革命文学除外)。从19世纪末到本世纪SO年代初,中国文学整体上呈现出与中国政治溶为一体的色彩。作家大抵带着赤诚的拯救国家、改造国家的理想从事创作,大抵对于国家现实的改革、未来的发展存有一套方案或设想。最显著的标志是:作家往往企图借文学来实现他们的政治抱… 相似文献
12.
13.
2006年11月18日至19日,由重庆三峡学院主办,重庆市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会协办的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学术研讨会在重庆三峡学院举行。来自全国的80余名专家学者和作家诗人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4.
程国赋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4)
“世纪之初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回顾与前瞻学术研讨会”7月 9日至 11日在我校召开。此次学术研讨会由文学院中文系主办。参加会议的代表共有 2 0多位 ,分别来自北京、南京、上海、杭州、武汉、广州、长沙等地的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 ,包括饶子、刘扬忠、陶文鹏、刘文忠、钟振振、张宏生、巩本栋、王步高、萧瑞峰、徐培均、邓乔彬、王兆鹏、邱世友、吴承学、康保成、魏中林、李文初、艾治平、洪柏昭、赵晓岚等学者。会议代表就古代文学研究的历史、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展开讨论。现在的学术界为什么出现不了象王国维、陈寅恪、钱钟书等大师级… 相似文献
15.
16.
王琢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4)
回顾二十世纪,中日比较文学研究经历了漫长的摸索期和快速发展期等二个阶段,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展望二十一世纪,中日比较文学研究还要在蓬勃发展的轨迹上继续发展.加强比较文学基础理论的修养、加强中日两国文学交流关系的研究、运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比较文学研究方法,寻求中国、日本、东亚乃至人类的共同课题,是我们今后的任务. 相似文献
17.
王顺贵 《延边大学东疆学刊》2003,20(3):64-70
20世纪的《毛诗序》研究主要是围绕作者问题 ,尊《序》与废《序》之争 ,《大序》的内容及对其的评价而展开研究的 ,认为作品非一时一人作 ,应该予以客观、公正地对待。通过对 2 0世纪的《毛诗序》研究的学术清理 ,旨在为新世纪的《毛诗序》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作为和古代相对而言的现代性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它包括社会结构、精神意识和审美感觉的现代性.有两种不同的现代性,一种是欧美式现代性,一种是社会主义式的现代性.20世纪的中国社会包含这两种现代性,它决定了20世纪中国文学也具有两种不同的现代性,它体现在"五四文学"、"17年文学"和"新时期文学"的差异之中.但是,这种差异只是文学现代性之中的差异,20世纪中国文学是一个不断超越自身的具有现代性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19.
《广东社会科学》2001,(6):155
由广东叶剑英研究会、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广东叶剑英基金会和中共梅州市委宣传部联合举办的"叶剑英与中华文化"研讨会于2001年11月21日至23日在广东梅州市召开.会议由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曾庆榴、叶剑英研究会执行会长张江明主持,原广东省政协副主席、叶剑英研究会会长郑群作了发言,梅州市市长魏潘尧作了讲话.出席会议的有广东叶剑英研究会顾问、原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范希贤,中共梅州市委书记谢强华,中共梅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古小平,叶剑英研究会顾问、军事科学院研究员范硕、叶剑英研究会副会长、基金会会长黄桂清,嘉庆大学副校长丘国锋和北京、广东的专家学者孔庆榕、马中柱、黄捷荣、杨汉卿、黄振位、杨建成、郭明、张步忠、常巧章、叶文益、钟荣、肖伟良、丘沐平、张永芳、温碧光等,共50多人.收到论文40多篇. 相似文献
20.
比较文学与20世纪中国文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百年,中国文学由古典型向现代型转化,发生了深刻复杂而巨大的变化。各种文体的、语言的、题材的、手法的、美学的、文学观念的变化是如此显著,而对“人”的不断发现,“人”的观念的不断发展,是百年中国文学发生的最根本的变化。这是对世纪中国文学现代化的核心内涵。由这一枚。动观念的变化演进为文学观念的变化,激发了各种创作方法的相继登场,推进着对世纪中国文学由现实主义走向现代主义的路径。而这种变化又是同外来文化所给予的强烈刺激分不开的。自晚清“西学东渐”以来,一个新颖奇异、生机勃勃的西方文化景观展示在中国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