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利华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1)
长期以来,“后七子”文学流派的集大成者王世贞,因为提出了文必秦汉和诗学“格调”说的文学主张,一直受到文学批评史研究者的冷遇,并被简单地冠之以复古模拟派代表的称号。然而,要是注意到王世贞文学批评理论内在的意义和当时特定的文学氛围,注意到他的文学主张在明代波浪起伏的文学批评长河中所产生的影响,对他的评价,就会得出 相似文献
2.
3.
孙学堂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114-119
嘉靖后期,王世贞追求气高体正之美,试图为萎靡不振的文坛注入活力,但其创作却并未取得相应的成就,这是因为一、精神世界的封闭与贫乏,二、彻头彻尾的复古主张,三、重体貌、重形貌的审美眼光。评价王世贞早期的文学思想,应该考虑到他重审美的一面,也应看到他所陷入的误区。作为与羔暗现实纠葛较深的吴中才子,王世贞早期的文学思想中包含了一些矛盾因素,为后来的变化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4.
陈书录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59-60
本组笔谈分别介绍了"丛书"为何遴选刘基等八人为"明清八大家";"丛书"的编辑缘起与体例;"明清八大家"各家散文的思想、艺术性,及其历史地位等. 相似文献
5.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1):122-125
王世贞之所以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观和艺术观,交游广泛、广闻博取是其重要原因。作为对十六世纪及以后文学、史学、书学和画学都产生过较大影响的名家,王世贞拥有极富个人特色的交游活动。针对性地考察王世贞的书画交游史料,既是个例研究的需要,也是明代中后期艺术史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李世林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Z1):154-156
王世贞,明中后期著名文史学家,对史学影响深远。学术界有关王世贞的史学研究,主要分成两个阶段: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有关王世贞史学的研究成果不多;八十年代以后,王世贞史学研究日臻成熟。 相似文献
7.
孙学堂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50-53
万历前期 ,文坛由门派相轻转向融通整合 ,文学活动带有游宴娱乐的性质。作为文坛领袖 ,王世贞追求自适之乐 ,人生态度已接近性灵派。但他又被内顾之念牵掣 ,缺乏追求个体独立的迈往精神。他晚年重新接受吴中文化陶养 ,喜好白、苏诗风 ,折衷调剂 ,引导文坛转向 ,并提出了“真我”、“真诗”、“辞达”、“天则”等一系列近于性灵说的说法 ,但其宗旨又皆与性灵说不同。他的理论主张属于有理性、有节制的自然表现论 ,还处于蜕变未尽的过渡状态 相似文献
8.
王世贞是明代中叶后七子首领,是一位学识渊博,著作繁富,影响深远的作家。本文想就王世贞的美学思想,并着重对他的艺术美论,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一、诗文以变化尚实为美王世贞的美学思想的显著特点,在于他于复古之风泛滥时,从自身的生活和文艺评论实践中,渐悟到诗文必须以变化尚实为美,提出了“穷态极变,光景常新”的命题。例如,他说: 自楚,蜀以至中原,山川莽苍浑浑,江左雅秀郁郁,咏歌描写须各极其 相似文献
9.
曹春茹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7(3):59-62
王世贞在朝鲜的影响很大,多数朝鲜文人赞誉了他的理论和创作,肯定了他在文坛的领袖地位,将他作为学习和比较的对象。也有人指责他的复古和模拟,甚至认为其对朝鲜文坛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这些评论体现了朝鲜文人较高的鉴赏力和客观的批评态度,是对中国王世贞研究的补充和丰富。 相似文献
10.
汪正章 《广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4)
王世贞文学思想论析汪正章王世贞(526—1590),字元美。号风洲,江苏太仓人,出身于官僚家庭,祖父王倬乃南京兵部侍郎,父王亦一名将,官至右都御史。王世贞一生经历明代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因才大气盛、憎恶奸佞,以致遭到三朝内阁首辅产嵩、高拱和张居正的... 相似文献
11.
孙礼祥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4):529-531
王世贞笔下的徽商敢于致富,善于致富,致富后能够广行善举.他们的思变精神、经商之道和济世救民的情怀,值得我们批判地继承. 相似文献
12.
13.
李燕青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82-86
明代以前后七子为主导的复古文学运动作家们,在"古体宗汉魏,近体法盛唐"诗学主张的指引下,往往把杜甫作为师法的主要对象。而作为后七子领袖的王世贞,更始终是"尊杜宗杜"的大力倡导者和忠实捍卫者。王世贞在学习杜诗并进行创作实践的基础上,从各个方面对杜诗和师法杜诗者进行了批评总结,为复古文学作家们解决了为什么师法和怎样师法杜甫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郑静芳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4-49
本文主要通过创作者和审美者的视角,把握王世贞诗学理论中“剂”的意义。首先,就创作者的角度而言,“剂”是指创作者调和、配合各种艺术元素、艺术风格的能力;再者,就审美者的角度而言,“剂”是一种通过调和众美而达到的中和协调的美学境界。 相似文献
15.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1)
60年代,欧美国家随着群众政治运动的风起和结构分解战略在文化界的泛滥,兴起了一种新的批评模式:女权主义文学批评(feminist literary criticism),或称女性文学批评(female literary criticism)。它在思想路线上申张女性权利,“女权”名称由此而来;它在研究主题上以女性生活为对象,因之与“女性”之称也相吻合。所以,对于欧美国家和地区来说女性文学批评与女权主义文学批评是异名同实的一对概念。 相似文献
16.
孙学堂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97-104
王世贞《艺苑卮言》提出的“才生思,思生调,调生格,思即才之用,调即思之境,格即调之界”这一命题中,“才”包含狭义的才华、广义的才能二义。“思”从一个角度看包含情思、思力二义,从另一角度看包含自然思致和苦思二义。“调”包含声调、情调二义。”格”从学习古人作品角度看是规范之意,从生成意义上看是特点之意。由于这四个范畴的复杂性,这一命题有多种可能的解释。这一命题是王世贞.对文学(文章)创作的认识,反映了王世贞的一些基本的文学观念。 相似文献
17.
陈俊堂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2):110-112
在中国书法理论史上,王世贞首次集中以“古雅”论书,其审美价值观念倾向于古拙、含蓄,着意于意趣表达。由于他对“古雅”的推崇,也使这种美感属性从普通层面逐渐提升为书法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并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万书荣 《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3):79-82
当前文学批评的状况不容乐观,文学批评在摆脱被简化为政治意识形态的工具,向文学自身的审美性靠近的同时,又出现对西方的文学批评理论生搬硬套的倾向;在文学批评的态度上,"酷评"和吹捧式批评也大行其道。自由主义文学批评家在文学批评的理论和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扭转当前文学批评的状况,使其健康纯正地发展,我们从他们那里可以获得诸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20.
李燕 《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2004,17(5):666-670
季红真是当代文学评论界具有突出成就的女性评论家,其文学批评受时代的影响呈现出阶段性特征: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偏重从文化角度进行文学批评,关注民族精神的重建;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今,注意到文学自觉,致力于新的批评理论的尝试,内在情感倾向也略呈变调,关注人的普遍真实的生存和人性的被压抑,但创作数量明显减少。其文章充满知识意味,气势恢宏又流畅舒卷,具有较强的理论思辨色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