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流经济学关于失业问题的研究通常集中在工资缺乏伸缩性的情形,而对工资伸缩性条件下可能出现的失业则缺乏应有的关注。通过构建一个基于向下倾斜劳动供给曲线的就业决定模型,解析出一种称之为“支出约束引致型失业”的新类型。这种失业即便在工资伸缩性条件下也会出现,而分析这种现象可以加深对处于工业化初期的国家或发展中国家之就业现实的理解,并对失业理论和政府政策制定作出一些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综述行为劳动经济学在激励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而构建一个基于"外生薪酬参照系"的不平等厌恶模型,将行为劳动经济学的"不平等厌恶"理论用于国企高管薪酬分析:发现"不平等厌恶"是高管在职消费提高的主要原因,建议应该降低政府干预和薪酬管制。  相似文献   

3.
中国失业治理机制模型构建——对经典理论的再考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理论认为经济增长与就业存在正相关,通货膨胀与失业存在负相关。而通过实证与回归分析发现,中国经济增长与失业在多年间不存在线性关系,奥肯定律在中国出现了背离;失业率升降也并未引起通货膨胀交替变化,菲利普斯曲线在中国也产生了变形,这证明经济学业已成熟的失业理论难以解释近30年来处于发展和转型过程中的中国特有的失业现象。  相似文献   

4.
工资决定的行为与制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古典工资理论很难解释现实的工资差异等问题,新制度经济学把劳动合同的不完全性和劳动市场竞争的不完全性引入,从劳动市场不完全性角度来解释了这些问题。后来的行为和实验经济学研究则给出了不同的证据和结论。这些研究发现,劳动市场参与人是满足行为偏好的,具有公平和互惠动机,公平规范等非正式制度在实际的工资决定中起着重要作用。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设计,必须和基于行为与实验经济学的规范形成互补,才能真正发挥劳动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将劳动者存在最低必需支出的约束引入经典劳动供给模型得出低收入者劳动供给曲线,构建起一个关于低收入者工资决定的分析模型。在揭示以往主流经济学难以解释的“工人工资趋向并锁定于保留工资”现象的同时,该模型还为统一理解李嘉图─马尔萨斯模型、刘易斯模型以及纳克斯─尼尔森模型提供了一个可供进一步研究的思考框架。  相似文献   

6.
古典经济学家认为 ,劳动的自然价格的决定独立于劳动的供求关系之外 ,劳动的供给受劳动的需求的调节 ,否认在劳动供求均衡点之外还存在着劳动供给。马克思把劳动力的供给看作一个独立变量 ,否认了劳动力供给自发地受劳动力需求调节 ,将超出劳动力供求均衡点之外的劳动力人口称之为相对过剩人口。新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均衡工资由劳动的供求关系决定 ,把劳动供求均衡点之外的劳动人口称之为自愿失业。凯恩斯在新古典模型中引入价格刚性和工资刚性的假定 ,用有效需求不足理论解析了周期性的非自愿失业。弗里德曼在新古典模型中 ,用市场机制的功能障碍所引起的高于均衡工资的刚性工资解析了自然失业率。菲利普斯曲线概括了周期性失业率、自然失业率和实际失业三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新凯恩斯主义效率工资与失业理论解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效率工资论在新凯恩斯主义的劳动市场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新凯恩斯主义提出了怠工模型、劳动转换模型、反向选择模型和社会模型四个模型,为效率工资论构建微观基础。但是,它所构建的微观基础是不科学的,没能从生产和流通两个层面去寻找失业存在的原因。本文试图对效率工资论进行解构。  相似文献   

8.
效率工资论在新凯恩斯主义的劳动市场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新凯恩斯主义提出了怠工模型、劳动转换模型、反向选择模型和社会模型四个模型,为效率工资论构建微观基础.但是,它所构建的微观基础是不科学的,没能从生产和流通两个层面去寻找失业存在的原因.本文试图对效率工资论进行解构.  相似文献   

9.
粘性工资模型(The Sticky-Wage Model)的初始灵感源自凯恩斯的《通论》,经过老新凯恩斯主义者的努力发展而成为当今形式.凯恩斯指出,现实世界中存在着工人抵抗货币(名义)工资下降的现象,工人与厂商的劳资谈判议定的是货币工资而非实际工资,这造成了货币工资的下降刚性,劳动供给成为货币工资的增函数.由此,他否定了新古典理论中劳动供给是实际工资的增函数的教条.老凯恩斯主义者将凯恩斯这一思想引申和解释为,货币工资下降刚性的存在是由于工人具有“货币幻觉”——只看到货币面值而不注意货币(包括货币工资)的实际购买力.因此工人会抵抗总价格水平P不变时货币工资W的下降,却不会抵抗P上升时W不变造成的实际工资W/P的降低.他们从货币工资下降刚性的假设出发,导出了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结论.但是,仅仅用“货币幻觉”来解释工资刚性,显然缺乏足够的说服力.  相似文献   

10.
信号效应、讨价还价模型与我国劳动力市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对称信息的市场理论作为现代信息经济学的核心 ,在解释现代市场中的许多现象方面 ,有着新古典经济学所无法比拟的优势。本文就不对称信息市场理论中“信号效应”和“讨价还价”模型与我国劳动力市场出现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并提出消减不对称信息对劳动力市场带来负面影响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工资和失业理论进行比较分析,可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揭示了资本主义工资和相对过剩人口的一般规律,实现了逻辑和历史的统一;而在数理分析方面,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方法值得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经济学帝国主义"是上世纪60年代以来出现的重要趋势,法经济学是法学和经济学联姻的结果。传统法经济学存在"法律中心主义"的色彩,只关注了国家立法,没有关注对社会秩序形成具有更大意义的社会规范。近二十年来,社会规范研究成为法经济学者关注的热点。社会规范是人们行为的规律性,违反就要受到社会制裁。理性选择理论仍然可以作为解释社会规范的分析范式,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信号传递模型可以恰当地解释社会规范。  相似文献   

13.
不对称信息经济学理论观点述评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着各种信息不对称现象 ,不对称信息的存在对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诸多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通过阐述不对称信息经济学的主要理论 ,分析研究了有关不对称信息、最优税制设计、柠檬市场、信号传递、逆向选择等信息经济学中的重大问题 ,从而揭示出不对称信息理论是对传统经济学的重大突破 ,它为当代许多经济活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金融脆弱性理论的现代发展及文献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脆弱性理论建立在信息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等一系列新兴经济学理论基础之上,因而属于经济学的前沿理论,但学术界对该理论仍存在不同的看法,具有代表性的是金融脆弱性假说和安全边界说,经济学家从信息不对称、资产价格波动及金融自由化等方面剖析了有关金融脆弱性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15.
西方失业理论和中国失业问题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失业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至少有150年以上的历史,但是,从19世纪到20世纪30年代,整整几代经济学家即凯恩斯以前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并不承认资本主义社会存在失业,只有少数人持不同看法.他们认为:由于实际工资的弹性,市场机制的正常作用总会使劳动市场处于充分就业水平;现实经济生活中如存在失业,那也只是自愿失业,是有些人懒惰或不愿意接受较低工资而自愿失去工作.这类人的存在,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失业,正统西方经济理论中的失业是指那些失去了工作而又在积极寻找工作的人.因此,传统的西方经济理论对失业问题的分析是不深刻的.  相似文献   

16.
新经济对传统主流经济学的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试图从对传统经济学挑战的角度 ,对新经济进行初步的理论分析。主要结论是 :传统经济周期理论和菲利普斯曲线已经不适用于解释新经济 ;经济规模呈级数级增长 ,而交易成本呈级数级降低 ,规模经济与交易费用的降低不再是相互排斥的关系 ,而是可以两者兼得 ;网络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导致信息不对称和信息不完全倾向大大弱化 ,信息经济学理论的解释力受到削弱 ;网络的产业化应用改变了经济增长的要素结构 ,对传统经济增长模型提出了修正 ;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有弱化的迹象 ,原有的利率理论受到挑战  相似文献   

17.
新规制经济学的规制俘获理论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杜传忠 《东岳论丛》2005,26(1):52-54
政府规制俘获理论(Capture theory of regulation)是现代规制经济学的重要内容,它可划分为传统规制俘获理论和新规制经济学的规制俘获理论。前者忽视了规制过程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及其影响,没有用委托代理理论的分析框架来分析规制俘获问题;后者则在信息不对称框架下,重新解释了规制俘获发生的原因及机理。这一理论对我国现阶段政府规制体制改革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8.
经济责任审计的信息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国有企业存在的双重委托—代理关系的三个方面 ,用信息经济学理论分析了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必要性 ,并用信息经济学理论解释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内容、审计主体和审计时间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从经济学效用论的理论出发,通过引入效率工资和清退机制,对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进行了拓展。在分析研究过程中,拓展了著名的宏观经济学模型,即Shapiro—Stigliz模型。同时在拓展研究过程中,将动态经济学方法纳入了扩展的Shapiro—Stigliz模型,着重分析了各种情况下,效率工资、效率劳动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如何应用,从而对现有的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进行了有益的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20.
从马克思的国际价值理论出发,充分吸收伊曼纽尔、罗默、沃勒斯坦等人的理论,可以得出:不平等交换的实质是不按照国际生产价格所决定的国际价格的交换,只要存在国际垄断因素,就有不平等交换的结果.国际不平等交换产生的基础是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实现机制是市场垄断定价,根源在于各国原始资本占有数量的不同,其结果之一是造成工资的国别差异,当前的国际经济规则及由此形成的国际垄断同盟是不平等交换的制度保障,而路径依赖的存在强化了不平等的制度保障.不平等交换是生产力国际非均衡发展现象,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结果,是不平等国际经济制度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