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家埫村位于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仁和坪镇中部,面积18.6平方公里,最高海拔850米,最低海拔500米,气候宜人.全村辖4个村民小组,有585户1602个村民. 近年来,杨家埫村按照根植民俗、深挖本土、吸纳品质的工作思路,坚持民族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把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工作与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有机结合,着力建设"民族...  相似文献   

2.
苗瑶先民的"马郎妇"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以后的学者如李复言、黄庭坚、钱钟书等都认为,把遍淫众男子的"金沙滩头马郎妇"称为"观音",是因为她"以淫止淫,令入佛智",恐误."马郎"应为"麻栏",是古代西南、华南苗瑶先民"阿注"幽会情郎之所,"马郎妇"当即"阿注",是苗瑶先民实行族外群婚制的产物."马郎房"和"马郎妇"并非苗瑶先民特有的风俗,而曾经是全球各种族原始先民"同夫共妻"阶段的共同现象.明白了这一点,关于各种族先妣神的许多神话和迄今尚存的很多民俗就很容易解释了.  相似文献   

3.
赵福彬 《民族论坛》2008,(12):28-29
<正>杉木根村位于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涛圩镇,全村总面积3553亩,辖8个村民小组,259户,总人口1244人,其中瑶族占95%。2004年,湖南省民委把杉木根村定为湖南省民族地区小康建设试点单位。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全村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按照省委"一化三基"工作要求,认真把握县委"五个理念"总体经  相似文献   

4.
草原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古代起代代相承生活在草原上的先民、部落、民族共同创造的一种与草原自然生态环境相适应的文化.哈萨克族是一个世代生活在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他以草原文化为依托,在长期的历史演进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马文化"是其中最为重要的部分.本文以草原文化为依托,以"马文化"为线索,从民族传统文化、民族音乐舞蹈艺术以及文化变迁三个不同视角对哈萨克族"黑走马"进行了分析、阐释.  相似文献   

5.
文化共同体内部对符号的解释会经过多重衍义过程后产生共同解释项,这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符号认同的典型建构过程.本文以"马"这一符号为例,运用格雷马斯方阵来分析汉文化与异族文化的传播互动过程中"马"这一意象的转变,从象征神性的"龙马"转换为凶性的马兽,到野性的象征,最后转换为融入"礼"制的舞马,被整合成为宫廷艺术的一部分.意象转变的过程,也是中华民族各族群的文化相互影响交织并最终走向同一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湖北沙洋县三峡土家族村是荆门市惟一的少数民族村,位于湖北省中部,汉江平原腹地,东临汉水,西倚西荆河,离沙洋城区5公里,省道荆潜公路51-54.5公里处.全村居住座向东西,沿荆潜公路两侧排列,现有5个村民小组,农户392户,1508人.其中土家族人口702人,占全村总人口的48.6%.行政村辖区面积3.5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3195亩,其中水田480亩,以种植棉花、水稻、玉米为主.  相似文献   

7.
2010年11月20日,湖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主任谭徽在收到了一封特殊的"上访"信.信是由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野三关镇石桥坪村村民联名寄出的,之所以说这是一封特殊的"上访"信,是因为石桥坪村村民"上访"既不是要解决矛盾纠纷,也不是要解决具体困难,而是村里人想跟省民宗委主任说说心理话.  相似文献   

8.
湖北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采花乡星岩坪村素有"楚天茶叶第一村"美誉,是湖北名茶第一品牌"采花毛尖"核心原材料基地。全村版图面积21.9平方公里,辖10个村民小组,690户,2345人。村党支部下设3个党小组,党员95名。近几年来,在省委、省直机关工委和省民宗委的倾情帮扶下,该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强村富民为目标,深  相似文献   

9.
清代道光年以来,闽东福宁府畲族村出现屡禁不止的流丐侵扰问题.为此,最为常见的防范措施是,村民吁请县衙"出示严禁",经过县衙批准,畲族村民设立"禁丐碑".与此同时,畲族乡村成立自卫组织,以巡查田园、保护村庄.该组织既得到了县衙的认可,也受到县衙的严格控制.  相似文献   

10.
四川省汶川县牛脑寨村地处海拔2300米的高山,交通不便,因此村民们都有囤粮囤油囤肉的习惯,平时每家人都基本备够半年左右的大米和腊肉,尤其"5.12"地震后,村民们进一步加大了粮食和猪肉的储备。牛脑寨的农房在地震中损毁严重,全村127户全部受损。到  相似文献   

11.
张亚莎 《中国藏学》2008,(1):116-123
西藏岩画中有大量的马图形,但它们只作为人的坐骑出现,完全附属于人。由岩画中马图形的特殊性所引发的思考涉及到敦煌古藏文写卷中的《马匹的故事》、纳西族的《献冥马》传说、藏文史料中的"马区"以及西藏古老的"风马"祭。很显然,"马匹"对于东氏部族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与之相关的还有在高原广为流传的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通过比对,我们发现,格萨尔与他的东姓氏族的"图腾",应该是一种"半鸟半马"的复合结构,无论是神鸟"琼"(khyung)还是"风马",它们在形象上都呈现出"马—鸟"的双重结构。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山东西南地区"马纹样"的形象研究作为切入点,运用李砚祖《装饰之道》的观点分析纹样的滥觞与发展,并且融入中国传统吉祥主题的美好寓意,寓意"马纹样"的文化精神。本文分析鲁西南汉代画像石"马纹样"的构图,分析"马纹样"的线条造型技法,分析"马纹样"的表现技法,技法包括平面浅浮雕、阴线刻、凹面线刻、及凸面线刻或者综合技法。最后分析鲁西南"马纹样"各地区艺术风格的区域性差异,及时间因素、个人因素共同造就了雕琢风格上的差异以及反映在孔子"文质彬彬"的思想升华。  相似文献   

13.
李立 《民族论坛》2012,(21):29-32
<正>2011年3月25日,对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两岔乡茶溪村来说,是一个值得庆贺的特殊日子。这天,村民男女老少早早聚集在村头夹道欢迎省城来的"远亲"——省烟草专卖局(公司)驻村建设扶贫工作组。茶溪位于永顺西北部,全村总面积1.7万亩,15个村民小组1422人,年人均收入不足1000元,是一个典型的边远山区特困村。新一轮建设扶贫,省烟草局同茶溪村结成"对子",他们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进山村,与村民一道共谱脱贫致富之歌。  相似文献   

14.
何明 《民族研究》2006,(5):51-60
还民族志的话语权予文化持有者,是当代实验民族志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文对"村民日志"这种新型民族志撰写实践进行了解读,认为这是以当代人类学关于文化撰写的学术实践和理论探索为基础的新型民族志实验,其核心是释放被遮蔽或压抑的文化持有者的话语权,让其拥有自主的文化叙述与解释权利,形成独特的文化持有者的"单音位"文化撰写模式.  相似文献   

15.
高罗小茅坡营村地处宣恩县南部,距县城45公里,离209国道4公里,交通便利。全村5个村民小组,124户470人,其中苗族440余人,占全村总人口95%。  相似文献   

16.
正湖北恩施宣恩县长潭河侗族乡两溪河村,位于著名的国家自然生态保护区七姊妹山核心区,因山羊溪和辽叶溪相汇于此而得名。全村684人,其中侗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80%,是个典型的少数民族村寨。该村党支书、村委会主任张兴红,是一名朴实的侗族汉子,个头不高,却显精干。2011年竞选当上"村官"以来,他用务实、奉献、苦干的精神,为两溪河村开拓出了脱贫致富的路子,点燃了村民们追求幸福生活  相似文献   

17.
对瑶族村落--广西田东县L屯的剖析,揭示了外出务工对民族村落通婚圈的影响.认为在偏远的少数民族村落,人们的交往范围非常有限,方圆不过几十公里,因此村民通婚的范围非常狭窄.在外出务工成为一种潮流之后,村民们走出大山,到各地打工,结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于是人们交往的范围迅速扩大,与此同时通婚的范围也逐渐增大.较之30年前,民族村落的通婚圈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形成"内卷"和"扩大"并存的状态.  相似文献   

18.
小茅坡营村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县高罗乡的西南部。全村5个村民小组,共140户483人,其中苗族407人,占全村总人口的84.3%。小茅坡营村是湖北省惟一的苗族语言保留地,在省内外皆小有名气。  相似文献   

19.
大型现代曲剧《百花谷》是以许昌西部山区发生的真实故事为原型,描写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及其带头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精准扶贫,打好脱贫攻坚战"的政策,全心全意为群众谋福祉,带领村民凝心聚力、实现全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动人故事,深刻地展现出基层优秀共产党员一心为民,舍小家、顾大家的时代风采。这是一出特色鲜明、创意新颖的原创剧目,也是一出"讲好许昌故事",接地气、聚人气的优秀剧目。  相似文献   

20.
伍献清 《民族论坛》2012,(19):24-25
<正>团结村的事,如其村名。团结村是一个特殊的村落,位于湖南省会同县地灵乡和贵州省黔东南州天柱县地湖乡交界处。"地灵"地湖",名称仅一字之差,且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把湘黔边界两个乡交织在一起,外人至今还很难区分彼此的"地盘"和"人脉"。地湖是地灵境内的一块"飞地",而团结村是地湖乡境内的一块"飞地"。团结村全村135户508人,其中有3个自然团寨(三管团、岩板头、甄家磨)与地湖乡永光村村民杂居在一起,两村山水相连,唇齿相依,人们交错杂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山林、耕地、溪河界线交错,形成了"房前屋后兄弟在两省,上屋下坎父子是两乡"的奇特景观,共同描绘着两地跨省民族团结的新景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