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些年来,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喋喋不休地宣扬什么“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马克思主义是乌托邦”,马克思主义“已经不能解决当代的许多重大问题”。对此,我们思想理论战线的同志要旗帜鲜明地给予深入批驳,以廓清理论是非,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2.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一样,是指导无产阶级争取解放,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学好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是摆在我们全党同志面前的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一、科学社会主义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以来,已经140多年了。在近一个半世纪中,科学社会主义指导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夺取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在许多国家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相似文献   

3.
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借以推动生产力发展。但是,我们还要在坚持发展生产力的同时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坚持发展生产力,要着眼于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自身规律;要坚持发展先进生产力的方向;要全面认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建立符合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还要使发展生产力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从事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总目标。  相似文献   

4.
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是载入宪法和党章的基本原则之一。党中央在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中再次强调指出:“作为工人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全人类精神文明的伟大成果的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领导的理论基础,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的  相似文献   

5.
一、肃清“过时论”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结晶和升华。自从马克思主义诞生到现在的历史证明,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正确地解决时代提出的课题,并且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地发展,推动着时代的前进。所以在历史的筛选中马克思主义由人类思想园地中的一个学派上升为全世界的工人运动和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指导思想,成为传遍全球,震撼世界的最有影响的理论体系。但是,一个时期以来,一些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以多种手法攻击和反对马克思主义。奇谈怪论很多,其中一种就是“马克思主义过时了”。  相似文献   

6.
<正> 如何评价马克思主义反映论,是当前认识论讨论的一个热点.概括其争论意见,大致有三种:一是认为马克思主义反映论过时了,应该用新的理论来代替;二是认为马克思主义反映论是唯一科学的认识论,应该原封不动的坚持;三是认为马克思主义反映论的基本精神是正确的,应该坚持,但又存在缺陷,需要用科学和认识发展的新成果来补充和发展.我们认为,前两种意见虽然不乏其真理性成分,但从总体上说失之偏颇.后一种意见较为客观,是对待马克思主义反映论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7.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到现在有六十多年了。中国人民是为了解放斗争的需要才找到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九二七年以前,共产主义先驱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介绍主要还限于历史唯物主义和社会革命论。他们在撰写理论著作和分析中国革命问题时虽然实际上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但是还未能自觉地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统一的哲学科学来理解和论述。大革命失败的教训表明,要在中国这样一个国情十分特殊的东方大国取得革命的胜利,是没有成  相似文献   

8.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理论界,可以说已基本上没有什么人持全然否定的态度了。但是,无论是在坚持还是在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上,或是在坚持和发展的关系问题上,依然存在着不一致的见解。当然,不同意见的争论是正常现象。然而,正如《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所指出的:马克思主义对整个精神文明建设起着重大的指导作用。因此,如果我们能在这些问题上求得比较统一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表面看来,实践的观点和科学社会主义似乎没有什么联系,实则不然。无论从科学社会主义形成史的角度,还是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互关联的角度来考察,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作为一种方法论原则,对于创立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而且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础。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科学实践观的指导,就不会有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共产党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形成时期理论上的最高成就,它以完整的理论形态表现了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学说。而它所阐述的科学社会主义思…  相似文献   

10.
卢益山  吕富彪 《理论界》2006,23(7):25-26
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是一个过程,它在与不同国家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的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传脉。在与当代中国的建设和发展的结合中,诞生了邓小平理论,这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具体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是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五四运动是北京青年学生所发动的广大人民群众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的爱国主义精神、科学精神和民主精神长期以来激励着中国人民为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进行了前仆后继的英勇斗争。在我国人民奋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发扬五四运动的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精神,引导人们以四化、改革为己任,热爱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为振兴中华而献身,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一八八三年,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语》中说,马克思不仅是一位“科学巨匠”,而且,“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以某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制度的事业,参加赖有他才第一次意识到本身地位和要求,意识到本身解放条件的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这实际上就是他毕生的使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75页)。恩格斯在这里对马克思的一生作了高度的评价。的确,马克思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以创立无产阶级革命的科学理论的方式参加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一生。现在,我们缅怀马克思,纪念马克思,就要努力学习和研究马克思所创立的无产阶级革命的科学理论,积极参加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已经48周年了。在半个世纪多的斗争历程中,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的革命实践成功地结合在一起,使我国的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历史性变化。毛泽东同志不仅是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一位伟大领袖,同时也是卓越的思想家、文学家和文艺理论家。他《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诞生一百多年以来,时代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生产的变革,新技术革命的兴起,现代社会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向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提出了许多新问题.一方面,西方资产阶级提出了种种学说和观点,向马克思主义发起了形形色色的挑战;另一方面,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向马克思主义提出了丰富和发展,甚至突破某些基本原理的任务.这不仅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发展的、实践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一个政党、一个国家总要有一种思想作为指导,用以规定政党和国家的性质,指明政党的奋斗目标和国家的发展方向。马克思主义是各国共产主义政党和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指导思想。我们党提出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都是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那么,什么叫做马克思主义呢?马克思主义究竟包括几个组成部分呢?科学社会主义在整个马克思主义之中占居什么地位呢?它与马克思主义其它组成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呢?这些显而易见的问题,理论界至今看法并不一致,看来很有必要弄清楚。  相似文献   

16.
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什么是社会主义?它的基本特征和客观标准是什么?有人认为,马克思和恩格斯没有经历社会主义的实践,因此对这些问题不可能有确切的回答。我们认为,这种看法是欠妥当的。诚然,马克思和恩格斯确实运用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个最犀利的思维武器,在研究资本主义客观运动规律的基础上,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必然要取代资本主义的社会形  相似文献   

17.
近来,中央领导同志曾多次号召全党、全国人民学习哲学。作为哲学工作者,在新形势下就需要认清自己的职责和任务,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沿着正确的方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具体地说就是:  相似文献   

18.
一八八三年三月十四日,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与世长辞了。今天,在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的时候,结合现实情况,研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具有重要意义的。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  相似文献   

19.
当前,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上,确实存在着许多模糊的、错误的观点。总的看来,反映出两种倾向。一是用教条主义的僵化观点来看待马克思主义。这种倾向,在我国长期存在,“文革”期间同实用主义交织在一起达到顶峰,至今余毒未清。二是对马克思主义怀疑、动摇和曲解,认为马克思主义“过时了”、“不灵了”。这种倾向,不仅存在于中国,而且存在于世界,从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20.
“一切依靠群众 ,一切为了群众”是唯物史观必然的逻辑结论 ,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基本命题 ,也是毛泽东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活水源头。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中 ,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与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现实相结合 ,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过程中不断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特别是“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的提出 ,把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推向了一个更高的理论境界 ,进一步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理论思维空间和实践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