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9 毫秒
1.
中国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其中最关键的成功经验,就是充分发挥了“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显著优势。中国抗疫正是基于这种优势,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保“战疫”理念和决策的正确性;坚持“人民至上”和“生命至上”,科学解决抗疫“为了谁”和“依靠谁”的问题;坚持实施“全国一盘棋”战略,统筹配置全国所有的力量和资源。这是中国抗疫取得胜利的根本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抗击新冠疫情的伟大斗争中铸就的伟大抗疫精神,具有坚实的唯物史观理据和丰厚的唯物史观意蕴:“生命至上”是从现实的人出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体现;“举国同心”内含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原理和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合力理论;“舍生忘死”既表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离不开必要的思想文化条件,也表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尊重科学”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理论要义和方法要求,反映了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命运与共”是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生动展现。大力弘扬和践行伟大抗疫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中国意义和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抗疫形象作为国家形象的特殊表征,是世界人民认识中国的重要窗口.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世界各地相继卷入舆情与疫情的危机中,科学高效的中国抗疫行动与互助共享的国际抗疫合作理念备受世界瞩目,中国抗疫形象也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由CiteSpace量化分析结果可知:中国抗疫取得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决定性成果时,研究发文量明显上升,而疫情防控常态化后,月发文量整体呈现平稳下降趋势;研究者们与研究机构之间并未形成稳定的学术合作机制;国家形象与传播、中国形象与疫情、中国与世界的合作成为研究热点.在掌握研究基本情况后,对重要文献进行梳理、分析发现:当前研究存在同质化、视角不够开阔、研究方法单一、研究结论片面、主体合作较少等不足,应当进一步拓展研究视角、丰富研究内容、融合研究方法,从而谋求中国抗疫形象研究发展新路径.  相似文献   

4.
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危机事件,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中国抗疫经验表明,集中统一指挥机制、勇于决断机制、联防联控机制、集体动员机制、对口支援机制、差别化管控机制、公开透明的信息发布机制和推动科技攻关机制等,是此次疫情防控成功的关键。这些实践经验也证明,在重大危机和风险挑战面前,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的组织能力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相似文献   

5.
新冠肺炎疫情带来巨大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经受了严峻考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集中力量办大事和发挥人民主体性的制度优势.这三大优势的有机联系,形成了整体的制度优势和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抗疫中受到锤炼,抗疫促进了体制机制的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华民族在抗击疫情过程中实现了升华.  相似文献   

6.
继2019年年末中国武汉暴发新冠肺炎疫情,世界各国从2020年3月初也相继陷入疫情防控危机之中.新冠肺炎疫情无疑是近百年来世界面临的辐射速度最快、危害程度最大的全球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国历经三个阶段取得了抗击疫情的阶段性胜利.中国防疫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有:中国政府高效决策,快速切断传播链条;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集中全国医疗资源应对疫情;实行社区网格化管理,追溯疫情源头.目前,全球抗疫局势仍不容乐观,我们只有始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持续优化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动员机制、不断完善重大灾难应急物资储备体系,才能在未来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时科学施策、化解风险.  相似文献   

7.
抗疫诗情     
疫情发生以来,全国上下都在贡献力量,抗击疫情。诗人们也纷纷写下自己的所思所感,表达了他们对抗击疫情的信心与决心,和对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们的敬意,呼吁人们团结一心、奋力战“疫”.  相似文献   

8.
伟大抗疫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内容,在精神谱系视域下审视伟大抗疫精神既有助于拓展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认识,也有助于深化伟大抗疫精神的研究。伟大抗疫精神"何以形成"与其"是什么"和"如何弘扬"是同等重要且更为深层次的问题。"何以形成"的探究有助于厘清伟大抗疫精神的实质以及提高继承和弘扬的针对性。伟大抗疫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与新冠肺炎疫情进行殊死搏斗中所体现出的崇高精神境界,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红色基因,又有自身丰富内涵与特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是伟大抗疫精神的缔造主体。中国共产党是抗疫斗争的领导主体,党的领袖群体是抗疫斗争根本任务的提出者和根本方向的把控者,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是各领域抗疫斗争具体策略的设计者和带头执行者,广大普通党员是各条抗疫战线的积极参与者和骨干力量。中国人民是抗疫斗争的基本主体,中国人民的抗疫诉求是推动抗疫斗争进行的根本动力,中国人民的抗疫智慧是抗疫斗争的基本要素,中国人民的抗疫行动是抗疫斗争的直接支撑。马克思主义是党领导人民进行抗疫斗争的理论基础,也是与国际国内各种错误言论进行斗争和交锋的思想武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和制度优势是党领导人民抗击疫情的底气和信心,也是党和人民团结抗疫所维护与坚守的对象;党和人民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是伟大抗疫精神形成的逻辑依据。党和人民用实际行动铸就伟大抗疫精神,中国人民在党领导下将对祖国和同胞的感情具体化为气壮山河的抗疫行动,中国人民严格自律的抗疫实践、守望相助的抗疫实践、舍生忘死的抗疫实践共同构成伟大抗疫精神形成的实践基础。中华文化深深滋养着党和人民,党和人民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从革命文化中汲取战胜困难的思想精华,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汲取抗击疫情的力量,中华文化是伟大抗疫精神形成的文化根基。深刻理解伟大抗疫精神的形成,强化战胜疫情的精神支撑,对于夺取抗疫斗争和新时代伟大斗争全面胜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岁末年初,本应是举国欢乐、阖家幸福的祥和景象,怎知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传统春节的热闹气氛戛然而止。全国人民在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不分职业、不论身份,积极投身抗疫第一线,打响了这种没有硝烟的战争。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在这场疫情面前该做些什么?1.统一思想,扛起防控责任。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听党指挥,"主动作为",从严履行主体责任,坚定不移服从命令、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把上级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在疫情防控中守初心、担使命。  相似文献   

10.
抗疫公益广告作为社会动员中传媒动员的有机组成部分,呈现出与新闻舆论相伴随和相呼应的特征。从“对社会动员”到“由社会动员”的转向中,抗疫公益广告自下而上的“由社会动员”特性,唤起了公众从内心到行动的同意、认同和参与,是中国抗疫行动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基于理性的舆论引导、信息激活功能,以及感性的氛围营造和共情营造功能,需要从社会动员和广告传播两个领域对之进行研究。抗疫公益广告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不足,需要从顶层设计、激励和评价体系构建、共情营造和广告引导、国际传播等方面进行应对和提升,使其在抗疫社会动员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1.
索有为 《源流》2020,(2):22-22
“疫情发生后,广东见事早、行动快,强有力开展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取得了明显效果。接下来,应继续坚持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全力应对返粤人流高峰带来的输入性压力,有效遏制疫情蔓延势头。”中国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说。以84岁高龄奔波在中国疫情防控第一线的钟南山,在广东省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在2月初医疗防疫专家座谈会上,对广东疫情防控作出了上述判断。  相似文献   

12.
居家学习期间,艺术类专业同学们的创作脚步没有停歇。他们纷纷拿起画笔,描绘疫情中的点点滴滴。“艺”起抗疫,不仅鼓舞斗志、温暖人心,也传递出青春正能量,表达了抗疫必胜的决心与信心。本刊日前收集了部分同学的佳作,现与读者朋友们分享.  相似文献   

13.
抗疫精神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中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所铸就形成的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精神。文章从价值、内容和实践三重维度探索如何将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日常思政教育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之外,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影响最大的场域。将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价值,有利于实行精准思政,以及增强大学生在日常思政教育中的获得感。  相似文献   

14.
2020年伊始,湖北省武汉市爆发了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疫情,并迅速向全省和全国其他地区蔓延。面对来势汹汹的病魔,党中央临危不乱、指挥若定,科学领导、精准施策;广大党员践行初心使命、冲锋在前;基层党组织充分发动人民群众、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打响了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国共产党集中统一领导是战胜疫情的最大政治优势、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战胜疫情的内在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举国体制是战胜疫情的重要法宝、充分依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是战胜疫情的重要手段、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是战胜疫情的必要保证,这是中国战胜疫情的基本经验。中国式"战疫"史前未有、世所罕见,为其他国家防控疫情提供了重要借鉴,为世界赢得"机会窗口",在世界历史中成为全民抗疫的典范。  相似文献   

15.
中国抗疫形象建构是中国对外传播的重要环节.在古典修辞学视域下,以湖北保卫战期间《纽约时报》中文网和《人民日报》(海外版)刊发的文本为研究对象,采取内容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旨在揭示西方“污名化”中国的事实,解析中国抗疫形象的基本特征,探讨抗疫形象建构的说服策略.研究表明,中国抗疫形象建构有三种策略:伦理策略——中国媒体以权威性和作者队伍的良好信誉赢得受众信任;情理策略——使用中性偏积极的词语,在保持新闻客观性的基础上,以正面情绪和共情效应打动受众;论理策略——以事实依据和逻辑论证说服受众,为“去污名化”行动提供路径,有助于提升中国国家形象和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三大报告明确指出:“党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重大决策的领导和向国家机关推荐重要干部。”从这个精神中看出,决策的领导是党领导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中又强调指出:“积多年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要保证决策正确,执行有效,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建立和健全民主的、  相似文献   

17.
<正>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中华儿女同吃苦共患难、互帮互助的战疫实践的宝贵精神,那些迎难而上、奉献自我的抗疫英雄正是充实思政课程内容的鲜活养料。在抗疫榜样中挖掘爱国精神、共同体意识以及他们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为思政课程建设注入强劲的动力。研究战疫榜样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对于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及接班人极具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新冠疫情的暴发作为一场全球性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对青年思想状况产生了较大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回应青年的思想关切,并给予及时的引导。基于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五个基本着力点,即:以树立正确的灾难观为着力点,培养危机意识和担当精神;以倡导科学应对疫情为着力点,提高理性思辨能力和自我防护能力;以讲好中国抗疫经验为着力点,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以反思人与自然关系为着力点,增强自然保护意识和生态文明理念;以关注全球抗疫大局为着力点,筑牢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9.
公共演讲中的人际意义对维系社会秩序具有重要作用。个体化是研究人际意义的语言学手段之一,它从语言使用者、社会文化资源分配与亲和关系出发,将语篇看作语篇生产者主动协调社会关系的过程。外国政府官员通过抗疫演讲动员民众抗疫,是个体协调社会关系的典型范例。对演讲语篇关键词和索引行的语篇语义分析发现:(1)抗疫演讲语篇呈现“发生—应对”的逻辑序列;(2)概念意义在被注入人际意义后建立了个体间的情感纽带;(3)主流文化身份、国家人物和事件这些绑定符号推动了群体联合;(4)在个体—群体连续统上,从个体到群体的价值和身份协商建构了顺应、同化和合作的社会过程。  相似文献   

20.
陈秋圆 《源流》2020,(2):24-25
抗击疫情,有手段、有经验、有投入,广州因此被很多网友称为一座值得托付健康的城市。在这场全民抗“疫”中,如果论舆论关注度,能够与武汉相媲美的,广州算得上一个。原因不仅是这里有钟南山,还因为经历过2003年抗击“非典”疫情后,这座城市已形成一套快速、透明、专业且不失温情的抗击疫情经验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