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经济增长已经步入新常态,科技创新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本文通过阐述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分析科技创新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义,结合四川产业发展与科技资源基础实际,对四川基于科技创新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探讨,提出“育主体、强技术、搭平台、促转化、创模式、合资源”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农村社会保障的内容不断充实,受益范围逐渐扩大,保障标准逐年提高,责任主体更加清晰,但仍存在制度发展不均、受益范围有待拓宽、责任分担机制不明确等问题。在当前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应从供给侧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及相关财政政策制度设计;从需求侧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村人力资本;从生产效率角度,增强信息对称性,多元化供给主体,加强地区间社会保障资源的共享和利用。  相似文献   

3.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多元性"和"灵活性"特点的理论分析,针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一年来的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实际,探讨进一步深入推进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工作重点及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新常态下福建实体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大有可为。通过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角出发,提出产业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发展和金融体制改革是福建实体经济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方向,并从树立实业强省理念,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深入探讨了福建实体经济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选择,以期不断提高福建实体经济的发展质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文化贸易“由逆转顺”的大背景下,如何优化文化贸易结构,推进文化贸易转型发展是一个重要课题。文章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角度,梳理了我国文化贸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观点的提出,分析了其重大意义,提出了供给商品结构、供给主体结构和供给渠道三个主要改革内容,并从产品创新与品牌打造、供给模式创新与外贸供应链整合、文化产业组织创新与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发挥、文化治理模式创新与鼓励创新氛围营造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改革举措。  相似文献   

6.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我国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发展,是当前我国在社会服务供给体制创新方面的重要举措。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从本质上说是服务规划者与服务生产者相分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政府和社会组织共同组成了公共服务的"供给端",只是在"供给端"内部形成了不同的分工,公共服务的对象则成为"需求端"。由此,基于供给侧改革的视角,从供给理念、供给制度、供给要素、供给机制和供给边界五个方面构建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路径优化的分析框架,以期不断地提升公共服务供给的水平与质量,有效满足公众需求。  相似文献   

7.
我国文化产业供给侧改革中的深层次问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结构性问题、体制性问题、周期性问题。本文从两种不同角度探讨了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着重的方面及举措,包括:通过去文化企业落后产能、去文化产品之库存、去金融泡沫之杠杆、降低文化企业之成本等途径做“减法”;通过提升文化产品质量、改进市场营销方式、改革投融资体制、鼓励科技创新和新业态发展、加快数字化进程、改善政策环境、以文化创意驱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加大财政公共文化服务投入等途径做“加法”,切实推进文化产业结构性问题的解决和供给侧改革的深入。  相似文献   

8.
中国供给侧改革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还体现在对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回应与引领.因而,新供给经济学关于“供给侧改革”的思考就不应该只是一种促进经济发展的调控手段,也是一种带动精神文化领域变革的思维方式.针对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中有效供给不足、无效供给过度、虚假供给泛滥等供给侧结构性问题,从供给主体、内容、方式以及环境多方面入手做好“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是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改革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国回应当前国内经济关切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国际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创新驱动战略采用了从被动适应到主动适应、主体适应客体到客体适应主体、从机遇主义到独步"无人区"、从局部延伸到交叉颠覆、从对称性跨越到非对称性跨越等新方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驱动的方法论是全面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路标。  相似文献   

10.
一段时期内,产能过剩是制约我国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焦点问题,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培育企业新动能提供了根本方向。基于2007—2018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文章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了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并将2015年开始实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为一个准自然实验,考察供给侧结构性政策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显著提升了我国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第二,化解过剩产能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作用机制;第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效应具有较为明显的时间异质性和区域异质性。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推行力度,对于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江西社会科学》2017,(9):67-74
本文通过对比服务业和工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应解决的问题,并从服务业与工业互动关系角度分析了统筹兼顾服务业和工业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认为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不可孤立地看待两种产业的发展,应将两种产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进行考量,将服务业的"补"与工业的"去"相结合、纠正要素市场扭曲、破除阻碍服务业发展的行政垄断、加快形成服务业创新创业的制度环境、促进服务业与工业融合发展是统筹兼顾服务业和工业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应对经济新常态的战略举措,将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主导各地经济政策实践,而其有效推进离不开对当地经济发展形势与规律特征的科学认识。本文分析了茂名市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演进态势,认为结构性因素越来越成为当地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且其角色作用越来越显化。茂名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须对接现有发展思路和战略,重点从产业和要素层面发力,并加强地区间的交流互鉴。  相似文献   

13.
《东岳论丛》2016,(10):5-14
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既源于经济领域的理论启发,也源于文化领域当前的现实问题。开展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对这一命题做出正确理解,从国家宏观改革背景、文化发展实践背景和理论创新需求背景出发,立足中国国情,厘清改革思路,明确文化领域和经济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当前文化领域的"供给侧"和"结构性"问题,依靠政府引导和市场主体的双向合力,把握好"双效统一"的改革原则,将创新驱动——特别是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作为文化发展的新动能,以双向发力作为优化供给的新方向,通过主动的优胜劣汰机制,保障文化领域的有效供给。同时,将需求升级作为有效供给的新引导,加强投资引导,为公共文化服务补短板;重视满意导向,为文化消费补缺口。当前,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正在进入黄金时代,这既是发展的重大机遇期,也面临着改革深水区。在当前及至今后一段时期内,文化领域还应从转型升级谋求发展出路,在国家利好政策激励、科技创新驱动和资本市场撬动三方合力下,文化产业将保持较长时期的稳定增长,在有序开展和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政府、市场、企业、产业更需各司其职、协同创新,共同推动文化领域的健康成长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除供给约束,积极进行供给干预来促进经济发展.大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点是:突出顶层设计,在要素保障上构筑创新发展新优势;扭住关键节点,在主体生成上培育创新发展新动能;放大政策红利,在产业潜质上培育创新发展新动力;供需双侧发力,在高端构架上厚植精准施策端口.  相似文献   

15.
食品安全不仅是重大的公共安全和民生问题,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为提高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水平,需充分认识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面临的新形势,系统梳理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根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从加强监管基础建设、明晰监管责任主体、强化监管技术支撑和完善监管法规与标准体系等方面探寻食品安全监管的基本路径,推进我国食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食品安全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6.
《理论界》2017,(7)
王厚双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实现辽宁全面振兴必由之路。自贸区的建设为辽宁撬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极为难得的战略"支点"。辽宁省应当以自贸区建设为战略"支点",以快速弥补制约辽宁全面振兴的体制机制"短板"、快速弥补辽宁外向型经济发展偏低的"短板"为龙头,全方位撬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辽宁的全面振兴。宋彦麟认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推动辽宁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的必由之路,是解决中高端供给缺乏、产业结构单一、创新驱动不足等问题的根本途径。当前,辽宁商务领域面临消费结构加快升级,国内供给体系和质量不能完全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国际贸易产品结构单一,对外开放水平较低等结构性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迫切需要加快推进商务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加快商贸流通业转型升级、推进辽宁自贸试验区等重大开放平台建设、提高外贸水平、大力招商引资、促进对外经济合作等方面发力,为加快辽宁商务事业发展、推动辽宁老工业基地结构调整和新一轮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7.
李钢 《兰州学刊》2010,(4):71-74
我国改革开放带来的乡村社会转型,使传统的“乡土中国”变成了现代的“流动中国”,这无疑给广大乡村社会发展创造了难得的契机,与此同时也给传统的乡村养老体制带来了冲击。随着我国乡村社会化、现代化进程的加深,改革与创新乡村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文章将以我国西部地区贵州省的W村为个案来调查分析乡村社会转型中村庄老年人社会保障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基于"改革门槛"与"消费黏性"的视角,本文运用熵权-TOPSIS法对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绩效进行测评,并采用2006—2017年省际面板数据综合考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消费升级产生的门槛效应与动态效应.研究发现:(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供给管理"的核心,对我国居民消费升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2)对于第一类与第二类消费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均存在门槛效应.当实现门槛跨越时,改革能够显著推动居民消费提量扩容.(3)消费升级存在时间上的"黏性",当期消费升级水平受到往期水平的正向影响,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助于打破这种"黏性",进一步助推消费增长.(4)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城市化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居民家庭负担、受教育水平等因素是影响我国居民消费升级的重要变量.  相似文献   

19.
农民工社会保障中的社会排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排斥是造成今天农民工在社会保障中进退两难窘境的主要原因。结构性安排和制度性安排将农民工阻隔在农村,并贴上了“农民”的身份标签;空间的阻隔和身份的另类标签又影响了农民工的社会保障资源的获得;社会排斥是一个过程,存在着再生产的问题。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才能消除社会排斥。应加快城市化进程,改革城乡二元的户籍制度,逐步实现“同籍化”;建立符合农民工保障需求的社会保障制度;消除城市居民和农民工的“文化隔阂”。  相似文献   

20.
赵燕 《家庭科技》2021,(4):41-43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定义及其对老年教育多元发展的影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定义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以提高供给质量为出发点,运用改革方法推动结构调整,及时纠正扭曲的要素配置,进一步扩大供给有效性,结合需求变化提升供给结构的灵活性、适用性,全面提高生产率,满足百姓需求,为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