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卢卡西维茨教授(Jan Lukasiewicz,1878—1956),波兰著名逻辑学家,毕生从事古希腊逻辑、命题逻辑和模态逻辑的研究,他的关于形式逻辑研究对象的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名著《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中.目前,人们面对形式逻辑的困境,普遍认为形式逻辑要改革和现代化,这一点是没有分歧的.但是,形式逻辑如何改革,如何实现现代化,回答就众说纷坛了.笔者认为.这是个方向性的向题,根本在于如何界定形式逻辑研究对象,这是构筑具有现代气息的形式逻辑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读了卢卡西维茨的《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笔者发现,卢氏关于形式逻辑研究对象的思想,对于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具有很大的启发作用.一 什么是形式逻辑?换言之,什么是形式逻辑研究对象?卢卡西维茨引用了两段话表达了一个传统的看法.其中一段话是从凯因斯的著名的形式逻辑教科书中引来的:“通常说逻辑是形式的,这是仅就思想形式而言,亦即就我们思维的方式而言,而不管我们思维的各种特殊对象.”这段话界定了形式逻辑研究对象的特征,直到今天,也没有谁提出质疑.然而,卢卡西维茨在当时却提出不同的看法,他认为,“思想形式”(与“思维形式”同义——笔者注)这个概念是费解的、不精确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原因是来自“思想规律”这个错误的逻辑概念.  相似文献   

2.
人们对非形式逻辑的学科品性的纷争使得非形式逻辑是一个不固定的指示符。非形式逻辑是不是逻辑的分歧主要表现在对形式标准和非形式逻辑的宗旨或功能的理解上,以此来否定非形式逻辑的逻辑属性的做法是站不住脚的。在非形式逻辑是什么样的逻辑问题上的分歧主要涉及非形式逻辑的对象、手段和评价标准,虽然诸多观点的侧重点不同或某些观点值得商榷,但给我们认识非形式逻辑的逻辑品性以启示:非形式逻辑是以区分好的论证(推理)与坏的论证(推理)为宗旨的,主要研究日常生活中以自然语言为载体的非形式论证(推理)的建构、解释、分析、评价和批判的合理或合情的标准、尺度和程序的一般原则、模式和方法的逻辑学科。按照这种观念,一则可以避免将非形式逻辑排除在逻辑在外,二则可以将它与形式逻辑形成鲜明的对照,三则可以避免将它混同于自然语言逻辑、语用逻辑。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亚里士多德的模态算子、模态命题、必然模态三段论、偶然模态三段论进行分析、评价,进而说明亚里士多德的模态逻辑理论虽然多有矛盾、错漏之处,但它不仅是模态逻辑这门既古老又年轻的逻辑科学的源头,而且已孕育着现代模态逻辑、尤其是多值逻辑的萌芽。亚里士多德的模态逻辑理论与其其他逻辑理论一样,是亚里士多德留给我们的一份珍贵遗产。  相似文献   

4.
<正> 在现代科学的认识过程中,除了传统的归纳逻辑方法之外,逻辑方法至少还应包括如下形态: 1.基本逻辑:(1)标准逻辑:命题逻辑和谓词逻辑.(2)非标准逻辑:模态逻辑、多值逻辑、弗晰逻辑、直觉逻辑、相干逻辑. 2.元逻辑:逻辑语形学、逻辑语义学、逻辑语用学. 3.数学逻辑:集合论、证明论、递归论、模型论. 4.应用逻辑:认知逻辑、实践(操作)逻辑、物理学应用逻辑(时态、空间、信息、控  相似文献   

5.
略论墨家关于“立辞”的谬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墨家“立辞”的谬误论体现出对论证评估的批判性、辩证性、语用性、交际性或社会性 ,它包含着极为丰富的非形式逻辑思想 ,作为原创性的论证逻辑 ,对它的创造性诠释 ,可以作为现代论证逻辑或“非形式逻辑”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现代逻辑学理论分科现代逻辑学基本理论是多方面的,大致分为四个方面:一,数理逻辑包括一阶逻辑、高阶逻辑、模型论、证明论、递归论和公理集合论;二,哲学逻辑包括经典逻辑的各种扩充和各种非经典逻辑,如模态逻辑、时态逻辑、条件句逻辑、多值逻辑、相干逻辑、直觉主...  相似文献   

7.
“多值逻辑”是在本世纪初出现的逻辑学新分支,它主要是论证一个命题可以有两个以上的值。这种逻辑思想,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逻辑学以及斯多葛派逻辑学中已经有了,但并未定名。那时已经承认一个命题可以有真、假与或然(不定)三个值。到了本世纪初,有麦柯尔,皮尔士,维萨里耶夫以及卢卡西维茨,则认为一个逻辑命题还可以有二个以上的乃至无限个值,于是便产生“多值逻辑学”。量子逻辑学也被称为多值逻辑,它否定排中律在微粒子运动中的有效性,但承认遵循排中律的三值逻辑是它的特殊情况。实际上,量子逻辑学是人类“对立思维”逻辑的反映,是从抽象同一思维逻辑(形式逻辑)向具体同一思维逻辑(辩证逻辑)的过渡环节和形式。这里不准备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8.
亚里士多德的模态逻辑尽管十分复杂、充满争议,但尽可能运用现代逻辑的工具来构建亚氏模态逻辑的体系,不仅可能重现亚氏逻辑的辉煌,也可能甄别出其中的某些错讹.从联合演算出发构建的亚氏模态逻辑系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亚氏模态逻辑的严谨性,但也暴露出它的局部的模态悖论.我们可以剔除造成悖论的内容,使亚氏模态体系更加严密;也可以考虑探索亚氏模态逻辑的本真思想,发展一种不完全等同于现代逻辑的内涵式的新的逻辑类型.  相似文献   

9.
在修正旧的形式逻辑、建立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形式逻辑科学体系这个问题上,目前公开发表的意见(或方案)已经有了好几种。我们觉得这些意见中的某些意见,有商榷的必要。有一种意见,如刘丹岩同志认为:修正形式逻辑,就是创立辩证逻辑,也就是创立统一的逻辑。他说:“修改形式逻辑和创造辩证逻辑是一回事,而不是两回事,修改了形式逻辑同时就是建立了辩证逻辑”。在修改形式逻加之外,“另外创立一个辩证逻辑”就是“把统一的逻辑割裂了”,“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同时存在、和平共居”。为什么刘丹岩同志这样认为呢?原来是他认为  相似文献   

10.
充足理由律究竟是不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这是逻辑界正在争论的问题。本文认为,充足理由律就是理由与推断的蕴涵关系的普遍规律,这种蕴涵关系存在于充足条件与必要条件之间、前提与结论之间、论据与论题之间,其普遍规律是:理由(充足条件、前提或论据)真则推断(必要条件、结论或论题)必真,推断假则理由必假,总之,真理由蕴涵真推断。这一规律贯串于假言判断、演绎推理与证明的形式结构中,成为它们的逻辑基础,所以不能不说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相反,有的同志认为,充足理由律是莱布尼兹“首创”的,但是莱布尼兹本人并没有“规定”充足理由律就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后人却把它引进形式逻辑,这是违背莱氏原意的,按照莱氏原意,它不属于逻辑,而属于本体论,所以不应该把充足理由律当作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这种意见引  相似文献   

11.
非形式逻辑与批判性思维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非形式逻辑”与“批判性思维”既紧密相关又彼此区别。它们都以经验的和用自然语言表述的实际论证为对象 ,然而 ,非形式逻辑毕竟是逻辑 ,它以对实际论证的一般进程及一般形式的辨识、抽取与建构为重心和基点 ;而批判性思维对论证的关注则是多角度的和批判性的。非形式逻辑与批判性思维产生于实际的需要 ,其方法与技巧对于培养和提高现代社会所需人才的素质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2.
<正> 语言的逻辑解析是现代形式逻辑的一个最基本的手段,也是逻辑哲学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现代形式逻辑的体系,实际上是一个逻辑的符号体系,它包括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在形式逻辑符号体系中,存在一种符号与符号之间的关系问题,它涉及的是符号学中的句法学(Syntax);二是在形式逻辑符号体系中,存在一符号与符号所指涉的事物之间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涉及的又是符号学中的语义学(Semantics);三是在形式逻辑符号体系中,还存在一种符号与符号使用者之间的关系问题,它关涉的就是符号学中的语用学(Pragmatics).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构成了符号学(Semiotis,又译记号学或指号学)的基本体系.所以,现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次两位分析哲学学者(翟玉章和潘天群,代表对辩证法的批判一方)与两位辩证论者(桂起权和张建军,代表对辩证法的辩护一方)之间的四人讨论会,主要是讨论在辩证法(及辩证逻辑)与形式逻辑,连同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之间的关系问题,重点在于辩证矛盾和辩证逻辑。批评方翟和潘认为,"辩证逻辑"要么是混乱的,要么是非正统、非标准的变异逻辑。如果是前者,当以它宣扬赤裸裸的矛盾为由而抛弃之;如果是后者,它在逻辑家族中自有一席之地,但它和标准逻辑在概念上并不能相互定义。辩护方桂和张都提倡辩证逻辑,但在对形式逻辑及矛盾律的看法方面又不尽一致。张主张矛盾律和形式逻辑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可违背;辩证矛盾绝不是逻辑矛盾,而是形式逻辑处理不了的另类矛盾。桂主张辩证逻辑是一种非经典逻辑,一种变异逻辑,矛盾律虽然不可违背,却可以超越,经典逻辑只是变异逻辑的极限情况。变异逻辑才是普遍情况。讨论的目的只在于澄清概念,消除含混,至于谁对谁错,没有最后定论。  相似文献   

14.
法律中经常出现带有“必须”、“应当”、“可以”等模态词的法规。为了准确地理解和正确地执行这类带有模态词的法规,就必须弄清法规模态的逻辑关系。因此,这是一个具有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的研究课题。法规模态的特点及其相关形式“模态”(英语modal)一词含有形式的、方式的、样式的意义,而传统逻辑仅根据事物的不同势态,把模态判断区分为必然判断和可能判断,并且只在这个范围内讨论模态关系,因而它不能直接用来分析法规中的模态关系。现代非标准逻辑虽然把“应当”、“允许”等模态词纳入伦理逻辑的研究范围,但也很少讨论这些模态词在法规中的应用。因此,本文讨论的模态关系,是从  相似文献   

15.
“形式逻辑中必须有充足理由律”的论据充足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形式逻辑中究竟需不需要有一条“充足理由律”作为基本规律之一,这个问题自莱布尼兹提出“充足理由原则”以来在国外逻辑界曾引起过长期的争论。然而在国内,却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充足理由律”一直都是被当作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之一写入各种逻辑著作或内部教科书中。本文试图针对有关的四种主要解释和论点谈些不同的看法。为了使讨论有一个共同的前提和出发点,我们首先需要明确形式逻辑作为一门专门科学的对象和范围。目前绝大多数逻辑工作者都承认:形式逻辑(普通逻辑)是以思维的形式和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的(或者还可以包括一些逻辑方法)。这就是说,形式逻辑只研究概念、判  相似文献   

16.
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是两种不同的逻辑系统,它们不仅有不同的逻辑规律和规则,而且还有不同的逻辑公理。形式逻辑的公理是同一律。用公式来表示,它就是:“A是A”。辩证逻辑的公理也是同一律,但是,这里所说的同一不是抽象的同一,而是具体的同一,在同一中包含有差异,用公式来表示,它就是:“A是‘A又非A’”。这两个公式表明,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有本质的区别,但它们又是相容的。不过,这种相容的基础是辩证逻辑而不是形式逻辑,当我们把“A又非A”看做无差异的“A”时,辩证逻辑的公式又回到形式逻辑的公式去了,表明辩证逻辑包摄形式逻辑,它是比形式逻辑更为高级形态的逻辑科学。  相似文献   

17.
迟维东《普通逻辑概论》(天津人民出版社)一书的问世是逻辑学界的一大幸事,它标志着普通逻辑的教学与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概论》值得称道的精湛之处在于以下几方面:首先,从传统逻辑与现代逻辑(或称之为“数理逻辑”)相互兼容或联系角度架起了二者沟通的桥梁。这是该书的突出贡献。80年代以来,围绕形式逻辑改革问题全国逻辑学界争论了许久,涌现出“替代论”与“吸收论”两派意见:替代论者认为,形式逻辑学科发展到现在已过于陈旧、不合时宜了,有必要由迅速崛起的数理逻辑取而代之。吸收论者认为,形式逻辑与数理逻辑毕竟是…  相似文献   

18.
思维形式是思维反映客观物质世界的逻辑工具,是思维加工、改制和把握物质运动的“精神模型”。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社会实践中所获得的一切认识成果,都要借助于思维形式形成为科学知识。人们通常把逻辑学定义为研究思维形式和思维规律的科学,但直到目前为止,对思维形式还基本上是从形式逻辑角度加以研究的。数理逻辑研究思维形式取得了重大成果,然而,它不仅是从量化形式逻辑开始的,而且它的基础也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辩证逻辑研究思维形式拥有全新的原则。本文试图结合思维、思维形式的发展,谈一点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对思维形式研究的想法,以求教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19.
唐山师专苑玉成副教授等主编的学术专著《逻辑原理》已由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包括词项逻辑、关系逻辑、命题逻辑、模态逻辑、归纳逻辑、论证逻辑、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诡辩及其破斥,共十章。该书写法独特,令人耳目一新,它有以下特点:一,介绍现代逻辑内容,给出的是汉语言形式,而非数理逻辑公式,也未介绍符号化的形式系统。例如,“有人喜欢所有展  相似文献   

20.
美国哲学家布兰夏德指出:“对理性的信仰在广泛意义上说是希腊时代以来西方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点决定了西方哲学的主要传统。”休谟、康德之前,理性可以获得真理、达到科学,是西方人的一种基本信念。在传统哲学家看来,理性是人类理智寻找普遍性、必然性和因果性的能力。直到休谟、康德为止,传统理性本质上是以形式逻辑的归纳法和演绎法表现出来的。基于归纳法本质上的非普遍必然性质,休谟用非理性的心理习惯代替了理性,康德则试图建立所谓“先验逻辑”以修正形式逻辑的缺陷,意在将纯形式的逻辑规则与感觉对象结合起来。但鉴于理性这种结合经验与逻辑形式的能力只适用于经验世界,所以归根结蒂理性在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